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竞底:中国企业之殇
5128700000008

第8章 竞底概论(6)

当然,冼东妹为了奥运金牌付出的,远远不止这些,她的金牌是以身体的健康为代价的:韧带数次拉伤、拉断都只采取保守疗法,身体伤迹很多,以致保险公司投保时都顾虑重重。

这是一个竞底式的夺牌故事,可以说,中国人的每一块金牌上,都沾着拚搏者的汗水和血泪。

为什么要让冼东妹作出牺牲,重新归队训练呢?因为她是这个项目上中国拿金牌的最佳人选,因此她就不得不为国家、为自己竞底一把。当然,她承受的这点小小付出,在多数中国人眼里,根本算不了什么,因为中国人早就被竞底惯了,“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令人苦涩的是:牺牲的确实不少,日月却并没有换新天。

2008年奥运会,中国取得创记录的51块金牌,胜过银、铜牌总和,但中国的总体奖牌数增加并不多,因为中国队采取竞底战略,力保能拿金牌的项目,为此牺牲夺金概率较少的项目。以“成王败寇”的竞底思维来看,这个战略确实收到了显效。

和冼东妹对比的,是一个美国人的故事:

1924年巴黎奥运会上,美国四人划艇组合最可能夺金。这四人中有一人叫哈文斯,哈文斯妻子怀着的第一个孩子,很可能会在奥运会期间出生。

哈文斯觉得进退两难:当时没有飞机通航于欧美二地,他如果去参赛,孩子出生时就可能无法陪伴在妻子身旁;而如果陪着妻子,自然无法夺取渴望已久的金牌。

哈文斯的妻子“深明大义”,她坚持要他去参赛。但经过慎重考虑,哈文斯决定退出比赛,留在家里陪伴妻子。

结果美国夺得划艇金牌,孩子却迟迟没有出生。即使哈文斯去比赛,也能带着金牌回来陪妻子。

但哈文斯从未为此后悔,他觉得自己知道什么是对自己最重要的,他坚持了自己的原则。

有意思但却不是关键的是,28年后,哈文斯的儿子为他带回了另一块奥运金牌。

D、中国人非常习惯被竞底。

中国人从小受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教育,进入企业后,又时时接受“厂兴我荣、厂衰我耻”之类的训导,因此在老板号称企业遭遇危机,并对员工善加诱导时,很容易获得员工们共患难的心理认同,从而使竞底政策得到畅行无阻的执行。即使在平时,老板也可以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竞底特点,以艰苦奋斗号召员工竞底。

任正非是这方面典型的高手,他在训话中言不离艰苦奋斗:“艰苦奋斗必然带来繁荣,繁荣以后不再艰苦奋斗必再丢失繁荣”;“不但生活上要承受艰苦,工作、学习上也将要承受更大的艰苦”。

虽然实际上中国人的艰苦奋斗常常是穷忙,并不能带来繁荣,而美国人的繁荣,绝大多数并非靠中国式的“艰苦奋斗”得来,而主要是靠国家和民众的创新。但这些冠冕堂皇的训话,在企业里往往能成为压倒一切的主旋律,从而有效地营造一个高压的竞底环境。

案例:尼采的权力意志,老爷道德和奴隶道德

德国哲学家尼采用权力意志来描述生命的特点。他认为权力意志是一种贪得无厌的表现权力的欲望,或应用权力进行创造的本能。

尼采认为,权力意志在不同的人身上是不同的,权力意志充沛的强者只是少数,他们理应支配和统治多数弱者。

西方人通常认为权力意志这一概念,充分体现了尼采的非理性主义和反民主特征。权力意志论用于道德领域,就产生了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两个概念:主人道德指权力意志充沛的少数强者的道德,他们崇尚权力意志的发扬,自尊自强,富于创造力,不受任何约束,只要符合强者的意志,****、贪权、自私心都是符合道德的,可以冷酷无情毫无限制地牺牲别人,使之降为奴隶;而奴隶道德则相反,崇尚平和、顺从、同情、宽恕、利他精神、自我克制和自我牺牲。

我们可以看到尼采所说的主人,实际上就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劳心者”,即本书中的竞底者,其道德规范符合强者、领导者的行事风格,而奴隶自然是“劳力者”,其道德则是老板对员工的要求,这些要求常常以非常现代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如“不能有任何借口”“强调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等等,使得竞底以高效率、“人性化”的方式进行。

本书在第六章“竞底组织的文化”中,着重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六、竞优和竞底,所需要的能力不同

如果说中国人是最有智慧的民族,那么很多较真的人,都心有存疑,举例说明如下:

案例:中国人的考试能力和死记硬背

中国最聪明的学生读数理化,而美国最聪明的学生读商科、法律,不屑于学数理化,而最后当老板的是美国人,华人多给他们打工;拿诺贝尔奖的也多是美国人。

不过,如果说中国学生是世界最善于考试的人,那么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反对。

中国学生善于考试的能力,迫使美国教育考试中心(ETS)变更了托福考试的形式,但新托福考试转眼就被中国人发现了应对策略,中国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还是能够轻松取得好成绩。“新东方”将托福考试分解,“创新”出一套培训生产线,居然使“新东方”上市了,足以可见任何考试都难不倒“聪明”的中国人。

在欧美大学,欧美学生选课时,通常得看看这门课有多少中国留学生选修了,他们担心在善于考试的中国学生对比下,自己得到的综合评级会比较差,因此他们通常会避开中国学生选课。

多么令人自豪,中国人善于考试,不是没有由来的。

从古代的科举考试起,中国就历经了数千年的竞底式考试,其应付考试的基因,得到空前强化。”

在现在社会中,各种五花八门的考试充斥中国社会、中国人的人生。万众瞩目的高考就不必提起,公务员考试、职称考试、操作等级考试、资格认证考试……,如果有好事者把中国的考试总类统计起来,那一定能进入吉尼斯大全。

善于考试意味着记忆力发达,因为所有的中国考试,都是检测应试者对已有知识的掌握。中国人死记硬背的能力是一流的,孩子们刚开始牙牙学语,就被大人鼓励背诵唐诗、儿歌,甚至四书五经,谁背得好,谁就被认为聪明。中国父母通常把智力发达,简单化为记忆力发达,正如中国的领导通常把员工的能力,简单化为服从能力。

想象力的重要性

但遗憾的是:中国人所背诵的,除了中国语文和中国历史外,所有的知识基本上都不是自己创造的。因为记忆力发达是竞底社会的一个标志,而在竞优社会,特别注重的不是记忆力,而是想象力。

爱因斯坦对想象力极为推崇:“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

中国孩子们在早早的死记硬背和严酷的应试教育中,想象力不仅没有合理地发育起来,反而被残酷地扼杀掉,因为一个竞底社会并不需要想象力。

因此,当中国的建筑业十分发达时,通常是内地城市抄沿海城市,沿海城市抄海外。物质产品是这样,精神产品更是如此,即使是在张艺谋、冯小刚、英达等所谓“大腕”的影视作品中,也随时可以看到从好莱坞模仿、搬迁、抄袭过来的场景和桥段。

创造,是一种竞优;而抄袭,就是一种竞底。一个竞底大国,成为一个抄袭大国是理所当然的。

想象力是竞优所必需的土壤,缺乏想象力,建筑设计师就很难在头脑中,进行反复的、独创性的构思,为建筑找出独特的外形设计和大胆的内部结构,因此只能借鉴、参考别人的优秀设计。中国建筑界有太多这样的工匠,而没有设计大师。

同样,一个服装设计师如果不能在头脑中运用想象力,进行面料、设计、款式的创造性组合搭配,他也只能借鉴、参考别人的流行设计。中国也有太多这样的服装裁剪师,而没有设计大师。

音乐家也只有在头脑中凭着想象,进行各种音符的组合、旋律的搭配,然后才能从无数的这种组合搭配中,选出最佳的音乐。竞底式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傅聪、马友友、朗朗、李云迪之类的演奏高手,却绝不能培养出贝多芬、肖邦之类的音乐大师。

中国人用训练记忆力的方式,训练想象力

中国的孩子即使在进行所谓的“素质教育”时,主要的也是进行记忆力项目训练。如书法和演奏,书法训练要求孩子先记住那些字贴上的“行书、楷书、隶书”的框架结构,然后再通过手眼协调把字贴上的字“复制”出来,写得越“像”越好。而演奏钢琴、小提琴、二胡的训练,则不仅要求孩子牢记乐谱,还要苦苦记住演奏姿势,以及每一个细小的演奏动作,当然也是演奏得离考级标准越接近越好。

所以有些海外归来的有识之士嘲讽地说:中国人用训练弹棉花的方式,训练孩子弹钢琴。

在类似的“素质教育”训练中,孩子的创造性素质不仅没有得到提高,相反更进一步地被扼杀的干干净净。所以虽然中国也曾出现过几个青少年钢琴演奏高手,但绝不可能由此培养出真正的音乐大师。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说:“培养人才最重要是培养他的创造力。”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中国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绝大多数是“两脚书柜”,因此在经济形势不佳时,大学毕业生就会就很容易就改变理想,去做保安、做搓脚工,积极踊跃去报名当兵,因为他们除了比保安、搓脚工、士兵多通过了几十门考试,思维模式没有本质的不同,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和非创造性的工作,对他们没有什么心理区别。

中国人虽然善于考试,但考试者的命运,永远都是出考题的人主宰的。如中国虽然是DVD生产大国,而DVD的产业标准却掌握在老外手里,他们随时可以修改许可证资费(出题),玩弄中国的生产商(考试者)于股掌之上。同样作为玩具生产大国,生产商的质检标准也掌握在欧美等国手里,经济稍不景气,他们就通过改变验收标准,抬高进入壁垒。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方向看旧问题,则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正是在形成问题的过程中,人们的思维才变得清晰,创造性才得到激发,人们才会强化、表达自己的个性,那些细微的差别才被人注意到。而形成问题,尤其是独创性的问题,最需要的是想象力和反思能力。

只有想象力发达,才能进一步带动创造力强大。

只有创造力强大的人,才能创造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才有真正的智慧。

只有创造知识的人,才能竞优。

只有竞优的民族,才能在人类世界领袖群伦,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

犹太人牢记历史(如全球追捕纳粹战犯),善于创新,所以在现代的各类教科书上,不断发现他们的名字,可以说,犹太民族出了大量人类的精英人物。

为什么人们喜欢拿一个国家有多少人获得诺贝尔奖,来评说这个国家的能力呢?这就是因为,诺贝尔奖在一定程度上,指明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拥有多大程度的竞优能力。

而记忆力发达的人,由于不能创造知识,永远只能记住别人创造的知识。他们在世界分工中,只能从事竞优者懒得从事、不愿从事的工作,如低附加值的加工业,高污染、高消耗的行业。而竞底者从本质上说,由于善于记忆别人制定的操作规程,习惯于服从别人的指挥,也很适合于做操作工,也就是打工仔。

中国人由于长期的思想束缚,从小强化死记硬背,因此广泛地缺乏想像力,只有短期记忆力(中国人似乎从来不能从历史长河中吸取教训,中国人的精神从未突破儒教的束缚),因此没有高水准的创造性。中国以血汗工厂为主的世界制造业,扮演的正是为世界从事低附加值打工的角色。

从古到今,中国人只有技术,没有科学,正由于没有科学精神,所以中国人缺少改造自然的利器,而没有提升国民价值的持续有效的手段(和产生工业革命的西方人相比),因此落后的生产力也迫使中国人不得不竞底!

中华民族以前是给皇帝打工,现在是给洋人打工。皇帝以前用鞭子、锁链、连坐法等奴役中国人,洋人现在用ISO标准、WTO框架、反倾销调查以及各种产业、政治标准(如人权大于主权、维持台海均势)来管理中国人。虽然形式变了,但实质没变,中国人还是被竞底者,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没有改变。

一个民族的思维模式,就是这个民族的DNA。生物学早已表明:DNA不改变,品种就不会改变,品种不改变,命运也不会改变。兔子生来就是被掠食者吃的,即使没有华南虎,也会被******吃掉,这是兔子这个物种的既定命运。

在可预见的将来,如果不升级中国民族的文明、战略和思维模式,中国人还将长期扮演这样的被竞底者角色。

也许,一个令人悲哀的结论似乎是:中国人很聪明勤劳,所以能成为优秀的打工仔;中国人缺乏大智慧,所以也就只能成为世界的打工仔。

仰望天空,有时会发现天空是灰色甚至黑色的,所以很多人干脆不作仰望,只埋头过自己的小日子,“老婆孩子热炕头”地终其一生,不必作此痛苦的努力,正所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鲁迅在《呐喊》自序就写道:“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对于这个问题,鲁迅自己回答说:“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为了重新进入世界先进文明行列,中国人剪掉了辫子,放开了小脚,将文言改成了白话,改变过政体(民国、共和国),玩过各种经济形式(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但黑屋子打破了吗?没有!

因为这间黑屋子,是无形中束缚中国人的思维模式:竞底!它从中国人的胎教时代起,就开始对中国人进行熏陶、感染了,中国成人生活在一个竞底角斗场,为了生计和成功,不得不磨练竞底功夫,一直到死,还惦记着重孙子能不能传宗接代。

竞底,早已是一个深深沉淀在中国人头脑中的基因。

如果不打破这个思维的“黑屋子”,提升民族的DNA,那么中华民族在世界社会的形象,虽然有时是对抗的、反叛的、抱怨的;有时是非主流的、想成为老大的;有时是低调的、内敛的;有时是负责任、合作的(如200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时的中国)。但在这些形容词后面,跟着的永远是“打工仔”这个定位。

七、竞底之下,难有长久、真正的热情和快乐,因而也不可能出现真正的创新

如果问中国企业家们对手下员工的印象,他们一定会普遍认为:中国员工的敬业精神不强,职业操守不够,因而执行能力不足,献身精神太差。在此,竞底者对被竞底者的定位,实在不高。

无独有偶,中国当今的总理,对中国企业家们的印象,也希望“企业家身上应流着道德的血”,并多达五次向社会高调推荐: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名著《道德情操论》。显然在这里,他对中国企业家群体的观感,也非常不好。

实际上,从古到今,上层没有对下层的评价,从未达到过欣赏的高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