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全史之先秦史
4770000000010

第10章 11.商朝前王

商汤的好伙伴

伊尹是商汤的好伙伴,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基友。俗话说“好基友,好朋友”,伊尹历任商朝四代国王的首相。商朝的先贤他培养的就有五成多。

先说一下商朝的这位汤大神吧。他生来的不平凡造就了他的一生一世的不平凡。自鸣条之战结束,商朝在晋冀鲁豫建立的王朝开始产生对全国的效应,疆域一下子达到了150万平方公里,这就相当于一个南宋小朝廷的面积,这使得四方都来臣服。所以从夏朝到商朝的过程也就是原来的部落联盟变成了内服和外服兼用的方式。这里的内服,其实就是中央和地方的不明确职权臣服。

这样的臣服,大部分都可以归功于伊尹,他是一个非常かわいの人,因为大多数中央和地方的职权划分都是他制定的。他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人,他觉得夏朝就是由于上层建筑的腐败而灭亡的,因此上层建筑的职权越小越好。所以他将上层建筑的职权仅仅分为限制。相应的,他将下面(也就是地方)的职权无限量的扩大。连朝臣进谏的权力也是无限制的增长,以制约这大了近五百年的上层建筑的权利。

这个时候,汤在干什么呢?汤当然是在组织军队打击夏朝残余势力,但是这时的残余势力的状况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话来说,那就是:“奴隶制正处于上升阶段,推翻残余势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慢慢的、循序渐进的方法才是王道。”

汤并没有发现,在铲除夏朝残余势力的同时,自己的国家内也形成了商朝的势力。这种残余势力我们在第一季中,只讲到商朝灭亡。在第三季(朝韩史)时,我们会讲的更加全面。

汤建立的这个国家,每代国王姓名很奇葩。就比如说汤的姓名就很奇怪。他的名字叫子履,这要到现在,谁愿意自己的名字里有一个鞋子的别称。“子鞋子”,这个名字怎么越听越像闹着玩的呢!不用说,商朝的历代国王都姓子,所以,学过韩语的同学可能都会知道一些王侯的名字。朝鲜和韩国在古代是两个不同的部族。韩语在1897年之前,名字叫做朝鲜语,而朝鲜人最初的起源并不在始祖檀君,而在商朝最后一代亡国之臣箕子。

1588BC,商汤病死。因为其长子太丁早早的离他而去,可见商汤的寿命应该超过百年了。商汤一死,由于他的弟弟都没有活过他的,所以他的孙子继位为王,这就是商朝历史中的第二代王,虽然这个第二代王没有其祖父的名气大,也没有多大的存在感(841BC后的君王才真正有存在感),但是史书将他的名字写出来,我就有责任让他的名字重见天日,他的名字叫外丙,外丙名叫子胜。他的功绩就是将从大山沟里的商朝从游牧民族改变成为了方国。

商汤到太丁再到外丙,这三个上古王所做的功绩是很突出的。第一,他们将夏朝的最高统治者的“王后”,改名为国王。避免了称谓上混乱,为后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性成为打下了名誉上的基础。第二,夏朝的灭亡教训使这三个执政期限长达五十三年的古圣先王很是学习了一阵子。他们将夏朝的统治灭亡归结了一下,发现,夏朝王位继承制十分的混乱,他们并不是一味的按照条理即位,而是将后位交给了不成熟的儿子,而正是这个儿子导致了夏朝由盛转衰的趋势,这就是商汤为什么在位五十一年而不退位的原因了。创业难,守业更难。

第三点,也就是说他们创立了一种奇特的通天方式,那就是占卜,占卜,顾名思义,就是蒙人。在占卜的过程中,有些就和现在的算命大仙一样,基本上都是骗点钱花花。但是在古代,像商汤这样的古圣先王,没有任何的科学知识为基点,他只相信迷信。

第四点,他们创造了第一个起名的方法。说是起名,其实就是给人起外号。就比如说商汤,他有一个名字叫太乙,而他的儿子,名叫太丁,其孙子名叫外丙。看出来什么门道了么?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释。夏朝基本上都没有很好定的名字,你就比如说有一位古圣先王名叫不降。它那个降字,有两个读音,一个是下降的降字。不准投降,这好像就和商朝那些祖先们给这个王朝的总结,因为他们觉得商朝后期的那些国王简直不能够称为贤王,死都不投降,那叫什么事啊。

外丙时期,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先朝的遗臣,也就是那个辅佐商汤的伊尹,伊尹辅佐了四代,除了外丙以外,还有两个国王,那就是我们下文所要讲到的子庸和子至两代国王。

伊尹辅佐外丙以后,进行了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改革。改革的内容,我们就用一个非常好玩的方式来解释一下吧。

第一步,就是对着外丙的兄弟子侄们开刀。你就想那个时候的官吏大多是靠关系而上来的。最大的关系户是国王,那是不能整治的。唯一能整治的就是国王的子侄们,因此伊尹整治后的贵族必须做到少贪或不贪,永久的不腐败。

第二步,那就是杀鸡儆猴。谁是鸡谁是猴呢。鸡是那些复古派,而猴就是追逐复古派的人。这一杀,就导致了一些人的叛乱。这些叛乱最主要的就是仗着王亲贵族的势力而起兵叛乱,这一回可糟了。还是伊尹聪明,他先调兵将几个比较强势的贵族干掉,这样的话就震慑了一大批小贵族。让其不得不臣服。

在这场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之时,宫中发生了一件令伊尹都没有想到的事情。那就是外丙大王驾崩了。这个时候伊尹发现外丙是他唯一的改革的支柱,他的死导致了改革无法进行,为了保证改革的果实,所幸外丙驾崩之时,只有六十岁。所以外丙一死,伊尹立了一位名叫子庸的国王为帝,这个子庸就是我们历史上所说的仲壬。

这个仲壬一上来,首先废除了伊尹的执政地位,导致了伊尹的失势,守旧派马上上台,新法立即被废除,新的领导班子创造出了一种和夏朝相似的政治制度,而从夏到商是慢慢的上升,而从商到夏是快快的下降,这就造成了一些守旧派分子的分化。我们本来要吃熟食的人,你却把我们变回到了吃生食的怪物,你这就太不是东西了。

这个时候,伊尹采取了一种政策,他们的兵力虽不如国王,但是他们的军事才能却优于国王。因为国王是伊尹立的,如果连伊尹都杀,那也太不是东西了。

1581BC,仲壬病死。由于仲壬无子,所以伊尹立了外丙的儿子子至即位,这就是历史上的知错能改的皇帝太甲。

太甲即位,由于他也是一位富家子弟出身,生于深宫之中,养于妇人之手。所以十分的贪玩。他在位的前三年因为有伊尹看着,所以不敢犯太大的错误。

3年以后,太甲的大毛病就来了。他的大毛病就是乱撤官职、狂征民力。这就引起了伊尹的注意。伊尹先将部队放在了宫墙之上,待太甲再次犯错误的时候将其拿下,这个时候的伊尹彻底暴怒了。亲自提审太甲,太甲起初并不清楚,但是在他知道了实情之时,他彻底没有咒念了,就算你的上峰是上帝,只要摊上伊尹这个官职,那可就麻烦了。

太甲最后被判处流放之刑。伊尹以丞相代国政,立了比较大的功劳,他带兵剿灭了叛乱,但是,他也觉得自己的年事已高,自己处理事件确实感到力不从心。

这时的朝中发生了一件事,令伊尹彻底让位。那么是什么事情呢?

太甲经过了几年的历练,终于明白了这个大臣的良苦用心。他终于向这个惩罚他的老臣低下了头,他觉得没有伊尹的废除自己祖先建立的国家迟早就会灭亡。

太甲这个时期,由于伊尹的帮助,国家虽然没有扩张多少的土地,但还可以保证国家与各国的相安无事,但是太甲上位之后,他一反和平之政策,对外开始了侵略扩张。

太甲在位的后期,多是对外战争,内治还是伊尹的活儿。这个时候的商朝君臣和谐,几乎可以称为盛世。但是太甲的扩张导致了国与国之间的不公平和战争。

太甲的征战可能是最没讲头的,因为太甲的征战实际上就是胜利者的一种炫耀,你就像太甲生活时期,商朝是最强悍的,所以每战必捷,非常强。

太甲死后,其长子沃丁上台,沃丁时期,伊尹退位。伊尹一退,世界大乱了。

好了,下期会讲得非常快。谢谢大家。

下讲:人到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