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未解之谜(下)
5046100000030

第30章 鄂伦春族有禁食熊头的习惯之谜

居住在我国大兴安岭的鄂伦春族,以狩猎为生。但是他们以前不猎取熊,更不食熊头。他们忌讳直呼熊名,对死了的熊,也忌言“死”字,而说它已经“阿帕恰”,意即睡了。后来,猎熊的禁例废止了,但是人们猎到熊以后,要举行一系列的祈祷忏悔仪式。

鄂伦春人打死熊后,就地风葬熊头,尔后把熊驮回住所。聚食熊肉前,要举行祷告仪式,以图消除敬熊与吃熊肉之间的矛盾。食毕,分别根据获熊处的远近,把收集起来的全部熊骨,近则送往猎获处与熊头并葬,远则葬于附近野外。人们为熊举行风葬仪式时,要假哭一阵,表达哀悼之情,还要向熊灵念祈祷词,求它不要降灾于人,并保佑狩猎活动的顺利进行。

为什么鄂伦春族对熊如此诚惶诚恐呢?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右手戴着红手镯的中年鄂伦春妇女,到深山老林去采集野菜,回来时因天黑迷失了方向,不久变成了一只熊。几年后的一天,这位妇女的丈夫到这个地方来打猎,看见一只正在吃杜柿的熊,便把它打死了。当他抽刀剥熊皮时,猎刀在前蹄上怎么也插不进去,仔细一看,原来有一副红镯子挡着刀刃。他认出了这红镯子就是他妻子手上戴的那副。从此,人们便认为熊与本民族有着血缘关系,于是便禁杀禁食熊。

其实,传说毕竟不能全部当真。这种习俗是来自熊崇拜。鄂伦春人在长期狩猎中,对各种野兽的动作、喜好、习性等进行了细致的观察,通过对熊的长期观察,他们认为熊是不同于其他动物的走兽,好像它与自己民族远古时代的祖先,有着某种血缘联系。现在鄂伦春族仍称公熊为“阿玛吃”(舅父)或“雅亚”(祖父),母熊为“太帖”(祖母)。由此可见,熊在远古时代曾经被鄂伦春族视为同类和祖先,因而产生了禁猎禁食的习俗。后来,也许由于高蛋白食品来源越来越少,鄂伦春人不得不废除了猎熊的古俗,但他们仍然以禁食熊头和对熊灵的祈祷对熊表示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