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别让管理败在不会用人上
5157500000003

第3章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管人用人必备的识人技巧(2)

“察言观色”是每个企业管理者都该有的本事,管理者才选用人才的时候,从一个人的行为上就能看出其追求的是什么。任何一个人,一旦进入了自己希望进入的角色,或多或少的会带着点“装扮相”,只有那些真正的人才,他们才会想一颗蒙尘珍珠,看上去毫不起色,没有一点发光点,但是深入了解之后,就会发现他们言行都比较质朴自然,拥有内涵。管理者如果能够一眼识别出英雄,不靠着装扮和外表来判断一个人的才能,那么企业人才必定济济。

第二,看品质,看成长价值。

一个人才除了自身的才华以外,首先需要有品质。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他先看品行,后看才能,选择与企业“同心同德”的人。一些年轻的人才刚刚迈入职场,他们是处于成长发展阶段,但是与企业管理者交谈的时候,总是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

其次是要注重人才的成长价值。一位善识人才的企业管理者,就是“伯乐”,他的任务就是要在“千里马”无处施展腿脚之时,识别出它与一般马的不同之处,若是“千里马”早已在驰骋,显出英姿,又何须“伯乐”去识别呢?所以,在识别人才的时候要注重其后期的成长价值。

第三,实事求是,杜绝“马太效应”。

企业管理者在识别人才的时候,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让自思想被别人给主导,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对待早已成名的人才,不跟在吹捧赞扬声的后面唱赞歌,应该要多听一些负面的消息和意见。对待还没有成名的现在人才,应该留心在意。有一种心理叫做“马太效应”,它指的是,大家都说好,那么说好的人就会变得越来越多愈;大家不好,那么说不好的人也会随波逐流。所以,人们对潜在的人才的称赞是发自内心的。企业管理者在识别人才的时候,假如听到别人对普通人赞扬,一定要留心注意。

企业管理者在识别人才的时候学会以上四点,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可帮助企业找到真正的人才。

“将心比心”的道理谁都懂,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拥有明星般的样貌,企业管理者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假如自己在应聘的时候,别的老板因为外表而不重用自己,是否会觉得他人没有眼光呢?所以,在识别人才的时候,千万不要以貌取人,不让自己成为没有眼光的管理者,与真正的人才失之交臂。

招式4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唐代柳宗元在文章记录了发生在他生活中的一件事情,事情是这样的:有一个木匠出身的人,却连自家的家具坏了都修理不好,由此可以看出其锛凿锯刨的技能是很差的。可这位木匠说他能够造房子,柳宗元将信将疑。很久之后,柳宗元见到了这位木匠,这时的木匠已经是建造房屋的总指挥,只见在木匠的领导下,众多工匠各自奋力做事,有条不紊,秩序井然。柳宗元大为惊叹。从这件事中,柳宗元明白了善于发现别人长处才是一个管理者应该做到的事情。

柳宗元记载这个故事,说明了对管理人员来说,能够活着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此,管理者在选拔人才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这个人有什么长处,能够胜任什么工作。如《水浒传》中的军师吴用就是善于发现别人长处的管理者,在他的眼中即使是偷鸡摸狗成性的时迁,也多次被军师委以重任,因为军师发现了其特长——飞檐走壁的功夫。

虽然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就连大圣人孔子都有其自身的缺点,世上并不存在完美的人。事实上,人各有其短,亦各有其长。很多管理人员感叹手下无人才可用,也有的管理人员庆幸人人可用。其实用人之道,就在于发挥一个人的优势,避开劣势,扬长避短,让其长处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明朝时期,江苏太仓一代有个小有名气的画家,他叫做周元素。周元素有一个画童,叫做阿留。

一天早上,周元素要出门便交代阿留:“你留在家里看好门,要是谁来了,要记住他们的样子,等我回来的时候再告诉我。”

晚上,周元素回来后问阿留:“今天有人来找过我吗?”

“有,来了好几个呢!”阿留说道,他用手比划着继续说道:“第一个矮矮胖胖的,第二个高高瘦瘦的,第三个漂漂亮亮的,最后一个拄着根拐杖。”

周元素算是听明白了,于是笑着问道:“除了他们,还有没有其他人来过?”

阿留憨厚的摸摸自己脑袋,嘿嘿笑着说道:“我担心人来多了,我会记不住,所以在拄着拐杖的老爷爷走后,我就把大门给闩上了,没再出去过,所以不知道有没有什么人再来过。”

周元素没再说什么,他向来是个宽厚的长者,所以也明白阿留,知道阿留的悟性不高,至少在记人方面毫无长处可言。不仅如此,在生活中,阿留也闹出了不少笑话。

有一次,周元素家中的一张床折了一条腿,他让阿留去树林里面找根合适的树杈,然后回来修床。阿留拿了一把斧头就出门了,在树林里面转了足足有大半天的功夫,结果还是两手空空的回来了。这时候,周元素和家人都在大厅里面,周元素就问阿留:“怎么现在才回来?我们都等了你大半天了呢!“阿留不好意思,他非常认真的说道:”因为找不到一根合适的树杈,我在树林里面找了好久,所以浪费了大半天的时间。“

周元素不解了,他问道:“树林里面那么多的树杈,怎么可能找不到呢?随便找到一个砍下来,不就行了吗?“

暗流伸开了自己的两个手指头,向上伸了伸,说道:“您不知道,树杈都是朝着上面长的,没有想床的腿那样朝下长的。“

周元素一家人听了,顿时笑得前仰后翻。

阿留的确不聪明,但是他也有长处。周元素在写字、作画的时候,一定要阿留为他磨墨、调颜料。阿留在磨墨的时候会把墨磨得很浓,用他磨的墨写的字,在日光、灯光下可以反射出光泽。阿留对色彩的辨别力比一般人强许多,周元素需要什么样的颜色,阿留总是能恰到好处的调出来,不会出差错。周元素在写字画画的时候,阿留都在一边看着,周元素画花鸟,有时候阿留会和他说,花朵的颜色应该再重些,小鸟胃部的颜色可以再丰富写,周元素采纳阿留建议后,效果往往好得多。

有一天,周元素在桌上上铺开了一张纸,动手作画,阿留在一盘看得很专心,周元素朝着他开玩笑地说道:“你是不是也看出点什么名堂来了?你能画几笔吗?”

阿留竟然很认真地回答说:“这有什么难的!”周元素也很大方的把手中的画笔交给了阿留。

只见阿留卷起了衣袖,看是认真的在纸上画起来,不一会儿,一幅出水芙蓉图就画好了。整幅画面是:小池塘内的水荡漾,一片小小的荷叶在微风中摇动,一只蜻蜓正准备在荷叶上停留。最后用杨万里的诗句写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周元素拿起画来仔细看着,阿留画的的确是一幅好画,看上去意境开阔,构图匀称,浓淡相宜。如果不是周元素亲眼看到阿留作画的整个过程,他是怎么也不会相信,这幅画是出自一个看起来傻乎乎的小画童之手。接着,周元素让阿留再画一幅,阿留点头答应,他撑死在的一回,又很快的画出了一幅,那画面上是微风吹拂着一株才舒展开眉眼的柔柳,燕子斜着身子从天空掠过,向着柔柳飞过来。

虽然画面上只有一株柔柳、一只燕子,但是给人的感觉是暖暖的味道,让人感受到春天,感受到充满情趣的盎然生机。阿留的画笔法老道,布局合理,像出自一位老练的画家之手,让周元素暗自称赞。周元素把家人叫了出来,让他们看阿留做的话,阿留又画了一幅青鸟翠竹图。

周元素和其家人纷纷赞赏道:“阿留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阿留真有灵气。”

阿留看着大家,只是傻傻地笑了。

周元素善识人之性,用人之长,使一个在别人眼中百无一用的小画童成为远近闻名的画家。

故事说到这里,无非是想表达,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长处,而作为企业管理者就该有周元素善于识辨他人长处的本事。如果只是留意生活中没有长处的阿留,只看到其短处,不见其长,又怎么能充分发挥他的才能?

之所以要全面认识一个人,就是为了发现其长处,识人的目的是在用人。管理人员的着眼点就应该放在一个人的长处上,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着名的管理专家杜拉克曾经说过:“一个聪明的经理审查候选人决不会首先看他的缺点,至关紧要的是要看他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其实,任何人才有其长必有其短,识别一个人长处的好处就在于可以扬长避短。将其安置在正确的岗位上,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而一旦判断失误,将人安置在不正确的岗位上,可能会导致公司日常顺序的破坏,威胁公司的生产,甚至会为公司的发展带来灭顶之祸。所以,管理者首先要练好自身的管理功夫,修炼一双能够善于发现别人长处的眼睛。

招式5别让个人好恶称为评价人才的标准

武则天时期,大臣武三思曾经说过:“凡与我为善者即为善人;与我为恶者即为恶人。”在官场中武三思之所以全凭个人好恶识人,其主要原因在于私心作祟,其结果就是把一些不学无术的人弄进了朝廷,扰乱了朝廷的秩序。

在现在职场中,仍然不乏这样的管理者,有的管理者喜欢听恭维话,把善于逢迎的人当做人才;有的管理者则对小圈子比较感兴趣,于是把气味相投的人当做人才;有的管理者则喜欢比较“听话”的下属,把服从自己命令的人当做人才;有的管理者则比较看重个人恩怨,凡对自己有恩的人,总是想方设法委以重任等等。

其实作为管理者,你身处职场的规则才是你应该遵循的职场原则,而不应该掺杂个人好恶,甚至当个人好恶与职场规则发生冲突时,你应该以公司的利益为先。如果你依赖个人喜好来选择人才,试图破坏职场规则,那么则会给组织和自己带来损失。

唐高宗时期,大臣卢承庆就是这样的管理者,有一次卢承庆负责对员工进行政绩考核。这些被考核官员大都是卢承庆不认识的人,在考核中,卢承庆几乎全都是以个人好恶来进行评估。

当时,被考核的人群中有名粮草督运官,有几次在运粮途中突遇风暴,粮食都被风吹走了。卢承庆便写下了“监运损粮考中下”的鉴定。这位督运官却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神态自然、脚步轻盈走了出去。卢承庆见此,觉着这官员好气质,于是将他召回,将评语改为“非力所能及考中中。”

然而,这位督运官仍面不露喜色,也没有跟卢承庆说声感谢的话。这位官员只是在粮库混事的,对政绩什么的毫不在乎,本来人就不勤快,做事也很松解懒散,恰好粮草督办缺一名主管,暂时将他做了替补。卢承庆事实上也是办事、为官很没有原则的人,喜欢感情用事。二人一番详谈就成了彼此的“好友”。于是,卢承庆索性大笔一挥,将评语改为“宠辱不惊考上”。

在官场中像卢承庆这样以个人喜好和感情用事的做法,根本就不可能反应下属的真实绩效,也就失去了所谓的公平公正的原则,这样的管理者一般也不会在这个位置上做很长时间,不久后,卢承庆就因为被人揭发而被降官。

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经验、教育情况、人生观和世界观、家庭背景等因素的不同而导致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很多人就是在固定的环境中形成对事物的看法,就会形成一种深深扎根于心里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偏见”。这样的管理人员一般会依据个人意愿和个人的理解在内心里给对方作出评价。

在识人的时候,管理者不应该以个人的喜好为原则,实施所谓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其实这都是对工作一种不负责的表现,我们在选拔人才的时候首先要以公司岗位需要的人才作为判断标准,而不去考察这个人符不符合自己的“口味”。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就是一位善于识人的伯乐,从他不断地向齐桓公推荐人才就可以得知。

据《管子·大匡》记载:齐僖公生有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齐僖公委派鲍叔牙辅佐小白,鲍叔牙个人不是很喜欢小白的为人,于是在家称病不出。鲍叔牙是朝廷位高权重的人,他称病在家对朝廷的秩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主公的要求下,管仲和召忽去看望鲍叔,质问他为什么不上朝。鲍叔牙诚恳地说:“古人曾言: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现在国君觉着我老了,能力不够了,让我辅佐小白,就是很好的证明。”召忽说:“如果你仍是不愿意复出,我可以跟君王说你病重,那么君王一定会免去你的职责。”鲍叔牙觉着是个好主意,十分认可。

但管仲却反对,他说:“不行。位高权重的人本来任务就够繁忙,你这一称病,不知道积累多少军政要务需要你处理,你不应该贪图安逸,将来继承君位的,还不知道是哪位公子呢,你还是早点复出吧。”

召忽说:“继承君位的应该是小白吧。”

管仲却说:“不对,虽然国人因为厌恶公子纠的母亲而厌恶公子纠,反而同情小白没有母亲。公子诸虽然是长子,但其品质过于败坏,前途如何还不好说。但可以知道的是,将来当国君的除了纠,就是小白,只有这两种选择。小白为人比较低调,也没有足够的小聪明,性子也很急,很少有人能够理解小白。但如果是纠为君王,也会一事无成,到时候如果你鲍叔牙不出来安定国家,还有谁呢?”

召忽说:“如果在百年之后,国君去世,另立的国君却不是我所拥护的人,就是能够得到天下,我也不想活着。”

管仲说:“我作为百姓的儿子,君主的臣子,岂能放之江山而不顾,又岂能为了纠个人而牺牲?除非国家破、宗庙灭、祭祀绝,只有这样,我才去死。不是这三件事,我就要活下来。我活着对这个国家有利,我死了则是国家的损失。”

鲍叔牙说:“我应该怎么做?”管仲说:“明早照常上朝就是了。”鲍叔牙答应了,在以后的日子尽心尽力地辅佐小白。

在小白还没有继位之前,管仲就看出小白在将来有可能被立为君主。在这一点上,管仲要比鲍叔牙、召忽更善于识别人才。

到后来小白果然继位成了齐桓公,在鲍叔、管仲等人的护送下安全由鲁国返回齐国。在小白回国之前,鲁国国君曾经问齐国施伯对小白的看法,施伯说:“臣闻齐君惕而亟骄,虽得贤,庸必能用之乎?”意思就是齐恒公性急而骄傲,虽然有贤才辅助他,小白会不会用还是一回事呢?正因为这个评论,鲁国国君才把管仲放回了齐国,从而成就了齐桓公的春秋霸业。

上面是两种识人方法:施伯识人流于表面,只因齐桓公“惕而亟骄”而否定了齐桓公。而管仲相比则识人比较全面,他说:“吾君惕,其智多诲,姑少胥其自及也。”意思就是说,虽然齐桓公性急,但在经历更多的事情后,终究会有悔悟的一天。事实证明,管仲是正确的。

这两种识人方法告诉我们,识人不能只看表面,不能以自己的好恶为评判的原则,作为管理者一旦参与了个人的主观意识来识人,就会很难全面的认识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