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没有不值得你全身心投入的事
工作中每一件事都值得我们去做,而且值得我们全身心投入其中。
心理学家曾经总结出一条非常简单但又普遍适用的规律:不值得定律。对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就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全身心投入。
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即如果他做的是一件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不值得定律的存在,导致太多的人往往只关注有光环的大事情,只重视能够满足虚荣心的出人头地的“大事业”,而将本职工作中的许多具体事情归类为不值得做的小事情,即便这些小事情是通往成功大厦的必经之路。
做大事情的时候,由于心理作用,人们会认为这是一次“挑战”,一个“机会”,一种“荣誉”,面对困难与挫折毫不退缩,积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全身心地投入,因为他认为这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区区一点辛苦算得了什么。
但是,作为普通人,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很显然都在做一些小事。士兵每天做的工作就是队列训练、战术操练、巡逻排查、擦拭枪械等小事;饭店的服务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对顾客微笑、回答顾客的提问、整理清扫房间、细心服务等小事;秘书每天所做的事可能就是接听电话、整理文件、绘制图表之类的小事……也许过于平淡,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只有全身心做好这些平凡小事,才能积累实力,提高成长和发展的潜能。
汤姆·布兰德以32岁的年纪升任福特汽车公司的装配车间总领班,在这个“汽车王国”里,他是最年轻的总领班。这样的成就当然来之不易,而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和他总是能够全身心投入每一件小事是分不开的。
他初进福特公司时只有20岁,却有着年轻人少有的沉稳。工作之初他就对工厂的生产情形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在了解了整个工厂的情况之后,他发现要经过15个部门的合作,一辆汽车才能够从零件变成装配完整的汽车出厂。
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汤姆有着自己的理想,他想要在汽车制造业中开创自己的事业,于是,他决心深入地了解汽车的全部制造过程。他主动要求成为一名普通的制造厂杂工。工作很琐碎辛苦,但是在汤姆看来,任何一份工作都值得全力去做。就这样,他成了一名既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又没有正式身份的杂工,哪里有零活他就被派到哪里。借着这样的机会,他接触了工厂的各个部门,对所有部门的工作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和了解。
后来,他申请到不同的部门去工作,先后到了汽车椅垫部、点焊部、车身部、喷漆部、车床部等等,所有的有关汽车制造的详细环节他不但了解而且进行了深入的实践。用了将近五年的时间,他几乎干遍了所有的部门。最后他又到装配线上做了一名装配工人。
家人对他的行为极为不解,认为他把精力投入到这样的小事,会耽误他的前程。而汤姆说:“我不觉得我做的任何一项工作是不值得的。我将来要能够胜任领导整个工厂的工作,可是现在,我必须了解全部的工作流程。我在任何一个部门的工作都不是小事,因为每一件工作对我都有价值。我要想知道一辆汽车是怎么制造的,就必须从做好一个汽车椅垫做起。”
最后,已经懂得各种零件制造的汤姆在装配线上崭露头角。他成了装配工人中最出色的,并很快得到晋升,成为领班,然后成为总领班,顺利的话,他将很快升到经理的职位。
在我们的工作中,没有不值得全身心投入的事。任何工作都是一个伟大事业的一部分。只有把每一个螺丝钉都拧好,一部庞大的机器才能够顺利地运转。而每一个员工都把自己手边的小事做好,企业才能够取得良好的发展。
一位修女接受了织挂毯的工作,她每天都织啊织啊,十分枯燥。一段时间之后,她认为自己的工作太无聊了,觉得厌烦。于是,她抱怨说这样的工作完全没有意义,简直是在浪费生命。
而她身边同样在织挂毯的老修女却说:“孩子,你的工作并没有浪费,其实你织出的很小的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老修女带着她来到工作室里摊开的挂毯前面,年轻的修女一看呆住了。原来,她正在织的是一幅美丽的圣母图案,而她织的那部分恰恰是圣母头上那神圣的光环。
我们的工作也一样,看似琐碎枯燥的工作同样是企业中重要的一个部分。清洁工人的工作为员工提供了干净的环境,运货工人的工作保证了产品的供应,这些工作都是企业不可缺少的一环,都需要我们全身心地做好。
一个人的工作,是他亲手制成的雕像,是美丽还是丑恶,是可爱还是可憎,都是由他一手造成的。而一个人在工作中所做的每一件事,无论是写一封信,出售一件货物,或者打一个电话,都在说明雕像或美或丑,或可爱或可憎。老板只要通过观看雕塑,就能对其人作出评判。
所以,不管你正处于“打杂”时期,还是你做的工作本身就包括许多小事,你都应该全身心投入其中,这样才会使自己得到成长,才会有加薪和晋升的机会。一个推销员,如果希望有一天能当业务经理,首要条件是把推销员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使业绩超过所有的人,才有希望获得经理职位。即使你是一个操作机器的工人,你只要能把时间全部用在机器上,就能了解它所具有的性能,了解它每一部分的功能。如果你使用了几年的一部机器,除了会操作之外,对它一点都不了解,甚至于什么地方出了毛病也不知道,升迁和加薪就很难与你有缘。
工作中没有不值得你全身心投入的事。即使是最普通最不起眼的工作,我们也不应该敷衍应付或轻视懈怠,相反,你应该付出全部热情和努力,多关注怎样把工作做到最好,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地完成任务,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这是你走入成功之门的必经之途。
宁做工作狂,不做懒散族
做工作狂也许会让人生失掉一些“趣味”,但大部分人必须先是工作狂,才能创出成功的事业。
有一则许多人都很熟悉的事故:
一位游客看见一个渔夫在海边躺着晒太阳,便问他为什么不出海捕鱼。渔夫反问为什么要出海捕鱼,游客说可以卖鱼赚钱。渔夫追问赚钱来干什么,游客说可以买更大的渔网更好的渔船。渔夫问买来干什么,游客说可以捕更多的鱼卖更多的钱。渔夫问要更多的钱干什么,游客说那样就可以不干活了。渔夫问不干活了干什么,游客就说可以永远在海边晒太阳了。
口令绕到这里,渔夫最经典的一句话就出来了——我现在不是在晒太阳吗?
游客的态度代表了工作狂的价值观,渔夫则是懒散一族的最佳代言人。
一直以来,“工作狂”这三个字在人们心目中都不算是褒义词。因为工作狂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工作狂吃饭睡觉都没准点,生活没有规律,工作节奏太紧张,压力太大。所以很多人笑话工作狂傻,不愿做工作狂。
在这个崇尚享乐主义、追求轻松生活的浮躁时代里,劝说人们去做工作狂,似乎已经变得不合时宜了。称赞别人“你很懂得享受”比说“你工作很拼命”更能让对方听了心花怒放。
时尚类报纸杂志纷纷辟出专栏,很关切地提醒人们:“你太累了,该歇歇了”,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安逸、享受的主题。这种享乐导向,塑造出了一批批懒散、叛逆、缺乏敬业精神的“懒散一族”。
然而,目前的中国是否真的富足到了可以让人们停下来好好享受的程度?我们的工作负荷是否真的到了急需减负的时候?对于大多数普通的人来说,我们是否真的拥有不经努力就可轻松获得成功的天赋?不是!所以我们必须拼命工作。我们的社会需要工作狂!
在日本,男人如果下班后早早回家,会被老婆瞧不起。按时下班意味着两种可能:一是老公没有人缘,所以没有应酬;二是在单位里无足轻重,领导没有事情给他做,是个“闲人”。无论哪种情况,都将影响家庭的收入与生活质量,被老婆鄙视。日本的男人为了装扮成受到重视的形象,宁可下班后在酒吧泡至半夜才回家,也不愿被人视作是个一下班就无事可做的窝囊废。难怪日本经济会排在世界前列,这都跟日本人勤奋卖命工作分不开。绝大多数老板都喜欢雇用最敬业、最卖命的员工。没有一家公司愿意出钱供养闲人!
比尔·盖茨常在夜晚凌晨向其下属发送电子邮件,编程人员常可在上班时发现盖茨凌晨发出的电子邮件,内容是关于他们所编写的计算机程序。盖茨经常在夜晚检查编程人员所编写的程序,再提出自己的评价。盖茨位于华盛顿湖畔对岸的办公室距其住所只有10分钟的驾车路程。一般情况,他于凌晨左右开始工作,至午夜后再返回家里,他每天至少要花数小时来答复雇员的电子邮件,可见,盖茨是个典型的工作狂。
卡尔森是卡尔森企业集团的老板,名下有全世界最大的旅行社以及瑞森大饭店。《福布斯》杂志估计他的财产近5亿美元。卡尔森是勤奋致富的典范。他是个从推着自行车卖奖券开始,一直做到全国首屈一指的大富豪的传奇人物。卡尔森认为,每周只工作40小时的人,不会有太大的出息,他的工作哲学是“星期一到星期五是在保持竞争力不落人后,星期六与星期日拿来超越他人。”
我们从事的工作是帮助你把你的梦想变为现实,成功者知道在必要的时候必须超时工作。丘吉尔在二战期间一天工作16个小时。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具有过人的精力,她是一个“靠自己的奋斗获得成功的女士”。她很少度假,每天睡眠不超过5小时,她从低微的下层工作开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由此可见,先成为一个工作狂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每个人工作都渴望有着可观的收入,希望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希望成功。那就必须尽可能地把时间用于工作,因为长时间的工作意味着经济繁荣和更高品质的生活。几乎所有欢乐的取得都要经历痛苦,只是承受痛苦的方式不同而已。可是不管怎样,绝不应自暴自弃,为了成功,惟有全身心投入,默默忍受奋斗的艰辛。等待我们的当然并不都是成功和喜悦,但是我们最终会明白,那些奋斗拼搏的日子正是追求幸福必定经历的过程。
前微软中国总裁唐骏在央视做《谈话》节目时说的一句话,颇具代表性。他说:“比别人多投入一点点,就能超前别人一大步。”
业绩是“工作狂”最好的回报。许多刚踏入职场的年轻人,不愿为工作牺牲哪怕一丁点儿的私人时间,坚拒加班,他们的理由往往是“下班后的时间是属于我自己的,况且即使我在加班,也未必能被领导看见”。这样的年轻人是不可能在职场取得骄人成就的。
工作狂是幸福的。能成为工作狂的人说明他不仅找到了自己的价值领域,还在这个领域中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也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增加了求职升职的砝码。当然工作狂并不是“过度工作者”。有人总在收拾同事的烂摊子,或者不停地做重复性的工作,工作效率低下,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整日疲惫,久而久之,丧失了刚入行的激情,最后靠辞职来调整,这纯粹是工作过多的问题,只能称作“过度工作者”,而不是“工作狂”。
工作狂大多是他主动想要那种充实而满足的工作生活方式。懂得工作并快乐着,工作不但不会摧垮身心,反而会成为快乐生活的滋补品。工作狂并不是整天累死累活,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我们可以学着做一个快乐的工作狂。比如挑一个你最感兴趣的事来做,好好经营你与家人的关系,花点时间和朋友相处,在日常生活中给自己一些奖励,这些都能让你在工作之余感受到轻松和愉快,让你做一个快乐的工作狂。
先别说难,先问是否竭尽全力
世界上没有“天大的问题”,只有不够投入、不够努力造成的失败和遗憾。
中国有句成语叫“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其实,这往往是在特定时期、特定情况下才会产生的状况。面对困难和艰辛,要想有好的点子和想法,应当投入更多的心思,付出更多的努力。
曾有一位朋友向我诉苦:单位安排他去银行贷款,本认为容易办成的,结果跑了许多次,还是没有办成。
他自嘲地说:“有句诗这样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可我呢,经常自己觉得柳暗花明了,其实还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他很灰心地说:“我真的努力了,真的一点也不想干了!”
我问:“你真的努力了吗?你真的知道‘努力’的意思是什么吗?”
他不说话了,静静地看着我。于是,我向他讲起了听到的一个故事:
士光敏夫是日本经济界鼎鼎有名的人物。他在重整东芝公司时,遇到了资金不足的困难。当时正是战后,要筹到资金非常不容易。他去某家银行申请贷款,但主管贷款的部长对他十分冷淡。经过他的不断努力,部长的态度才稍微有所好转,但对贷款问题却绝不松口。
终于到了那么一天——如果在两天内仍然没有资金投入,那么,公司将不得不全线停工。士光敏夫决定破釜沉舟:“怎么也得迫使部长同意!”
他让秘书给他找了一个大包,在街上买两盒盒饭放在里面,然后赶到银行。一见部长,他就开始软磨硬磨,希望给他贷款。但对方就是不松口。
双方又展开了一场舌战,不知不觉已接近下午下班的时间了。当营业部的下班铃声拉响时,部长如释重负,提起公文包准备回家吃饭。
不料士光敏夫却从袋子里拿出两只盒饭:“部长先生,我知道你工作辛苦了,但是为了我们能够长谈,我特意把饭准备了。希望你不要嫌弃这寒酸的盒饭。等我们公司好转后,我们再感谢你这位大恩人。”
面对他这份“无赖劲”,部长真是无可奈何。但也正是他表现出的这份坚毅和对工作的投入度,使部长产生了对他贷款的信心,最终批准了他的贷款申请。
我问这位朋友:“与士光敏夫相比,你能说你努力了吗?”
朋友笑了,说:“我们往往认为自己努力了,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竭尽全力!”
说得太对了。我们之所以说事情艰难,往往是我们没有尽到最大努力!我们说自己已经尽力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把全部潜力发挥出来!所以,面对问题和困难的时候,我们永远不要先说难,而要先问一问自己:我是否已经尽了最大的力量。
(一)把自己逼到“非……不可”的境地
难,是我们拒绝努力的第一理由。但是,问题真的是那么难解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