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总是唐诗最风流
4864500000005

第5章 漫寻酒香就诗情(4)

唐文宗大和二年,杜牧来到东都洛阳,准备参加进士考试。考试前杜牧先找到了太学博士吴武陵。吴武陵很有学问,和当时的文坛耆宿韩愈等人交谊甚厚。杜牧把《阿房宫赋》呈给吴武陵,作为干谒之作,希望他能在主考官面前美言几句,使自己能顺利通过进士考试。吴武陵见杜牧举止有度,相貌清雅,再看了《阿房宫赋》,不由地拍案赞叹,大喜过望,认为是神来之笔。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节录)当时,在洛阳主持进士考试的是吏部侍郎崔郾。吴武陵揣着《阿房宫赋》

去找崔郾。两人寒暄完毕,吴武陵说:“不久前,我偶然发现了一篇好文章——《阿房宫赋》。依我之见,此人将来一定是王佐之才!”说着,他从袖中抽出《阿房宫赋》交给崔郾观阅。崔郾也不禁拍手叫绝,于是吴武陵趁机建议他录取杜牧为状元。不料崔郾面露难色,说:“状元已有了。”吴武陵只得降低要求,请求将杜牧取为第二名或第三名。想不到,这两个名次也早就内定了,就连第四名也已经有人捷足先登。无奈,最后将杜牧录取为第五名。

杜牧倒是对结果非常满意,颇有洋洋自得之感。黄榜发布之后,他给长安的朋友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

秦地少年多酿酒,却将春色入关来。

接着,杜牧从洛阳回到长安,通过了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杜牧很高兴,兴致勃勃地到曲江游玩。杜牧来到曲江寺院,得意地报上自己的名字,以为僧人们一定会大惊失色,诚惶诚恐。可僧侣们却面色平静,没有任何特别的反应。这让自傲的杜牧很失望,就在寺院的墙壁上题了一首诗,感叹“两枝仙桂一时芳”、“禅心犹未识名姓”,流露出无限失落之意。

杜牧虽然中了进士,但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只做了一名弘文官校书郎。这种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其实并不适合杜牧,他也一直感到郁郁不得志。

唐文宗大和七年,当时的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看中了杜牧的才华,特意聘请他做自己的推官掌书记。能来到扬州这样一个富贵温柔乡、烟柳繁华地,生性风流的杜牧自是求之不得,很快就过起了声色犬马的幸福生活。

晚唐本来就是一个艳情文化极度发达的时代,扬州更是晚唐艳情文化滋生的巨大温床。每天夜里,扬州城内灯火辉煌,青楼歌馆更是莺歌燕舞、人声鼎沸。当时,扬州城有一条有名的“九里三十步街”,集扬州最为着名的娼楼妓所于此。一到晚上,这条宽近十丈,长近十里的街上,当街两排挂满了万盏绛纱灯,大街上打扮妖艳的女子四处拉客,********不绝于耳,景色十分壮观。杜牧白天办完公务,夜晚便出去狎妓宴饮,风流快活。牛僧孺经常委婉地劝说他,希望他收敛点,把主要精力放在仕途上,也好光耀他杜家门楣。可是这个时候的杜牧哪里听得进去,白天都恨不得待在青楼里厮混。

牛僧孺也没有办法,可是又爱惜他的文才,怕他年轻气盛,在烟花柳巷惹下什么麻烦,特意暗中派了士兵秘密保护着。

大和九年,杜牧的仕途获得了转机,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去长安任职。

牛僧孺设宴为其饯行。席间,牛僧孺一方面夸赞杜牧的才华,一方面提醒杜牧在生活方面注意检点,保重身体。杜牧说:“感谢大人的教诲,不过牛大人尽管放心,我一向很注重自我检点,不会有事的。”牛僧孺什么也没说,只是笑了笑,示意手下人抬出一竹篓有关杜牧出入娼楼的“平安帖”,上面写满了“某夕过某处,某时进,某时出,无恙”或者“某夕宿某处,一夜未归,无恙”。杜牧一时间羞愧万分,对牛僧孺的关心照顾真是感激涕零。后来牛僧孺病逝,杜牧亲自为他写了墓志铭。

离开扬州前夕,杜牧颇恋恋不舍,还去和他的一位老相好告别。这个老相好是一个歌女,叫张好好。当晚二人极尽温柔缠绵之事,尽兴之余,杜牧不免伤感,写了两首诗赠给张好好,题为《题别二首》,兹录如下:

其 一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其 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就在杜牧离开扬州,去长安任职之时,在湖州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杜牧听说湖州多美女,就去湖州游览。那湖州刺史本是杜牧的老朋友,就把城中的名妓都找来,让杜牧挑选。杜牧却一个也没相中,埋怨道:“按说你们这地方应该是美女如云,怎么我一个都没看到,莫非是你老兄藏起来了?”刺史生怕得罪这位京官,连忙说道:“哪里,那是大人眼界太高。我们这里正要举行一次赛船大会,到时全城的百姓都会出来观看,还愁找不到美女么?”杜牧一听甚是喜欢,决定留下来。

到了赛船这天,江边人山人海,各家的姑娘也都挤到岸边来观赏比赛。杜牧早就梳洗完毕,候在江边,四处寻找合意的姑娘。可是沿着两岸转了半天,还是相不中。杜牧很是懊恼,眼看着太阳就要落山,人群也已散去,只好垂头丧气地打道回府了。就在回去的路上,岸边忽然来了个妇人,牵着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杜牧一见这个小姑娘,就走不动了。这个小姑娘,别看小,可是生得秀丽娇嫩,天真烂漫,长大了肯定是个美人胚子,再稍加培养,一定是风华绝代,比那个张好好可是又要好上几分了。他当下托人去和妇人商量,要娶这个小姑娘。妇人吓了一跳,没敢吭声。杜牧也觉得自己此举唐突,有点迫不及待了,毕竟人家小姑娘才十来岁,于情于理都有些不妥。可是杜牧实在舍不得放弃好不容易寻到的梦中情人,于是想了个“两全之策”。

他向这个妇人亮明了自己监察御史的身份,表达了自己一定要娶小姑娘的决心,但是又说:“现在她年龄还小,暂且不娶,待十年之后再来迎亲。”妇人一听他是个监察御史,又生得仪表堂堂,风流倜傥,虽然十年后年龄是大了一点,不过要是嫁给这样的官宦人家,孩子有了一个很好的依靠,对自己这个经济不是太宽裕的家庭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就答应了。杜牧非常高兴,又怕妇人以后反悔,当下要求与小姑娘订婚。妇人说:“能嫁给大人,自然是我孩子的福分,只是如果大人十年之后不来,我孩子的终身大事岂不是要耽误了?”杜牧回应道:“无妨无妨,咱们订个契约,以十年为期限。如果过了十年,我还没有回来娶这个小美女,你们就把她嫁人,但是丑话说在前面,如果十年未到,你们食言,就不要怪我翻脸无情了。”“那是自然,就按大人说的办。”妇人急忙回答。于是杜牧和妇人都在订婚契约上按了手印,还特意去找了当地的一个保人来做见证。一切事情安排妥当后,杜牧送给妇人不少钱帛,作为定金,并一再嘱托一定要好好照顾小姑娘。临走前,杜牧依依不舍,轻抚着小姑娘的小脸和小手,仿佛看到了十年后的绝代佳人。遗憾的是,我们的这位小姑娘并没有理解杜牧这位大情圣的一番深情,只是吓得紧紧地抓住了妇人的衣角,迷茫地打量着眼前这个陌生而又奇怪的人。

杜牧在愉快的心情中赶到京城接任监察御史一职,主要负责洛阳一带。

洛阳也是个繁华之地,娱乐业并不比扬州差多少。杜牧仍然改不了风流好色的本性,闲暇之余经常出入青楼歌馆,乐在其中。话说有个叫李愿的官员,退休后在洛阳闲居,经常在家中举办酒会,遍邀城中名流,但每次都不敢给杜牧发请帖。因为杜牧是监察御史,就是负责监督官员生活和工作作风的,哪里敢上门找死。可是杜牧不乐意了,他也不是不知道李愿的顾忌,但是生性如此,如此繁华热闹场所怎能少了他的身影。他暗地里让人捎信给李愿,表达了自己想参加宴会的愿望。李愿一看,人家监察御史主动要求,哪里敢抗命,只得给杜牧送了请帖。

席间,名妓如云,歌舞升平。杜牧开怀畅饮,好不痛快。瞪着双眼,看着美女们轻歌曼舞,忽然问李愿:“听说府上有个叫紫云的美人,不知道是哪一个?”原来杜牧心里早有了自己的小算盘,就是瞅准了这个歌伎紫云来的。李愿一听,就指给他看。中间的一个,正身披薄纱翩翩起舞,面如芙蓉,婀娜多姿,果然是妖冶美俏。杜牧盯住了紫云,紫云自是风情万种。座上的宾客一看杜牧的神态,不由得暗自发笑:还真是个风流才子,哪里还有堂堂监察御史的威仪?

突然间,杜牧大喊道:“李公,此女果真名不虚传,把她送给我吧!”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李愿大为尴尬,连席间的歌伎们都抿嘴轻笑起来。杜牧自觉失言,赶紧即兴吟诗一首,略作遮掩。

兵部尚书席上作

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

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

这首诗颇有几分自我调侃之意,倒是化解了现场的尴尬气氛。众人皆夸杜牧出口成章,才华过人,纷纷向他敬酒。于是,宴会又在欢声笑语中继续进行。宴会结束后,李愿又不想得罪这位御史大人,干脆顺水推舟,把紫云真的送给了杜牧。能够抱得美人归,得偿所愿,杜牧自是感激不尽。其实,紫云姑娘是个性情中人,感恩于李愿的宠爱,心中不大愿意离开李府。可是 摄于杜牧的权势,不得不跟随他去了。

尽管杜牧后来改了好几次官,身边也一直有佳人相伴,但夜深人静之时仍然挂念着那个湖州江边的小姑娘。小姑娘的那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美,是紫云这样的女子所无法相比的。于是他几次请求皇帝让自己担任湖州刺史,但是皇帝不同意。唐宣宗大中三年,也就是与湖州婚约相距十四年后,杜牧终于被恩准前往湖州任刺史。

一到湖州,杜牧就着人寻找当年的那个妇人和小姑娘。经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她们。杜牧激动得一夜无眠,让她们次日赶快过来见自己。第二天,当年的那个妇人带着一家子来到了杜牧府上。杜牧兴冲冲地去迎接她们,可是发现站在眼前的除了妇人之外,还有一对青年男女,两个小孩。妇人一看到杜牧,也有些惶恐,行礼后马上说道:“刺史大人,您可不要责怪民妇。民妇带着小女等了您十年,可是没有您的任何消息。再等下去,小女的终身大事就耽误了。这里有当初大人按手印的婚约为证。等到第十一个年头,民妇只得将她嫁了出去,这位就是我的女婿。”妇人指着身边的一个白面书生:“现在他们已经有了两个孩子了。请大人恕罪,成全他们吧。”

说完,老妇人带领全家给杜牧下跪。杜牧本来非常失望,非常生气,可是一想的确是自己失信在先,又怎能拆散人家一家呢?看着老妇人身边的少妇,风姿绰约,温柔娇媚,依稀还能看出当年小女孩的影子,但现在已是他人之妇。杜牧的心中感觉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扎了一下,锥心的痛。十多年来心底隐藏的情感冲动使他无法自抑,走到少妇面前,默默地抚摸着她的脸颊,少妇脸颊绯红,低下头去,似在低泣。看着她这样一副含雨带露的羞涩表情,杜牧真是割舍不下。可是看到紧拉着少妇手的两个小孩,只得长叹一声:“也罢,今天一见,也算是了却我十多年的一桩心愿,都回家去吧。”

临走前,杜牧还赠送少妇一些钱,让他们好好生活下去。

看着少妇远去的背影,杜牧心如刀割,挥笔写下了一首七绝:

怅诗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到了晚年,杜牧对自己一生的风流不羁有了一些悔意,尤其是当年在扬州十里路声色犬马的生活,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一首七绝: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公元853年,杜牧逝世,享年五十岁。其实,杜牧不仅仅是个风流才子,还是一个颇有政治才华、军事才华的文人。他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可惜的是,杜牧生活于晚唐那样一个纵欲主义的时代,一旦满腹经纶得不到施展,就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人生享乐上。杜牧虽然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但与杜甫比较起来,还是相差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