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裤专家”——邓建军
邓建军是江苏常州黑牡丹公司的高级技工,是新世纪全国首批七个“能工巧匠”之一,曾两次受到胡****总书记的接见,在工作单位堪称“牛仔裤专家”。
是什么让邓建军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岗位上,获得如此多的荣誉呢?在邓建军的观念里,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独闯世界而获得成就的机会已越来越少了,一个人的发展更多的是依靠企业这个平台,只有把个人的发展和企业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才能够达到双赢的目标。因此,在工作中邓建军积极地以个人努力促进企业发展。
邓建军刚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是中国纺织企业告别传统“金梭银梭”的年代,发展中特别缺少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工人。黑牡丹公司有一批进口剑杆织机急需改造,邓建军积极报名接手了任务,但看过现场以后,心底不禁冒出了一股凉气。几十台机器的各种电气线路像一团乱麻,图纸不知去向。一块线路板有2000多个点需要一一测试、分析、测算,要想改造这些进口货,任务十分艰巨。他一咬牙,从最起码的制图开始做起,每天蹲在机器边14个小时以上。经过研究与创新,终于改造好了机器,为企业节省了大笔的资金。
2002年8月,世界流行的新产品“竹节牛仔布”在黑牡丹公司生产告急,如不能按期交货,公司不仅会丢掉400万美元的订单外加违约金,还要将市场拱手让人。邓建军急了,他带着科研小组奋战15个昼夜,自行设计安装了四台分经机,成本仅为进口设备的1/8,保证了公司按时交货。客户满意之余,又续签了800余万元的新订单。
黑牡丹公司董事长曹德法曾经激动不已地说:“没有邓建军示范带动的科研团队,我们的企业可能就没有今天!”
有人说:“雁阵之优,在于目标一致、前后呼应、强势超达。”大雁在迁徙时都是集体行动的,少则几只,多的时候能达到几千只,它们的队形能保持整齐,关键在于它们的团队目标一致。团队目标不仅是所有成员努力的目标,更是整个团队奋斗的动力,就像灯塔一样,始终为团队指明前进的方向。
在一个企业的前进过程中,企业的目标就担当船帆的领航作用,它直接影响着企业这艘船的航行速度和航行距离。但若单单有船帆,掌握好了方向,而船身动力不足,企业也无法驰骋在市场的海洋中。想让组织运转跟得上企业目标,“还得配合好才行”。如何配合?就是将员工的个人目标融入组织目标。
将个人目标融入组织目标,会使个人将注意力投向公司及部门的整体业绩,而不只是自己的报酬和升迁。这样,员工的视野会更加广阔,他们会认真考虑自己现有的技能水平,与部门乃至整个组织的目标是什么关系,还会进一步从客户或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从而对工作加以改进,迎来更大的成功。
自我价值的实现——程军荣
程军荣,男,汉族,1978年5月出生,****党员,本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三一一工厂车工班长,高级技师,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劳动模范。
程军荣是亿万进城务工大军中的一员。他懂得珍惜、刻苦钻研,在岗位上技改20多项,为工厂空军装备修理和国产化改造作出了贡献。技术比赛中,他获得江苏省技能大赛车工第一名,28岁就成为工厂最年轻的高级技师。2008年9月,工厂成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程军荣农民工劳模创新工作室”,他带领大家坚持技术创新、节约创新、打造团队,实现了小改小革120多项,创下“旋压成形加工法”、“挤孔加工法”。在全国专业刊物发表论文7篇。团队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等5项荣誉称号,个人获得30多种荣誉称号。2008年11月4日上午,****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在江苏********梁保华和省长罗志军等省、市领导陪同下视察了“工作室”。2008年他被推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走进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参政议政,并受到********的亲切接见。
程军荣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他勤奋提高了自我,踏实成就了事业,平凡创造了伟大。近三年来,他加班加点,苦干实干,累计完成工时达14040小时,平均每年完成计划劳动量的2倍以上。多年来,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刻苦钻研,光小改小革就有20多项,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加工技术难题,成为工厂最年轻的高级工人技师。他连续多年实现产品无超差、无报废、无返修。程军荣曾多次荣获南京市技术能手、南京市新长征突击手、南京市优秀团干部称号,获得江苏省职业技能大赛车工组第一名、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车工决赛优秀选手。2002年获空军装备部工厂管理部质量先进个人称号,2003年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获南京市“金牌蓝领”称号、2006年获江苏省劳动模范、2007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称号。他连续多年被工厂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
起初他只是一个农民工,只能在车间做一些搬运工作,即便是这样,程军荣仍然很珍惜,工作勤劳、认真踏实。车间里的技工师傅们熟练的操作技术,让程军荣羡慕不已,于是他怯生生地向上级提出了学车工的申请,没想到被顺利地批准了。程军荣对企业充满了感激之情,决心要学好车工。他把能不能当好车工当成是对自己的一个考验,被调到机加车间后,他四处收集车工技术方面的书籍,当别人在休息或打牌的时候,他都在努力地学习。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记下来第二天问师傅。功夫不负有心人,一般人要三个月才能在师傅的指导下上车床,程军荣不到一个月就能独立完成基本的操作了。
一段时间之后,程军荣明显感觉到自己文化功底薄弱。为了提高文化素质,他自费参加了学校的高中学习。高中毕业后,他又考取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学习期间,他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当别人都睡觉了,他还拿着手电筒一页一页地看书;由于进厂时间短、收入低,没钱购买辅导书,他常借同学的看,为了不影响同学复习,他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熬夜看完,第二天按时还给同学。
凭着这股刻苦劲,程军荣学习了《金属切削学》《数控机床技术及应用》等专业书籍,并顺利地拿到了大专文凭。2004年,工厂购进了一台数控机床,他连拼带凑花了9000元买了一台电脑,研究起了数控技术。
十几年来,程军荣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刻苦钻研,有大大小小20多项改革,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终于成长为一名高级技师。回顾十几年的人生历程,他深深体会到,是打工之路改变了他的命运,是工厂为他搭建了通向成功的平台。
企业给了我们工作的机会和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我们得到培训,从而掌握新知识,学到新本领。因此,无论我们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不应该忘记培养自己的感恩之心、回报之心,以更加努力的工作来回报企业。
有些人仅仅把企业当成一个干活的地方,工作也只是为了自己的那份薪水,他们总会盘算:我为企业做的工作应该和支付给我的工资一样多,这样才公平。
这种短浅的目光不但使他们的工作充满了痛苦,也会使他们丧失前进的动力。
真正优秀的员工应当把公司看成一个实现自身价值的地方、一个干事、成事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把眼光放高放远,认识到自身与企业利益的一致性,并且始终与企业站在同一个立场上,自觉地维护企业的利益。这样,企业越来越好,就能为员工创造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带上感恩的心去工作——邰丽华
在她两岁那年,因高烧而失去了听力,难以想象她当时的寂寞与痛苦。邰丽华小时候刚进聋哑学校时,一堂“律动课”对她后来从事舞蹈事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天,老师踏响木地板上的象脚鼓,把震动传给站在地板上的学生,让孩子们由此知道什么是节奏。
当同学们为脚下变化无穷的震动兴奋不已时,小丽华已全身匍匐在地板上,她指着自己的胸口告诉教师:“我喜欢!”她努力地感受不同的震动,娇小的身体随之摆动。她突然发现,这是一种属于她的语言。
在婀娜的舞姿背后,对于邰丽华,她付出了比常人多好几倍的辛苦。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她顽强的毅力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心灵受到猛烈的撞击。
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她的舞蹈事业中,她将自己变成了一只旋转的陀螺,24小时中除了基本的吃饭和睡觉时间,其他一切时间都是在舞蹈。找不准节拍再练,动作不对再改,一次又一次,爬起,摔到,爬起……以致小腿上留下了一道又一道青黑的伤疤。凭着执着的努力和天赋,邰丽华在15岁时,就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出国演出了。在很多次舞蹈比赛中,评委们根本没有发现她是一位双耳失聪的残疾人。重新燃起的生命之火让邰丽华重新认识存在的意义,她想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和他们一样的体验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她爱上了舞蹈,虽然没有音乐,但是她用自己的心去伴奏。她说过:“残疾不是缺陷,而是人类多元化的特点。残疾不是不幸,而是不便。残疾人,也有生命的价值。愈是残缺,愈要美丽!”
她对世界充满了感恩,她觉得自己已经注定一生都要用身体的舞蹈和心中的音乐去膜拜生命。当你看到那一个个到位的动作时,是否会发出一声惊叹?是否会觉得不可思议?但邰丽华却做到了。也许她并没有达到舞蹈的顶峰,因为学习是无止尽的;但她却已经战胜了任何人。
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舞蹈《千手观音》轰动全国,也让我们认识了邰丽华——一个无声世界里用生命演绎舞蹈的人。
作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一名舞蹈演员,邰丽华曾经先后出访过意大利、美国、波兰等20多个国家,在国内外演出数百场。邰丽华本是个正常的小女孩,但是在两岁时因高烧注射链霉素导致双耳失聪,律动课上,老师踏响木地板的震动,启蒙了她对音乐与舞蹈的痴迷,舞蹈从此成为她赖以表达内心世界的语言,被她称作“看得到的音乐”。
当年,武汉歌舞团的赵老师发现邰丽华极富舞蹈天分,但又觉得无法进行有效沟通是一大障碍,就只答应先试一段时间看看她的领悟能力,但邰丽华明白,自己只有往前走,哪怕前面荆棘密布艰辛不堪。赵老师考验邰丽华的第一支舞就是《雀之灵》,对于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邰丽华来说,这次的表现显然不能让老师满意,老师的失望并没有击败柔弱的邰丽华,她独自一人在空荡荡的排练室不停地练习,半个月后,她已经能从原来的只能原地转几个圈到能转两三百圈了,又重新燃起了赵老师对她的希望。
于是,邰丽华开始一步步铸就着成功与感动。2003年3月在波兰,一支《雀之灵》舞动了全场观众的心,当他们知道邰丽华听不到自己的掌声时,流下了伤心的泪。2005年2月23日,她带领团队应邀在****中央举行的元宵节联欢晚会上表演舞蹈《千手观音》,晚会结束后,胡****主席特意接见邰丽华,对她说“你的舞蹈不但表达了艺术美,而且表达了心灵美,祝贺你演出成功。也祝贺你和你的伙伴们在春节晚会上的成功演出。希望今后在更多的舞台上看到你的身影。”
邰丽华曾说过(手语):“其实所有人的人生都是一样的,有圆有缺有满有空,这是你不能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看人生的角度,多看看人生的圆满,然后带着一颗快乐感恩的心去面对人生的不圆满——这就是我所领悟的生活真谛。”
她没有因为自己的不幸遭遇而怨天尤人,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对不幸对舞蹈抱着一颗无上的感恩之心。邰丽华就是用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一颗感恩的心,默默浇灌着自己的理想。因为舞蹈是自己与这个世界唯一的交流方式,舞蹈是证明自己价值的最重要的形式,舞蹈也是她毕生的工作和事业。
邰丽华是一名舞者,更是一个用生命演绎舞蹈的人。她是在享受工作,享受舞蹈,享受生命。如同爱迪生所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未感觉是在工作,一切都是对我的安慰。”
工作中或许难免枯燥乏味,甚至还会遭受挫折和打击,业务、环境、关系、升迁都可能带来烦恼和低沉。其实感恩的心可以让我们及时调整心态,保持对工作的兴趣与激情,坚持自己的梦想与追求,工作也会因此变得妙趣横生起来。把过去让你皱眉头的事情,换个角度、用乐观的心态重新审视,你会发现平凡与精彩的转换原来如此简单。能不能从你的工作中感受到乐趣,并非取决于你是否喜欢你的工作,而取决于你是否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之心永无止境——白方礼
“我是老劳模,就得多为国家做点事,多作点贡献……我这样一大把年岁的人,又不识字。没啥能耐可以为国家作贡献了,可我捐助的大学生就不一样了,他们有文化,懂科学,说不定以后出几个人才,那对国家贡献多大!”
——白方礼
白方礼,生于1913年,是天津市河北运输场的一名三轮车夫,拉了一辈子三轮车,1974年从运输场退休。1987年回老家探亲,看到许多孩子因家庭贫困而辍学,时年74岁的他决定重新蹬三轮车赚钱赞助贫困学生。
开始时他自己蹬三轮车,把蹬车挣来的钱全部捐给贫困生,自己的生活却极其简单。他从来不买新衣,身上的衬衣、裤子、鞋子、袜子都是捡来的;饮食也极其简单,经常是两个冷馒头,一瓶凉水,加一点咸菜。慢慢地,他发现贫困生远比自己想象得要多得多,心里沉甸甸的。回到家后,他把家里的两间老屋卖掉,又贷了些钱开了一个“白方礼支教公司”。所谓的“白方礼支教公司”,其实就是火车站边的一个八平方米的铁皮小售货亭,经营些糕点、烟酒什么的。他把支教公司所有的盈余都捐给天津的几所大学、中学、小学,自己依旧天天外出蹬三轮赚钱。卖了老屋的白方礼就天天睡在车站边的货亭里,床是两摞砖上搭一个木板和一件大衣,老人就这样蜷缩在里面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酷暑和寒冬。后来市政府整治街道,连这间栖身的小屋也没得住了,他就用一块摊开的塑料编织袋布和四根小木杆撑起了一个只有半人高的小棚。暴雨之后,经常能看到老人晾晒被雨水浸湿的被褥。
从1988年到1996年,白方礼的累计捐款总额超过35万元,其中包括300多名大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他从没想过要得到回报。捐助的款项,大多是通过学校和单位送到受助学生手里的,老人从没有打听过学生的姓名。当问老人对受他资助的孩子有什么要求时,老人的回答很朴实:“我要求他们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做人,多为国家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