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望诊一学就会
5061400000005

第5章 望形态——病于内必形于外

望形体

人有高矮肥瘦之分,形有强弱刚柔之别,外在形体的强弱胖瘦与内在脏腑的坚脆盛衰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观察患者的外形特征,可以推测脏腑的健康状况。

此外,某些形体肢节改变,往往是一些疾病的特殊表现。

望形体即望人体的宏观外貌,包括身体的强弱胖瘦,体型特征、躯干四肢、人的形体组织内合五脏,故望形体可以测知内脏精气的盛衰,内盛则外强,内衰则外弱。

皮肉筋骨等。

形体胖瘦

体肥而食少为形盛气虚,多肤白无华、少气乏力、精神不振。这类病人还常因阳虚水湿不化而聚湿生痰,故有“肥人多湿”之说。

体瘦而食少为脾胃虚弱。形体消瘦,皮肤干燥不荣,并常伴有两颧发红、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症者,多属阴血不足、内有虚火之证,故又有“瘦人多火”

之说。严重者,消瘦若达到“大肉脱失”的程度,卧床不起,则是脏腑精气衰竭的危象。

形体强弱

凡形体强壮者,多表现为骨骼粗大、胸廓宽厚、肌肉强健、皮肤润泽,反映脏腑精气充实,虽然有病,但正气尚充,预后多佳。

凡形体衰弱者,多表现为骨骼细小、胸廓狭窄、肌肉消瘦、皮肤干涩,反映脏腑精气不足、体弱易病,若病则预后较差。

体质形态

延伸辨证

阳虚体质

形体虚胖或瘦弱,面色白或清淡,神情倦怠,精神不振,行动迟缓,肌肉弛缓柔弱,平素喜暖畏寒,常着较多衣物。阳气不足的人常表现出情绪不佳,如肝阳虚者善恐、心阳虚者善悲。

阳虚体质的特点为阳气不足、阴寒易生,容易遭受寒湿邪气侵袭。病变多从寒化湿化,表现为阳虚内寒、阳虚湿阻、阳虚水停等脏腑功能低下和痰饮停聚病证。

治疗时应温阳益气,可选用补阳驱寒、温养肝肾之品。

延伸辨证

阴虚体质

形体消瘦,颧赤唇红,神情亢奋,目光有神,易于激动,行为快捷,性格急躁。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表现为不耐热邪,耐冬不耐夏,不耐受燥邪。

阴虚体质的特点为阴精不足,阳气偏亢,易于遭受火热燥邪侵袭。病变多从热化燥化,多表现为阴虚、精虚、内燥、阴虚阳亢等类型。

治疗时应滋阴潜阳,可选用养阴降火、滋补肝肾之品。

延伸辨证

阴阳平和体质

形体高矮胖瘦适中,行为举止落落大方,性格沉稳谦和,和悦可亲,对自然和社会环境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阴阳平和体质的人不易为各类病邪所侵袭,若生病也多表现轻浅缓和,治疗只需根据常规原则处理即可。

根据具体病因、病位和证候性质,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延伸辨证

阳盛体质

形体多较盛壮,面部常见红赤,喜凉畏热,常着较少衣物,性格活泼,好动喜言,说话爽朗流利,做事好强,独断专行,行立时挺胸凸肚,举止夸张。

阳盛体质的特点为阳气偏盛而阴气偏衰,感邪易从热化火化,其病多见火热证候。

治疗时应抑阳扶阴。

体质五行

延伸辨证

金型之人肤色较白,面呈方形,头颅较小,肩背骨架偏小,腹部脂肪较小,手掌和足部较小。行动轻快敏捷,思维敏锐,不动时外表沉静,动作时强悍凶猛。

秋冬时节身体状况良好,春夏两季则易于感邪发病。

金型体质的人阳气偏盛,主热,易患燥热性疾病。

延伸辨证

木型之人

肤色苍青,头部较小,面部较长,肩部宽阔,背部平直,身材偏小,四肢手足灵活。智力较发达,体力较差,勤于思考,易于忧虑。

秋冬季节易于感邪,容易发病。春夏时节,身体状况较好。就是《灵枢》所说的“能春夏不能秋冬,感而病生”。

肺属金,治疗时应润肺生津。

肝属木,治疗时应调肝疏肝。

延伸辨证

水型之人

肤色焦黑,面多皱纹,头颅较大,腮部较宽,肩部狭小,腹部较大,手足好动,行走时身体摇摆,后背及尾骶部较长。秋冬时节身体状况较好,春夏季节则易于感邪生病。

延伸辨证

土型之人

皮肤色黄,头呈圆形,头颅较大,肩背丰满而健美,腹部较大,大腿和小腿肌肉健壮,手掌和足部相对较小,全身肌肉丰满,上下相称。行步时步履稳重,性格沉稳,乐于助人,不争逐权势,善与人相处等。秋冬两季身体状况较好,春夏时节易于感邪生病。

肾属水,治疗时应调肾益肾。

脾属土,治疗时应调理脾胃。

延伸辨证

火型之人

肤色红赤,面色姣好,面型尖瘦,头颅偏小,肩、背、髋、颅等部关节肌肉发育良好,手掌和足部相对较小。步履稳重,思想敏锐,性格急躁,行走时身体摆动,轻财,好思多虑,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清晰明白。

容易出现短寿猝死现象,春夏两季身体状况尚好,秋冬时节易于感邪生病。

心属火,治疗时应养心调心。

金土

望姿态

正常的姿态是舒适自然,运动自如,反应灵敏,行立坐卧各随所愿,皆得其中。患病时,由于阴阳气血的盛衰,姿态也随之出现异常变化,不同的疾病产生不同的病态。

望姿态,主要是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异常动作及与疾病有关的体位变化。如病人眼、睑、面、唇、指(趾)不时颤动,在外感病中,多是发痉的预兆;在内伤杂病中,多是血虚阴亏,经脉失养。

1四肢抽搐或拘挛,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属于痉病,常见于肝风内动之热极生风、小儿高热惊厥、温病热入营血,也常见于气血不足之筋脉失养。此外,证、破伤风、狂犬病等,亦致动风发痉。

2战栗常见于疟疾发作,或外感邪正相争欲作战汗之兆。

3手足软弱无力,行动不灵而无痛,是为痿病。

4关节肿大或痛,以致肢体行动困难,是为痹病。

5四肢不用,麻木不仁,或拘挛,或痿软,皆为瘫痪。

6若猝然昏倒,而呼吸自续,多为厥证。

看坐姿

坐而喜伏,多为肺虚少气;坐而喜仰,多属肺实气逆;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多为咳喘肺胀,或为水饮停于胸腹。但卧不耐坐,坐则神疲或昏眩,多为气血双亏或脱血夺气。坐而不欲起者,多为阳气虚。

坐卧不安是烦躁之症,或腹满胀痛之故。

看卧姿卧时常向外,身轻能自转侧,为阳证、热证、实证;反之,卧时喜向里,身重不能转侧,多为阴证、寒证、虚证;若病重至不能自己翻身转侧时,多是气血衰败已极,预后不良。蜷卧成团者,多为阳虚畏寒,或有剧痛;反之,仰面伸足而卧,则为阳证热盛而怕热。

痛证的特殊姿态

以手护腹,行则前倾,弯腰屈背,多为腹痛,以手护腰,腰背板直,转动艰难,不得俯仰,多为腰腿痛;行走之际,突然停步,以手护心,不敢行动,多为真心痛。蹙额捧头,多为头痛。

如病人偎缩多衣,必恶寒喜暖,非表寒即里寒;病人常欲揭衣被,则知其恶热喜冷,非表热即里热。

伏首畏光,多为目疾;仰首喜光,多为热病;阳证多欲寒,欲得见人;阴证则欲得温,欲闭户独处,恶闻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