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激发潜能:唤醒心中沉睡的巨人
上苍赋予我们每个人的能力相差不太多,一些人显得本领突出,一些人则本事平平,关键在于是否发挥了自己的潜能。而潜能许多时候需要依赖你的“投入”才能触发。
在美国有一所大学曾进行了一项很有意思的实验。实验人员用很多铁圈将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以观察当南瓜逐渐长大时,能承受多大的压力。最初实验人员估计南瓜只能承受500镑的压力。
第一个月,南瓜承受了500磅的压力;实验到第二个月时,南瓜承受的压力远远超过了500磅,达到了1500磅。当它能承受2000磅的压力时,为了避免南瓜将铁圈撑开而不得不对铁圈进行加固。
实验的最后阶段,南瓜竟能承受5000磅的压力。当南瓜破裂时,实验人员发现中间布满了一层又一层坚韧牢固的纤维,试图冲出铁圈的包围,为了挣脱铁圈,为了吸收充足的养分及水,南瓜所有的根往四面八方伸展,它的根部甚至延伸超过8英尺。
南瓜能够承受如此庞大的外力,那么人类在困境下又能承受多大的压力?你在工作中是否也正面对一个前所未有的困难?这个困难能够被你克服吗?现在你唯一需要的,就是完全地相信你自己!你拥有比你自己想象中大得多的潜能!就像小南瓜一样挣脱掉束缚住你的铁圈。没有什么困难能阻挡你的工作!但前提是,你必须要全身心投入到你的工作中。只有“投入”,才能触发你无穷的潜能。
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位农夫在粮仓面前注视着一辆轻型卡车快速地开过,他14岁的儿子正在开着这辆车。由于年纪还小,他还不允许考驾驶执照,但是他对汽车很着迷,似乎已经能够操作一辆车子,因此农夫准许他在农场里开这辆客货两用车,但是不准上外面的路。但是突然间,农夫眼看着汽车翻到水沟里去,他大为惊慌。他看到沟里有水,而他的儿子被压在车子下面,只有头的一部分露出水面。
这位农夫并不很高大,他有170公分高,70公斤重,但是他毫不犹豫地跳进水沟,双手伸到车下,把车子抬了起来,让另一位跑来援助的人把那失去知觉的孩子从车下面拽出来。当地医生很快赶来了,给孩子检查一遍,只有一点皮肉伤,其他毫无损伤。这个时候,农夫开始奇怪起来。刚才去抬车子的时候根本来不及想自己是否抬得动。由于好奇他就再试了一下,结果根本就动不了那辆车子。
由此可见,一个人和南瓜一样都存有极大的潜在能力,在紧急情况下可能产生一种超常的力量,并不只是身体的反应,它还涉及精神的力量。就像这位农夫,当他看到自己的儿子快要淹死的时候,他的心智反应是救自己的儿子,因此全身心都投入到要把压在儿子身上的卡车抬起来,再没有其他的想法。据专家介绍,潜意识的力量是有意识力量的三万倍。
潜意识大师墨菲博士说过:“我们要不断地用充满希望与期待的话来与潜意识交谈,于是潜意识就会让你的生活状况变得更明朗,让你的希望和期待,实现。”只要你真正不去想负面的事情,而选择积极性、正面性、建设性的思维感受,你就可以左右自己的命运。
在我国,激发潜能还是一个较陌生的概念,而在国外已有了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在日本,被称为“魔鬼潜能”的潜能训练,则从二战之后就开始了。而韩国足球队之所以能笑傲亚洲,弹指一挥间世界杯轻松出线,这与他们高强度的“地狱潜能训练”不无关系。
任何成功者都不是天生的,只要你抱着积极投入的心态去开发你的潜能,你就会有用不完的能量,你的能力就会越用越强。相反,如果你抱着消极心态,不去开发自己的潜能,那就只有叹息命运不公,越来越自觉无能!
不管你所处的环境是多么的恶劣,也不管你的担子有多么重,你绝对有能力扭转,所做过的美梦终必有成真的一天。只要你凡事都投入地去做,拿出你蕴藏于身的能力来,这股力量可以改变你人生中的任何层面,就看你是否有心想把它释放出来。
你愈投入,潜能就激发得愈多,事情就愈显得容易。当你认真地去做,一切都变得很有可能。障碍就像田径赛的栏栅,等着被征服。
反之,投入意愿很低的时候,任何事都会对你产生威胁。事事让你感到棘手、头痛,精力与热情也跟着低落。就像必须用双手推动一堵牢固的墙似的,费好大的劲儿才能完成某件事情。
投入愈强烈,工作变得愈可行,信心跟着大增。因此,同样一件工作,在不同的人看来,会成为不一样的事情。积极投入的人看见的是机会,消极等待的人却看见的是障碍。全力以赴的积极投入的人能看见事情的积极面及其有可为之处;消极等待的人却只看见难以克服的困难,很快就气馁灰心。
阿拉伯神话故事《天方夜谭》里有盏阿拉丁神灯,只要用手摩擦一下,就能从里面跑出一个巨人,帮助你实现心中的愿望。你身上也有一个巨人,只要你用投入去唤醒它,唤醒你的潜能,它便能使你的人生无往不胜!
投入创造奇迹:小地方也能做出大文章
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全身心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对于现代的工作,我们要给予百分之百的关注,这样才能够把工作做好。为此,我们就要关注工作中的细节,将每一个细微之处做到最好。养成注重工作细节的习惯,不仅仅可以让我们脚踏实地地做事,还能够培养工作中的责任感。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往往没有我们所想象的大,真正的差别就表现在工作的细节上。如果你发现,一位与你同时进入公司、在同一个岗位上工作的同事比你更受重用,他总是能够拿更多的薪水,得到更快的升职,不要心怀怨恨,不要怀疑上司是他的亲戚,也不要认为他的实力或能力非常人所比。只要留心观察他的工作,你就会发现,他的非凡业绩都是源于对工作细节的全身心投入。
有这样两位秘书,一位将车票买来,就那么一大把地交上去,杂乱无章,易丢失,不易查清时刻;另一位却将车票装进一个大信封,并且,在信封上写明列车车次、号位及启程、到达时刻。后一位秘书是个细心人,虽然她只是注意了几个细节处,只在信封上写上几个字,却使人省事不少。
后一位秘书在细节上下工夫,受老板青睐也是必然的了。下面这个小职员被提升,虽事情不同,但却与那位秘书有异曲同工之妙。
日本某公司的一位小姐专门负责与她们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客商的接待工作。其中与她们公司有重大业务往来的是一家德国公司。为清楚地了解两家公司的合作项目,德国公司的经理需要经常往来于东京和他们的投资地大阪,而订票的工作也就理所当然的是那位小姐的了。但令那位德国经理奇怪的是:他坐车去大阪时他的座位总是在右边,而当他返回东京时,座位却都在左边,而且每一次都是这样,从来都没有一次例外。终于有一次,他忍不住问了这位小姐。小姐微笑着对他说:“我想外国的客人来到日本肯定都喜欢见到富士山那雄浑傲伟的身姿,所以我就给您做了这样的安排。这样您便可以在任何时候都能见到富士山了。”
德国经理听到这样的话备受感动。他认为日本这家公司的员工细致入微的连这样的小事都能够想到,与他们合作自然是毫无差错了。于是他决定,给这家公司增加250万元的贸易额。
在工作中认真细致,在细节上全身心投入,也许你就能做出别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在职场中你便能轻松获胜。
故事中的那个小姐连这样一件小事都想得这么周到,推而广之,她的所作所为何尝不是反映出整个公司的素质或水平呢?我想,日本这家公司的管理制度再精,亦不可能细到要考虑乘车的人看到风景这一条吧!而且不管制度多么先进,总还得有人去落实。故而,高素质的员工并不是将其定位于普通的符合要求,而是将其身心全部集中在工作上,让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尽善尽美,从而使得每个普通岗位发挥最大能量而为公司获取利润最大化。
我曾阅读过许多名人传记,吃惊地发现,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竟然仅仅是比普通人多将精力用来投入一些细节问题而已。
当零售业巨子沃尔玛以21981亿美元的年营业总额荣登2002年美国乃至世界企业的第一把交椅时,《财富》杂志记者不无惊叹地写道:“一个卖廉价衬衫和渔竿的摊贩怎么会成为美国最有实力的公司呢?”在通读《零售帝国沃尔玛》一书后给我最大的感受竟然是:沃尔玛成功没有秘密,仅仅是因为全企业上下都对细节问题全身心投入而已。沃尔玛曾经以天天平价著称,但今天人们发现其实它的东西也并不便宜多少,但它的服务却是一流的。例如对于职员的微笑,沃尔玛规定,员工要对三米以内的顾客微笑,甚至还有个量化的标准:“请对顾客露出你的八颗牙”;为提高服务,沃尔玛规定员工认真回答顾客的提问,永远不要说“不知道”。而且原则上哪怕再忙,都要放下手中的工作,亲自带领顾客来到他们要找的商品前面,而不是指个大致方向就了事。正是注重了这些入微的小事、细节,才缔造了强大的沃尔玛帝国。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商业社会中,公司规模日益扩大,员工更是成千上万,其分工也越来越细,其中能够从事大事决策的高层主管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员工从事的是简单繁琐的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也正是这一份份平凡的工作和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才构成了公司卓著的成绩。立大志,干大事,精神固然可嘉,但只有全身心地从身边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注重抓住细节,才能养成做大事所需要的那种严密周到的作风。
小事不能小看,细节方显魅力。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全身心对待每个细节:从对客户拜访的每个微笑至换位思考为客户着想;从数据的周全准备至严密的逻辑思维分析;从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到各自岗位上的小事处理的完善。只有这些做好了,才能在“小地方”做出“大文章”。“以管窥豹,可见一斑”。我们往往可以从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洞察秋毫,从而感悟到一个人、一个企业的内在精神。
投入跨越障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一个人如果充满信心地沿着自己理想的方向前进,并全身心投入行动,那么,任何困难也阻止不了他的成功。
我们许多人曾受到一些荒唐说法的影响,误认为这世界上只有有钱的人才能取得成功,只有气力过人的人才能成为超级运动明星,只有美貌俊俏的人才能得到所希望的一切。事实根本不是这样。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下面几个人的故事:
斯蒂芬·霍金患有神经系统疾病,讲话十分困难,整天坐在轮椅上。但他从事理论物理的研究工作,对我们当代了解宇宙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同行们称赞他说:“他同爱因斯坦的关系,就像爱因斯坦同牛顿一样”。
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又是聋子,却学会了读书写字,最后成为杰出的作家。她在拉德克利夫聋哑盲人学校学习,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她周游各地,写文章,发表演讲,宣传盲童应当有受教育的机会,成年盲人应当有机会学习技术和就业。
土鲁斯·劳特累克患侏儒症,身体畸形,但他创作出了优秀的绘画作品,成为印象派的一位巨匠。他虽然身材矮小,但今天被视为伟人,他的作品至今仍像19世纪90年代在巴黎蒙马尔特画室时一样具有生命力。
这些人都有巨大的困难需要克服,但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中去,最终战胜了困难,取得了成功。人们可以很有理由地推断,假如他们当初把自己宝贵的富有创造性的时间浪费在抱怨自己的不幸与残疾上,他们将会一事无成,而只能越来越衰老,越来越愚钝。
成功者是一种特殊人吗?不错,但他们之所以与众不同,并不是因为天生如此,而是因为他们全身心投入行动。他们是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人。他们懂得,只有工作才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他们希望成功,并不断地尝试、努力。
成功者不见得是人群中最聪明的人,但他们热忱而执著。要取得成功,不一定非得有极高的智商,天赋并不是关键。而且具有很高天分的人也不一定就是成功者,因为天生的能力并不能保证成功。我们大家都听说过,有些天才的“神童”并没有发挥出他们潜在的才能,有些学生在中学时被认为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但以后却再也没有“消息”。
另一方面,你一定也听说过成功者的事迹,因为成功者肯定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他们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很快便会被人所关注、所谈论和了解。
你是否看到过一棵幼小的树苗生长在柏油马路上?你可能会想:“这么棵小树苗如何能够穿破坚实的路面长了出来,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怎样得以生存下来?”成功者就像这种马路上的幼苗,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学会了培养一种“穿透”的品质。他们通过勤奋工作,艰苦尝试,一步一步地取得成功。
这里,我想提到另一个杰出成功者的情况。这个人名叫哈里,现在他已出人头地,是位哲学博士,并成了同行中的头面人物。但他在中学时,学校的老师曾经断言,如果他继续攻读大学,一定学不出来。
哈里出生在布鲁克林一个移民家庭,家境很穷。哈里想要改变家庭的处境,于是打算去读大学,做一个专业人员。
在整个中学期间,哈里感到功课很难,每天晚上都学习至深夜。他把所有空余时间都花在学业上,除此之外,他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和其他零活,以便挣点钱贴补家用。
还在十几岁的时候,朋友们就称哈里“是一个有干活瘾头的人”。但哈里说:“我是没有办法,我不得不干个不停,不然我就完不成所有的事情;我只有从早上睁开眼到晚上睡觉,一刻不停地工作。”
他决心无论如何都要把大学读完。但当他接到大学入学考试结果时,他的希望受到了动摇。中学老师告诉他说,他的考试成绩刚刚及格,并建议他放弃上大学的计划,去读商业学校。
哈里离开老师的办公室。但老师的话仍在耳边回响:“哈里,你注定不会成功。根据你的考试成绩,参加大学的竞争对你来说实在太难了。”
但哈里可不愿意听从这种劝告。
他不顾老师的警告,决心要取得大学教育。
哈里告诉我说,他在大学里吸收领会那些高深的概念和理论感到十分吃力,因为他的理解力比较迟钝,课本上的每一章他至少需要反复读上5遍,边看边画出重点,才能读懂书中的内容。他告诉我说:“我一直搞不懂我读的内容,但我坚持一遍又一遍地读下去。我也祈祷上帝保佑,每次考试也曾使我产生动摇。但是我更觉得自己不懂的知识似乎也慢慢明白起来,因为我已经读过若干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