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孩子成长金禁句
5068800000007

第7章 询问孩子时应该说的话(2)

孩子虽然表面上与父母处处作对,但内心仍渴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和教育。有些孩子的逆反并不是有意气父母,与父母作对,而是在表现他们并不成熟的自我,在独立意识的驱使下,故意和父母作对。因此,家庭里要有意地营造一种和平、民主、平等的家庭气氛,及时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用爱心感化孩子。节假日时,带孩子去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用丰富的生活来扩大他的视野,锻炼、培养他开朗大方的性格。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及亲人的和蔼可亲,于是有不顺心的事情时也愿意向父母倾诉,对父母的教育也乐于接受。

专家建议

要记住孩子有发表自己意见和观点的权利。当孩子对家庭事物或社会问题发表高见时,有的观点也许令人觉得匪夷所思,但却不能像过去那样说:“你根本不懂,这是大人的事,小孩子别管”,而应当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了解,一些“重大决策”,如家庭中贵重物品的添置,居室的装修摆设等,都应当让他们知道,听取他们的意见,并且尽可能加以采纳。

应使孩子知道界限的原则。由于他们在许多问题上还不具备独立承担和处理问题的资格,家长在某些问题上行使“绝对权利”是合理的。应当让孩子知道这些不可逾越的界限在哪里,不可违反的原则是什么。但是,界限不能太多,如果界限和原则过多,它们就将形同虚设,遭到或明或暗的坚决反抗。

19千万不要被身上的小障碍打败

东东有个小毛病,就是只要稍微一着急,说话就有点结巴。最近他刚刚升上初中,和同学们还不熟悉,所以,这天就发生了一件让东东不愉快的事情。

上数学课时,老师出了一道很难的题目,老师点了很多同学回答,可他们都没有答上来。老师叫到了东东,这道题正好是他原先做过的题目,他心里可激动了,还在暗自得意呢。可当他开口说话时,却不知怎的,有点结巴了,嗑嗑巴巴地总算把问题回答完毕了。当他坐下来的时候,发现有几个同学正在低声地笑着说:“呵呵,想不到他说话还结巴呢……”东东听到这样的嘲笑后,心情低落到了极点。

东东回到家后,眼睛红红的,妈妈有点奇怪了,便询问道:“发生什么事了?”

东东略带哭音地说:“今天有几个同学,说我是结巴,呜呜……”

妈妈赶忙搂着孩子安慰道:“你认为自己是否如别人所说的呢?至少妈妈觉得你不是这样的。”

妈妈接着说道:“结巴只是一个小障碍,妈妈相信你一定能战胜它的。所以,你要加油,知道吗?千万不要被身上的小障碍打败。”

东东听罢,擦干了眼泪,破涕笑了……

当孩子向父母哭诉自己在学校里面被人取笑时,父母不要过于紧张或是生气。正确的做法是慢慢引导孩子反思被取笑的原因,问他:

“你认为自己是否如别人所说的呢?”如果同学取笑孩子的原因属实的话,例如:取笑孩子某种坏习惯或者某个缺点,父母就要向孩子表明自己很体谅他的心情,会全力支持他,鼓励他。

父母要教会孩子正视自己的弱点和缺陷。等到孩子心情转佳的时候,可帮助孩子找到改正的办法,例如:“同学们笑你说话结巴,那么我们尝试寻找一些改善的办法吧,每当你要表达自己的意思时,不要激动和紧张,慢慢把话说清楚。”帮助孩子找出解决的办法,才可以让孩子真正走出被别人取笑的阴影。即使有些缺陷不可扭转,父母也要鼓励孩子承认不可扭转的事实,用坚强和幽默面对生活。

专家建议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嘲笑分两种,一种是善意的,一种是恶意的。对待善意的嘲笑可以一笑而过,不要计较。

对待恶意的嘲笑要灵活对待:要看嘲笑你的人是本着什么意图,如果是有口无心,可以少加反驳,不要激动;如果是有意攻击自己,这时应首先想想自己哪些地方得罪了对方再解决也不迟。

20一定要把钱花在有价值的地方

过年的时候,孩子们最高兴的事情之一就是收到许多的压岁钱。

兜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红包,心里甭提多开心了。

倪琼也是这样的。这不,今年倪琼的压岁钱也是“大丰收”,她笑得合不拢嘴。往年的压岁钱都是全部“上交”给妈妈,现在自己已经是初中生了,是不是应该自己保管并支配自己的压岁钱了呢?倪琼决定和妈妈好好“协商”这件事。

倪琼问妈妈:“我现在已经14岁了,我可以自己保管压岁钱吗?”

妈妈笑道:“嗯,可以的。不过,你打算怎么支配这笔钱呢?”

倪琼从未想过这件事,便摇摇头。

妈妈见她摇头,便拉她坐到自己身边,然后对她说:“有钱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更重要的是知道怎样花钱。钱一定要花在有用的地方上才会产生价值,否则就是挥霍浪费。

倪琼想了想回答:“我把四分之三的钱存起来,剩下的钱买些书。

这样可以吗?”

妈妈欣慰地回答:“听起来真不错,就按照你的计划实行吧。以后你的压岁钱都由你自行支配吧。”

倪琼高兴地高呼:“万岁!”

当孩子要求自行支配自己的压岁钱的时候,父母应该为孩子有这样的想法而高兴,因为那是孩子长大的表现。父母应以平和的语气问孩子:“你打算怎么支配这笔钱呢?”看看孩子打算拿钱来做什么,也暗示他要想想如何使用压岁钱,不能随便花掉。

孩子提出自己保管压岁钱,可能只是对自己钱的去向感到好奇。

所以,父母不妨把孩子的压岁钱存进银行,然后把存折给孩子自己保管。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银行办理存钱。

当孩子要求自己拿钱的时候,说明他们心中已渐渐存在金钱的观念了。此刻,父母也要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父母应让孩子明白钱是解决生活问题的一种媒介,它本身不能解决生活问题。钱是平常之物,没有神通广大的作用,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如钱不能换来爱,不能换来信任,不能换来尊重。有些父母常有意无意地渲染金钱的作用,如对孩子说,“亲我一下,给你一块钱”。有的甚至还宣传有钱就高贵,如对孩子说,“孩子,你看他多有钱,多让人羡慕”,结果使孩子认为只要有钱就会有高贵的社会地位,就能得到所有人的爱。这恰恰是把孩子引向对金钱的崇拜,而没有引向对自我能力、对个人的社会价值的追求。

专家建议

孩子要拿钱买东西的时候,父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帮孩子合理使用金钱,在适当的时候还可以提出意见。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花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学习需要,是为了增进进步,而不是满足不正当的欲望。教育孩子要把钱用在有益的地方上,如买学习用品、买物品看望病中的亲人、向灾民捐款等,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21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且不止属于你一个人

文丹尼的手指在一次车祸中受到了重创,而由此带来的后果便是她从此和自己心爱的钢琴告别了。医生宣布:由于手指的神经系统受到了破坏,丹尼再也不能弹钢琴了。这个消息对于丹尼而言,犹如晴天霹雳,她甚至想过宁可失去生命,也不要失去演奏钢琴的机会。她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伟大的钢琴家,开一场自己的独奏音乐会,而现在一切将成为泡影了。

从医院回来后,丹尼每每看到摆在客厅里的钢琴,便会潸然泪下,情绪低落到了极点。

那天,丹尼再次伤心落泪起来,她抱着妈妈哭道:“我真的不能接受自己不能弹钢琴的事实,我真想自杀算了!”

妈妈听到女儿的这句话,心中宛如刀割,但她还是冷静了下来,温和地对丹尼说:“孩子,我们好好谈一谈吧。”

丹尼点点头。

妈妈继续以平缓的语气说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且它不止属于你一个人,知道吗?而且你只是在车祸中失去了弹钢琴的机会,除此之外,你的双手还是像常人一样的灵活呀,妈妈很了解你的心情,但是妈妈更希望你能坚强起来,你能答应妈妈吗?”

此后的日子里,丹尼在妈妈的帮助下,渐渐走出了车祸的阴影。

现在的她像过去一样快乐了,因为她知道自己除了弹钢琴之外,也一样能做好任何一件事情,自信和坚强重新回到了她的身上。

当孩子说自己要结束生命时,父母切不可掉以轻心。父母首先要对孩子表示关心,然后引导他说出想自杀的原因和感受,要及时地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在谈话中,父母便可判断孩子是随便说说的,还是有真正的动机,一定要谨慎耐心地处理。很多青少年自杀的案例显示,孩子事前都和父母提及,可惜父母以为孩子只是开玩笑,没有及时做出处理,以至于最后酿成悲剧。

现在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可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水平越来越差。

不久之前,广州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举办了首场讲座。专家表示,自杀已成为未成年人的第一死因,近两年青少年自杀有明显的低龄化趋势。青少年的自杀行为,往往是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偶发的,在遇到突发困难时毫无应急能力,第一个念头就是用自杀来逃避现实。还有一些未成年人有盲从心理,看到电视连续剧里有些角色可以死而复生,也模仿寻死……因此,父母有必要对青少年加强挫折教育,让孩子正确认知“生老病死”,以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及早扼杀其自杀念头。

最后,父母在打消了孩子自杀的念头后,还要在平时仔细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如果有需要,家长要尽可能地向孩子的老师询问孩子在校的情况,与老师一起帮助孩子度过难关。

专家建议

当孩子向父母提出自己想要自杀的念头时,无论怎样,父母都要认真看待孩子的情绪。如果最后因为自己没有顾及孩子的情绪和感受,轻视他的寻死决心而失去了孩子,伤心也是徒然的。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过度娇惯、保护孩子,是造成孩子任性、自私、依赖性的主要根源。家庭对孩子的溺爱,使孩子们情感很脆弱,自身承受能力太差,很难接受压力。这种孩子特别容易导致两极分化,要么过度以自我为中心,要么过度自卑,在生活中遇到一点现实打击,都会以自杀、自残、报复等过激行为进行自我否定。

22人要有主见,不盲从

“万岁,终于考完试了,终于毕业了!”百合和几个好朋友大声地呼喊着。她们顺利地考完了中考,终于可以好好喘口气了,大家甭提多高兴呢!

女孩们唧唧喳喳地商量着在暑假里要干点什么。有的说要好好地睡上一觉,有的提议要重新改变一下自己的形象。说到这里,其中一个女孩兴奋地说道:“我们去染发,怎么样?反正这个暑假起码放两个月,高中一开学时,我们再把头发染回来不就行了!”她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成。不过,百合倒是有点犹豫不决,因为,她觉得染发好像不太适合自己。不过,看到朋友们都赞成去染发,自己自然也不能成为其中的“异类”了。

回到家,百合思前想后,还是认为应该问问妈妈的意见,她对妈妈说道:“几个朋友都提议在暑假里把头发染黄,说是开学时再把头发染回来。你觉得这样可以吗?”

妈妈听罢,微笑地说道:“染发,是你自己喜欢的吗?还是怕失去朋友,因为觉得大家都去染发自己要是不去便不好?”

百合答道:“其实,我也不太想去染发的,只是大伙都说要去,我怕不去不好。”

妈妈温和地说:“那就相信自己的感觉吧。人要有主见,不盲从。

即使是朋友的意见,如果自己觉得不好,也不要盲从跟从。”

百合点点头,此刻她的心中已经有了明确的想法:不去染发。

当父母听到孩子要去染发或是要去穿耳洞等等有点“另类”的想法时,或许会感到很震惊。父母要对此表示理解,要知道人人都爱美,而且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十分看重得到朋友的接纳和认同,再加上孩子已经步入了开始注重仪容的年龄,便更容易受到朋友的影响而做出决定了。对此父母应该表示体谅,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不妨对孩子说:“是你自己喜欢的吗?还是为了朋友?”这句话起到引导孩子分析问题的作用,并可以帮助他了解自己真正的需要。

父母可以继续向孩子解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如果为了选择迁就别人而改变自己,这样只会失去个性。父母可以协助孩子分析决定事情的好处和坏处,例如,染发可以让自己看起来更时尚,更能增强信心;但是,染发会让发质变得很差,而且并不是每个人的肤色或是脸形都适合染发的。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在此中扮演的角色并不是帮助孩子决定最后做还是不做,而是帮助孩子肯定自我,建立自信。敢于坚持自我的孩子,才能在步入复杂的社会后不会随波逐流。

专家建议

父母要学会体谅孩子的感受,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孩子自己做出正确的决定来。

孩子有时候会询问父母的意见,但父母要记住了,孩子只是询问而已,所以父母不要帮助他作决定,而是要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让孩子分辨该与不该,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孩子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