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朝老臣
沃丁即位第二年,一百五十岁的伊尹病逝,这位老臣历经四朝,立了三个国王,还差点被其中的一位国王杀了。
伊尹死后,沃丁的心也就死了。商汤以来的君王精神支柱就是伊尹,伊尹力辅四代君主,他的逝去,导致商朝又得在黑暗中摸索一段时间。
沃丁(子绚)是一位守成之君,我不得不说,沃丁在伊尹之后选择了一个不错的卿士(丞相),他选择了一位名叫咎单的老臣做卿士,这个咎单也是一位商汤时期的老臣,他在外丙时期就做了伊尹的助手,当然,伊尹的助手并不好当,在伊尹的骨子里都透着反腐的气息。你要么干,要么不干。但凡有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立即杀死,无论你是通过什么关系上台的。咎单在位之时(外丙时期),依然贯彻伊尹的做法,凡有关系者,必先办实事,不许想着自己的精神生活的丰富,心无旁骛。
等到仲壬王统治时期,仲壬是一个无道的昏君,所以正应了那句老话“跟着乌鸦学,你始终是一身黑,不会变白的。”确实是这样。仲壬一上台,便立即贬伊尹和咎单,亲善那些小人,导致政事不修,文恬武嬉,国家大乱。
伊尹在这时发动政变,将一切反正义的势力一举歼灭,有进行改革一场的决心,但是,伊尹的决心似乎并不全在于改革,他要的是功在千秋的事业,所以必须培养接班人才行,这样,咎单应运而生。
这个时候,沃丁在位的时局已经定型了。沃丁在位29年,一大部分是由咎单带领着改革。咎单的改革和伊尹的改革很相似,因为他们都是商朝的臣子,为商朝的内服与外服的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沃丁在位时,任用了许多贤良,但是,这些贤良除了咎单以外,全部都是外丙时期的年轻人,因此这个国王当政就必然遇到很大的阻力,首先就是新旧思想的冲突。
咎单执政后,有许多新进人士刁难。咎单愤然辞职,皇帝极力挽留,甚至还不惜屈尊去请,结果便是咎单命令得到了下达,最终成功的领导了新人的班子。
咎单为了告诫沃丁,用最后的精力编写出了一本比较厚的文书,这本书的原文就连最有权威的电脑专家都破译不出来。这本书的名字我可以告诉大家,这部书的名字是《沃丁》,它主要记述的并不是沃丁一代的历史,而是商汤灭夏和伊尹执政理念的总和,这就是我们说的商朝前期的功绩。
咎单编辑完这本书的时候已经病入膏肓了,不久咎单就离开了夏朝的统治地域。新任领导班子马上就被一些守旧派占据,沃丁想了一个办法,但导致了商族后面的内乱。他的办法就是以外服制内服,形成一个外族对内族的牵制,但是他没有想到这么深。因为外族毕竟是外国人,引狼入室这可是要不得的。
我顶着一次可是没有办法再弥补他的损失,因为他在位已经长达二十九年了,所以说他要做的事情在这时已经结束了。
1529BC,沃丁去世,这时的商王朝面临外族的侵略,形势十分危急。忠臣在统治之时也明白了共御外侮的必要性,所以他们鉴于不立幼君的原则,请沃丁之弟太庚即位,也就是万世之长者太庚王。
太庚王时期是商朝由辅臣执政到国王亲政的大巨变时期,商朝的诸多臣子难免会觉得这个国王是个奇葩,因为从太乙时期,就是辅臣执政,从未有过国王亲政的时代。
太庚王也深受其苦,他觉得辅臣问题是内治问题,外族入侵才是真正值得考虑的问题。外患不除,国内就会有反动的势力起来作乱,到时候内忧外患,收都收不住。
太庚先召开了一个军事会议,这个军事会议的第一个议题就是铲除外患,在这次会议中,太庚王也做了深度罪己。首先他总结了商汤时期的伊尹相爷和沃丁时期的咎单相爷的功绩,并且对前世君主时期的各大贤臣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褒奖。这样就团结了那些本来并不和谐的属下,进而为他的统一战争打下基础。
俗话说受封之日就是算账之时。太庚毫不留情的将不服从王令的叔王们斩首,并以外服之基本法令控制了一些被迫犯上的部族,这个时候商朝可以说达到了基本的统一。太庚终于可以建立不世之功勋了。
太庚用了十年的时间剿平了叛乱,接下来就是按照咎单所著的《沃丁》来改革了,咎单所写的这一本《沃丁》,延续了商汤至沃丁近八十年的历史,这里面除了仲壬这个倒霉孩子做了很多的错事,其他的都是很好的榜样。
太庚的改革用了十五年的时间,因为太庚王是一个中庸之君,也许是岁月改变了他的心智,年逾花甲的他明白,自己自从四十八岁上台以后就应该想的到,他的作为会造福千秋万代的。
太庚(子辩)去世后,他的兄弟都因为他的原因相继病死于他的前面,所以众人只好将他的儿子扶上王位,这就是商王小甲(子高),这位子高同志是商朝从发展到鼎盛的时期一个君主。
小甲继位后着重治理他的中央集权,因为那些大哥们实在太欺负人了,仗着自己的辈分大就开始不把自己当臣子,实在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小甲在即位的第一天就杀了自己的大哥,因为小甲不是老大,他本来就是朝臣妥协、政治妥协的结果,但是他是一个幼君,即位的时候还不满四十岁,按商朝的制度,不满四十岁是无法参与朝政的,而这个皇帝才只有三十八岁,这个年龄即位的,在商朝历史上只有两个人:一位是小甲,一位就是闻名于中国民族历史上的暴君帝辛(子受)。
小甲执政的第一个月进行了很好的防御外族的准备,他将外服的地域又扩大了,扩大到了东海边上。
小甲在位的这十七年,励精图治,在没有辅政大臣的情况下,他将一切的官职都交给了各个部门,但是有一条是必须要办的,那就是只能给那些人官职而不给那些人权利,否则以权谋私这个国家必定亡国。
小甲还执意要将领土东扩,这就犯了大忌了。小甲时期商朝的人口还不及百万,也就是说也就顶半个大元朝。大元朝执掌212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878万藩属国领土,那就是说,二百万人要分布在4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那就会出现今天美国的情况。人人都是土财主,国家不亡才翻了天了。
小甲时期商王朝的领土一共有3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就相当于一个北宋的领土,但在当时存在的国家中,这已经算是超大号的国家了。
小甲时期的实际效用只支持了十七年,小甲一驾崩效用马上就失灵,等到其弟即位之时,商王朝又开始了新的改革方式。
雍己王名叫子密,这个王爷一即位,便立刻大杀异己朝臣。仅一年杀的朝臣就超过了仲壬王一年所杀之数,这一下可惹恼了群臣,群臣只能默默地等待时机。
但是雍己的不思进取却让朝臣恼怒,终于在其即位十二年时将其杀害,因为这个时候没有其他的弟弟可立,所以,太戊继位。
太戊王名叫子伷,是小甲和雍己的弟弟。他的名字象征着帝王贵胄一样的高贵之意,他在位七十五年,相传活了115岁,这是历史给我们开的另一个玩笑。
四十一岁继位的太戊励精图治将国家从雍已的手中拯救过来,他在位了三年后,国家大治,民生协和。
太戊王在那时的政治高压下终于明白了,如果再实行专制,国将不国,臣将不臣,动乱将再起。所以他任用了伊尹的儿子为相,伊尹的儿子名叫伊陟,是有一个贤臣。
伊陟时期兴修水利,在他的带领下民众觉得非常富裕,因此给他上的庙号也不一般,因为前面说的商朝王只有汤和太甲有庙号,所以可以看出庙号的珍贵,也可以看出这是一种高贵的行为。
太戊时代是商朝最好的时代,它代表了一大部分农民的意愿,但是他并没有制定出一种千秋万代的法则,他的改革还是有纰漏的:
首先他并没有注意到黄河已经泛滥,虽然黄河是母亲河孕育了黄帝等的上古先贤,但是你要惹恼了她,他才不管你是儿子还是孙子,已过会那是常事,再说商朝并没有这么先进的科学知识,也没有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划分,第一个提出来的还是人家西方的哥白尼(昵称:疙疤尼)老先生。商朝人会什么呢?他们只会跳大神。
其次,伊陟的学问并不如伊尹,他的学问只能赶得上伊尹的一半,这就表明了在这场看似成功的改革过后,难保不会有一场腥风血雨,等到太戊死去,动乱一触即发。
太戊在位七十五年之后,另一位古圣贤君即位了,但有必要在圣贤二字上加上一个双引号,因为动乱要来了。
仲丁和外壬用二十年的时间摆平了这场动乱,但是商朝由盛转衰了。
好了,讲了这么多,我们下期该讲神马了?
迁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