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细节成就孩子一生
5137100000001

第1章 前言

我始终相信,让人疲惫不堪,而又难以阔步远行的不是横亘在面前的高山峻岭,而是掉进自己鞋子里的一粒微不足道的沙子。

在我们每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需要随时倒出那粒沙子。

在生活中,能够击垮我们的,不是巨大的挑战,而是一些小事,一些细枝末节。而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小细节,无休止地消耗着我们的精力,阻碍了我们成功。

父母教育孩子也不例外。

家庭教育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最有效的家庭教育往往最注重细节。

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每一个细节,串联起来就成了习惯。正是这些细小的习惯构成了一个人的素质底蕴。习惯,决定了孩子的人生。

因此,我们说,细节的养成,决定了教育孩子的成败。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习惯改变人生。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4.75吨重的“东方1号”航天飞船进入太空邀游了89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他为什么能够从40多名宇航员中脱颖而出?

苏联宇宙飞船计划登陆月球之前,培训了40多个宇航员,但只打算选择其中的一个。在确定人选前的一个星期,这些准宇航员首次登上宇宙飞船参观熟悉环境。就是这一次参观,确定了最终人选,他就是加加林。航天飞船的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前,只有加加林一个人脱下鞋子,只穿袜子进入座舱。就是这个细小的举动,一下子赢得了罗廖夫的好感。他感到这个27岁的青年既懂规矩,又如此珍爱他为之倾注心血的飞船,于是决定让加加林执行人类首次太空飞行的神圣使命。加加林通过一个不经意的细节,表现了他珍爱他人劳动成果的修养和素质,也使他成为人类遨游太空的第一人。

展示自己的完美很难,需要每一个细节都很完美;但毁坏自己的形象很容易,只要一个细节没有注意到,就会给你带来难以挽回的影响。有这样一个例子:北京某外资企业招工,报酬丰厚,要求严格。一些高学历的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几乎就要如愿以偿了。最后一关是总经理面试。在到了面试时间时,总经理突然说:“我有点急事,请等我10分钟。”总经理走后,这些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围住了总经理的大办公桌,你翻看文件,我看来信,没有一个人闲着。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宣布说:“面试已经结束,很遗憾,你们都没有被录取。”年轻人惊惑不已:“面试还没开始呢!”总经理说:“我不在期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本公司不能录取随便翻阅领导的办公文件的人。”年轻人全傻了。

有家幼儿园招聘园长,在众多的应聘者中只有一个人顺利过关,其原因也是因为一个细节——大家在上楼梯时,只有她为站在那里的一个小男孩儿擦了擦鼻涕。而这个被大家忽略了的小男孩儿,乃是招聘者提前安排好的。

幼教工作者理应充满爱心,理应真诚地热爱孩子,而那位有幸被录用的女士也正是通过主动为孩子擦鼻涕的细节体现了她的神圣的爱心。

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往往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深层次的素质。加加林脱鞋子的举动,体现了他对别人劳动成果的尊重;而未经允许即翻看总经理文件的年轻人,甚至缺乏基本的礼貌;一个充满爱心的给孩子擦鼻涕的细节,展示着内在的美。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细节的成功看似偶然,实则孕育着成功的必然。细节不是孤立存在的,就像浪花显示了大海的美丽,但必须依托于大海才能存在一样。

在企业界的运行规则里,有一句较为经典的话叫“细节决定成败”。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这同样适合于培养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对未成年人讲大道理不能说没有作用,而更为重要的从根本上触动孩子思想的神经,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情、小细节抓起,把小事做细。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一个人的命运就取决于某个不为人知的细节。”西班牙思想家巴尔塔沙·格拉西安也说:“完成一幅完美的画卷很难,需要每一个细节都完美;但只要一个细节没有画好,整幅画卷就会功亏一篑。人生在世也是如此,有时一个细节就会改变你的命运。”

我从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日本打工的泰国学生,同其他留学生一样,利用业余时间为日本餐馆洗盘子,以赚取学费。日本餐饮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行规,即餐馆的盘子必须用清水洗七遍。由于洗盘子的工作是按件计酬的,这名留学生一天累下来,也挣不了多少工钱。于是他计上心头,以后洗盘子时便少洗一两遍。果然,劳动效率大大提高,他也因此受到老板的器重,工钱自然也迅速增加。一位洗盘子赚学费的日本学生便向他请教技巧。他毫不避讳,说:“你看,洗了七遍的盘子和洗了五遍的有什么区别吗?少洗两次嘛。”日本学生诺诺连声,却与他渐渐疏远了。日本人看人,有两个预先推定:一个,你是无罪的;另一个,你是诚实的。所以,餐馆老板只是偶尔抽查盘子清洗的情况。在一次抽查中,老板用专用的试纸测出盘子清洗程度不够,并责问这名留学生时,他振振有词:“洗五遍和洗七遍不是一样保持了盘子的清洁吗?”老板只是淡淡地说:“你是一个不诚实的人,请你离开。”为了生计,他又到另一家餐馆应聘洗盘子。那位老板打量了他半天才说:“你就是那位只洗五遍盘子的留学生吧。对不起,我们不需要!”第二家、第三家……他照样碰壁。不仅如此,他的房东不久也要求他退房,因为他的“名声”对其他住户(多是留学生)的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他就读的学校也专门找他谈话,希望他能转到其他学校去,因为他影响了学校的生源……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使得他最终无处可去。万般无奈,他只好收拾行李搬到了另一座城市,一切重新开始。

记得前些年,有关部门把所有的手段都调动起来,教大家说“请”“你好”“谢谢”“再见”,教大家不要讲脏话,不随地吐痰,过马路看红绿灯。一开始我感到莫名其妙,全中国变成了一个大幼儿园,后来想想只能如此。变成幼儿园没有什么丢人的,要是连幼儿园该做的都不做,那才丢人。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那位老人平静地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时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些。”

而这些,不就是点点滴滴的细节吗?

我们不必去寻找教育孩子一夜成功的捷径。事实上,没有哪一本书、哪一位专家能完成这项使命。作为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去发现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去帮助孩子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成功之路。

没有一成不变地培养孩子的妙方,所有的孩子都与众不同。关于教育中的细节问题,父母的身教更重于言教。在耳濡目染间,孩子成为父母的一面镜子。

伟大的教育,来自点点滴滴的细节。

中国有句古语:“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小的疏忽和损失都有可能发展成大的漏洞。失败往往隐藏在我们的行事过程中,并不是在失败的结果中。佛教中讲因果报应,道理是一样的,种下失败之因,才会结出失败之果。

国王理查三世准备拼死一战。里奇蒙德伯爵享利带领的军队正迎面扑来,这场战斗将决定谁统治英国。

战斗进行的当天早上,理查派了一个马夫去备好自己的战马。

“快点儿给它钉掌,”马夫对铁匠说,“国王希望骑着马打头阵。”

“你得等等,”铁匠回答说,“国王希望骑着它打头阵固然很重要,可是我必须找点儿铁片来!”

“我等不及了,国王的敌人正在推进,我们要马上出去,你能用什么就用什么吧!”

铁匠埋头干活儿,他从一根铁条上弄下四个马掌,把它们砸平,整形,固定在马蹄上,然后开始钉钉子。钉了三个掌后,他发现没有钉子来钉第四个掌了。

“我需要一两个钉子,”他说,“得需要点儿时间砸出两个。”

“我能把马掌钉上,但是不能像其他几个那么牢实。”

“能挂住就行了,快点儿吧,要不然国王会怪罪我们的。”

两军交锋,理查国王冲锋陷阵,鞭策士兵迎击强敌。他看到战场另一头自己的几个士兵退却了,便策马扬鞭冲向那个缺口,召唤士兵调头继续战斗。

理查还没走到路的一半,一只马掌掉了,战马跌翻在地。理查也被掀在地上。

国王理查再也没有抓住缰绳,惊恐的战马就跳起来逃走了。理查环顾四周,他的士兵纷纷撤退,敌人的军队包围了上来。

他在空中挥舞着宝剑。“马!”他喊道,“一匹马,我的国家倾覆就因为这一匹马。”他的军队分崩离析,士兵们自顾不暇。敌军俘获理查,从那时起,人们就说:

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

少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

所有的损失都是因为少了一个马掌钉。

这个传奇故事出自英国国王理查三世逊位的史实。1685年,他在波斯沃斯战役被击败,留下了惨痛的史实教训。

真是“成也细节,败也细节”。

成功的家庭教育始于细节。本书从生活细节、学习细节、爱心细节、道德细节、沟通细节、文明细节、责任细节、品行细节、身心细节、餐桌细节、卫生细节、安全细节等方面,列举了108个教育孩子的细节,不仅介绍了基本的方法,还有具体的操作建议。相信父母们在读过本书后,会高度关注教育中的细节,让每一个细节为培养孩子服务。

习惯养成无小事,教子从细节抓起。可以这么说,从细节中可以看出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因此,父母教育孩子必须从小事抓起,长期坚持。习惯的养成,反映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上。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可能件件都是大事。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于细节可见不凡,于瞬间可见永恒,于滴水可见太阳,于小草可见春天。

作者 杨 冰

二○一四年三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