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精细化管理一本通
4580000000005

第5章 面临危机:“野蛮制造”(4)

我走访过很多企业,发现企业中均设有班组长一职,却没有班组建设。如果有班组长而没有班组建设,你会发现这个名义上的班组根本是无效率的,常会出现组员我行我素、钩心斗角,各项制度形同虚设,班组长的指令无人执行等问题。班组是有了,可班组长喊累,不想干;组员也喊累,不服管。

第二,班组长普遍管理无方。

根据我的观察,时下的班组长在管理水平上参差不齐,概括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类型:

生产技术型,用对待设备的方法对待人;盲目执行型,态度强硬,官僚作风;大撒把型,得过且过,缺乏责任;劳动模范型,勤恳务实,缺乏领导;哥们儿义气型,感情用事,缺乏原则。

曾有一个在清华读总裁班的企业老总对教授这样说:“我下次不来听课了,因为我每次听完课后,回到工厂就看到一群‘傻瓜’。我决定,今后让企业中的班组长们也来听听课,学好后才能好好工作。现在我明白了,不是他们不想干,而是他们不会做。”

企业班组长是中国企业管理中的弱势群体。再好的管理制度、管理流程,如果班组长不得力,这个“兵头将尾”不称职,再好的制度和流程也没有意义。

只有班组长得到提升——这个提升是市场的需要,是企业竞争和发展的需要——企业的管理水平与业务绩效才能有所改善,才能将管理真正深入到企业中,让企业之树常青。

在这一点上,海尔公司最明白其中滋味。因此,海尔把打造班组长和班组建设与现场管理相结合,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战略。可见,海尔是个因时而变、与时俱进的企业。

为了解决上面这两个问题,很多企业针对班组和班组长进行了调整。

第一,班组建设与团队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堡垒”。

在很多企业中,一线员工在整个企业中所占比重最大,特别是制造业,一线员工已经占到80%以上了。能否管理好这部分员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状况和竞争力,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成本、交货期、安全生产和员工士气,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成败。

只有狠抓班组建设和团队管理,从生产、质量、设备、物料、环境、人员等方面下功夫,使每一位员工参与到班组管理的活动中来,提出合理建议,才能改善企业内部的薄弱环节,提高企业员工素质,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这是世界优秀企业的成功秘诀,也是中国企业成功的必经之路。

因此,班组建设与团队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班组的建设会在企业中形成多个管理“堡垒”,每个“堡垒”就是一个团队,团队中每个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种力量无坚不摧,也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了。

第二,班组长培训是精细化管理的关键。

完善了班组建设后,当然就要有与之相匹配的高水平班组长了。作为现代工厂现场管理之“王”的班组长,在企业管理与竞争中至关重要。

制造企业的班组长,作为连接中层与一线员工的桥梁,在企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优秀的班组长是世界级制造工厂提升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他不但要管物、管事,还要管人。所以,班组长在完成从工人到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后,是否能够成长为一名称职的、卓越的班组长,取决于他能否应对来自公司以及自身能力的挑战,如怎样跟员工沟通,怎样让员工有效配合工作;怎样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怎样把员工团结起来,打造团队;怎样对设备进行保养与维护;怎样进行班组成本定额管理与小组经营承包;怎样帮助员工消除产品返工等等。

然而,很多班组长根本不知道如何管理班组,甚至连自己也管不好。如果让这样的人管理别人、管理团队,后果可想而知。很多企业因为班组长的问题,损失了大量员工。现在招聘优秀的员工是多么困难的事情,真是“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啊。

当然,班组长不会管理班组,主要还是不知道怎么管。如果管理方法是上一任班组长传下来的经验,那就说明新上任的班组长的变通能力不够。所以,加强对班组长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

(2)培养多能工,提高整体效率。

“技能差异大,员工流动高,新老更替慢,产能得不到。”很多企业老总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员工技能“青黄不接”。老员工留不住,新员工靠不住,这就导致产量进度保不住,产品合格率保不住,设备无故障保不住。看起来,这是个棘手的问题,但仔细探究就会发现,这是企业管理思想与制度出了问题,是企业不进步造成的。

21世纪是提倡精益制造的时代,精益制造首先要体现在提升以“人”为中心的生产率基础上,提倡“省人化与少人化”。实施“少人化”的基础条件,就是将生产线流水化,然后使生产人员能够从事多项工作,逐渐摆脱传统的一个制程一个人操作的固定化模式与计件工资制。

计件工资制认为,企业要注重数量而无视质量,因此鼓励员工多做。这样每个员工就成为“片警”式员工,只管这一片,别人与我没关系,属于个别效率的特征。员工之间没有互助、没有帮教、没有工艺上的追求,技术能力参差不齐。但由于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员工的加工能力遭遇到巨大的威胁,返工率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资大幅度降低,所以员工的流失就成了必然。

在很多企业中,每个员工都只会一种技能,如果流失一个员工,而新来的员工在短期内没有能力接上工作,自然就会影响产能。所以培养多能工是解决企业员工技能危机的良药。

但员工的技能水平是做得越多越好吗?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探究一下个别效率与整体效率的区别。

从原材料或零部件,到形成一个产品,必须经历一连串不同的制造程序、机器设备,以及工作方法。由于早期的工业发展是由手工作业开始的,所以产品的品质与生产效率大都受到员工手艺的影响,因此,当时普遍认为反复做同一件工作会提高员工的效率。

目前,很多工厂仍然坚持这样的做法:将一件工作尽可能细分成许多小工作,让每一位员工只从事其中的一项。同时,为了激励效率,又设定了各种激励奖金。这种以个别员工的效率作为对象的激励方式,称之为激励个别效率。

长期以来,我们普遍追求个别效率,认为个别效率理所当然地能给企业带来利益。然而,事实上又不尽然。

某条生产线有4个制程,由4个员工分别负责。负责制程a的员工刚好达到标准效率,每小时做出100个,可获得标准产量奖金;负责制程b的员工速度很快,每小时可做出125个,可获得超产量奖金25%;负责制程c的员工速度较慢,每小时仅能做出90个,不能获得奖金;负责制程d的员工速度也达到标准100个,也可获得标准产量奖金。

所以,理论上来说,其中3个员工的制程做得不错,公司也发给了他们额外的奖金,但是整体生产线却因为受到制程c的影响,整体生产速度仅为90个,其他的制程仅是做出一些堆积在生产线上的在制品,造成库存的浪费,同时又隐藏了生产不平衡的问题,不但不能获利,反而造成了浪费。

既然生产活动需要多个个体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那么效率追求的重点,就应当是生产的整体效率。也就是要看最后完成产品的数量,以及配置人员的多寡,即所谓的劳动生产率。这才是企业要关注的整体效率。

就好比孩提时,我们玩的一种游戏——“蜈蚣竞走”,如果每一个人都只追求个人速度,那么整个队伍必定会因步伐不一致而混乱;反之,如果大家都能相互配合,按照一定的节拍,步伐一致,必定会走得很顺畅。哪一队的步伐一致,哪一队就有机会胜出。

生产也需要有类似“蜈蚣竞走”的节奏,协调不同制程的速度,使每一个制程所生产出的单位产品的时间保持一致。只有这样,产能才能得到保证,才能稳定员工的队伍。

(3)有效控制每个环节。

“管理有真空,执行终无效,上情下不达,下情上不晓。”很多企业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员工执行与否,上级并不知道,这就会造成执行不力或者出现偏差。

在企业中,将执行监督制度化至关重要。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是一个封闭的管理系统,由“制度、实施、监督”三大环节构成,缺一不可。有了好的管理制度,就要有人去实施,由于人是存在惰性心理的,所以总存在实施不力、措施不到位的问题,一旦失去监督,制度只能流于形式。

某些企业之所以搞不好管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制度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但就是没有落实在行动上。为什么?没有人监督。比如,学海尔,会也开了,制度也订了,但就是看不见效益。多数企业的控制制度松散无力,大都是因为监督不力,不细不严。为此,海尔公司于1991年创立并推行了“日日清”管理控制法(又称OEC管理法)。

“日日清”管理法的含义是全面地对每个人每一天所做的每件事,进行控制和管理。具体来说,就是每天企业里的每件事都有人管,每个人都有自己要管理和控制的内容,每个人依据工作要求和标准,对各自控制的事项,按计划执行,每日把执行结果与计划指标相对照,进行总结、纠正,从而达到对事态发展过程的日日控制、事事控制、人人控制的目的。

美国的一位管理学家认为:企业应该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的。也就是说,通过对每个瞬间进行严格的控制,使企业在运行中时时处于正常状态。海尔的“日日清”制度,就是当日完成当日目标,然后追求更高的目标,并把企业的发展目标贯穿、量化到每天中,从而使信息流与控制力上下贯通,从容有度。

(4)成本管理是个巨大金矿。

“金矿在脚下,务实去寻找,成本不控制,终被淘汰掉!”都说工厂就是金矿。记得日本有位精益制造方面的大师说过:工厂是最赚钱的地方。如果你不懂得如何赚钱,只是因为没有找到真正的赚钱之道。

这里所说的赚钱之道,是指对工厂成本的控制。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彼得·德鲁克在《新社会》一书中说: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成本是企业通过绩效管理实现赚钱目的的核心问题。

沃尔玛之所以能实现“天天平价”,与其严格的成本控制是分不开的。为了能以最低的价格吸引顾客,沃尔玛可谓竭尽全力。

从细节控制成本

沃尔玛对成本的控制是从进货开始的。对于供应商来说,沃尔玛是最难打交道的零售企业之一,它总是让供应商给出最高的价格折扣并提供广告宣传服务。而且,为了能以最低的价格进货,沃尔玛甚至干脆绕过中间商直接从厂商那里进货。

沃尔玛在商品分销方面,有着设施先进的分销中心及庞大的运输车队,这使得它在和厂商谈判时能以自己提货为由进一步压低进货价格。分销中心的每座仓库都装备了先进的光学扫描设备、条码编码机、货物自动处理设备、计算机库存管理系统,及卫星通信设备,货物信息可以及时在公司总部、分销中心,及商店之间传递。总公司可以根据商品库存情况及销售状况准确计算需要再进多少货,分销中心则可以计算应该为每一个超市送去哪些货物,送去多少。通过这个高效率的分销系统,沃尔玛的分销费用仅占其销售额的3%,相当于其他连锁店一半的水平。

财大气粗的沃尔玛为中国总部选择了一个五层的小楼,那里曾经是一个废弃的工厂。沃尔玛选址于此的主要原因是租金便宜,有利于控制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