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细节成就孩子一生
5137100000005

第5章 放手让孩子去做事

孩子在我们的羽翼庇护下永远无法学会飞翔,无法承受风雨的洗礼。我们必须张开双手给他们在蓝天下自由翱翔的机会。

如果小鸡在母鸡的翅膀下成长,永远也不可能自己去觅食;如果小鹰总是在老鹰的呵护下长大,则永远也不能翱翔天空。同样的道理,孩子总是生活在父母的怀抱里,无法形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独立的人格,无法做到独立自主,就很难独自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也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就更谈不上建功立业了。

现在的孩子依赖性强,生活上的自理自立能力较差,主要是我们做父母的平时娇惯孩子和孩子缺乏生活训练所导致的结果。许多事情如穿衣、洗脸、吃饭都应让孩子自己去做。但有些家长爱大包大揽,弄得孩子事事靠父母。没有父母在身边,孩子的生活就一团糟。孩子离开父母几乎寸步难行,只得在家长的保护下生活。孩子身上本来已经具备的独立要求逐渐消失,本来已经具有的各种学习社会生活的机能也相应地减退了。因此,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大可不必大包大揽,对孩子总是放心不下,而是要大胆地撒开双手,放手让孩子去做他们能做和应做的事,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

一位父亲带着5岁大的儿子在公园玩。一会儿,儿子牵了一辆做工精致的玩具小汽车回来,父亲大吃一惊。儿子很自豪地说:用纸飞机跟朋友交换的。父亲不敢相信,疑心儿子说谎,因为两者的价值差40倍。于是,他带着儿子去找那个“小慈善家”。不远处,一个外国的小孩子正兴高采烈地玩纸飞机,年轻的母亲坐在身边。后来父亲了解到这两个孩子的交易是在对方母亲的眼皮底下进行的。

他问这位母亲为何不干预,她说:“小汽车是属于孩子的,应由他做主,他决定交换就让他交换。”这位父亲大惑不解地又问道:“这不是明摆着吃大亏的买卖吗?”然而这位母亲坦然地说:“不要紧,既然你孩子喜欢,小汽车就归你儿子了。过一会儿,我会领着儿子去玩具店,让他知道这辆小汽车值多少钱,能买多少架纸飞机。这样,他就不会第二次做这种蠢事了。”

这个故事中的母亲十分聪明,也十分懂得教子之道。孩子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做了一桩愚蠢的交易,但母亲并没有干预、阻止这桩交易,而是把发现问题、总结教训的机会留给了孩子,让孩子自动自发地去比较、思考和吸取教训。这显然比家长直接干预、直接教训孩子的效果要好。

有道是,初生牛犊不畏虎,孩子有时是无知者无畏。当他们遇到困难或者出现差错时,他们可能会迷茫、困惑,失去信心和勇气。因为孩子年龄小,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要差一些,战胜挫折的心理素质弱一些,他们容易具备勇气,又容易失去勇气。为了不使孩子丧失勇气和信心,家长有时明知道孩子做错了或正在做一件错事,但还是有必要放手让孩子去做,允许他们去犯他们想犯的错误。如果因为怕孩子犯错,而总是这也干预,那也不许,孩子就什么也做不了,什么也学不会。父母的教育方式至关重要。孩子出错或失败时,他们可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错。父母耐心、认真地去给他们分析,会有利于孩子总结教训,改正错误。父母有时也可以通过分析自己的失误,让孩子明白生活、学习中出现差错是可以理解的。出了差错之后,再认真去改正,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事实上,一个科学家,他可能会在一百零一次试验失败之后才获得成功。科学家会将他的失败看作是得出了一种排除的方法,以及少走弯路的方法。父母要用宽容的心、热情的态度,使孩子拥有信心,走向成功。

一般来讲,如果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比如:孩子少穿了衣服;在雨天里踩水;或者和小伙伴争吵等等,父母都不要给予过多的关注,让孩子自己去做、去想。或者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当孩子碰了壁,吃了苦,有了心理体验,下一次就能避免再犯此类错误了。

如果是原则性的问题,父母要给孩子讲道理,这个世界上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对于不能做的事情要坚持原则,决不迁就。

父母还要让孩子逐渐理解自立在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削除他们身上的依赖性,增强独立性,并使孩子在其接触的各种生活中懂得自立的必要性。比如:孩子都喜欢小动物,家长就可以让孩子观察动物为什么不是总缠着它们的妈妈,而大部分时间独立活动;也可以让他们想一想,小鸭子如果总关在蛋壳里,那么结果会怎么样?通过若干小事,使孩子领悟到自立对自己的好处。

总之,只有父母放心地撒开自己的双手,孩子的自立能力才能得到锻炼。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要怕他们在做的过程中出现差错。经过多次锻炼,孩子很快就会成熟起来。家长要相信孩子具有学习社会生活技能的天资,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培养他们对自己动手的兴趣,逐步教给他们生活的各项技能,并且给孩子创造一个学习自立的良好的家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