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暮春花尽,留与谁怜:宫体诗中的情与怨
5195300000008

第8章 他的一生,就是一个王朝的悲与欢(7)

替思妇写情诗似乎是古代文人都会做的事情。这也难怪,言为心声,人们想要表达感情,美丽的文字是不可或缺的。以前的读书郎总是很容易得到渴望爱情的女性的青睐,红叶题诗,月下吟诵,短短的小诗,寥寥数字组合在一起就能打动芳心。古今多少言辞优雅,情感真挚的诗文都被后人偷来做了情书,或是求偶,或是诉情。

像萧衍这样一心想着家国大业的男人,还能有时间替思妇、怨妇们写情诗,由此可见,爱情的力量是多么了不起。一个人,哪怕他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拥有了四方天下,可在爱情面前,他只能是个俘虏。

在中国帝王的爱情史上,有一类君王曾蒙受了千年的诟骂,因为他们为了美人丢了江山。然而时光流转到如今,当人们逐渐感悟不到封建社会一家之天下的江山王朝的概念时,这些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君王们,开始展现出令人动容的性情。

周幽王,他是大周朝的第十二位君王,也是西周王朝的最后一位君王。数千年来,人们都愿意这么说,周幽王亡国是因为“烽火戏诸侯”。然而,周幽王的确有些冤枉了。经历了十代君王的统治后的大周朝已经走在了衰亡的道路上,周幽王的父亲周宣王虽然励精图治,却也无法挽回败局。诸侯不服,连年旱灾,在一片****中,周幽王继位了。

或许是天要亡周朝,周幽王刚刚即位,王畿之地就发生了大地震,于是民众饥寒,四处流亡,社会动荡不安。如此危局,若非极伟大的明君当政,恐怕谁也难以扭转乾坤,而才智平庸的周幽王便破罐子破摔地当了个昏君。他任用奸臣虢石父,盘剥百姓,攻伐西戎,将王朝不断地往水深火热中推进,为此关押了忠心进谏的大臣褒珦。

褒珦在大牢中一关就是三年,褒国人为救出褒珦,多方寻觅,终于找到了一位绝代佳人——褒姒。

《东周列国志》中说褒姒生得“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倾国倾城之貌”,还说她“姿容态度,目所未睹;流盼之际,光艳照人”。这样通俗的词句读来让人不觉一笑,褒姒的容颜怎可能如此普通?她的美早是个千年之谜,没有人可以描绘得出,但唯有一点可以想象——褒姒的美是一种冷艳。

好色的周幽王身边有那么多美丽的后妃宫娥,可是却没有一个能像褒姒那样撼动他的心,因为褒姒没有向周幽王献上妩媚的笑容。我有时会想,褒姒冷淡如冰的美是否如同《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一般,却又很快否定。我猜,褒姒的冷淡不是因为与世隔绝的情淡,而是因为身陷红尘的情恨。

褒姒只是一个活生生的物品,是褒国人献给周幽王的一件礼物。她不像后世的西施、郑旦,肩负着以美色摧毁江山的重任,她只是君王和臣子在权力与性命交易中的一枚棋子,没有人在乎她今后命运,也没有人关心她。褒姒的冷淡,或许是她对自身命运的哀叹,对褒国人的埋怨,对周幽王的痛恨。

然而,这种绝美的冷淡却打动了周幽王的心。为了博取褒姒的灿烂一笑,周幽王绞尽了脑汁,不惜千金悬赏,寻觅良策。

终于有一天,虢石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他让周幽王点燃了骊山一带二十余座烽火台,各方诸侯见京都烽火冲天,都以为天子遭难,急忙领兵来救。黑压压数万人马聚集在骊山脚下,听到的却是高台上周幽王飨宴的歌舞声。

褒姒问周幽王:“诸侯们为什么领着这么多的兵来骊山?”周幽王说:“没什么,寡人就是一时高兴,点燃了烽火台招他们来玩一玩。”于是,褒姒笑了,可没有人知道,褒姒的笑是欢喜的,还是鄙夷的,周幽王也不知道。周幽王只要得到了褒姒的笑,他就心满意足了。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废黜了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封褒姒为后,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以彰显他对这个女人的宠爱。没多久,申后的父亲申侯联合缯侯及西北夷族犬戎进军镐京,惊慌失措的周幽王点燃了烽火台。

烽火台的烽烟直冲九霄,可曾经备受戏弄的诸侯们没有一个人来救驾勤王,为数千年封建王朝奠定下“君权神授”思想的西周王朝就这样覆灭了。周幽王被犬戎兵乱刀砍死,伯服也被一刀杀了,至于褒姒,有人说她死了,有人说她被俘走了,可不管是哪一种结局,都是凄然的。

我们无法知道褒姒是怀着什么样的心境接受周幽王的宠爱的,她可能根本就不想要这样的爱,她也不希望背负“亡国妖妇”的名号,可是她毕竟拥有过这样的爱。在当今的女人抱怨男人没有为她们买上一束鲜美的花时,曾经的一个君王,为了博得美人的一笑,赔付了整个江山。

不过,这样的浪漫不是什么人都能承受得起的,梁武帝萧衍也承受不起。在萧衍的这首《代苏属国妇诗》里,思妇的丈夫为了建功立业已经数年不归了。思妇日日夜夜地思念着丈夫,孤枕寒月,无人相伴。终于有一天,思妇收到了丈夫的鸿雁传书,满纸写的都是长久的别离,却没有一句相思的问候。思妇开始明白了,在丈夫的眼中,爱情依然没有事业重要,曾经的“生同寝,死同穴”的誓言,就此落空了。

这是一个清醒的丈夫,在家国大业和儿女情长中,他选择了前者,他没有为了一个女子而放弃自己家国天下的责任。可这样的丈夫,为什么却叫人泪下如丝,心头痛楚呢?

这首诗最初吸引我的,只因它的题目——北顾楼。

梁大同十年(544年)的春天,正是烟花三月,梁武帝萧衍带着他的子侄臣僚在京口(今镇江)登上了北固山上北固楼。这座并不巍峨高耸的江南丘陵,南望东吴铁瓮城,北临长江,萧衍不由叹道:“作镇作固,诚有其绪。然北望海口,实为壮观。”于是改北固楼为北顾楼。

北固楼建成于东晋咸康年间,虽然它比相传建于东吴黄武二年(223年)的黄鹤楼晚一百多年,但却是沿江所建最早的一座楼,可谓江东第一楼。

就像人们从唐诗人崔颢的“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知晓黄鹤楼一样,我对北固楼的记忆是因为我最爱的南宋词人辛弃疾有一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似乎十分欣赏孙权,在他另一首咏怀北固楼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也这么说:“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北固楼确实和孙权有着很大的关联,在北固山的后峰上,有一座人尽皆知的寺庙甘露寺,流传着一段“吴国太佛寺看新郎”的佳话。

那时节,蜀汉和东吴联盟,赤壁一战将曹操打得落花流水,奠定了三分天下。随后,周瑜遣鲁肃向刘备讨还荆州无果,又闻刘备的夫人亡故,于是同孙权商定,招刘备入赘东吴,将孙权的妹妹孙尚香许配其为妻。

这本是一个美人计,作为称霸一方的诸侯,孙权只想着如何夺回原本就属于自己的领土。然而,这一场疆土的争夺战却最终败给了爱情与婚姻。

在《三国演义》里,身为母亲的吴国太骂周瑜道:

“你做了六郡八十一州的大都督,居然想不出好主意去取荆州,却将我女儿为名,使美人计!杀了刘备,我女儿便是望门寡,以后还怎么嫁人!可不是要误了我女儿一世!看你们做的好事!”

古往今来的政治权谋中,有多少是以女子的终身幸福为代价的啊!从西施到王昭君,从貂蝉到孙尚香,这些女子凭什么就做了权力的附属和陪葬,她们难道不该拥有一个女人应该拥有的平淡的幸福吗?然而,若不是在这样的政治权谋,她们的悲欢又如何被世人所铭记呢?

甘露寺内看新郎,有龙凤之姿的刘备得到了吴国太的认可,牵着大红花绸,走进了孙尚香的闺房。

在三国时代留下芳名的女子不多,比及大小乔的娇美,貂蝉的妩媚,孙尚香是唯一一个带着英豪之气的。

她性情刚勇,“侍婢数百,居常带刀,房中军器摆列遍满,虽男子不及”。也许,这样的一位女中英豪并不觉得自己是政治的附属品,因为她有着男儿一样的气魄,在这场政治婚姻的斡旋中,她不惧斗争。

“妾已事君,任君所之,妾当相随”,简简单单的十二个字,是一个妻子对丈夫的誓言,孙尚香跟着刘备离开了自己的家,离开了东吴。面对周瑜派来的追兵,孙尚香怒目而视,喝道:“你只怕周瑜,独不怕我?周瑜杀得你,我岂杀不得周瑜?”当此之时,不由人羡慕刘备,得到了这样一个坚毅果敢的女子为伴。

得知刘备和孙尚香离去的消息后,孙权大怒,他拿着宝剑向帐下大将令道:“你二人拿这口剑去取我妹妹和刘备头来!违令者立斩!”到此时,这个十七岁就坐镇江东的英雄男儿,放不下的,依然是他的江山,而不是兄妹亲情。

此后,孙权趁刘备进军益州时,派人前往荆州以吴国太病重为由骗孙尚香携子刘阿斗返回东吴。赵云、张飞闻之于途中截回阿斗,孙尚香独自归去,孰料竟成永诀。刘备淲亭兵败,四方讹传其死于军中,孙尚香驱车至江边,望西遥哭,投江而死。

再果敢坚毅的女子也无力与江山大业抗争,在男人们的帝王之战中,女人以及女人的爱情,都成了装饰品、牺牲品。为了铲除董卓,貂蝉的爱被践踏了;为了赤壁一战,小乔的爱被戏弄了;为了权谋争霸,孙尚香的爱被摧毁了……可这一切,还是挡不住后人对她们的爱展开遐想与猜测。而我唯独感叹的是,一个男人,在面对江山大业时想要缠绵多情,实在是太难。对于他们而言,还是江山,更为重要。

齐永明元年(483年),二十岁时的萧衍任卫将军王俭的东阁祭酒,由此起家;三十一岁为萧鸾谋划称帝,任中书侍郎;三十九岁代齐称帝,建立南梁王朝。萧衍用二十年的光阴验证了当初王俭的那一句“此萧郎三十内当作侍中,出此则贵不可言”评价。

萧衍的第七子,梁元帝萧绎自幼聪颖,博综群书,才辩敏速,冠绝一时。那年,萧衍问萧绎:“孙策昔在江东,于时年几?”萧绎答道:“十七岁。”萧衍道:“正是汝年。”

写《登北顾楼诗》时,萧衍已是八十一岁的耄耋老人,他带着子侄还乡兰陵,宴请帝乡故老,似是准备好为自己一生的功业作最后的总结。在这首风格遒劲,写尽江山气势的诗中,我感觉不到一丝丝衰老的气息。曹道衡和沈玉成的《南北朝文学史》中说:“这种情况在历代帝王中可以与之并比的仅有清代乾隆帝弘历一人。”我疑心,康乾时期的“千叟宴”是不是也从萧衍“宴请帝乡故老”那里得到的灵感。

据说,刘备来东吴招亲时曾登北固山观景,不禁赞道:“此乃天下第一江山也。”萧衍登北固山后也挥毫书写了“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而今我们仍能在北固山甘露寺墙壁上寻找到南宋书法家,镇安军节度使吴琚所写的“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字迹雄秀的大字。只是,千古江山依旧壮丽,多少英豪皆随滚滚长江东流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