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警察日记
4985100000010

第10章 上级来检查(2)

“对于这个问题,中国有170万警察,北京有5万警察,肯定有不少人想过这事,到现在这种现状不也是没有改变吗?”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正聊着,我的电话响了,是警长于是来的,他已经带着分局人口处的人到了东风社区。

“李总,我得走了,分局人口处的人已经到了东风社区。我刚到这里,对这里不太熟悉,能不能给我找个人,万一有不明白的,或者说不清楚的,让他给我们分局人口处的领导介绍介绍。”

“好的。”李爱军站起来,晃动着高高大大的身体,走到门口,把头伸向门外,朝右一歪喊道“大田,大田!”

我从室内听到大田的跑动声和“哎,哎”的回应声,紧接着大田推门进了屋,一见有我坐在屋里,向我笑着挥了一下手,然后转脸问李爱军:“主任,有什么分咐?”

“区里来人了,你下午陪老杨到村里去。晚上要在这里吃饭的话,喊我一声。”

“好的。”我和赵大田出了东风村委会大院。太阳像个大火炉,一出房间就立即感到了热,烧得人有些灼痛,树叶垂得更厉害了,知了没命地在树上叫,一点也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这小玩意还挺蛮横,好像这天下是他家的样。

坐在赵大田开的车上,我看了看手机,下午3点了。小贩们都被热气打回家去了,没有一个叫卖声,行人被热气给围圈在室内,很少有人出来,看着外边相对宽广的马路,我问赵大田:“赵主任,你们村怎么叫东风村?”

赵大田两手握着方向盘,并不看我:“我们村原来叫花子村,解放前是几个来北京要饭的住在这里,也就四家,张姓一家,王姓一家,李姓一家,赵姓一家,自己给自己定了个村名叫张王李赵,外边的人都管我们叫花子村。解放前,我们村里一分地也没有,也就在马路边上有几个大窝棚,土改时邻村的地主家分给我们几亩地,就是现在这几个厂的地盘。五八年******的时候,我们村是全公社第一个把钢铁炼成的,人家问我们村是怎么炼成钢铁的,我们主任说借了社会主义的东风。从此,公社里就把我们村改叫东风村了。”

“你们村,是不是也借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东风?”

“应该是吧,改革开放前我们村是周围最穷的,我们村地少呀,孩子没有少生,地一分都不长。人家一个工一块,我们村一个工五毛。好多人别说冬天没有事干,夏天活也不多。八十年代初期,别的村都忙着种地呢,我们村的年轻人,不少人就到西单、东单和新街口附近卖冰棍,一年就挣一万多,当时村里一共120多户人家,光万元户就六十几家。”

“现在你们村里怎么样呢?”

“现在我们村里,也算不错的。家家户户搞出租,哪一家一个月收入也得五六千,再加上村上的分红,每人每月两千多,吃饭穿衣都没有问题,有几十家都买车了。”

“不错,不错。”

“杨警官,听说你是部队正团转业的,和我们乡长一样大的官。”

“那是老黄历了,我现在是咱们这里的片儿警,目标就是为咱东风村服好务,确保村里平安。”

从东风村委会到东风居委会开车也就屁大的工夫就到了,我与赵大田没有聊几句,就看到东风居委会门前的空地上停了两辆警车。

“你看,杨警官,那几辆警车是你们分局的吧?”

我打开车窗向外看了看:“应该是吧。”我们下了车,向警车走去。

在楼前的树荫下,警长于是正带着分局人口处两个人说着什么。

警长见我提着派出所发的小包走过来,向分局人口处的人介绍:“这是东风社区民警杨春江,转业干部,到这个社区不到一个月,小马参加三优之后,老杨顶了小马,他一个人负责这个社区。”

我向他们打了敬礼,握了握手:“欢迎,欢迎,欢迎领导来检查指导工作。”

“老杨,你把东风的情况给分局人口处的领导说一说。”

“好的。我们社区,分为东风村委会和东风居委会,常住人口一万多人,外来人口三万多人。常住人口主要是从崇文、宣武和朝阳搬迁过来的,在城里上班的居民,以及东风村的村民。外来人口有在城里打工的,也有在村里几个工厂打工的。”

“片里有重点关注的人没有?”

“有5个比较麻烦的人,3个男的,2个女的,3个男的都是精神病人,女的一个是劳教回来的‘邪教功’练习者张小菲,另外一个是女精神病人张东萍。”

“平时对他们采取了管控措施没有?”

“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对张小菲成立了由我牵头的管控领导小组,平时由居委会的人注意掌握情况,过两天奥运倒记时两周年的时候,抽调6名保安,实施“3+1”着便衣在她们的楼下看管,每班两个人,每天8小时。”

“最近,社区的发案率有所抬头,快进入红色警戒线了,你采取了什么措施没有?”

分局的人一问这个,我有些发愣。进入公安队伍按年头有两年了,但实际工作不到两个月,到这个社区工作时间更短,对于压发案这类的事,我还真没有想过,脑子里还是部队里的一些事:立正、稍息、停止间转法,开会、吃饭、应酬、签字,这些东西已经深入我的骨髓,晚上做梦还在主持召开支队长办公会。

警长于是替我解了围:“对于这件事,所长办公会专门作了研究,也正在实施,为减少案件的发生,所里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动员治保积极分子,在楼群和邻里之间开展守护行动;二是在夜间,建立了民警带领保安巡逻的防控网络;三是所里的打击队,在重点部位实施了重点蹲守,一发现犯罪嫌疑人立即实施抓捕。”

“对,对,对。”我一连说了三个“对”,讨好警长于是,“今天副所长和警长就是派我到东风村联系,准备借他们的保安队员增加东风楼群社区巡逻力量的。”

“流动人口办暂住证情况怎么样?”

“90%以上的人都办证了,办证情况东风村委会好于东风居委会,东风村委会的赵主任都是亲自督促外来人口办证。”我指了指身后的赵大田,信口开河地说。

“是,都是杨警官带着我们去办,不办证打他丫子,让他滚!”赵大田把指节压得啪啪响,右脚尖在地上划着圈活动着踝关节,做出随时要出击的样子。

分局人口处的、警长看到赵大田这个样子,同时笑起来。

“那咱们找个问问吧?”分局人口处的说。

“找村里的还找居委会的?”

“就找一个村里的吧。”

在赵大田的带领下,我敲开了东风村一家村民的门。这是一家典型的北方农村的大宅院,四间大北屋的边上矗立着两间东屋和西屋,红砖砌的房墙上面,用钢筋和铝塑板在房顶上面盖了3层小楼,楼梯是用铁板做的。

“张老蔫,你家在这里租房的办了几张暂住证,公安局的领导来检查你呢!”一进这家的大门,赵大田就对着这间正屋的人喊。

“谁呀,大田主任呀,你二哥出去了,你说办什么证?”一个中年妇女,听见院子里有人喊她男人,抓着抹布就出来了,一看是赵大田,立即堆起笑容,向赵大田挤眉弄眼。

“别******装B,少啰嗦,上一次我用喇叭喊的,你家办了几张证?”赵大田脸一横骂道。

“办了10张。”那女人的脸立即没有了笑容,脸色青一块红一块的,不知如何表达这尴尬。

“你丫的住了几口人?”赵大田瞪着眼看她,用手指着她的鼻子问道。

“住了23口。”那女人好像害怕似的,两手直哆嗦,没有底气地说。

“你怎么办了10张?10张放到你那窟窿都放不满,抓紧来办!”

“不是一家一张吗?”那女人对于赵大田的污辱不敢反抗,只是反问了一句。

“你丫放你娘的屁,一个人办一张,你耳朵眼子里准是堆了驴毛了?!什么一户办一张,晚上找我办去,一人办一张。不办证,你丫的别他娘的搞出租。”

分局的人不知是被赵大田骂烦了,还是看着天色有些晚了,说:“今天就检查到这里吧。我们改天再来。”

赵大田见分局的人要回去,很热情地说:“我们李主任说了,今天晚上他请客,在我们这里吃饭吧,咱东风村有的是酒。”

“不了,谢谢赵主任,你给李主任说,我们过天再来。”警长于是对着赵大田说。

在回所的路上,分局的人说:“这个赵主任,真敢骂,也不怕激化矛盾。”

警长行家似的,笑了笑,说:“农村的事就这样,打着骂着顺便就把问题解决了,不骂不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