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魏晋风骨有沉香
4864700000003

第3章 未若功业之无穷(2)

第二段写道;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廷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裾。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这一段的意思是:我告诉车夫说:她的样子,像惊鸿疾飞、游龙蜿蜒那么轻盈。容光焕发,像秋菊那么鲜明,春松那么茂盛。忽隐忽现,像轻云遮蔽月亮;飘忽不定,像旋风吹转雪花。从远处看,像明亮的太阳从朝霞中升起;从近处看,像淡红的荷花在清水中挺立。肥瘦适当,高矮合度。肩膀圆美,像刻削而成;腰身圆细,像卷紧的绢。白皙的长颈,露在衣领外面。不用脂粉,自然芳香。高高如云的发髻,微微弯曲的长眉。鲜红的嘴唇,洁白的牙齿。明亮的眼珠善于睨视,颧下有美丽的酒涡。姿态美好,艳而不俗,容止文静,体态娴雅。态度温柔宽和,说话妩媚动人。奇异的服饰是世上所无的,不凡的相貌只能在图画中见到。穿着鲜明的罗衣,佩着瑶碧的美玉。头上是金翠的首饰,身上是闪光的明珠。穿着名叫“远游”

的绣花鞋,拖着薄绸制的长裙子,隐身于芳香的幽兰丛中,在山旁缓步。

这一段,写洛神的姿态、容貌和服饰。全段分三层。第一层,写洛神的姿态。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如“惊鸿”、“游龙”、“秋菊”、“春松”、“轻云蔽月”、“流风回雪”、“太阳升朝霞”、“芙蕖出渌波”等,这些生动的比喻,使她那婀娜宛转、轻盈流动的姿态,富于曲线美的苗条的身材,充分呈现出来。第二层,用工笔画细致地描绘了洛神的容貌。像“云髻”、“修盾”、“丹唇”、“皓齿”、“明眸”、“靥辅”等。第三层,写洛神的穿戴。头上是金翠的首饰,身上披着罗衣,拖着薄绸长裙,脚上是名叫“远游”的绣花鞋,还写了在缓步行进时,衣上缀的明珠闪闪发光,身上带的玉佩锵锵作响,作者对洛神袅娜的体态、美丽的面容、华贵的服饰作了十分细腻的描绘,使这位女神美丽的外貌非常鲜明生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段写道: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

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这一段的意思是:洛神忽然舒展身体,游戏起来。左面靠着彩旄,右面遮着桂旗。捋起衣袖露出雪白的手,在水流很急的河滩边,采黑色的芝草。我爱慕她的美好,心情激动不安。没有好媒人来传达心意,只好凭借水波传递言语。赶先向她表达真情,解下玉佩送她作为信物。美人确实美好,既明礼节又善言辞。

她举起美玉来回答,约定在水中的住处相会。我怀着真擎的爱情,但又怕受她欺骗。想到郑交甫被神女遗弃的事,心里惆怅怀疑。收敛笑容使头脑冷静下来,用礼来约束自己。

这一段,写洛神在洛水边采摘芝草和作者对洛神的爱慕。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写洛神在河滨采芝。她忽然高兴起来,在河滨游戏,采芝的动作,呈现出优美动人的姿态。第二层写作者对洛神的爱慕,描写了作者爱慕的感情和内心的矛盾,细腻曲折,引人入胜。

第四段写道: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这一段的意思是:洛神受到了感动,来回地走,忽隐忽现。耸起轻盈的身体,像一只鹤想飞而没有飞起。走在生长花椒树的路上,经过杜蘅丛生的地方,引起了一阵阵香气。她高声吟咏,抒发深切的爱慕之情,声音悲哀,激越而悠长。这一段写洛神受感动后的表现。

第五段写道:

尔乃众灵杂逯,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瓠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这一段的意思是:众神呼朋唤友,纷纭而来,他们有的在清澈的河流上嬉戏,有的在沙洲上翱翔,有的采明珠,有的拾翠羽。连湘水、汉水的女神也都来了。洛神慨叹作者像瓠瓜星一样没有配偶,像牵牛星一样寂寞独居。她扬起上衣随风飘动,举起长袖遮额远望。身体轻快,像飞凫一样飘忽莫测。轻步走在水波上面,罗袜上沾上尘土。行动没有规则,时而危,时而安。进退难以预料,像走开,又像回来。目光转动,炯炯有神,面容像白玉一样光泽温润。有话还没有出口,已散发出兰花一样的香气。她那轻盈柔美的体态,使我看了忘记了吃饭。

这一段,写众神的聚会和洛神对作者的深情。可分两层。第一层,写众神的聚会。第二层,写洛神对作者的一片深情。

第六段写道: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

这一段的意思是:风神把风停息下来,水神把波涛平静下来。冯夷敲起鼓,女娲唱起歌。文鱼飞出水面,警卫着车驾,玉鸾叮当作响,众神一同离去。洛神乘着云车,六条龙整齐地拉着车缓缓前进。鲵鲸夹车而行,水禽飞翔护卫。

这一段,写众神离去,洛神也接着离去。可分两层。第一层,写众神离去。

第二层,写洛神也接着离去。但是,洛神乘的是“云车”,驾的是“六龙”,从车驾之盛,衬托出她那高贵的身份。

第七段写道:

于是超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这一段的意思是:洛神越过北面的沙洲,走过南面的山冈,又回过头来,开口慢慢地说话,向作者陈述彼此交往的情意。她说可惜人神之间有隔阂,在这壮盛之年不能和您成婚配。她举起罗袖来擦眼泪,泪珠滚滚沾湿了衣襟。伤心快乐的聚会永远不能再有了,这一去就天各一方了。不曾用微情来表示爱慕之心,现在赠送江南的耳珠以表心意。今后虽然深居太阴,但时常想念着君王。忽然不知她到哪里去了,神消光隐,使我惆怅。

这一段,写洛神因人神道殊,不得结合,只得满怀恋情怅恨离去。这一段的诗句,充满了离愁别恨,如泣如诉,它概括了封建社会里无数青年女子失恋后的痛苦,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洛神的多情,最后赢得了多恨,使人想起了清朝人史青溪的诗句:“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随园诗话》卷十四)最后请看第八段原文: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驱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这一段的意思是:我离开低地走上高山,脚虽然往前走,可是心还留在那里。

满怀深情,思念着洛神的形象。回思相遇的地方,更加增添了愁绪。希望洛神重新出现,就驾着轻舟,逆流而上,前往追寻。在洛水里行船,忘了回来,思慕之情越来越深。彻夜失眠,心神不安,衣服上沾上了浓霜,一直到天亮。我叫车夫准备车驾,要向东方圆封地去,但一拉马缰,举起马鞭,却又徘徊留恋不能走了。

第八段,写洛神去后,作者思慕的深情。洛神离去之后,作者登上高山远望,接着又乘船寻找,都没有找到,最后只好东归。他在车上想着,昨天太阳西斜时和洛神相遇的情景和她的神情容貌还历历如在目前,现在却见不到她了,永远见不到她了!失恋的痛苦,同样折磨着他。浓烈的悲剧气氛笼罩了篇末。

曹植的这篇《洛神赋》,显然是受了宋玉的《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的影响的,但在形象上比宋玉的赋更完美。

它的特色,首先是充分表现赋的特点,作更细致的描写,使人物形象塑造得更为丰满。如赋的第二段,是写洛神的外貌的,他从姿态、容貌、衣饰三个方面分别作了十分细致的描写。在姿态方面,从“翩若惊鸿”到“腰如约素”,一连串用了十个比喻,描写她那袅娜的体态。在容貌方面,从“云髻峨峨”到“靥辅承权”,连续写了发髻、眉毛、嘴唇、牙齿、眼睛、酒涡,描写她那美丽的面 容。在衣饰方面,从“披罗衣之璀粲”到“曳雾绡之轻裾”,连续写了罗衣、玉佩、首饰、绣鞋、长裙,描写她那华贵的穿戴。拿《洛神赋》和《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作一比较,可以看出《洛神赋》的描写更集中、更完美,因而人物形象也更鲜明。

其次是结合水神的身份特点来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个性化。洛神是一位女子,她有人的思想感情,恋爱时快意,失恋时痛苦;她又是一位水神,有她的特殊身份。水波是动荡摇晃的,作者抓住了这一特点,如描写洛神的行动:“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这是多么优美的洛水女神的形象!这不是在看静的图画,而是在看活动的画面。作者的这一写法,使后来的小说家、戏剧家得到有益的启发。

再次,全篇用清丽的语言抒情写景。明朝人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中说道:

“《洛神赋》,王右军、大令各书数十本,当是晋人极推之耳。清彻圆丽,《神女》之流。”用“清彻圆丽”来概括这篇赋的语言风格,是恰当的。从屈原的赋直接演变出汉朝的抒情小赋,它的作者有贾谊、司马迁、张衡、赵壹、蔡邕等人。曹植的赋,正是继承了这一传统。以后作者渐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渐取代了大赋的地位。这篇赋里的不少清词丽句一直被后人喜用,如“惊鸿”一词,南宋的陆游就作为美人的代称来使用,《沈园》诗:“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明朝的吴世美还把他的传奇剧本叫做《惊鸿记》,这也说明了人们对《洛神赋》的喜爱和它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绝世无双的美女

曹植的《美女篇》,是历来为人们传诵的着名诗篇。下面,我们先把全诗读一遍: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通读全诗,我们可以看出,诗中写的是一位艳丽、闲静的美女,由于不被人真正理解,以致“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情绪苦闷。那么,诗人通过这首诗,寄托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它是属于诗人前期的作品,还是后期的作品?

宋代郭茂倩在《乐府诗集》里说,曹植的《美女篇》,是以美女比喻一位有学问、有道德、有理想的有志之士,说这位志士希望在明智的皇帝手下做一番事业,如果遇不上好皇帝,即使是被征聘,也不出仕做官。元代的刘履在《选诗补注》里也说,曹植的志向是辅助皇帝治理国家,以便立功扬名,如果理想不能实现,即使封侯封王,心里感到和没有做官一个样,因此托美女以寄怨慕之情。有人根据以上两种说法,认为《美女篇》是“诗人自比之辞”,抒发的是诗人“怀才不得施展的意思”,是“曹植后期的作品”。

我们认为,说《美女篇》是“诗人自比之辞”是符合实际的,但说诗中抒发的是一种“怀才不得施展的意思”,就显得有些笼统,由此推定这首诗是“曹植的后期作品”,更值得商榷。我们知道,曹植在他生活的后期,心情是十分痛苦的,这种痛苦,不单纯是个怀才不遇的问题,而是曹丕、曹叡在政治上有意压抑、折磨他的问题。曹植后期的作品,主要是对********的控诉,情绪是激愤的。《美女篇》中的美女,所以“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是因为众人只看到她的外貌美,并不真正理解她“慕高义”的内心世界。诗中流露出来的情绪,只是一种缺乏知己的感慨,而不是受到压抑的愤怒。因此,《美女篇》不大可能是曹植的后期作品。

根据《美女篇》的内容,结合曹植的生活经历,我们认为《美女篇》是曹植的前期作品。我们知道,建安二十一年,曹植曾写过一篇有名的作品,叫《与杨德祖书》。在这篇作品中曹植说:“吾虽薄德,位为蕃侯,犹庶儿勠力上同,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徙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则将采蔗官之实录,辩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成一家之言。”这就是说,曹植并不想依靠既定的社会地位过安享尊荣的生活,也不想靠写辞赋出名,而是想依靠自己的努力,为国立功,名挂史册,若立功不成,则将着书立说,以之立言。然而杨德祖在《答临淄侯笺》中说:“伏惟君侯,少长贵盛,体发旦之资,有圣善之教,远近观者,徒谓能宣昭懿德,光赞大业而已。不复谓能兼览传记,留心文章。”这就是说,当时一般人心目中,曹植只是依靠父业为王为侯,光赞大业的人而已,没想到他还能兼览传记,留心文章,更没有注意到他的欲建功立业的理想。这就不免使曹植产生一种不被人真正了解的世乏知己的感慨。因此,他在《美女篇》中,以“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的美女自喻,寄寓他世乏真正知音的无限感慨。如果说上述看法能成立,那么《美女篇》的写作时间,和《与杨德祖书》的写作时间是不会相去太远的,即都在建安二十一年前后。这样,就可以断定《美女篇》是曹植的前期作品。

下面,我们将全诗逐句加以解释。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这两句是由虚到实,首先总的赞颂美女艳丽的外貌及端庄的品德,再具体地写出了美女从事的活动及活动的环境。“妖”,艳丽的意思,是说美女的外貌。“闲”,雅的意思,是说美女的品行端庄。“歧路”,是可以通往两处的路,歧路间犹言岔路口。一位妖且闲的美女在岔路口采桑,这样的起句是很值得仔细玩味的。一个美女如果是锁在深闺中,诗人固然也可以具体写出她是如何的美,但对读者来说不免有一种雾中看花的感觉。然而美女“采桑歧路间”,众人则可一睹芳颜,读者也可随着诗人的目光,具体地看到美女的形象,这样就可以十分自然地发生出下面大段的精彩文字。前人评曹植诗工于起调。我们从这里也可以见到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