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杰克·韦尔奇管理日志
5129500000008

第8章 二月全球化(3)

说起GE金融服务业务,加里值得韦尔奇说上三天三夜,这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家伙,韦尔奇对他很是青睐。为了拓展欧洲市场,加里在度假期间和他的欧洲业务开发经理麦肯齐一起驱车穿越东欧。回来后,他们激情高涨,要在那里做各种各样的生意。的确,最终他们做成了很多业务,包括收购匈牙利的一家银行,后来他们还在波兰和捷克共和国收购了银行。这些银行都为GE取得了可观的利润,韦尔奇不得不承认加里的驱车旅行是值得的。

行动指南

要推行全球化,首先要了解你的目标市场,哪怕你自己驱车过去也行,就像加里一样。

2月21日寻找“全球化先生”

保罗成了“全球化先生”,是我们所有全球化活动的先行者。他每天早晨一起床就思考着如何让公司在美国之外发展壮大。在每一次会议上,他都要怂恿他的同事们做好扩张全球业务的计划。有时候,他显得唠唠叨叨,总是缠着各个业务部门的负责人,要了解他们的国际业务的细节,总是督促人们去做更多的交易,以使公司真正走向全球化。他是个不知疲倦的全球化人物,在任何时区都感觉很舒服,而且至少每个月出国一次。

——《杰克·韦尔奇自传》

背景分析

任何一个项目或是理念的成功,都离不开杰出的人才。GE的全球化同样如此。这里的保罗就是那个在韦尔奇获得了董事长职位之后提出要辞职的保罗,因为他站在另一个董事长候选人那边,但是韦尔奇拒绝了他的辞职,因为韦尔奇看到了他身上的全球化特征。在韦尔奇看来GE要真正实现全球化,就必须寻找到一个“全球化先生”,而保罗正是适合的人。

GE的全球化再一次表明了韦尔奇遵循“把适合的人放到适合的位置上去”的一贯原则。我们在这里获得的教导在于:无论我们希望做什么事情,或是推广什么项目,要取得成功的前提就是首先找到适合的人。

行动指南

任何项目都需要一个“先生”,例如“数一数二先生”、“群策群力先生”等。只有找到这样的人,我们渴望取得成功的项目和事情才能够真正获得成功。

2月24日任用当地人才,发挥主场优势

当地人总是更了解自己国家的国情,他们熟悉政府的工作程序和当地人的思维习惯。他们知道本国的哪些大学能够培养出真正优秀的人才。他们能够从各类信息中分析出本国的政治前景和经济趋势。他们往往可以游刃有余、从容自如地协调管理整个系统。很多优秀的企业都认为:越早让当地的管理人员来负责当地的业务越好。它们从开展国外业务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四处物色当地人才,并通过国际培训课程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管理才能,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大量的中层管理人员,最终从中选择本土市场的最高领导。

当然,也会有一些行动迟缓的全球企业,不能及时将国外业务的管理权交给本土经理人。最终,当动作迅速的后来者为了扩张市场份额而“挖走”当地管理人才时,这些公司注定要饱受人才危机之苦。在蓬勃发展的东欧各国,还有亚洲国家,抢夺管理人才的竞争愈演愈烈。

——韦尔奇关于全球化背景下人才战略的谈话

背景分析

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企业的全球化发展势在必行。但是很多企业在进行跨区域发展时,往往因为担心将重要业务交给不可靠的人而不敢尝试任用当地的管理者。它们总是选择从总部派遣管理者到当地去,问题是他们派出去的管理者往往是一些无能之辈。最终,不但延误了市场,而且当地的优秀人才往往也被竞争对手“挖走”。

针对这类状况,韦尔奇大力提倡“任用当地人才”。他鼓励这些企业不要过分担心,事实上,当地的管理者更加注重自身在自己国家的信誉和荣耀,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当地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意识有着深入的了解,他们所作出的决策总是能够紧紧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此,能够产生预期的效应。

总之,有眼光的企业总是选择本土经理人执掌当地的经营决策权。当然,它们也意识到自己必须这样做。

行动指南

大胆任用当地管理人员。

2月25日诚信是获得全球化成功的根本

我承认我们没有办法保证所有的人都不去违背法律,但是,我们始终在工作之中灌输和传播诚信,从而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诚信地做事。而且在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你将发现唯一能够赢得市场的就是出色的产品和服务。为什么我们的涡轮机在市场上取得了成功?因为我们的产品在行业中是最好的。或许客户会选择一些低价位的供应商,但是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我们拥有了质量、价格和出色的技术,我们就能够在市场成为赢家——没有人可以打败我们。但是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诚信,诚信是我们能否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的根本。

——韦尔奇谈商业诚信

背景分析

GE曾经陷入多次丑闻之中,尽管这些丑闻通常与韦尔奇和GE的整体经营无关,但是,韦尔奇不得不面对一些不明就里的媒体的责问,同时,他也不得不出面处理这些问题,因为回避只会使得情况更加糟糕。

一次,一名员工因为被辞退而心生怨恨,将他的上司告上了法庭,并指控GE的某个部门涉嫌操控钻石市场价格。媒体一下子将眼光全部集中在GE身上,正如韦尔奇所说,当你发生问题时,那些媒体将全部集中到你身边,而你取得成功时,他们却不闻不问。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韦尔奇谈到了商业诚信,并且谈到了商业诚信在全球化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很多企业希望通过依靠产品和服务质量以外的东西赢得市场,他们总希望走捷径,然而,欲速则不达,事实上根本没有所谓的捷径,因为对于客户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其他。

行动指南

任何违背诚信所取得的成功都是易碎的,是无根的,很快便将失去。

2月26日不同时代面对的竞争对手完全不同

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我们看来,很显然,必须要重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日本公司。到了90年代,我们所面临的就不只是一个更加强大的日本,还有经历过复兴、正在信心百倍地向一起凝聚的欧洲,以及我们在七八十年代没有遇到过的极具进取性的公司。庞大的杜克电力使得我们的燃气涡轮机产业获得了胜利,如果退后10年,我们则可能与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争夺国内市场。同样,要在1989年胜出,我们就要与ABB公司、德国西门子以及威斯汀豪斯/三菱的联合财团进行竞争。

——《杰克·韦尔奇如是说》

背景分析

全球化使得竞争可以来自各个地方,很多时候你不去与他人抢夺市场,他人也会跑到你的市场中来争夺客户。韦尔奇对整个八九十年代的商业环境进行了回顾,深深体会到全球化的竞争压力的确不容忽视。很多领导者往往对全球化视而不见,他们像沙漠中的鸵鸟一般,以为把头埋在沙子里风暴就会停息,而事实上,全球化的风暴永远都不会停息,而且只会越来越剧烈。

韦尔奇说这段话的目的是要告诉GE人:随着全球化竞争的来临,公司每个不同的业务都将会遭遇到新的竞争。这时,必须采取与以往不一样的措施和策略,否则,你将在竞争中遭遇淘汰。

行动指南

全球化竞争使得我们所面对的竞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唯有正视这一变化,并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和行动,我们才有可能赢得属于自身的市场和未来。

2月27日速度就是一切

今天的全球环境瞬息万变,这要求我们不断加快脚步,因为我们并不知道明年的4月份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今年年底还会发生什么事件来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所知道的就是我们要以更快的行动来迎接变化和挑战。总之,今天,在几乎所有的事情中,加快速度都是一件好事。

速度就是一切,它是竞争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韦尔奇谈如何在全球化竞争环境中取得胜利

背景分析

全球化使得竞争日益加剧,也使得我们面对的商业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几年前,中国流行过一本名为《谁动了我的奶酪》的小册子,该书用一个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个道理:变化是唯一的不变。从那时开始,一些优秀的企业家便开始积极应对变化,但是大多数人却对变化依然漠不关心。2008年的金融危机说明了这一点。在很多人认为源头远在美国的金融危机不会对他们产生影响时,一夜之间,中国就卷入了金融危机之中,而他们都遭遇了资金紧张乃至断裂的困难,很多企业因此而倒闭。

韦尔奇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感觉到全球化竞争的压力,为了应对全球化,他提出了一个策略,那就是速度制胜。无论外界的环境变化多么迅速,只要企业拥有快速反应的运营能力,就能够在市场之中赢得胜利。速度就是一切,但是要拥有速度并非易事,尤其像GE那样规模庞大的企业。于是韦尔奇围绕着提升GE的快速反应能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行动指南

在当今这个变化莫测的商业环境之中,打造快速反应的运营机制是企业能够持续赢得胜利的根本。

2月28日把握全球危机中的机遇

1997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时,我们大约有9%的收入来自亚洲,这对于GE公司也是一次教训和考验。当时,我们与其他人一样,没有预见到应有的困难。但是我们很快发现,亚洲的金融危机与20世纪90年代初的欧洲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尽管充满了危险,但也充满了机遇。90年代初期的欧洲和90年代中期的墨西哥都曾经发生过金融危机,那时我们采取了果断的行动,取得了迅速而显著的增长。

同样,20世纪80年代早期,美国陷入经济萧条,很多专家对此都束手无策,人们对美国的制造业充满失望。我不赞成这种悲观论调,与很多企业相反,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公司的整个结构进行了调整,同时开拓一些新的业务。在美国经济恢复之后,我们成了更具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公司。

——《杰克·韦尔奇领导艺术》

背景分析

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企业必须关注一些重要的问题,例如国际市场存在着的不定期的经济动荡常常使得很多企业的全球化发展颗粒无收。但是,危机往往预示着机遇的来临。因此,当很多领导者在危机面前畏畏缩缩时,韦尔奇却看到了危机过后的市场发展和潜力。这是一种战略眼光。正是因为这种战略眼光,才使得韦尔奇后来在欧洲、墨西哥以及亚洲的投资纷纷获取了巨大的收益。

韦尔奇是一位敏锐的领导者,他总是能够把握住机遇。事实上,每一位领导者都应该明白危机背后必定是机遇,问题的关键是为危机过后的机遇做好准备,否则,机遇就只能擦肩而过。

行动指南

认真分析,把握危机背后的机遇,这是很多弱势公司一举转变为强势公司的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