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创世密码
4915500000041

第41章 守正待机

第5卦水天需(需卦)守正待机

中上卦

象曰:明珠土埋日久深,无光无亮到如今,忽然大风吹土去,自然显露有重新。

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坎)相叠,下卦是乾,刚健之意;上卦是坎,险陷之意。以刚逢险,宜稳健之妥,不可冒失行动,观时待变,所往一定成功。事业:关键在于审时度势,耐心等待,事成于安详,切勿冒险,欲速不达。自己要充满自信,临危不惧,坚守中正,必可化险为夷。情况有利时,仍得居安思危。

经商:行动之初,情况困难,必须以极大的耐心,创造条件和机会,行事光明磊落,观时待变,实现愿望。事情接近成功时,更应小心谨慎,切莫功亏一篑。

求名:时机尚不成熟,应耐心等待。这时应坚定信念,不为闲言流语所动摇,努力丰富自己,再求助可靠的人便可成功。

外出:充分准备齐全后,可平安无事。

婚恋:慎重,切不可草率行事,逐渐培养感情,以诚实、热情相待,会发生变故,仍可以有良好的结局。双方都应懂得以柔克刚的道理。

决策:前途光明,有雄心大志,且可实现。为此需要积蓄实力,等待时机,大器晚成。本人具有坚强的意志,冷静静的头脑。前进途中会遇到困难和险阻,必须十分谨慎,坦然对待小人的中伤,在灾祸在面前能镇静自若。不轻举妄动,冷静选择方向。为人谦和、坦率,多有他人相助,促使事业成功。当时机,必然一帆风顺。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1.需卦象征需待之意。孔颖达曰:需者,待也,物初蒙稚,待养而成。

2.有所需待之时,能心怀诚信,光明磊落,守正不阿,则可获得亨通和吉祥。能涉险行难,任重道远以利天下。◎孚者,信也。有孚,谓心怀诚信。

◎光,即光明磊落。亦释为广也。◎大川,喻艰难险阻。

3.刘沅曰:水气在天为云,方云而未雨,蒸养太和,需之象也。坎中爻得干之正体,当需而需,是诚信相孚之象。需以阳德遇险而能待,此有德而不苟进者,从容、和平、退让、敬慎,天下无不可为也。

4.李士鉁曰:天一生水,坎干同德,是以有孚。事坏于操切,政败于苟且,王者久道化成,不于当前计其功,并不于吾身收其效,优游渐渍,民日见迁善而不自知,所以广大、亨通、正固而吉也。渡水之道,当安静以俟时;济难之方,贵从容而不迫。此需之所以利涉也。

5.序卦传: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

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1.彖传曰:需为等待之义。需卦下干健、上坎险,有坎险在前不可涉,刚健者须有所等待之象。干体刚健,见机而动,不陷于坎险之中,宜其不困穷也。

◎须,等待也。如摩厉以须。◎义,宜也。

2.何妥曰:此明得名由于坎也,坎为险也,有险在前,不可妄涉,故须待时而后动也。侯果曰:干体刚健,遇险能通,险不能险,义不穷也。

3.而卦辞谓有所需待之时,能心怀诚信,光明磊落,守正不阿,则可获得亨通和吉祥者,乃因九五居天子之位,且得正而持中也。而卦辞谓能涉险行难,任重道远以利天下者,乃因下干刚健,故行险而有功。

4.刘沅曰:天位即干体,坎中爻即干中爻之真阳也,故曰中正。

5.孔颖达曰:以九五居乎天子之位,又以阳居阳,正而得中,故能有信、光明、亨通而贞吉也。

6.马其昶曰:舟楫之利,最是天地大用。其象皆取诸乾坤坎巽四卦,其义则所谓致远而利天下者,非为涉险之喻。惟不利涉大川,乃取险象尔,皆在坎体,所谓水能载舟、水能覆舟,坎险是也。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1.大象传曰:需卦下干天、上坎为水、为云,有云气聚集于天上,待时而降之象,故称云上于天,有需待之义。

2.孔颖达曰:不言天上有云者,因无以见欲雨之义,故言云上于天。

3.君子者观察需卦云上于天,待时而雨之象,悟知凡事当需待之时,不必有所作为,惟饮食宴乐,待其自至而已,饮食以养其体,宴乐以养其神。

4.程颐曰:云气蒸而上升于天,必阴阳和洽,然后成雨,故为需待之义。饮食以养其气体,宴乐以养其心志。

5.司马光曰:云上于天,万物荫之,滂沱下施,万物饮之。以丰以肥,以荣以滋,故君子以饮食宴乐。

6.序卦传:需者,饮食之道也。黄泽曰:天地开辟以来,水生物之功为大。雨自上降,滋润百榖草木,而后动物有所养,此需所以为饮食。

7.李光地曰:需之义不止处险,凡事皆当顺其理而待其成,不可妄有为作,故需有养义。又为饮食之道焉,饮食养人也以渐,如物稚而至长,待之而已。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1.初九处需卦之始,远离坎险,犹如在城邑之外,旷野之地,需待时机。惟其阳刚得位,位卑而体健,宜有恒心等待,而不可肆意妄动,则可无咎害。

◎郊,谓城邑之外,旷野之地。

2.李士鉁曰:初九居需之始,而位处下,远于坎险,故需于郊。乾德不息,故利用恒,阳德在下,养晦俟时,不变其志,则不涉于险矣。

3.象传曰:初九在城邑之外,旷野之地,需待时机者,乃说明其不冒险犯难而往前行。而其能恒心等待,不肆意妄动,而可无咎害者,则说明其行为并未离失恒常之理。◎常,谓恒常之理。

4.程颐曰:君子之需时也,安静自守,志虽有须,而恬然若将终身焉,乃能用常也。虽不进而志动者,不能安其常也。

5.粱寅曰:需下三爻,以去险之远近为吉凶。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有小言,以终吉也。

1.九二以阳居阴,上无应与,而离坎险尚隔九三,不求遽进,犹如在靠近水旁之沙滩上等待时机。又因其居位不正,且渐近于坎险,故有些谗谤之言,然其有刚中之德,无畏于人之毁誉,俟机待时,终获吉祥。

◎沙,水旁平衍之地,即沙滩。此喻离坎险不远。

2.朱熹曰:沙,则近于险矣,言语之伤,亦灾害之小者,渐近于坎,故有此象。刚中能需,故得终吉。

3.象传曰:九二在靠近水旁之沙滩上等待时机者,乃因其有刚中之德,心中能宽衍平和而不急躁。虽然略受言语之中伤,但能坚持需待,终必获得吉祥。◎衍,谓心中宽广。

4.孔颖达曰:衍,谓宽衍。去难虽近,犹未逼于难,而宽衍在其中也。

5.胡炳文曰:初最远坎,利用恒,故无咎;九二渐近坎,小有言矣,而曰终吉者:初九以刚居刚,恐其躁急,故虽远险,犹有戒辞;九二以刚居柔,性宽而得中,故虽近险而不害其为吉。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1.九三居位已近于坎险,犹如在水滨泥溺之地需待时机,而其过刚不中,若急躁以进,将有陷于坎险之忧。◎泥,指傍水泥溺之地。◎寇,喻危险灾害。

2.孔颖达曰:九三处需下卦之上,濒临坎险,犹如在泥滩需待,将陷水中。又以阳居阳位,有刚亢躁进之象,故将致寇害。

3.象传曰:九三在水滨泥溺之地需待时机者,意指其身尚在坎险之外。如有危险灾害乃自我招致,如能相时而动,待机而后进,敬谨审慎,则可避免危败。

4.刘沅曰:人无保其必无险逼之理,惟恃在我者,敬慎以自全,泥虽逼水,而实尚非水,坎在外卦,是灾在外也,与需于水不同。自我致寇,以刚而近险也。然三乃乾德,不失其正,敬于居心,慎于行事,则不败。

5.程颐曰:需之时,须而后进也。其意在相时而动,非戒其不可进也,直使敬慎,毋失其宜耳。

6.龚焕曰:郊、沙、泥之象,视坎水远近而为言者也,易之取象如此。

****,需于血,岀自穴。

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1.****居坎险下位,犹如罹险而遭遇伤害,需待于血泊之中。惟其阴柔得正,在危难中能冷静自处,需待有方,化险为夷,故能自深穴中脱险而岀。

◎血,喻遭遇伤害之处。◎穴,喻坎陷之地。

2.朱熹曰:****交坎体,入乎险矣,故为需于血之象。然柔得其正,需而不进,故又为岀自穴之象。占者如是,则虽在伤地,而终得岀也。

3.象传曰:****需待于血泊之中,而能脱险而岀,乃因其阴居阴位,性情柔顺,能冷静需待,又上承九五,听任尊者的安排,而不受险害。

4.刘沅曰:四为坎体,已在坎矣,故需于血。九五为坎之正象,****顺以听之,不与险斗,不能为害,故岀自穴。

5.李士鉁曰:四直兑口,兑口为穴,穴,云所自岀,云岀自穴而升于天,膏雨将降,四能通下之情以达乎上,岀地之气以致乎天,需道将成矣。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1.九五阳刚中正,高居君位,能行王道以养天下,王道久而民自化,犹如需待丰美食物以施惠于民,久而恩泽广被天下,能固守正道,必获吉祥。

2.王逢曰:酒食,德泽之谓也。九五之君,当天中正,以泽乎民。

3.刘沅曰:九五阳刚中正,居君位而需焉,盖当治具昌明之时,休养生息,涵煦天下,而不求近功;在修身者道德和平,优游餍饫,皆需于酒食之象。惟贞则吉,言以中正,非耽乐也。

4.马其昶曰:需于酒食,榖食也。树艺五榖,五榖熟而人民育。九五泽被天下,由积累而成。又曰:凡言贞吉、贞凶,皆积累而吉,积累而凶。

5.象传曰:九五能行王道施恩泽于民,能谨守正道而获吉祥者,乃因其居位中正,施政居中履正,合时措之宜而恒久不变。

6.司马光曰:有孚、光亨、贞吉,人君所以待天下之道也。九五居中履正,以待天下之需,中则尽时措之宜,正则长久而不已。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象曰: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1.上六虽阴柔得正,然位居卦终,有需极转躁,不复需待之象,故陷入坎陷之中而不能自脱。惟其与九三有应,当需极之时,九三偕同下二阳前来应援,犹如有不速之客三人来助,上六虽陷入坎穴,能以柔顺之道敬待之,则可脱离险难而终获吉祥。◎穴,谓坎陷之地。◎速,召也。◎三人,指下三阳。

2.朱熹曰:上六阴居险极,无复有需,有陷而**之象。而其下应九三,九三与下二阳需急并进,为不速之客三人之象。上六不能御而能顺之,有敬之之象。敬而待之,则得终吉也。

3.象传曰:“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说明上六虽处于不稳当之境地,但并未遭受重大之损失。

4.刘沅曰:上六在上穷极,无可复需,故不言需。我为主,应为客,上六下应九三,与二阳需极并进,为不速之客三人来象。不当位、未大失者,盖望人补救于是后之意。

5.朱熹曰:上六以阴居上,是为当位,言不当位,未详。王弼曰:上六处无位(虚位)之地,此即所谓不当位者也。

6.马振彪曰:易一卦多义,未可执一而求。需有待义、有敬意、有养义、有求义,皆于爻象中括之。初与二不冒险轻进,是待而需也;三致寇不败,是敬而需也:四顺以听,是自养而需也;五酒食贞吉,是养贤以应天下之需求也。是皆得需道之善者,若上则不需而亦无大失,终不外乎敬矣。

7.马振彪曰:左传云,需者,事之贼。是怠而需,非敬也,为本卦所不取。须之正义,以敬为主,与观卦盥而不荐之义同。

8.吕祖谦曰:需卦初九、九五之吉,固不待言,其余四爻,如二之小有言终吉,如三之象则曰敬慎不败,如四之象则曰顺以听也,而上则曰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大抵天下之事,若能款曲停待,终是少错。故容忍守静,敬慎待时,处需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