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康熙死因探秘
4530400000002

第2章 康熙即位(2)

鳌拜日益骄横,竟发展到不顾康熙的意旨。还采用更为毒辣的手段剪除异己。朝中大臣稍拂他意,立刻就能尝到他的厉害。内大臣一等公费扬古与他不合,费扬古的儿子、御前侍卫倭赫在康熙御前当值的时候,没有对他表现出特别的恭敬,他便给倭赫随便加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将倭赫处死了。不久,他又说费扬古为此怨恨,也把费扬古处绞,连带着把费杨古的儿子尼侃、萨哈连也—同杀掉,并抄没家产给了他的弟弟穆里玛。

鳌拜自恃他在清军入关前后屡次随征,战功显赫,特别是在最后绞杀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张献忠时大卖力气,被顺治皇帝封为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太子太傅。鳌拜自恃本钱雄厚,不免日益骄纵,养成了专横跋扈的习惯。他在宫廷内外为所欲为,结党为奸,诛戮大臣,买卖奴仆……啥事都干得出来。就是在康熙跟前,也敢挥动老拳,威赫恫吓,早把那在皇帝前所发的誓言置诸脑后。他虽然在四辅政大臣中叙名在末,但实际上已把大权抓在自己手心里了。

对于辅政大臣中他视为异己的人鳌拜更是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除他以外的三个辅政大臣中,唯有苏克萨哈表现出对他不肯顺从,他便打定主意先拿苏克萨哈开刀。这其实也有杀鸡给猴看的意思,意在警告另外两个辅政大臣以及众多的其他大臣,“看看与我作对的下场!”就这样,鳌拜先后杀死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临与辅政大臣苏克萨哈等政敌,引起朝野惊恐,康熙震怒。其专横擅权由此可见一斑。

鳌拜为铲除苏克萨哈,使出了“改拨圈地”的计策。苏克萨哈姓那拉氏,原来是满洲正白旗人。鳌拜拉瓜尔佳氏是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入关之初,顺治皇帝为了“利农耕,兴稼穑”,曾下令满洲贵族跑马占田,圈占明朝王公大臣的土地。凡是负责圈地官骑马跑过的地方,命旗兵一律插上三角小旗,从此改属新领主所有。当时八旗在今遵化、密云等地都圈占了大量土地,并安置了随清军入关的众多旗民和原来的农民一起从事农业生产,以供满洲贵族挥霍。顺治那时年幼,摄政王是他的叔叔多尔衮,这多尔衮本是镶黄旗,可是不知出于何意,竟将镶黄旗应圈之蓟县、遵化,迁安诸州县土地给了正白旗,又把正白旗应圈之雄县、大城、新安、河间、任丘等县土地结了镶黄旗。此事已过了二十多年,两旗旗民在所圈占的土地上都已建起屯庄,和当地农民共同耕作,安居乐业。鳌拜忽然以“八旗自有定序,镶黄旗不当处右翼之末”为理由,提出正白、镶黄改换圈地。这给旗民带来了多大的麻烦?先说两地互迁,要劳师动众徒费入力财力,搬迁中又要遭受难以避免的损失,旗民能不怨恨么?再说苏克萨哈是何等精明练达之人,他—眼便看出鳌拜此举分明是寻衅滋事,他对鳌拜算是痛恨到骨子里了,对此不能不坐视不理。

鳌拜与苏克萨哈的矛盾—经公开立即惊动了康熙皇帝。这一天,熊赐履在弘德殿正给少年天子康熙论讲《资治通鉴》,正讲到意兴正浓之时,内侍给康熙呈进几份奏折。康熙览毕放在上面的那份奏折,突然气愤地站了起来,“啪”的一声拳头砸在了御案上,把案上的笔墨都震得跳了起来。

康熙为何发怒?原来奏折上写的就是圈换土地之事,上奏折的人是直隶巡抚王登联,他把圈换之风起后,镶黄、正白两旗人心惶惶、日夜不安的现状描述得淋漓尽致,说是蓟县、遵化、雄县、大城诸州县之“旗民皆不愿圈换。自闻命后,旗地待换,民地待圈,皆抛弃不耕,荒凉极目,亟请停止。” 《清史稿》中也记载:“圈地议起,旗民失业者数十万人”。鳌拜计策一出,竟引起如此严重的后果,堪地之忧,甚嚣尘上。要知,康熙即位不久,也想力求稳定局面、使农民休养生息以发展农事的康熙得了这样的奏报能不发怒么?不想,康熙刚放下这份奏折,另两份奏折又跃入他的眼帘。第二份是直隶总督朱昌诈呈进的,他报告的情况更进一步,说是“臣等履亩圈丈,将近一月,而两旗官丁,较量肥瘠,相持不决,且旧拨房地,垂二十年,今换给新地,未必尽胜于旧,口虽不言,实不无安土重迁之意。至被圈夹空民地,百姓环愬失业,尤有不忍见闻者……若果出自庙谟,臣何敢越职陈奏,但目睹旗民交困之状,不敢不据实上闻。仰祈断自宸衷,即谕停止。”朱昌诈表述的很明白,如不停换,很可能引起百姓反抗。矛头直指鳌拜。

康熙阅毕,愤慨地骂了一声“鳌拜”,气得一下又坐回椅上,半晌说不出一句话。第三份奏折是大学士苏纳海呈进的,他一向反对鳌拜以改拨圈地为名寻衅滋事,他的奏折理由明确,见解掷地金声:“土地分拨已久,且康熙三年,奉有民间地土不许再圈之旨,不便更换。”康熙看完这份奏折才怒气稍解,心里感到有一点安慰。这苏纳海总还算是体谅自己。尽管如此圈占土地带来的种种弊端和严重危害在他脑中萦绕不止。他早已了解,跑马占地只是给上层贵族带来了好处,而民间百姓由于失去了土地被迫沦为奴隶地位。有的寻死上吊,有的逃亡他乡,有的无路可走,被逼上山为盗。不仅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激化了民族矛盾。更严重的是由于土地无人耕种,使大量农田变为一片荒芜,还谈得上什么发展农事?因此他已下过明确命令,指示民间土地不许再圈。

偏偏鳌拜却倒行逆施,要和康熙对着干,想扭转历史的车轮倒着开,令康熙帝实在难以容忍。

鳌拜是打定主意要拿苏克萨哈开刀吗?怎么略过不论,又说起苏纳海、朱昌柞、王登联上奏折来了?原来鳌拜提出“改拨圈地”之后,苏克萨哈并未直接抛头露面。这正白旗中,他有一位得力的人手,就是国文院大学士兼管户部的苏纳海。此人为人正直,对鳌拜擅权极为愤恨不满,对鳌拜改换圈地的寻衅滋事举动更是深恶痛绝。苏纳海和苏克萨哈同属于正白旗,自然与苏克萨哈意见一致,利益相连。在宗人府会议中,苏克萨哈命苏纳海领头办理换地事宜,还没等苏克萨哈出面,苏纳海就放出去了成功的头一箭。和苏纳海一起处理这件事情的,还有直隶总督朱昌祚和巡抚王登联。朱昌祚虽是汉军镶白旗人,但是为官清廉、公正,王登联也与苏克萨哈不同旗,他是汉军镶红旗人,却也颇为正直果敢、有为民请命的品德;这三位体察民情的好手联起手来给皇帝写了这份奏折,一致的意见是请求康熙再次颁发圣旨,让鳌拜立即停止圈换圈地。

且说康熙正览读这几份奏折之时,熊赐履见皇帝动怒,不由焦虑地看着康熙,谨慎地问道:“皇上,什么事情使您这样生气?”

熊赐履一向以敢于进言、公正直率闻名。在弘德殿给皇上上课,也是上陈道德,下达民隐,论事分明,康熙总是虚心接纳。这次他见康熙焦心,又恭敬上呈首道:“改换圈地给百姓社稷带来了严重危害,可是光看到这些怕还不够。”

康熙忙问道:“为师的意思是………”

熊赐履说:“我听闻鳌拜扬言要‘率祖制,遵旧章。’他掀起这股换地风潮,说是因为‘八旗自有定序,镶黄旗不当处右翼之末。’其实,这不过是表面上的借口罢了。”

康熙本来是一位主张开放前进、反对保守倒退的颇有智慧远见的一代皇帝,听了师傅的话,忙接口说道:“他其实是想一切都按祖制办事,不许朕越雷池一步啊!在约束朕啊!”

熊赐履顺手从桌上拿起一本《资治通鉴》,继续诚言道:“汉光武、唐太宗都是因为革除陋习,实行新政,得乎民心,顺乎潮流,才赢得辉煌的伟业,名垂青史。皇上聪明过人,自然明白,目前我朝积习未除,隐忧不少……我朝千秋大业系于皇上一身,皇上责任重大,不可不注意慎选辅导圣躬的左右近臣。”

康熙听到这里,脑中立刻出现了鳌拜飞扬跋扈的凶相,不由说道:“奸佞当道,社稷必毁,朕怎对得起列祖列宗?”

熊赐履大有深意地说:“可是鳌拜……”

康熙听了这话沉默一会儿,问道“那么你说朕怎么办呢!”

熊赐履果断地说:“皇上大权旁落,皆因四臣辅政。皇上去年已经大婚,如今应该废掉辅臣,到了应宣布亲政的时刻了。”

熊赐履的话如一剂舒心的药方,正正开在了康熙的心坎上,康熙忽然觉得自己有了新的依靠与莫大的信心。他心里明白,自从去年九月,册封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之后,已有几位大臣上书请求他亲理政务,他的祖母太皇孝庄太后早也有了这个主意。

只是康熙因为常受鳌拜挟制,也多次想过废掉辅臣,不过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时机。他听过师傅熊赐履的话后,一双充满信心、明亮的眼睛深沉地凝望远处,重重地充满肯定地点了几下头。口头虽未明示态度但是在内心里已深深地扎下了废辅亲政的根。

第二天早朝,康熙皇帝即把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个辅政大臣召到乾清官。御案上早巳放着苏纳海等人给他上的奏折。康熙想叫辅臣们对这奏折都发表—下见解,同时也观察他们各自的神色。

四位辅臣给康熙见过礼后,立于一旁。康熙拿起奏折说道:“这是苏纳海等呈进的奏折,四位大臣请看一看。朕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索尼等四人轮流着将奏折看完,康熙那锐利的目光扫了他们一眼,问道:“苏纳海等请停圈换土地,卿等以为如何?”

索尼在四辅臣中叙名在前,照理应先回奏,怎奈他已老态龙钟,反应迟钝,想了半天,刚欲开口说话,却听鳌拜高声大嗓嚷了起来:“苏纳海等藐视祖制,延误圈换,实属欺君罔上,应即处死。”

康熙心里一惊,他没有想到鳌拜竟然这样直截了当的架势,根本不给别人说话的余地。康熙眉头一皱,目光射向索尼和遏必隆,他心里怀着某种希望,问他们说:“卿等可以议一议,各抒己见。”

遏必隆胆怵地望望鳌拜,小声嘟囔道:“鳌拜公言之有理,应当照准。”

康熙这时瞅了瞅苏克萨哈,只见苏克萨哈正在一旁生着闷气,一言不发。

鳌拜狠狠地盯了一眼苏克萨哈,转身走到康熙御案前,瞪着眼睛说:“皇上,此事已经明明白白,还议什么?”

康熙见他如此放肆,心中不悦,但还是耐着性子,问道:“朕已明喻禁圈土地,苏纳海等奏折恰合朕意,怎么倒该处死呢?”

鳌拜见年轻的康熙竟敢顶撞自己,不禁怒声道:“圈地乃皇考所定,皇上怎能违反祖制?”

康熙究竟年轻气盛,他见鳌拜如此无礼,压抑许久的怒气腾地爆发,大声回应道:“圈地乃皇考入关之时所定,如今已不比当初,难道总是一成不变么?如果只是墨守成规,如何除旧布新?”

鳌拜早已经习惯原来那个顺从的皇帝对他轻言细语说话,此时一听,怒火攻心,咆哮起来了:“皇上莫非想照苏纳海等所奏行事么?”

康熙盯狠狠盯着他的眼睛,鳌拜的眼睛在阴影中发出狡诈阴冷的光芒。两个人的目光相遇,如利剑一般直刺对方心灵。康熙不卑不亢地说:“凡是顺应天时民心、有利我大清千秋基业者,朕皆欲行,反之,朕皆欲废。”

鳌拜冷笑道:“只怕由不得皇上,我已经将苏纳海等三人抄家拿问了。”

康熙听了此言异常震惊:朝廷大臣未经皇帝允许怎么就任意抄家拿问了?心里暗骂鳌拜奸贼猖狂到何等地步。

康熙尽量压抑着自己,平静地问道:“苏纳海等身犯何罪竟要抄家拿问?”

鳌拜嚷道:“破坏祖制,妄言请停圈换土地就该问罪。”说着,还没等康熙反应过来,鳌拜竟伸手从御案上抓起康熙专用的朱砂笔,提笔写道:“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不遵上命,著即处绞。钦此。”写毕连康熙看也不看,就昂首挺胸走出乾清官,将他写的“上谕”交给刑部执行去了。鳌拜是辅政大臣,且又拿来“圣旨”,刑部怎敢拖延?那不随即就会将苏纳海等三人从狱中提出绞死了?

三个朝廷正直的大臣竟这样被鳌拜凶残绞杀,惊得年轻的康熙目瞪口呆。

当天晚上,康熙被屈辱和内疚折磨得久久不能入睡。一个大清皇帝,竟成了让人熟视无睹的任人摆布的傀儡,仗义执言的忠臣良在自己的眼目跟前将被绞杀,皇帝的威仪何在?尊严还何在?

康熙站起来,走进夜色里来回踱步思量。他更加清醒地告诉自己,不即早废除鳌拜,亲自执政是再也不行了。一刻也不能容缓!

此事之后,康熙便暗暗加紧了亲政的筹措,康熙振作起来,抖擞精神,不光在文化课上下功夫,在骑马射箭和拳脚功夫上也开始加紧锻炼,在心智上更是加重了的修炼。他懂得,自己的对手绝不是一个好对付的平庸之辈,他需要调动全副精力与智慧来对付这个难以对付的鳌拜。

§§§第三节 苏克沙哈被杀

苏克沙哈位居四大辅臣第二,才智敏捷,广泛结交有杰出才干的人,能力超出另三辅臣之上。可是,他无过却被处绞刑,康熙皇帝不仅无力挽救他,还时有自身难保的隐忧。

再说鳌拜,康熙亲政之后,他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嚣张。这时索尼已死,他便想即刻除掉苏克萨哈。

这一晚上,鳌拜把班布尔善、葛褚哈、济世、穆里玛、塞本得等一帮亲信召集到府中。用美酒佳肴、山珍海味招待着。他们一边吃喝一边密谋。塞本得道:“此次皇上亲政,熊赐履等很卖力气,可恶之极。”穆里玛接着说:“这些家伙十分讨厌,即刻杀掉才能解我心头之恨。”班布尔善瞅了鳌拜—眼,说:“熊赐履等固然可恶,但对鳌公爷说来最危险的还是苏克萨哈。”

班布尔善的这句话说到了索鳌拜的心坎里。鳌拜附和道:“此话甚是。苏克萨哈不除,我真是吃睡不香啊。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苏克萨哈与鳌拜虽有姻娅之谊,但在政见上经常发生抵牾,早已结下了深深的怨仇。鳌拜心里十分清楚,在三辅臣中,唯有苏克萨哈是横在他辉煌仕途中的最大的绊脚石。他要达到打倒苏克萨哈,逐步实现自己独揽大权的心愿。

葛褚哈接过鳌拜的话,献媚道:“那就像对苏纳海一样,先将苏克萨哈抄拿起来。”鳌拜轻轻摇摇头说:“苏克萨哈不比苏纳海,他与我同是辅政大臣,抄拿他家怕是不行。”塞本得素来骄横,瞪大了眼珠子说:“有何不行?只要您一声令下,我便亲自前往。”

鳌拜究竟老谋深算,他捋了捋长须说:“且等一等时机。”

前面已经提到鳌拜揪住以往摄政王多尔衮在关内分定圈地一意偏袒正白旗这一不公正之事,加以利用,千方百计试图重新挑起黄白两旗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其用意就是要制裁白旗势力,扳倒他的眼中钉苏克萨哈。

鳌拜得知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三位大臣的上疏后,即以畏辅臣称旨的名义将三人逮捕灭戮了,坏去了苏克萨哈的手足。

自从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三位大臣被杀以后,苏克萨哈心里一直塞满了内疚之感。此三人都是他的好朋友,他们的被害是因他而起。他深感自己同鳌拜结怨极深,有了预感,鳌拜下一个要杀灭的对象就是他了。苏克萨哈惶惶不可终日。他感到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为了保全自己,他突然来了灵感,他想到了一个逃命的计策。他要趁康熙躬亲大政之际上疏恳请解职。

几天后,苏克萨哈就给康熙上了一道奏折,说是“兹遇皇上躬亲大政,伏请皇上令臣往守先皇帝陵,如线余息,得以生余,则臣仰报皇上豢育之微忱,亦可以稍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