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先从故事讲起,故事里总有事故——事情发生的缘故,也总蕴涵着很多道理,不管是官方正史、乡野传说,还是寓言小则,均开篇有益。
相传黄帝梦见一场奇异的大风,那风,端的是一场好风。怎见得?有地沟油诗为证:推云遮日,横扫乾坤,推云遮日天宫坠,横扫乾坤海波汹;天宫坠,大罗神仙失家业,海波汹,毁了龙王水晶宫;不分山川林泽,无故左右西东,呼呼荡荡,无休无止。风过后,却是天无丝云,地无尘埃,整个世界干净如新。
又梦见一人手持千钧之弩,驱赶着大群的羔羊信步而来,此人身貌端的雄壮,怎见得?又有地沟油诗为证:巨灵降世,姚明越古,巨灵降世风雷动,姚明越古手摘星。风雷动,山崩地裂盘古怒,手摘星,二十八宿潜藏身。千钧之弩万羽箭,咩咩之音如雷崩。缓行高歌飘天宇,浪迹江湖觅知音:走四方,路迢迢,水长长,迷迷茫茫一村又一庄……
黄帝醒后,觉得此梦异于往日,似乎暗藏机妙,边回味梦境边对左右道:“风为号令,发布号令的即是能够执政掌权的领导。垢去土,剩下一个后字,难道天下有姓风名后的人吗?能开千钧之弩,膂力过人,驱羊数万,定能牧民向善,难道天下有叫力牧的人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来来来,先算一卦”。卦象大吉!黄帝根据梦境与卦象的指引,遍访四海,后来得风后于海隅,拜以为相;得力牧于大泽,进以为将。
《史记》记载:风后“用经略,北清涿鹿,南平蚩尤,底定国”;“风后兵法十三篇,力牧兵法十五篇。”两人不光是上古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发明家,指南车和最早的车轮就是两人的伟大发明。在黄帝统一天下时,两人南征北战,功勋卓著,成为了上古第一开世将相。
这篇故事听起来很是邪乎,黄帝仅凭一梦便求得贤相良将。现实中的我们怎么就没有这功能呢?黄帝为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之一,其厉害程度是常人无法估量的。我们能不能这样理解:黄帝求才若渴,而风后和力牧也有强烈的意愿辅佐明主共治天下,然后两者之间有了及其强烈的心灵感应,于是乎就有了黄帝一梦得将相的玄乎事件。假如你也想得到人才,还没有到梦寐以求的地步,那么只能说明你的意愿还不够强烈。请相信这是真的,如不信,请参考慈善家李春平的《忏悔无门》,里面也有美国富豪老太太做梦得帅哥而遇李春平的故事。
这里通过故事分析一下风后的能力和素质。风后精于《易》数,明于天道,甘贫,隐逸为乐,仪表堂堂。说白了,这人会推理,懂科学,知天文,明地理,不求财富,喜好清静,而且长得相貌堂堂,风姿英俊。从外形看,可以代表国家形象;内在素质表现为业务能力强,没有贪污腐败迹象,是一个综合素养很高的高级人才,这是风后整体素质的描述。
下面我们继续从《史记》中所载的风后与黄帝的对话继续分析。“一日,风后至田中耕锄,见天日晴和,乃唱歌曰:“上天圆圆,下地方方。生逢斯世,得遇明王”。歌罢又耕。黄帝车驾人马至近,风后不顾,只躬身锄地。帝观之良久,自思曰:“其人虽一耕夫,堂堂仪表,必有可取。”即命近臣去问何处人氏。近臣领命问之,风后对曰:“君臣别途,各安其事,何劳问焉!”近臣以风后之言回奏,帝叹曰:“此乃贤者,非农夫也!”
黄帝根据一句话就断定风后是贤人,是不是太草率了,根据又是什么?其一有梦境的暗示,其二继续往下看。
第一:歌中有隐意,这个比较明显,天圆地方,我生在中央,天地育我在当世,就是为了遇明王。这意思很明了,就是一封求职信嘛。
第二:黄帝车驾人马到了近前了,风后看都不看一眼,到底是多近前,肯定不是眼皮子底下,估计是在几米之外,风后能够察觉到的范围,黄帝又能清楚观察风后的这么个位置。黄帝看了半天,这人虽然是一农夫,但是仪表非凡,举手投足间与常人不一样。
第三:答非所问。黄帝让身边小秘书去问问风后你哪里人,按照常理,普通人会老实回答,我是哪里哪里人。可是风后却说:君臣别途,各安其道,何劳问焉!要是一般人肯定会这么想,问你啥你就说啥呗,我堂堂黄帝,还给你脸了。很显然,这不是神经病就是二百五嘛。但是黄帝却由此断定其“此乃贤者,非农夫也!”在深度剖析一下风后这句话的深层含义,你是黄帝,是王者,我是小民,是臣也,我们位置不一样,所负责的事情也不一样,职责应该明晰,各安其道各尽其责才会天下大治。如果帝王老想着干太监的工作,比如明朝那个木匠皇帝朱由校,木工技艺精湛绝伦,处理政务却一塌糊涂,那天下肯定会大乱的。此即是在其位当谋其政,一句话道出了管理职责之道,体现了一种管理思维和责任意识。
力牧和风后的出道经历一样,被黄帝发掘后拜为大将,位列三公之一,为黄帝扫清寰宇、治理天下奉献了自己的光和热。杜甫在《可叹》中有两句是这么说的:吾辈碌碌饱饭行,风后力牧长回首。杜甫在自谦与嘲讽当代人才不作为的同时也肯定了风后、力牧的工作能力。
假如没有黄帝一梦,风后、力牧也就是个普通的劳动人民。但是,黄帝在发现人才后能够为己所用,在满足了自己管理需求的同时也让两人的价值最大化,没有浪费在田间地头,没有让他们的汗水滋养了禾苗,而是肥沃了天下。这就是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相辅相成,实现共赢。
如何在企业中或生活中发现这样的人才,还需要领导们没事四处走走,别总待在办公室,让自己和人才失之交臂。
还有一种解释就是黄帝早就认识两人,知道这两个人非等闲之辈。但是出于身份的约束又不能够把他们立刻升为百官之首的位置。那时是奴隶制时期,以后尧舜禹禅让的事情,里面是有内因的。被禅让的一般都是诸侯,都有皇室血统。风后、力牧两人是基层奴隶啊,猛然间身份暴涨,好多人会接受不了,会不服气。不管什么时期,就是今天,社会地位,身份等级还是人们很在乎的东西。于是乎黄帝便用了一招儿无中生有之计,假借梦境求得肱骨之臣。古代人们是很相信这类事情的,这样搞,就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成为了天愿之意,下面人敬畏神明,管理起来当然很顺手了。这也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一种奇招,以后还有人用雷同的办法来解决同样的问题,就是商朝中兴之帝“丁武梦求傅说”,以同样的手段,达到了同样的效果。
南柯一梦竟为真,风后力牧显其能。
海隅大泽得良助,共济苍生四海平。
若非黄帝忧天下,岂有将相后来功?
吾辈自当效古贤,奇招妙想谋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