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的将领们请求避开窦建德的锋芒,凭借武牢(即虎牢关)的险要地形抵御窦建德,寻找敌人的薄弱环节,再发动进攻。李世民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将窦建德阻挡在武牢,使其不能前来救洛阳。
窦建德是隋末河北起义军的道领,他很有胆略,武艺绝人。窦建德作战善施计谋,多用诈降、偷袭或伏击战法。隋大业十二年(616年),窦建德率领7000人,用伪降和偷袭的办法击溃了隋涿郡通守郭绚的军队,威震山东。在与薛世雄作战中,他制造错觉迷惑对方,然后亲领280人的敢死队,连夜急速行军140里,于黎明时突入隋军,打败了薛世雄。可见窦建德非等闲之辈。
李世民当然不能小瞧窦建德。他要守住虎牢,慢慢等待战机,也就必须隐藏唐军虚弱的真实情况,摆出无敌之势,让窦建德望而却步。于是,一场拼胆量的攻心战开始了。
窦建德进达虎牢东原,立即占领了附近各要点,又分兵占领了阳翟。他企图借大军压境之势,逼迫李世民不战而退,派出礼部侍郎******前往唐营下书,希望李世民认清形势,及时退兵。他不知李世民已故意把******拘留在洛阳。左等右盼,不见******返回,便派侦骑出营探察。
窦建德的侦骑,还在离虎牢20余里的地方,忽见当道来了4个骑士,为首的执弓,随后的持槊,威风凛凛,策马径来。侦骑还以为是唐军巡卒,正想通问,忽听得一声大喝:“我乃秦王李世民,尔等看箭!”语音未了,箭声已到,一骑便已撞落马下,余骑哪还敢滞留,慌忙逃回。
原来李世民一到虎牢,便决定示强于敌,冒死也得挫掉窦军的锋锐。于是带了500骑兵,径出虎牢,留李世勣、程知节、秦叔宝等猛将沿途设伏,只带尉迟敬德及二从骑直奔敌营。当射死窦军侦骑,两从骑心里已经着慌:“敌骑还报,必有大军来攻,宜速返归!”李世民本是要示强于敌,岂肯就此畏难退缩,对尉迟敬德说:“我执弓矢,你手握长槊,虽有百万敌骑,也何必害怕!”正说着,前面尘土飞扬,五六千敌骑正滚滚涌来。两从骑大惊失色,李世民便干脆叫他们先回,以免示怯于敌。自己与敬德勒马以待。
等到敌骑驰进弓箭射程之内,李世民才引弓拉射,当然百发百中。窦军三进三退,李世民连连毙敌。身旁的尉迟敬德竟也突然冲进敌阵,舞槊逞威,连杀10余敌骑。窦军肝胆欲裂,再也不敢逼进。
一天,李世民派出的暗探回来报告说,窦建德欲待唐军秣草用完,到黄河以北放牧战马时偷袭唐军。李世民决定将计就计。他率部分兵马北渡黄河,南到广武,察看敌方的形势,然后回来。临走时,他故意留下一千多匹战马,在黄河边上放牧,迷惑敌人。窦建德果然出动全军士兵,布下了连绵20里的长阵,敲起战鼓向前攻进。唐军将领们看到敌军人数众多,都十分害怕。李世民站到高处观望敌阵后,对将领们说:“这股敌人在山东起兵后,还不曾遇到过强大的对手,现在他们经过地形险要之处时吵吵闹闹,这是无纪律的表现;在逼近城池时才布阵,这是不把我军放在眼里。我军若按兵不动,对方的勇气就会衰减。他们布阵久了士兵们饥饿难忍,势必会自己退却,到那时再追击他们,就战无不胜了。”
窦建德布下了战阵,从上午到下午,士兵们又饿又困,丧失了斗志。这时,敌阵前出现一个骑马的人,李世民说了一声“好马!”尉迟敬德忙上前夺马,李世民怕他不测,命令宇文士及带领300名骑兵,经过窦建德战阵前的西边,飞驰南上。窦建德的战阵出现动摇,李世民说:“贼势已懈,急击勿迟!”话音一落,秦叔宝、程知节等立即出马驰驱敌阵。李世民亲自率领轻装的骑兵向敌军侧后迂回。在逼近窦建德的战阵时,李世民令士兵卷起唐军的战旗,使敌人无法辨认他们的身份。直冲入敌阵的背后,才打开唐军的战旗。窦建德看到唐军的战旗时,惊惶失措,以为唐军在他们的背后布下伏兵,开始溃逃。唐军追30多里,生俘了窦建德。
与李建成争位子
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和统一战争中,先后统兵歼灭了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等割据势力,镇压了窦建德、刘黑闼等农民起义军,对唐王朝的建立可谓立了头功。他的哥哥太子李建成感到李世民无时不在威胁他的地位,做梦都想除掉老二。有一次,李建成趁老爸李渊离开长安,自己留守的时机,企图趁机发动政变夺取帝位,未遂。还有一次,他半夜把老二喝去喝酒,想用毒酒谋害他,致使李世民心痛难忍、吐血数升,差点丢了命。
齐王李元吉是李渊的四儿子,他也想当太子,他对自己手下人扬言:“只要除了秦王,做太子易如反掌。”李建成、李元吉接近老爸,经常在他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李渊支持李建成,对李世民猜忌,甚至憎恶。李建成加紧活动,一面不择手段地用大量财宝收买李世民部下将士,一面鼓动老爸把李世民的心腹调到外地做官,以削弱李世民集团的势力,等待时机成熟,好下毒手。
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手下大将李靖等人多次对他说:“大王因功高被怀疑,靖等愿效犬马之力。”劝李世民早想办法。秦王府僚属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劝李世民快下手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
李世民早已看出自己处在这场权力之争的漩涡之中,或者鱼死,或者网破。但时机尚未成熟,他不敢妄动。武德九年(626年),突厥入侵,李渊命李元吉率兵抵抗。李元吉乘机召集军队,准备与建成约定时间举事,除掉李世民。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等日夜劝李世民说:“事情已经非常危急了,如果不采取应变行动,国家必定有灭亡的危险。周公是圣人,难道没有兄弟骨肉之情?为保存国家,大义灭亲。现在大王临危不断,坐等受屠戮,怎么成就道义?如果不采纳我们的意见,我们将逃身草泽,不能再在大王身边。”李世民最后听从了他们的计谋。
于是,兄弟间“成者为王”的游戏走向了高潮。李世民命令长孙无忌将房玄龄、杜如晦从宫中召回王府协同议事。然后,授意朝臣傅奕上奏李渊,说近日夜观天象,预示秦王执掌天下。最后,他亲自面见李渊,抛出掌握已久的一张王牌:揭发建成、元吉****后宫的事实,促使李渊决定早朝审讯太子和齐王。
六月三日,李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扰乱后宫,并说:“臣没有丝毫对不起兄弟之处,今天他们想杀我,好像为王世充、窦建德报仇。如果我今天冤枉而死,与父王永别,九泉之下,见到王世充等贼也感到羞耻。”李渊听了以后,惊讶地说:“明天一定查问这件事,你应该早点告诉我。”
六月四日,李世民感到形势紧急,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筹谋,决定先发制人。李世民命人带一支精兵埋伏在长安太极宫北面的玄武门,然后继续奏称李建成、元吉二人****后宫,请皇上查问。李建成和元吉骑马到玄武门,觉得气氛不对头,欲拨马转去。这时,李世民突然闪出。元吉转身拉弓射世民,箭还没有发出去,自己却被尉迟敬德射下马来。同时,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东宫与齐王府的将士闻讯赶到玄武门,猛攻秦王兵士。李世民一面指挥将士抵抗,一面派尉迟敬德进宫报告:太子与齐王发动叛乱,已被秦王处置。李渊闻知十分害怕,听从了左右大臣的话,宣布太子建成与齐王的罪状,命令各府将士一律归秦王指挥。6天后,唐高祖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当年八月,高祖退位,李世民登基为帝,称唐太宗。
玄武门之变,是兄弟相残,但李世民对于东宫集团的文臣武将,只要他们表示愿意和秦王合作,都被任用,并给以应得的礼遇。例如,魏征与薛万彻都担任了重要官职。李世民这样做,团结了大多数,扩大了他的政权基础,这些人对贞观之治时期的文治武功起了极大的作用。
5.赵匡胤玩“黄袍加身”
唐朝结束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多年的乱世。赵匡胤出生于乱世军人家庭,他受父亲的影响,从小爱好骑射和练武,摔打出—身过硬的武艺。五代后汉时,天下纷争,许多人都想在乱世中捞些资本。赵匡胤应募从军不久,后汉军事统帅郭威拉一帮人自己干,称帝建立后周,20来岁的赵匡胤跟去了。郭威认为小赵拥立有功,把他提干,让他当禁军军官。后来郭威的干儿子柴荣更是信任赵匡胤,提拔他为禁军的最高将领之一——殿前都点检。
赵匡胤南征北战屡建奇功,为后周事业立下汗马功劳,成为朝廷里举足轻重的人物。周世宗病逝后,7岁的太子继承皇位,是为周恭宗。赵匡胤这时发现了自己内心的秘密,那就是他也想体验一下当皇帝的滋味。有时他打消这种念头,可大多时候容不得自己不这样想:自己虽然手握兵权,可才能的发挥还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活得很平庸。
他认为与其等待机会,不如创造机会。公元960年,镇、定二州传报军情,契丹勾结北汉大举南犯,请求朝廷火速发兵救援。其实这是赵匡胤散布的虚假军情。宰相范质、王傅等不辨真伪,立即派赵匡胤统率大军出征。赵匡胤离开京城没多久,有人在城里四处散步消息,说“都点检为天子”。这是赵先生授意党羽,故意制造舆论,进行炒作,为自己上台创造机会。
大军来到开封东北40里的陈桥驿,安营扎寨。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分头在军中串联和鼓动。不多一会儿,许多将领跑到驿门下叫喊:“皇帝年弱,不能亲自执政。我们出死力为国家破贼,哪个知道?不如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这些话把其他将土的情绪也煽动起来,纷纷要求拥立赵匡胤当皇帝。
赵匡胤心里当然高兴,不过他不会立即接受“民意”,而是出来劝阻大家不要这样干。他这样谦虚,部下越发高呼:“都点检为天子!”赵匡胤感激大家对他的拥戴,一个个请入驿门内,设宴招待他们,并再次表示不能从命。他与大家喝了一会儿酒,然后佯装酒醉,让人扶着睡觉去了。
赵匡胤退出宴席后,他的弟弟赵光义还有赵普等,见火候已到,便紧急部署夺取后周帝位的方案。为了快速控制住京师,赵光义、赵普派军使郭延强连夜驰返京城,秘密串通赵匡胤的“义社兄弟”、宿卫皇宫的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虞侯王审琦,开后宫门放人。
第二天,天还没有完全亮,突然军中响起欢呼声,声震原野。接着,一部分将土握弓持剑,全副武装,纷纷汇集到赵匡胤门前,敲门的敲门,呼喊的呼喊。赵匡胤不由得有些紧张,赶忙披起衣裳走出卧室。将士们一见到赵匡胤,身子主动闪开,立在四周,高声说:“诸军无主,愿奉您为天子!”赵匡胤还没来得及回答,一位军校不容分说,便把早已准备好的绣龙黄袍披到了他的身上。在场的将士不约而同一齐跪下,高呼:“万岁!”营寨军士顿时响应,声闻数里。黄袍哪里来?说明赵氏集团预谋已久。
赵匡胤顺利登上了皇位,改国号为宋。
杯洒释兵权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赵匡胤当上皇帝,非常清楚自己的位子是怎么来的,无论怎样让人歌功颂德,对那些与自己一起走过来的兄弟们,内心深处总感到一种不自在,于是他便决定加快改革禁军步伐,把老战友们送到第二线,让身边都是新人,对此他演了一场“杯酒释兵权”的好戏。
一天,赵匡胤传旨召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入宫赴宴。大家喝得正乘兴的时候,赵匡胤突然对眼前的功臣宿将、义社兄弟说:“我要不是你们帮助,不会有今天。所以,我非常感谢你们,你们的恩德无以穷尽。”
在场的人听到这话,都很感动。赵匡胤接着说:“当天子的也很艰难,很少有快乐,我没有一夜能睡安稳的觉。”
石守信等人不解赵匡胤的意思,忙问:“陛下为什么说这番话?”
赵匡胤回答:“是可以知道的,很多人想坐到我这位置上。”
赵匡胤言罢,顿时宴会气氛紧张起来,石守信等人惶恐万分,赶忙离开席位,叩头表白:“陛下何为出此言?今天命已定,谁敢复有异心。”
“你们虽没有异心,其他那些想得到富贵的人,一旦把黄袍加到你们身上,你们虽不想当皇帝,可又能不顺从他们吗?”
赵匡胤这句话可谓言真意切,实话实说,把自己内心的焦虑都告诉了人们。石守信等人以为赵匡胤已动杀功臣的念头,个个吓得哭起来,乞求道:“我们实在很蠢,没有考虑到这一点。陛下英明,请给我们指示一条生路吧。”
赵匡胤长叹一声,安慰道:“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谓追求富贵,不过是想多积些钱财,过上快乐幸福的日子,并且使子孙也不会贫困而已。你们何不放下手中的兵权,离开京城,到地方上去任职,你们可以多购些好田好宅,为子孙立永不可动的产业,多置些歌儿舞女,日日饮酒相欢,以享天年?另外,我让我的子女与你们的子女通婚,君臣之间又是亲家,你们就不会担忧我杀你们,到时候上下相安,不是很好吗?”
众将帅恍然大悟,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然后连连称谢而退。
第二天,石守信等禁军将帅一个个称病告假,请求解去兵权。赵匡胤十分高兴,很快当众宣布免去高怀德殿前副都点检兼忠武节度使职务,改作归德节度使,免去王审琦殿前都指挥使兼义成节度使职务,改任忠正节度使,免去张令铎侍卫都虞候兼镇安节度使,改任镇宁节度使。都免去军职。石守信虽名义上还兼着侍卫都指挥使,军事实权已被免除。
随后,赵匡胤又对耆旧宿将也采取了同样手段。969年(宋开宝二年)冬天,赵匡胤约王彦超、武行德、郭从义,白重赞、杨廷璋等入朝,到后苑宴会。王彦超等人都是赵匡胤的老前辈,多在晋汉两朝时就“建立功业”,显赫一时,根基很深。宴会上,酒喝得差不多时,赵匡胤便开口说:“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
前风翔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彦超是个明白人,赵匡胤落魄时投奔他,他没有收留。赵匡胤建宋当皇帝后不思旧怨,依旧留用他,而今在稳定朝政上自己已失去作用,便知趣地顺着赵匡胤的意思说:“臣本无勋劳,久荣冒宠,今已衰朽,乞骸骨,归邱园,臣之愿也。”
前安远节度使兼中书令武行德,护国节度使郭从义、定国节度使白重赞、保大节度使杨廷瑾等人,不赞成王彦超的说法,争着陈述自己的功劳。赵匡胤摇着头不耐烦地说:“此异代事,何足谕也。”武行德等人讨了个没趣,怏怏散去。
第二天,宋廷降旨罢免王彦超等人的节度使职务,任命以闲散宫职,留在京城居住。至此,压在赵匡胤心头的石头,又放下一块。
为了巩固皇权,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保证禁军不产生新的实力人物,集禁军最高指挥权于君主一人之手,赵匡胤必须从军事制度上铲除滋生新的实力人物的土壤,消除对皇权的潜在威胁,所以在“杯酒释兵权”后,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禁军进行了全面而彻底的改革。
禁军殿前都点检职位显赫,实力最大,赵匡胤由此夺得帝位,深怕别人也加以仿效。他改革的第一步就是重组禁军最高领导机构,将原禁军殿前、侍卫两司之一的侍卫司一分为二,改作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同殿前司合称“三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