1.
今年的我,二十三岁。是一个小职员,过着严肃认真的生活。
没有惊险的故事和你分享,但我的青春依然疯狂。
2.
和父母作对的青春期,似乎又回来了。
上班前磨磨蹭蹭,只为了多看几分钟书;晚上到家一脱了鞋子,就继续埋头到书的世界。
“工作不要这样漫不经心的,认真点儿啊!父亲见状,训了句”
“爸,一天只有听罢,一股久违的热血涌上心头,我生气地喊道:
二十四个小时!每天上下班的交通三小时,工作八小时,睡觉七小时,剩下的时间,就是我的青春!我今年只有二十三岁,每一分钟都很宝贵,我不想出卖青春给该死的工作!任何人、任何事,只要浪费我的根本没有外面的世界时间,就是在谋杀我的二十三岁!你要知道,青春有多珍贵!二十三岁一旦过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我二十几岁的时候,为了家卖父亲被吓呆了,委屈地嘟哝了句:
命工作,根本没有青春。”
3.
坐在书桌前,我重新打开书,却看不进去了。
打开电脑,因为心烦,一个字也打不出来。
这股情绪,多少和好友L有关。
她家里太有钱,有钱到一掷千金把她送去艺术学院;有钱到毕业后她父亲给她一大笔经费,让她可以不间断地周游世界;有钱到没有工作的压力,由着她想出书就出书,想开店就开店,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我为了多读一本书而早起的时候,L因为前夜的派对太疯狂,刚刚入睡;我上班路上差一点儿挤死在地铁里,L在沙漠的五星级酒店做SPA;我工作的时候手忙脚乱,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L下午刚起床,和一群同样是有钱人家出来的“艺术家”“旅行家”一起喝下午茶;我回到家顾不上换衣服就捧起书,为青春争分夺秒的时候,L慢条斯理地打开电脑,刷父亲的卡买机票、订酒店,再配置一套新的相机;我深夜不得不去睡觉,意犹未尽地合上书的时候,L在文艺圈子里和大家分享她的旅行冒险故事……那一股“不甘愿”和“凭什么”的情绪越来越强烈。
我“不甘愿”的是青春的大部分时间献给工作,“凭什么”的是我为什么不能过上她这样的青春?我那么认真,那么努力,我的青春就被狗吃掉了吗?
我恨透了工作,恨透了严肃了一辈子、认真生活、没有青春的父母。
4.
没想到不久之后,L突然给我打了个电话。
“这些天我和我妈总吵架,她觉得我应该找份正经的工作,三天两头催我,成天就唠叨着,说我这样下去不行,太不靠谱。”她委屈地说道。
我被震撼了,原来有钱人家的快乐小孩也有烦恼,天底下的父母都差不多。
“那你怎么想的?”我问她。
“再不疯狂青春就老了啊!而且,我还觉得要玩得更疯一点儿,多看看世界。等以后结婚、有了小孩,还不是一样要过安稳的日子?
现在先玩够了,将来就不会后悔了!”L信誓旦旦地说。我想,这段话大概已经刻在她灵魂里很久了。
“至少相比很多人,你这些事,我也没有想清楚,只能对L说:
已经做过很多疯狂的事了,不是吗?去和你家人多聊聊吧,也许,有些事,你只想到其中一面,另一面,你还没有看到。就好像我们爬山,以为这座山的山顶就是最美的风景,却没想到等到了这个高度,却看到下一座山的风景更美。”
5.
真是有趣,虽然对别人羡慕嫉妒恨,但越来越发现,吐槽或者乱骂都无济于事。而有观点的温暖,既能安抚别人,也能带来有建设性意义的劝解。
这一回,对L说的一番话,似乎也点醒了我自己。
我没有和爸妈聊过该怎么度过青春这个话题,也从未去了解他们的青春是怎么过的。我只知道,父亲从小过着穷日子,拼命读书,大学毕业想出国深造,却连几块钱的托福都付不起,于是就开始勤勤恳恳地工作,和母亲结婚后,两人白手起家,苦日子一点点熬过来。
“我二十几岁的时候,为了家卖命工作,根本没有青春。”
那天父亲的呢喃却不带任何抱怨。
父亲那没有故事的青春,认真严肃,不够疯狂,不够传奇,他的青春也被狗吃了吗?那样的青春,就没有意义、不值得过了吗?
6.
给我写信的同龄人,大部分出自平凡家庭,没有L的条件,但不约而同地被这个时代的口号“再不疯狂就老了”鼓舞。
一句“你不约会、不恋爱、不出去玩、不喝酒、不逛街、不疯不闹、不叛逆、不追星、不暗恋、不表白、不聚会、不K歌……请问你的青春被狗吃了吗?”让所有严肃认真生活的青春迷惑,甚至自卑起来。不闯祸,认认真真经营自己的小生活,上学时规规矩矩挤独木桥,工作后勤勤恳恳如履薄冰,这样的青春有错吗?
在倡导辞职或者休学,为了旅行、为了流浪、为了追寻艺术的时代里,有些梦想,却注定需要奉献一段沉默而严肃的青春时光。比如写作,比如政治,比如改革社会,又或者,是父亲的白手起家。
我最欣赏的人,陈文茜当属第一。台大毕业后,初入社会的她就在一家报社担任高职,可一年后却毅然选择去美国留学深造,一留便是十年,期间选修不同学科,阅读量惊人。回到台湾,她继续累积,如今成为了全台湾最聪明的女人。她的节目与众不同,能够深入浅出地分析政治局势,还能够别具一格地访问LadyGaga,参加陶晶莹的娱乐访谈,大大方方地恋爱与失恋。
肥胖,单身,被负面舆论包围,一系列并无腔调的事,发生在她身上却能转化成为一股令人赞叹的智慧。
有一天和一个编辑在茶室聊天,谈论写书出版,她问我:
我没有休学,没有辞职,也没有花一年时间不顾一切地浪迹天涯。我认认真真生活,认认真真工作,认认真真爱人,认认真真走路。想要的未来,它就在那里。
“既然是梦想,那么最终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我欣赏陈文茜、三毛、龙应台,还有玛格丽特·撒切尔。我说”
“怪不得你现在总是心神气定地她瞪大了眼睛,又释怀地笑着说:
说,要慢慢来,因为你要的未来,是注定在很久以后才会出现的。你需要努力,需要经历,需要反思,总之,需要时间。”
我点点头。
陈文茜那沉寂的十年,兴许严肃认真得不值一提,但在我眼里,却是闪闪发光的另一种疯狂。
7.
朋友的前辈,是一个非常听话的女孩,也是那种从小就刻苦读书的好学生,毕业后得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一切似乎都是天经地义的,她的人生就是那种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沉闷得有迹可循,“青春被狗吃了”。
可工作后的第七年,当她突然递交辞职信的时候,大家的世界观都被颠覆了。这是一个做任何事情都认真得可怕的人,她的人生是许多长辈口中的范本,可就是这样一个“模范”,在她三十岁时,做出了所有人都认为的“最错误的决定”。
在这个L定义中是“老女人”,该抱着胖娃娃、相夫教子的三十岁年纪,她却过着更疯狂的青春:每天睡到自然醒;先前累积的人脉保证她做自由翻译能得到源源不断的收入;受邀出席活动,认识不同的人;想去哪里,先询问那个国家的好友,再捧起书读那一国的文化历史,学习语言,然后就去那里生活一阵子;没有生活压力,写下的文字单纯是因为自己喜欢。
再不疯狂青春就老了,可是,老了的青春可以更疯狂、更有趣、更深刻。
也因为朋友的这位前辈,我开始重新思索,三十岁以后,结婚生子就必定是一切的终结吗?
我现在那么努力,是为了未来拥有更好的青春,更有底气地为自己想要的生活做选择,甚至,我可以有能力像她一样选择:在三十岁的时候,给自己想要的人生;倘若有能力选择养活自己的方式,爱情与婚姻,这些只关乎个人幸福的事,更无须被动地有求于他人。
况且,二十岁出头的我们,浪迹天涯虽然浪漫,但用的钱是父母的,经济上不独立怎么谈得上自由?不依靠世俗的标准活,前提是去尊重游戏规则,出色地完成规则内的任务,但同时坚守内心的热血,等待机会到来的时刻。
有一天,我们有足够的能力,走上了自己的路,而那些指指点点的“别人”,终于无话可说。
8.
我一直认为,自由,并不是形式上的浪迹天涯,而是有能力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中学时候,受不了课业压力,我中途从学校逃出。父亲来接我,“你不需要很优秀,努力却并未生气,带我去餐馆饱餐一顿,笑着说:
就可以了。”
现在明白过来,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其实蕴藏着许多智慧。前半句话,“不需要很优秀”,是因为优秀只是一个表象,是别人附加的光环;后半句话的“努力”二字,在于现在积累的知识,终有一天会变成能力,而积累越多,能力就越多,因此能够选择的生活方式也就多了。一切的玄机,在于假光环和真本领之间。
也就是说,现在的努力,不是为了和别人比赛,而是为了将来自己有能力去选择想要的生活,拥抱自由。
能够在政治节目中深入浅出地分析,同时也能畅快地访问LadyGaga,陈文茜这样的主持功力得益于她多年以来的积累。
有一段不疯狂的青春,不代表注定会变成一个被洗脑、无思想、麻木的中年人。也许将来的你,这一刻穿着光鲜亮丽,出入高级宴会,笑容优雅;下一秒脱去了西装革履,换上棉麻衣裤,在村寨里与孤独的老人聊天,看见赤着脚没有钱接受教育的孩子;再然后,你回到办公室,以你的社会地位去影响周围人,作为决策者,给所看见的问题带来切实的解决。
一些路,是注定要老老实实走的,无法逃避。一如我们现实里的经验,为了赶路抄捷径,结果却不得不重回起点,花更多的时间走原本就该走的路。真本事,便是如此。
小时候,班级里有个整天在打电动的男孩,我们特别羡慕他可以这样“自由”,做喜欢的事情。现在大家纷纷工作了,再次聚会,他“真羡慕你们,我现在一把年纪了,为了找工作,不得不去摇着头说:
读专升本。早知道就好好读书,现在就有份好工作,把工资全用来买游戏,玩得更爽!”
9.
我把这篇文章给L,更写给和我一样过着严肃青春的你。
你和我一样,没钱没时间去周游世界,每天起早摸黑地在大城市上班,只能在繁忙间隙抬头看一眼透过办公室玻璃窗的阳光。不过没关系,上班前,下班后,在书里,心可以跟随作者看遍世界,也许这就是为何读书那么令人着迷的原因吧!而一份你所喜欢的工作,也可以同时带来成就感与社会经验的成长。
这一切能换到一份礼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的能力。
我没有休学,没有辞职,也没有花一年时间不顾一切地浪迹天涯、写书撰稿,我不后悔。
因为我知道,我真正会后悔的,是现在没有好好工作,没有多多阅读,没有为了梦想付出脚踏实地的努力,没有用心感知正经历的生活。
走下去,不用急,想要的未来,它会来的。
一辈子认真爱一个人,做好一件事,算不算够疯狂?
那就是一辈子的疯狂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