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最精彩的谜语故事
4627700000008

第8章 游戏篇(1)

何处敛铜

一人专门好撞席,名为摄座,席长出令讥讽他说:

单禾本是禾,添口也成和,

除却禾边口,添斗便成科。

谚曰:“宁添一斗,莫添一口。”讥讽之语透露其中。

主人也讨厌他,皱眉变色道:

单羊本是羊,添水也成洋,

除却水边羊,添易便成汤。

“汤”繁写为“汤”。谚曰:“宁吃欢喜汤,莫吃皱眉羊。”同样含有讥讽的意思。

撞席人说:

单同本是同,添金便成铜,

除却金边同,添重便成钟。

谚曰:“见锤不打,何处敛铜。”

三人同说酒令,均用拆字法,席长与主人借行令讥讽撞席者不可白吃,撞席者亦借行令解嘲,皆见其巧。

曹雪芹解谜做菜

清代着名的文学家曹雪芹,不仅写得一手好文章,而且也是个烹调高手。一天,他邀好友敦敏和于叔度到家里做客,笑着问道:“二位,请问你们喜欢吃什么菜?”

敦敏笑着说道:“我喜欢的菜藏在下面的这四句诗里:

身体白又胖,常在泥中藏,

浑身是蜂窝,生熟均可尝!

曹雪芹听罢,马上知道了敦敏想要的东西,转过身,他又问于叔度:“你喜欢吃什么菜呀?”

于叔度慢慢地说道,他我喜欢吃的菜也藏在下面的这四句诗里:

有头没有颈,有气冷冰冰,

有翅不能飞,没脚千里行。

曹雪芹听罢,也马上知道了于叔度喜欢吃的菜,频频点头道:“好,好!待我去做来!”

没过一会儿工夫,两盘佳肴端上桌来,那真是香味四溢,令人垂涎。于是,三人围坐桌前,畅饮起来。

原来,敦敏要的菜是藕,于叔度要的菜是鱼。

妙语连珠

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博览群书,精通典故,谈锋甚健。一日,他闲来无事,摆了一桌家小酒请苏轼过来小憩。

秦观提出制谜猜谜,苏轼响应。秦观先制一字谜:

四个不字颠倒颠,四个八字紧相连;

四个人字不相见,一个十字立中间。

苏轼首先猜中了,赏美酒一杯,他一饮而尽,然后说:“我曾听人巧借唐代大诗人元稹《莺莺传》赋一字谜,久思不得其解,有请赐教。”

莺莺小姐去上香,香头插在案几上。

远看好似张秀才,近看却是一和尚。

秦观抚掌大笑,猜中连说妙极,自然得赏酒一杯。

酒毕,苏轼对秦观说道:“我以词牌为底,制一谜面,请你猜射。”

东君负我春三月,我负东君三月春。

秦观一猜即中,又得赏酒一杯。

故事的谜底分别是:米、秃和《字双双》。

李时珍收徒

明代的李时珍,很有文采,但由于写了不好的八股文章,没有进入仕途。后来他凭借自己的勤奋,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做了一名郎中。

李时珍很痛恨那些草菅人命的江湖医生,他们开的处方谬误百出,为了造福后世,他决心亲自编一本书。

要编这样一本书,必须到山林中采集草药并验证它们的药性。临走前,李时珍决定收个徒弟,跟自己一起采药。

听说李时珍要收徒,很多少年都来报名,但听说要到杳无人迹的深山老林中,很多人退缩了。最后只剩下了两个少年,他们一个姓张,一个姓李。

李时珍笑着说:“到深山采药是一件充满危险的事情,经常会碰到一个字,你们谁猜到了这个字,我就带谁。”

两个少年听了,急忙让师傅说。于是李时珍说道:

左边右边全是树,中间是个麻雀窝。

大哥掏雀叉开腿,小弟伸手往上摸。

两个少年思索了很久,最后姓李的少年猜了出来,李时珍不负前言,收他作了徒弟。

原来,这个谜语的谜底是“攀”字。

秀才观灯

一年一度的灯节到了,两个秀才一起到街上观灯猜谜。他们心里却谁也不服谁,背地里互相说对方的坏话,他叫他“穷酸”,他叫他“腐儒”。

满街彩灯,令人目不暇接,这时只见一处人头攒动,二人近前一看,原是悬挂一条咏物灯谜,谜面生动有趣:

珍珠白小姐,许配竹叶郎;

穿衣去洗澡,脱衣上牙床。

两个秀才冥思苦想了半天,结果还是没有猜出来,难分高下,临走时都说这谜语有伤大雅。两个人在大街上又转了半天,又在一处灯谜面前驻足,只见上面写道:

长脚小儿郎,吹箫入李堂。

爱喝米红酒,拍手见玉皇。

两个秀才又冥思苦想了半天,还是没有猜出来,又闹了个平手。有人知道此情后,戏谑两个秀才是不分伯仲,难争高低。

其实,这两个谜语都很简单,第一个谜底是粽子,第二个谜底是蚊子。

乾隆晚膳制谜

相传,清朝乾隆皇帝嗜好瘦辞隐语,经常要一些文人学士编制灯谜给他猜。他自己也喜欢制谜给宫廷里的人猜,射中谜底者当众赐赏。

一天傍晚,乾隆皇帝用完晚膳,谜兴突发,放出一条“文虎”,让侍候他进餐的太监、宫女试猜,言明“猜中者赏白银五十两”。

乾隆皇帝听制谜面为四句诗:

腹内香甜加蜜,心中花红柳绿。

白沙滩上打滚,清水河中沐浴。

众人绞尽脑汁想了许久,也未猜出。有位长相俊俏的太监忽然想起刚才膳食之物,笑道:“万岁爷,给银子吧!我猜中了!”接着道出了谜底。乾隆拈须一笑,当即行赏。

原来,皇帝所吟的东西是元宵。

墨客拜寿

宋朝仁宗年间,张升为人正直,是个有名的清官,他曾任御吏中丞和参知正事。

张升告老还乡后,在嵩阳紫虚谷搭建一草堂,应四时之变,荷锄阡陌间,种瓜点豆,春种秋收,素食淡饭,布衣草履,怡然自乐,过着像陶渊明一样的田园生活。

张升八十岁的时候,当地文人墨客和亲朋好友来为他祝寿。一位书法家亲笔写了一个斗大的字送给老寿星,老寿星边看边念:

王司徒走去说亲,吕布将高兴十分。

貂蝉女横目一笑,董卓相怀恨在心。

这个字好!另一位丹青妙手也献上自己的贺礼,老寿星又念:

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

横墨数尺,体百里之回。

妙!妙!妙!于是,他们相互击杯而饮,欢声满堂。

原来,这两则谜语的谜底是“德”和“山水”。

宝钗应谜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年元宵节,贾元春回娘家贾府省亲,其间为了增加情趣,她出了一些灯谜让众人猜。贾母、贾政见元春喜欢灯谜,便摆下筵席,举办了一次春灯谜会。

其中贾宝钗作的灯谜是:

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

梧桐叶落叹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

贾政看了心想:宝钗如此小的年纪,竟作如此伤感的灯谜,心中甚感凄婉。果然,这个灯谜后来成了贾宝钗人生的结局。

贾宝钗这则灯谜的谜底是“竹夫人”。原来,“竹夫人”是一种用竹篾编成的东西,圆柱形、中空,约长三四尺,有许多大窟窿,可透风,夏天睡时可抱着取凉。

慈禧作谜皇帝猜

清朝时很流行猜灯谜,每逢新春,不仅民间到处有猜谜活动,皇宫里也如此。

慈禧太后也是一个比较喜欢猜谜的人。有一次,慈禧令太医作谜给她猜,太医作了一则“踏雪寻梅”,打中药名“款冬花”的谜,她大加赞赏。

慈禧不但喜欢猜谜,而且也能制谜。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慈禧与光绪帝率领宫廷后妃、大臣仓皇逃到西安,有一次皇后说道:“老佛爷,说个谜语让我们猜吧。”慈禧应道:“好。”

这个谜语是:

一家好好过,怕听五更鸡;

鸡鸣三唱后,白昼失东西。

慈禧说完让光绪猜,但光绪猜了三次才射中。这则谜语的谜底是月亮。

老秀才出谜制胜

古时候,有个叫李三的人,略通文墨,但自认为了不起。一次,和别人赌猜谜,谜面是:

两个幼儿去爬山,没有力气上山巅。

归家又怕人笑话,躲在山中不肯还。

李三想了很久,最后总算猜了出来,兴冲冲地拿着这个谜去考村中的老秀才。秀才一见,哈哈大笑,原来这则谜正是他出的。

秀才拍了拍李三的肩膀,说:“我这里还有一则字谜,也请你猜猜。”说罢,说道:

老大老二和小三儿,弟兄三人逗着玩儿,

老大踩着老二的头,剩下小三儿在下边。

李三想了好几天,还是猜不出来。老秀才告诉李三,这两则谜语的谜底是幽和奈。

王老板请酒

从前,有一位姓李的秀才喜欢边喝酒,边猜谜。一日,他依照平常的习惯来到“太白楼”。王老板一见李秀才,便笑道:“我出个谜你猜。”说罢吟道:

唐虞有,尧舜无;

商周有,汤武无。

李秀才马上应道:“我将你的谜底也制成一谜,你看对不对。”说完制出一谜:

跳者有,走者无;

高者有,矮者无;

智者有,愚者无。

李秀才又接着说:

右边有,左边无;

凉天有,热天无。

王老板又道:

哭者有,笑者无;

活者有,死者无。

秀才接着说:

哑巴有,麻子无;

和尚有,道士无。

老板哈哈大笑,摆出丰盛酒菜,请秀才开怀畅饮。原来,王老板和李秀才讲的都是口字。

孔子出题

有一天,孔夫子在堂前给学生讲课。颜回和子路在灶下烧火煮饭,他们却为一个字的读音争论不休。

孔子走过来为他们做出裁决后,回到堂前,对大家说:“我出个谜,谜底就是适才那两位所争的字。”

接着,便念念有词说道:“颜回喟然而叹曰是也,子路率然而对曰非也;夫子莞尔而笑曰是也而直在其中矣。”子贡、子张等人,多在“是”呀“非”呀上下工夫,结果都没有猜出来。

有子却根据“是也而直在其中矣”的提示,猜出了这个字。夫子大悦,马上提拔有子担任他的助教。原来,这个字是:乜。

纪晓岚难倒皇帝

一年正月十五灯会,乾隆皇帝雅兴大发,和群臣们一起来到翰林院文华殿猜灯谜。走到中厅,只见一只大灯上写着一副谜联: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不是,词不是,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却是妙文。

乾隆反复吟哦,苦思冥想,久不能破,甚为狼狈。

身旁有位文官见状,忙为皇帝打圆场,笑道:“解铃还须系铃人,还是请制此联谜的纪学士自揭谜底吧。”

纪晓岚眯着眼微微一笑,朝皇帝拱了拱手,然后挥笔写了两个大字。众人俯身一看,无不称绝。

原来,这则谜联的谜底是“猜”和“谜”。

祝枝山闯席巧对谜

祝枝山是个有名的食客。一天傍晚,唐伯虎和文徵明躲在一起饮酒作乐,不知怎么被祝枝山知道了。他赶到那里,大声嚷道:“今朝有口福,不请自来也!”说罢,坐下便要喝酒。

唐伯虎暗使眼色,文徵明晓得此意,站起身来对祝枝山说:“今日喝酒有个规矩,那就是要应景吟诗一首,且诗要含谜,吟出诗来方能饮酒。”

祝枝山明白这是在故意为难自己,但嘴上却不饶人,说道:“这有何难?”

酒令开始了,唐伯虎第一个站起来吟道:

菜儿香,酒儿清,不唤自来是此君。

不识人嫌生处恶,撞来筵上敢营营。

吟完朝祝枝山看了一眼,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接着,文徵明起身微笑着吟道:

夜色晚,睡梦浓,不唤自来是此君。

吃人嘴脸天生惯,空腹贪图一饱充。

文徵明说完,也一饮而尽。

这回轮到祝枝山了,他心想:你们俩人以吟诗为名,暗暗取笑于我。但表面佯作不知,站起来慢慢吟道:

来得巧,正逢时,劝君莫吝盘中餐。

此公满腹锦绣才,不让吃喝哪来诗(丝)?

说罢,端起酒壶一口气喝了个精光。唐伯虎和文徵明见祝枝山答对得巧妙,重添酒菜,三人共饮,大醉方休。

原来,唐伯虎的谜底是“苍蝇”,文徵明的谜底是“蚊子”,祝枝山的谜底是“蚕”。

张飞卖猪

三国时的张飞是个粗中有细的人。一日,他挑着两筐猪来到集市上卖。刚放下担子,一个红脸大汉走了过来,说道:“我要买两筐小猪的一半零半只。”

话音刚落,又过来一个黑脸大汉说:“你如果卖给他,我就买剩下的一半零半只。”

没等张飞答话,又挤过来一个白面书生,说道:“你若卖给他俩,我就买他俩剩下的一半零半只。”

张飞听罢,不由怒发冲冠,心想:小猪哪有半只半只卖的,这不是存心欺负俺老张吗?正待动武,但又仔细一想,忽然答应了。

结果张飞按照他们三人的说法卖,正好把小猪卖完。原来,张飞共卖了七头小猪,红脸汉四头,黑脸汉两头,白面书生一头。

因为猪是不能半只半只卖的,故张卖猪的数目必须是一个奇数,且每次卖完之后,剩下的还是奇数,又因为张飞卖了三次,故只有7这个数目是最合适的。

陆游出谜教子

南宋陆游一生忧国忧民,创作了大量爱国的诗歌。陆游晚年告老还乡后,闲居在老家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县,还时时不忘国家大事。

一年,陆游的第二个儿子陆子龙赴吉州(江西吉安)任职,陆游设宴为儿子饯行。席间,他谆谆告诫儿子,要爱国爱民,自立自强。

正值酒酣耳热之际,陆游诗兴大发,吟出四句来告诫儿子:

头戴四方帽,身背一张弓。

问君何处去,深山捉大虫。

小儿子聪慧过人,立即向父亲鞠了一躬,说:“父亲,孩儿一定铭记您老人家的教诲。”

原来,陆游告诫儿子的是一个“强”字。

同窗好结伴

古时候,有位名叫黄梦影的秀才,从小饱读诗书,博通六籍,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有一年,他去参加举人科试。这天,他来到渡口,同船的搭客还有老、中、青三人。船离开码头,驶向湖面时,大家就开始闲聊起来。

黄梦影想知道这三位同伴的姓氏,于是恭恭敬敬地依次请教。

老人家笑眯眯先答道:

昔年朋友半离别。

中年人只吟了一句:

连山离天不盈尺。

第三位年轻的青年人也不肯示弱,于是文绉绉地答曰:

言而有信友情深,忠心耿耿一身轻。

寸金难买光阴价,请君细品语中情。

秀才细细品味,然后一一回曰:“原来是胡老先生、屈先生和谢先生!”

三位同伴听罢,异口同声地说:“好耶!也请教先生贵姓。”

秀才不慌不忙地说道:“我的姓就在藏在下面的一句话中。”说完吟道:

同窗好结伴。

原来,这位秀才姓“黄”(同,共;田看起来似窗子)。

东方朔猜谜打赌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有一个大臣,名叫东方朔。此人聪明过人,又善猜谜,很受武帝赏识。武帝身旁的优伶郭舍人不服气,便寻机在很多人面前对东方朔说:“我有一谜你能猜吗?”

东方朔说:“猜猜试试吧!”

郭舍人说:“那我们得打赌,你要猜不对,打你的板子。”

东方朔说:“我若猜中了,打谁呢?”

郭舍人只得说:“打我的!”

东方朔说:“好,一言为定!”

于是郭舍人说:

客从东方,且歌且行,不从门入,窬我围墙,游戏中庭,上人殿堂,击之拍拍,死者攘攘,格斗而死,主人不伤。何物?

东方朔想了想,说:

利喙细身,昼匿出昏,嗜肉恶咽,掌指所扪,臣朔愚憨,名之曰蚊。

郭舍人所作之谜的谜面,是想讽刺东方朔,而东方朔猜谜的前四句,另制一蚊谜,郭舍人听罢,理屈词穷,不得不挨板子了。

为牛贩写春联

明太祖朱元璋喜欢写春联,并且也号召百姓过年贴春联,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一年除夕夜,朱元璋同文臣一起微服出巡,察看老百姓贴春联的情况。夜深人静,他们正好经过一家姓牛的牛贩子家门口,发现这一家未贴春联,朱元璋便进屋问明原由。原来,牛贩子因忙于生意,归来已迟,此时,正请一位私塾先生为他写春联呢。

私塾先生写了几副春联,可牛贩子还是不太满意,已经夜深人静了,两人还在斟酌。朱元璋年少时放过牛,再加之牛贩子又姓牛,他思索片刻,马上就想出了一副佳联,然后大笔一挥就成了。

朱元璋写的是这样一副春联:

满堂生无底,全家午出头。

私塾先生在一旁连声叫好,而牛贩子却摸不着头脑。待朱元璋走后,私塾先生慢慢地说出了缘由。牛贩子听后,高兴得合不拢嘴,于是高高兴兴地将这幅对联贴在了大门上。

原来,这副对联的上下联的谜底都是:牛。

夫妻猜谜逗乐

自从洞房花烛之夜,苏小妹三难新郎秦少游之后,互猜瘦辞隐语,便成了这对夫妻的房中乐事。

一日清晨,丫环送来甜粥和几碟小菜,秦少游俯身一看,摇了摇头,然后对苏小妹说:“娘子,今日早晨,为夫还想再添一菜。”

小妹笑问:“夫君请讲,奴家当即照办。”

秦少游嘻嘻一笑,也不明说,却摇头晃脑而吟:

一刀剖开舟两叶,内载黄金白玉。

苏小妹回云:“这有何难。”当即令丫环去厨房取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