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星星有亮有暗,天文学家根据星星看上去的明亮程度,发明了“星等”这个概念,用它来表示天体相对亮度的数值,记为m。从而把天上的星星划分成六个等级,其中最亮的叫一等星。星等值越小,星星就越亮;星等的数值越大,星星就越暗。
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Hipparchus),首次将恒星的亮度分成等级。他把看起来最亮的20颗恒星作为一等星,把眼睛看到最暗弱的恒星作为六等星。在这中间又分为二等星、三等星、四等星和五等星。
1850年,英国天文学家普森(M.R.Pogson)又提出的衡量天体亮度的单位,一个星等间的亮度比规定为10031〖〗5即约2.512倍,一等星比二等星亮2.512倍,二等星比三等星亮2.512倍,以此类推。牛郎星是1等星,而织女星比牛郎星还亮些,定为0等。比0等星还亮的为-1等、-2等,等等。恒星中最亮的天狼星,它的星等为-1.6等。另一方面,比6等星更暗的星,则是7等、8等、9等……它们就得用望远镜来观测了。美国1990年4月24日发射的绕地球运行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可以观测到28等星。一般说,肉眼视力1.5的人,可见到的最暗的星近于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