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文化性格
4603000000008

第8章 三晋文化——酸不溜溜就是我(2)

从三晋历史的源流、发展和延伸、继承关系看,“关公文化”是“女娲文化”、“三晋文化”精神的升华和结晶,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集中、光辉体现。在中国封建社会广大民众的心中,怀有“安黎庶,济苍生”政治理想、献身于“桃园集团”的正义事业、集“忠、义、勇”精神于一身、具有“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高尚道德的英雄人物关公,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和形象化身。关公的神格化,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的产物;是中国古代社会民众心理需求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滚滚洪流大浪淘沙、结晶升华的结果。

在关公身上得到集中体现的“忠、义、勇”光辉精神,对中华民族的文明和进步,起到了垂范千秋的重大作用。关公以自己身体力行的光辉行为,把“儒家”的理想、学说体现到自己和人生实践当中,为中华民族的后世子孙树立了一个值得敬仰、效法的楷模。

山西商人崇信尚义,名扬四海,晋帮商人中有许多深孚众望的商家“舞弊情事,百年不遇”。这都是受到了“关公”义勇精神的影响。遍布全国各地的“晋商会馆”,几乎都是“武圣”偶像的“关帝庙”和山西商人同居一宅,在这里,整年累月流离他乡的山西商贾,以虔诚的心理供奉关公;以自己的行动力践“信义”诺言;以正当的手段赢利生财;以光明的手段公平竞争、发展;以手足之情帮助处于困境的同行兄弟……以“关公精神”为楷模的古代山西商贾,创造和发展了独特的“晋商文化”,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在“晋商文化”的影响下,不少分布在海外各国的“中华会馆”,也效法修建成“关帝庙”的形式,成为令世人瞩目、赞叹的海外中华文化的一大景观。也正由于山西商人在经商实践中奉行崇信重义的职业道德和遵守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成绩卓著,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可以说:关公庙貌满天下;信义美德佐晋商;《义勇》悲歌动天地,关公精神壮中华。

四、三晋名人画廊

山西有灿烂的文化,山西在历史上出过许多人才。

重耳(前697~前628)初因晋室内乱被迫流亡19年。62岁返晋,锐意改革,晋国实力大增。城濮之战大败楚军后,会盟诸侯于践土(今河南荥阳东北),为春秋五霸第二位霸主。

李悝魏国人(前455~前395年)战国法家之始祖。魏文侯时为相,在魏推行变法,创立封建法制,使魏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之一。所著《法经》成为秦以后法律的蓝本。韩国人申不害,是法家“术”派始祖,慎到是“势”派始祖,韩非子(韩国人)综合三家集法家大成。

张仪魏国人(今山西万荣县)(?~前310年)纵横家,初期游说诸国,后入秦。曾以献商于(今陕西商县至河南内乡一带)之地六百里为诱饵,破坏齐楚联盟,使秦乘机夺楚汉中(今陕西南部汉中盆地)之地。秦武王即位,入魏为相,不久病死。

荀况赵国人(约前313~前238年)即荀子,儒家八派首领之一,主性恶说。曾在齐稷下(今山东临淄西北)讲学,三任祭酒。到燕游历,去秦考察政治,晚年任楚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著书终老于此。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其学术源于儒家,但又吸取各家之长,是先秦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

关羽河东解州人(?~219年)三国时蜀汉名将,受封汉寿亭侯。为刘备镇守荆州,兵败被杀。为人忠义,事迹为后人推崇神化,影响民俗至深。

王勃绛州龙门人(650~676年)初唐四杰之冠。在他27年的短暂生命中,遭遇坎坷,怀才不遇,但其即席所赋的《滕王阁序》历代传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千百年一直脍炙人口。

武则天并州文水人(624~705年)中国惟一的女皇帝。14岁入宫,初事唐太宗为才人。31岁时为高宗皇后,66岁时称帝改唐建周。实际执政的近半个世纪中,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对祖国统一也做出了积极贡献。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

王维山西永济人(701~761年)别号“诗佛”。唐开元进士,曾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因对李林甫擅权不满,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安史之乱后,避世隐居,拜佛念经。其作品主要是田园山水诗,大多吟咏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艺术上颇见功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兼通音乐、绘画。有《王右丞集》。

柳宗元山西永济人(773~819年)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永贞革新时积极参与,失败后贬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曾提出“文以载道”、“辅物及时”,提倡文章为刷新政治、补救时弊服务,与韩愈同倡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他存世的400多篇散文,文笔生动,思想性强,说理透彻,有很高的成就,又工诗,风格清峭。学问广博,儒、道、佛不研究,哲学上属朴素唯物主义,有《天说》、《天对》等论著。

白居易祖籍太原(772~846年)年晚唐著名诗人。晚年寓居洛阳香山,号香山居士。其诗大多反映社会现实,在艺术上具有形象生动、纯朴自然、通俗晓畅的独特风格。与元稹同倡新乐府运动,并称“元白”。其作品以组诗《新乐府》和《秦中吟》为代表,《长恨歌》和《琵琶行》为传世名篇。

杨业河曲一带人(?~986年)北宋抗辽名将。曾以轻兵击败辽十万大军于雁门,被辽军誉为“杨无敌”。宋二次北伐时,任西路军副统师,曾收复云、应、寰、朔四州,后因东路军兵败,被迫撤退。由于统帅潘美指挥错误,他陷于孤军作战,重伤被俘,拒不降辽,绝食三日亡。其夫人及子孙在以后的抗辽战争中都立下赫赫战功,后人把他们的事迹演义成故事、评书等,广为传唱。

司马光山西闻喜县涑水乡人(1019~1086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退居洛阳,奉命设居专事修史,邀集范围禹、刘恕、刘侵入等主要助手,历时19年书成,神宗赐名《资治通鉴》,为我国第一部分编年体通史。哲宗继位后,入朝掌政,废新法、复旧制,任相八年病死,封温国公,谥文正。

关汉卿山西解州人生于金末,卒于元杰出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他长期生活在大都(今北京)下层人民中间,一生从事戏剧创作,而且有丰富的舞台经验。比莎士比亚早两个世纪,作品比莎氏多一倍。留传下来的《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195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罗贯中太原清徐人(约1330~约1440年)元末明初杰出的戏曲、小说作家。成年后离乡外出漫游,曾入张士诚幕府。一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全传》、《隋唐两朝全传》、《残唐五代史演传》、《粉妆楼全传》等长篇小说,《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剧本。他的小说作品,开拓和确立了中国古代白话长篇章回小说的新体制,使“小说”登上大雅之堂,成为与诗、词、散文等雅文学形式并驾齐驱的重要一翼。

杨深秀山西闻喜县人(1849~1898年)清末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光绪进士。博学多识。梁启超称他为“山西通儒”。其为官刚正清廉。甲午之耻,促使他走上变法维新之路。发起关学会,以言官身份屡请变法。新法失败的前夕拒绝出走,在狱中写道:“久拼生死一毛轻,臣罪偏由积毁成”,“缧绁到今终不怒,未知谁复请长缨”,慷慨赴死。

刘胡兰文水县云周西村人(1932~1947年)8岁时就为八路军站岗放哨,13岁担任村妇救会秘书,1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下从事地下工作。1947年刘胡兰为救助群众遭阎匪军逮捕。在敌人威逼利诱目睹六位同志被残酷屠杀时,给敌人以响亮的回答:“怕死不当共产党员!”,最后在敌人的铡刀下壮烈牺牲。毛泽东题辞:“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五、酸不溜溜就是我

曾于19世纪几度来华的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旅行后得出这样的结论:“越住山区的人越清洁,秩序也越好,随之而来的性格也越来越善良了。从西安到嘉陵江流域,山中居民举止平静,而平原居民绝对不会这样。”而山西人正是这样朴质厚道的山民。

山西人的“土”在国内是“有口皆碑”的。穿着上,蓝衣黑裤为主色调,头上扎着的白羊肚毛巾,被看做是陕晋人的象征。

他们在饮食上不讲究,不求奢侈,但求温饱。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土豆、粉条、面食和杂粮,除了主食刀削面外,似乎找不到第二个山西名吃。在晋南,家常饭菜是馍馍、猪肉白菜、炒鸡蛋、油辣椒,晋北则是莜面、面条、酸饭、大烩菜。节省的钱一为盖房,二为娶媳妇。“山东人好存粮,山西人好盖房”,他们有存钱储粮的传统。据调查统计,1922年山西城镇居民和农为人均生活收入分别只有1302元和493元,在全国排名第28位和22位,而人均储蓄却达1200元,在全国排名第八。

究其原因,山西是个十年九旱之地,丰少歉多,经济来源少,只有勤俭持家,均衡调剂,方能养家糊口,维持生计,传宗接代。尽管今天山西农业的生活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了,但他们仍然保持着储备两至三年粮的习惯。

有人调侃说:“山西人能不‘土气’吗?能不‘穷酸’、‘细酸’吗?这恐怕与山西人爱吃醋有关。”

山西人和醋有着深厚友情。山西做醋的历史大约有3O00年之久。北魏贾思勰在其名著《齐民要术》中总结的22种制醋法,有人考证认为就是山西人的酿造法。其中“作米酢法”便是“山西老陈醋”的酿制方法。到了清初顺治年间,介休出了一位“醋仙”,名叫王来福,他在清徐城关开办了一个“美和居”醋坊,又在白醋的基础上增加了熏醋工艺,大胆地改革、创新,“冬捞冰,夏伏晒”,终于创出了山西“老陈醋”名牌,使老陈醋一举名列中国四大名醋之首。

作为醋的故乡,在民间至今有做醋的遗风。如果您到山西的乡村僻壤盛夏一游,你会发现,老乡们在烈日之下。放一口麻纸闷着的大缸,在用“老醯儿”(制醋的醴子)晒醋,而且醋缸需不断地搬动,因为醋缸要跟着“爷爷”(太阳)走。看到此情此景,过去山西“家家有醋缸,人人当醋匠”的场景定会跃然眼前。确实山西是制醋的大本营,现在全省有100多家醋厂,每年产醋6万多吨。国内市场上卖出10瓶醋,其中至少有一瓶是山西生产的。山西不仅醋的产量大,而且品种多,比如有老陈醋、名特醋、双醋、陈醋、特醋、晋醋、味醋、熏醋等。就是同一品种的醋,根据使用原料和生。产工艺的不同,又可分出各种各样的品种类别,真可谓琳琅满目,各具特色。醋还漂洋过海。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一位华裔教授每年回国总要带几瓶山西陈醋,并津津乐道地向外国朋友介绍它的迷人之处,结果使许多美国朋友也喜欢上了山西老醋。

人说山西好地方,地肥水美醋更香。山西人善制醋,是因为山西人爱吃醋,而山西人爱吃醋也真可称为全国之最。一个太原人一年吃的醋,够一个北京人吃两年的,够一个天津人吃上三年半的。有人说当年阎锡山的兵打了败仗,宁肯缴枪也不愿交了醋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