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凡与敌战,士卒前进而不敢退后,是畏我而不畏敌也。若敢退而不敢进者,定畏敌而不畏我也。将使土卒赴汤蹈火而不违者,是威严使然也。法曰:“威克厥爱允济。”
春秋齐景公时,晋伐阿、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晏婴乃荐田攘苴(1),曰:“穰苴虽田氏庶孽(2),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乃召穰苴,与语兵事,大悦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3)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亲,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旦日日中(4)会军门。穰苴先驰至军中,立表(5)下漏(6)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申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7),申明约束,既定。夕时,贾乃至。穰苴曰:“何为后期?”贾对曰:“不佞(8),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9)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垂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10)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返,于是遂斩庄贾以徇(11)三军。三军皆震栗。久之,景公遣使持节(12)救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问军正曰:“军中不驰,今使者云何?”对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杀其仆、车之左驸(13)、马之左骖(14),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事。士卒次舍(15)、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16)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以享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渡河而解。于是,穰苴乃率众追击之,遂取所亡邦内故境,率兵而归。
【注释】
(1)田穰苴:春秋时齐国人,本姓田,为大司马,故又称司马穰苴。善于治军,深通兵法。
(2)庶孽:即庶子,旧时指妾所生之子。
(3)大夫:古代统治阶级,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因此,大夫为一般任官职者之称。秦汉以后,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备顾问者有谏议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至唐宋尚存御史大夫、谏议大夫,明以后废。
(4)旦日日中:即明日中午。
(5)表:古代测日影时所立的标竿。
(6)漏:是古代计时的漏壶。
(7)勒兵:统率部队。
(8)不佞:犹言不才,自谦之词。
(9)援桴鼓:谓拿起鼓槌敲鼓。援,拿起。桴,即鼓槌。
(10)军正:军中执法之官。
(11)徇:示众。
(12)持节:节,符节,即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之物。
(13)左驸:即车之左面的夹车木。驸,通“辅”,夹车木。
(14)左骖:即左面驾车的马。一车驾三马为骖。
(15)次舍:即宿营。古代行军停驻一地谓之“次”。
(16)拊循:安抚、抚慰。拊,同“抚”。
【译文】
凡与敌军交战,士兵们奋勇前进而不敢后退,是畏惧将帅的威严而不是畏惧敌人;如果胆怯后退而不敢前进,是畏惧敌人而不是畏惧将帅。为将者能使士兵赴汤蹈火而不违抗命令,是威严的作用。兵书上说:“能用威严战胜自己的私爱,就一定会成功。”
春秋齐景公时,晋国征伐齐国的阿城和鄄城,燕国也乘隙侵犯齐国的河上地区,齐军败。齐国的相国晏婴向齐景公推荐田穰苴带兵打仗,他说:“穰苴虽然是田氏妾妃所生,但他懂兵法,文能使众人信服归附,武能使敌人惧怕,希望君王能试用他。”齐景公于是召见穰苴谈论兵事,相谈甚欢,遂任命他为将军,统率齐兵抵抗燕、晋的军队。穰苴说:“臣的地位卑贱,陛下把我从平民百姓提拔起来,官职超过诸大夫,士兵们未必亲附,百姓也不一定信任我。位低权轻必不能服众,请陛下指派您所宠幸且在国内有声望的大臣做为我的监军,那样才行。”齐景公答应他的要求,遂派大夫庄贾前往监军。田穰苴辞别景公,与庄贾相约,翌日中午在军队营门相会。第二天,穰苴先乘车到军中,叫军士立起标竿、设壶滴漏,看日影记时,等待庄贾。庄贾一向骄贵,认为统率自己的军队,而自己又做监军,所以不太着急,亲戚和原来下属官员又为他饯行,留他饮酒。时间到了中午,庄贾还没来到营门。于是穰苴拔掉记时的立木,砍掉记时的滴壶,进入营门,集合兵士申明法纪。安排完毕,已到傍晚时分,这时庄贾才缓缓来到。穰苴问他:“为什么迟到?”庄贾回答:“因亲戚和旧属为我饯行,留下饮酒,所以来晚了。”穰苴说:“将帅接受君王命令的那天起,就要忘掉自己的家庭;临敌征战受条令规章约束,就应忘掉自己的亲人;操起鼓槌击鼓作战的时候,就应忘掉自己。现在敌国入侵已深入境内,国内百姓骚动不安,士兵们奋死困守在边疆,君王为此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人们的性命都掌握在您的手里,还谈什么饯行呢?”于是穰苴召来军中执法官员,问道:“军法上迟到的定什么罪?”执法官答道:“应当斩首。”庄贾害怕,派人急驰向景公报告,请求相救。派出的人离去后,还未返回,穰苴就斩了庄贾,以此宣示警告三军,三军都震惊战栗。过了一段时间,景公派人拿着符节来救庄贾,车马直接驶入军中。穰苴说:“将领在外,君王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他又问执法官说:“军营中是不允许车马擅入的,如今对国君派的使者该怎么办?”执法官说:“应当斩首。”使者十分害怕。穰苴说:“国君的使者不可杀。”于是杀了使者的仆人,砍掉使者乘车的左边夹木,杀了左边拉车的马,以此宣示警告三军。让使者回去向景公禀告此事,又继续办理军务。对士兵驻地房舍、挖井炊灶、饮食起居、看病和医药等事情,穰苴都亲自检查慰问。他还把自己的官俸粮饷全部拿出来,供士兵们共同享用,自己与士兵平分粮食。又淘汰身体虚弱的士兵,三天后才带兵出发。那些生病的士兵都请求一同出征,个个奋勇争先参战。听到这个消息,晋军赶紧休战退兵,而燕军也渡黄河北去,解除对齐国的围困。穰苴于是率领士兵追击,收复了过去被晋国侵占的土地,胜利而归。
【心得】
本篇与前篇《爱战》互为补充。《爱战》讲爱护士卒的谋略思想,《威战》则讲从严要求的谋略思想。文中指出,士卒之所以敢于赴汤蹈火地去杀敌,是为将者执法如山、从严要求的结果。
的确,军队打胜仗须靠强大的战斗力,而强大的战斗力,则靠将领平时严格的管理与训练。因此,对部队从严要求和对士兵的关心爱护,历来都是治军时不可稍有忽略的关键所在。
军队有铁的纪律,才能令行禁止,有战斗力。所谓“兵当先严纪律,设谋制胜在后”,就是这个意思。在我国历史上,宋代的岳家军、明代的戚家军,都是由于赏罚严明,才不畏强敌,勇敢善战的。戚继光从自己的治军经验中提出,赏罚要合乎情理。情理者,众人之心声也。就是说,要奖励的人必须是群众所喜爱、佩服的,要惩罚的人也必须是群众所痛恨、厌恶的;善恶分清,功过分清,才能赏罚严明;或赏或罚,都需要先把道理讲清,使大家知道受赏受罚的原因,就会使众人真正受到教育而不会产生怨恨之心。
纪律应该是无私的。罚不避亲,刑不畏贵,法才有权威性,令才有号召力。在我国战争史上,流传着许多执法严明的佳话,孙武演兵斩美姬,司马穰苴辕门立表斩庄贾,周亚夫细柳行军令,曹操割发自刑,孔明挥泪斩马谡等等,都是值得后人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