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报告中,毛泽东开门见山地肯定了“七大”主席团提出的“要由能够保证实行大会路线的同志来组成中央委员会”这条选举中央委员会的原则。接着,他对存在争论的三个问题逐一作了解释。在谈到犯过路线错误的同志应不应该选举时,毛泽东反对将犯过错误的同志“一掌推开”的偏激做法,提出“虽然犯过路线错误,但是他已经承认错误并且决心改正错误,我们还可以选他”的原则。在谈到要不要照顾到各个方面,也就是照顾各个“山头”问题上,毛泽东支持主席团主张照顾的意见,说到:“我看那个主张不应该照顾山头、不应该照顾各方面的意见,也是一个理想,但事实上行不通,事实上还是要照顾才好,照顾比不照顾更有利益。中国革命有许多山头,有许多部分,内战时期,有苏区有白区,在苏区之内又有这个部分那个部分,这就是中国革命的实际。离开了这个实际,中国革命就看不见了。”为了区分山头与山头主义的区别,毛泽东又说到:“坏的是山头主义、宗派主义,而不是山头。山头它有什么坏?清凉山有什么坏?太行山有什么坏?五台山有什么坏?没有。但是有了山头主义就不好。因此,对这些问题要分析,任何一块根据地中,也不是说每一个人都有山头主义。”谈到“候选人是否要有完全的知识才能当选”时,毛泽东认为,
“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通晓各方面的知识”,进而提出了这样一个选举方针:“不一定要求每个人都通晓各方面的知识,通晓一个方面或者稍微多几个方面的知识就行了,把这些人集中起来,就变成了通晓各方面知识的中央委员会。”阐述完自己的观点后,对新的中央委员会的人员构成,毛泽东提出建议:“新的中央要包含这样一些同志:大批未犯过路线错误的同志,一批犯过路线错误而又改正错误的同志;大批有全国影响的同志,大批现在有地方影响、将来可能有全国影响的同志;一批通晓的方面比较多的同志,大批通晓的方面比较少的同志。”在这个问题的最后,
毛泽东摘用了“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这句至理名言,来赞扬那些不贪图代表虚名,一心踏实办实事的领导干部,恳请与会代表以谨慎的态度做好选举工作。
毛泽东的讲话,统一了全党在选举问题上的认识,推进了中共“七大”各项议程的顺利进行。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6月10日,大会选举出正式中央委员四十四人。至此,中国革命有了更加坚强而完备的领导队伍。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我经常和一些同志讲:“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这是古书《庄子》上讲的。“作始”就是开头的时候,是简略的,
“简”就是很少,“将毕”就是快结束的时候,“巨”就是巨大、伟大。这可以用来说明是有生命力的东西,有生命力的国家,有生命力的人民群众,有生命力的政党。
——《在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上的演说》(一九四五年六月十七日)(《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4月版,第242页)
名句溯源: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出自《庄子·人间世》:
丘请复以所闻: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言必或传之。夫传两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凡溢之类妄,妄则其信之也莫,莫则传言者殃。故法言曰:“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泰至则多奇巧;以礼饮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乱,大至则多奇乐。凡事亦然,始乎谅,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难点注解:
人间世,即“人世间”,人在世间的生活。庄子生活的时代,正处于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春秋时期。当时,中央王室政权衰落,各诸侯国竞相逐鹿中原。兼并、争斗、血腥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百姓朝不保夕,生活在苦难之中。这种情势下,儒家倡导的用仁爱、礼仪挽救伦理的衰败,墨家主张以兼爱、非攻平息战乱的学说思想都无法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于是,庄子开始由入世转向出世,进而从个人精神领域中寻找出路。“人间世”篇就是庄子通过虚构“颜回见仲尼”等七则故事,论述如何在险恶的社会环境中,保全自己的生存之道。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将其看成是庄子处世哲学思想的体现。“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出自该篇第二则寓言。在这则寓言中,庄子假借孔子回答叶公子高出使齐国将要遇到的困难问题一事,进一步阐述了君臣相处的艰难与困境,提出了臣子替君主办事可能出现的“人道之患”和“阴阳之患”。为打消对外交涉者的顾虑,庄子作出了万事万物“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的规律性总结,劝说他们只要一切要顺从自然,“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就能避免一切祸乱。
摘用赏析:
毛泽东曾说过:“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百折不回,甚至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于是,给死难者召开追悼会,追忆他们的功绩,通过寄托哀思而加强团结一直是我党非常重视的工作之一。比如,1944年的9月5日,普通战士张思德同志在陕北安塞石峡峪烧炭时不幸罹难。三天后,在毛泽东的提议下,全党为张思德同志召开了追悼会。毛泽东还亲自作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说,激励全党。
1945年6月17日,参加中共“七大”的代表和延安各界的代表联合在中央党校大礼堂举行了一场大规模的“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追悼会由毛泽东主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和民主人士邢肇棠陪祭。毛泽东在追悼会上作了一场长篇演说。在演说中,毛泽东回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历史,并摘用“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一句,意在说明无论什么事情、什么事物,开始的时候都很简单、渺小,到后来就变得复杂、巨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亦是如此。所以,有一百二十多万党员作为坚强后盾,毛泽东与与会同志共勉:“我们今天开大会,我们是有信心的。烈士们是已经离开我们了,他们的责任交给了我们,我们要完成这个责任。”
查相关资料,毛泽东摘用“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绝非仅此一次。早在1939年读艾思奇编《哲学选编》一书时,毛泽东就在其中一个哲学观点旁白处写下这样的评论:“作始也简,将毕也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1945年4月21日,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总结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二十四年征程时,毛泽东又说:“我们中国《庄子》上有句话说:‘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现在我们还没有‘毕’,就已经很大。《联共党史》开卷第一页第一行说,苏联共产党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小组发展成为领导苏维埃联邦的党。我们也是由小组到建立党,经过根据地发展到全国,现在还是在根据地,还没有到全国。”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我们马克思主义者是革命的现实主义者,绝不作空想。中国有句古话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黎明者,天刚亮也。古人告诉我们,在天刚亮的时候,就要起来打扫。这是告诉了我们一项任务。只有这样想,这样做,才有益处,也才有工作做。中国的地面很大,要靠我们一寸一寸地去扫。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三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132页)
名句溯源: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出自清·朱用纯《朱子家训》: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难点注解:
朱用纯(1617—1688),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清代着名理学家、教育家。明亡后不再求取功名,隐居乡里教授学生并醉心程朱理学。着有《朱子家训》、《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和《愧纳集》等。《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全文以522字的凝炼语言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因其通俗易懂、便于普及,清代以来许多家庭以其为童蒙启迪教育的必选教材。文中的许多名句,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等至今为人们乐道。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作者在文中也流露出歧视女性、迷信因果报应等一些封建糟粕思想。
所以,今天再读此书时,应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学习方法。
摘用赏析:
抗日战争进入1945年后,形势朝着有利于中国人民的胜利方向发展。一方面,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继续展开局部反攻,有力地打击了日军,华北、华中各大城市已处于八路军、新四军的牢牢包围之中;另一方面,反法西斯盟军在欧洲和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胜利,德国无条件投降后,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已经为期不远了。
然而,就在中国人民即将迎来胜利曙光时,国民党却于5月5日至21日在重庆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制定了一条坚持独裁、准备内战的路线,妄图剥夺中国人民辛苦夺来的胜利果实。
为了保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在日本投降的前夕,毛泽东撰写了多篇文章揭露蒋介石的险恶用心,用以指导党在抗战胜利后的工作策略。8月11日,他在中写道:
《关于日本投降后我党任务的决定》“国民党积极准备向我解放区收复失地,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果实。将来阶段,国民党可能向我大举进攻”,要求我党“应准备调动兵力,对付内战”。8月13日,在为新华社撰写的一篇评论中,毛泽东又提醒国人警惕“蒋介石在挑动内战”的危险时局。同一天,他又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主题讲演。
在讲演中,对国民党一意孤行地实施独裁和内战方针的做法,毛泽东指出:“对于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我党所采取的方针是明确的和一贯的,这就是坚决反对内战,不赞成内战,要防止内战。今后我们还要以极大的努力和耐心领导着人民来制止内战。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内战危险是十分严重的,因为蒋介石的方针已经定了。”为保障人民得到的权利,毛泽东号召党员干部:“如果蒋介石一定要强迫中国人民接受内战,为了自己,为了保卫解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权利和幸福,我们就只好拿起武器和他作战。”在准备武力保卫胜利果实的同时,毛泽东还分析了另一不可或缺的思想前提:在提高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觉悟以外,还需要提高一些人民群众的觉悟。因为,“当着人民还不觉悟的时候,把革命果实送给人家是完全可能的。这种事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而实际情况是“在人民中间,主要是在日本占领区和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中间,还有相当多的人相信蒋介石,存在着对于国民党和美国的幻想,蒋介石也在努力散布这种幻想。”所以,我们要将这些错误思想和顽固不化的反对分子视作灰尘,要坚决扫去。要除尘就要有工具。接着,毛泽东将党领导下的新四军、八路军比喻成扫帚,鼓励他们研究除尘的方法,不要作无谓的空想,并摘用《朱子家训》的开篇之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求广大党员对解决中国现实问题要有耐心,能持之以恒。讲演的最后,毛泽东号召广大党员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组织的力量来打倒美帝支持的蒋介石,更不要害怕什么原子弹,要时常在脑中清扫这些带有资产阶级思想的、唯武器论、单纯军事观点等错误思想,时刻准备着,以便能恰当地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
毛泽东的讲演,以马克思主义系统分析的观点,既揭露了蒋介石搞独裁和内战的反对面目,又指明了党下一阶段工作的基点和方法;既分析了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条件和困难,也剖析了党在国际国内环境发生剧变的形势下的具体斗争方式,使广大党员和群众既看到了中国革命的艰巨性,也明晰了斗争的具体策略,成为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取得反内战胜利的一篇指导性文献。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古人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现在“弛”一下,同志们会清醒起来。过去的工作有成绩,但也有缺点,主要是“左”的偏向。现在作一次全面的总结,纠正了“左”的偏向,就会作出更大的成绩来。
——《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一九四八年四月二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321页)
名句溯源: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出自《礼记·杂记下》:
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子曰:一日之泽,
“百日之蜡,非尔所知也。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难点注解:
“杂记”篇主要论述诸侯以下至士之丧事。对于这个标题的解释,船山先生认为:“记丧礼之变者及其小节,以篇策繁多,分为上下篇。谓之‘杂’者,记辑旧文,略无次序,又兼君、大夫、士而错记之也。”简而言之,因本篇论及内容错杂,故名。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到,本篇虽以记述丧事为主,却不局限于这个话题。上述引文就是例外。其大意是,子贡在观看祭礼时,孔子问他快乐吗?子贡答曰:“全国的人都像发狂一样的快乐,我却不知道祭祀有什么快乐的?”孔子开导他说:
“百天的祭祀,一日的恩泽,并不是你能明白的。弓拉紧不放松,民众长期劳苦却得不到休养,周文王和周武王也不能治理好。弓弦一直松懈着,民众一直处于休息状态,周文王和周武王也是治理不好的。弓弦有时拉紧,有时放松,民众有劳作也有休息,这才是周文王和周武王治理民众的方法。”“张”,拉紧弓弦,引申为严;“弛”,放松弓弦,引申为宽。“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原指治理国家要宽严相济,后用来说明生活和工作中要合理安排劳逸,也可用来暗指一种做人的修养和智慧。
摘用赏析:
进入1948年后,人民解放军各路野战军相继发起强大攻势,取得了连连大捷。为了更好地统揽全局,毛泽东率党中央于3月23日离开了战斗过十三年的陕甘宁边区前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26日,到达晋绥边区领导机关所在地蔡家崖,并在此地作了八天逗留。其间,毛泽东同周恩来、任弼时一起听取了边区领导人贺龙、李井泉等人的工作汇报,并就农村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4月2日,就在毛泽东等人离开蔡家崖的前一天,毛泽东接见了《晋绥日报》编辑人员,就无产阶级党报的作用与任务、办报的路线与方针、党报工作者的学习和修养等问题同他们进行了座谈。
作为党的最高领袖,为什么还要在如此急促的行军中专门抽出时间同党报工作者进行这样一场谈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