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每天懂点开心经济学·心理学·博弈论·国学
468400000255

第255章

第四卷第八章第五节 宋代防范科举舞弊有高招

开心一刻

同学小甲参加数学考试,题目非常难,有一道20分的题目实在不会做,他急得满头冷汗。考试时间还剩下15分钟,小甲只能铤而走险,写了一个纸条:第二道大题你会不?但是监考老师一直转来转去,过了5分钟,他终于找到机会把纸条扔给了旁边的同学。

看到他将纸条捡起来,小甲不由得暗自庆幸起来,因为那位同学是班上数学成绩最好的人之一。

又过了5分钟,在忐忑不安中,同学终于把纸条扔了回来。小甲激动得简直想要欢呼了。

只剩下5分钟了,刻不容缓,小甲右手握笔,左手成握拳状,尽量掩护好他的纸条。他小心地把纸条打开,却不由得傻了眼,只见纸条上赫然写着一个大字:会!

开心学国学

考试作弊并非今天的学生才有的行为,古代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也往往有自己的作弊高招。科举制度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科举制度创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而延续至元、明、清,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废除,历经一千三百多年。

由于科举考试是很多寒门学子走上仕途的唯一道路,所以古代的读书人对科举考试尤为重视,有些人甚至考了一辈子。在这些人中,部分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功名梦想,便选择作弊的方法寻找捷径。为防止应试者及考官舞弊,历代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防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竞争的原则。其中,宋朝为防范科举作弊下了很大工夫。

从隋唐开科取士之后,徇私舞弊现象越来越严重,为此,宋朝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制,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代之以号码,以防止考官在阅卷的时候徇私。宋太宗时,根据陈靖的建议,开始对殿试实行糊名制。后来,宋仁宗下诏省试、州试均实行糊名制。

但是,名字虽然糊起来了,字迹却依然有可能被分辨出来,宋朝统治者大概认为“糊名制”这一做法还不够保险,唯恐阅卷人认得字迹,便根据李夷宾的建议,开始誊录考生的答卷,也就是专门调派大批吏役将试卷重抄一遍。这样考官在评阅试卷时,不仅不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

宋朝在科举制度上的革新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产生了很大的效力,但是由于宋朝末期政治逐渐腐败,这种制度也就逐渐流于形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