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细节成就孩子一生
5137100000028

第28章 引导孩子看优秀的电视节目,最好时间控制在每周10小时内

电视是一种有教育意义的工具,它能丰富孩子的习作素材,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但看电视一定要有节制。

如今,电视的普及,可谓是每家至少一台。而且,很多家庭装了有线电视,可以收看几百个频道。如果父母知道如何利用它,电视会变成一种无价的教育手段。

为了给孩子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于是有的父母给孩子下了“不许看电视”的禁令。其实,消极地控制孩子看电视并非上策,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引导孩子看优秀的电视节目。比如一些有意义的记录片、历史剧、人物介绍,一些新闻、动画、喜剧,还有些体育、文化、科学节目,都可以有选择地引导孩子看。

要引导孩子观察电视中有特点的东西,如山峰、树木、花朵等。另外,看完一个节目后,父母也可以让孩子写一下节目的内容提要,然后再与电视报刊上的介绍对比一下。当孩子对节目特别感兴趣时,父母还可引导他写一下观后感。这些对切实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丰富孩子的习作素材都大有帮助。

有的父母自己忙,就打开电视,让孩子无节制地看。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也是不利的。

首先,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会直接妨碍父母与孩子间的语言和感情交流,也不利于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而且,成天让孩子看电视,势必减少户外活动和人际交往,对孩子的视力也有不良影响。

其次,看电视所需要的是被动注意力,若看得太多,不利于发展孩子认真学习的主动注意力,以致学习时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做事易于出现疲劳。因此,孩子看电视要有选择,时间不宜太长。父母首先要管理好自己,别让孩子成为自己的“陪看”。

我们注意到,一些父母之所以禁止孩子看电视,主要是怕耽误孩子的学习。其实孩子的学习任务在学校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回到家里就是看看电视,轻松轻松。父母要是再逼着孩子去学习,孩子老在题海中遨游,怕是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诚然,孩子考试主要是考课本知识,我们认为学好课本知识是正确的。但看电视也是一种学习。再说家庭不是学校,孩子需要在家中享受家庭环境的温馨,总是把孩子禁锢起来,孩子的良好人格怎么发展?

当然,如果看电视成瘾,把电视作为逃避现实生活的唯一方法,那就不好了。有一个孩子在学校里受到歧视,回到家里也不被父母喜欢,便痴迷上了电视上的人物,竟离家出走到少林寺学武术去了。

对于如何引导孩子看电视,李光耀的经验值得借鉴——

为了不让孙子孙女在电视机前浪费宝贵的时间,李光耀支持小儿子李显扬家里不买电视机的做法。但这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方式,因为孙子孙女可以跑到附近的爷爷家去看电视。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李光耀认为,关键在于父母的行为和对孩子的正确指导。一方面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示范性、引导性很强,即父母自己不要一到晚上就坐在电视机前一个频道一个频道地看节目。另一方面,孩子的行为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即当孩子们在盲目地看电视节目的时候,就应该耐心地告诉他们,与其这么消磨时间,不如去多读些书,读书对他们有好处。

为此,李光耀建议制定一些相应的对策,来解决青少年漫无限制地看电视的问题。比如,在孩子们应该学习和休息的时间,新加坡的电视机构可以取消儿童节目等等。这样,使孩子们在适当的看电视之余,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读书和做其他有益的事情。

有时,通过看电视获得知识是最直接的办法,因为它比读书看报要快捷的得多。

不仅如此,孩子看电视还可以定位人生价值,甚至还可以通过看电视,发现转移自己的兴趣,获得学习的动力,丰富人生,发展自我。

所以,孩子看电视也要有选择。一般地说孩子喜欢儿童电视连续剧、武打片、侦探片、科幻片和综艺晚会等。当然孩子的性格不同,对电视节目的形式和内容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父母如果发现孩子对暴力、色情感兴趣,就要及时提醒孩子。另外,孩子看电视时间不宜过长。

电视是孩子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是一个多学科的知识之窗。孩子生在这样一个高科技时代应该是幸运的。而父母不让孩子看电视,就使你的孩子得不到幸运了。

看电视其实与学习并不矛盾,关键是给孩子讲清如何掌握时间比例。建议不许孩子看电视的父母解除禁令,同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设法把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控制在每周10个小时之内,这是有关学者研究得出的结论;电视不要放在孩子的房间里,以防孩子随意收看;吃饭时不要看电视,那样会影响孩子进餐;引导孩子把看电视同讨论问题结合起来。电视可以激发孩子的某些兴趣,父母可以借机进行启发引导。比如,孩子看了“动物世界”,对天鹅余兴未尽,你不妨带孩子到动物园走走。建议让孩子有选择地看电视节目。对于电视节目的选择,父母要当好参谋,让孩子多看一些益于身心健康的儿童节目、知识性节目及其他优秀的文艺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