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学者从地质学和生态学的角度进行了解释,认为“死丘事件”可能是由于远古印度河床的改道、河水的泛滥、地震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水灾,特大的洪水把位于河中央岛上的古城摧毁了,城内居民同时被洪水淹死了。可是,如果真的是因为特大洪水的袭击,城内居民的尸体就会随着洪水漂流远去,城内不会保存如此大量的骷髅。考古学家在古城废墟里也没有发现遭受特大洪水袭击的任何证据。
有人认为,摩亨佐达罗毁于外星“宇宙飞船”。英国学者捷文鲍尔特和意大利学者钦吉推测。3500万年前,一艘外星人乘坐的核动力飞船在印度上空游弋时,可能意外地发生了某种故障而引起爆炸,以致造成巨大灾难。
有些学者猜测,可能是由于远古发生过一次急性传染疾病而造成全城居民的死亡。然而这一说法也有其漏洞,因为无论怎样严重的传染病,也不可能使全城的人几乎在同一天同一时刻全部死亡。从废墟骷髅的分布情况看,当时有些人似乎正在街上散步或在房屋里干活,并非患有疾病。
有人认为是外族人大规模进攻,得胜后进行了屠城。也有人设想是由于城市内部发生剧烈的变革和斗争的结果,但是这种设想似乎缺少令人信服的科学证据。
科学家在城中发现了明显的爆炸留下的痕迹,爆炸中心的建筑物全部夷为平地,且破坏程度由近及远逐渐减弱,只有最边远的建筑物得以幸存。于是,考古学家认为,大气中电磁场和宇宙射线的双重作用导致了巨大的爆炸,空气中非常活跃的化学微粒,导致气溶胶的产生,并迅速积聚占据了广阔的空间,形成大小不等的球体。大气中形成的大小不等的黑色或白色球体,能产生剧毒物质,使空气迅速毒化。摩亨佐·达罗的居民,大概是受到有毒空气的折腾后,紧接着又经历了剧烈的爆炸,使他们连同他们创造的文明一起走向消亡的。
拉·杰·班纳吉等人的发现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难解之谜,这一发现的重大意义还在于: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人们将古印度文明限定于公元前1700年~前1500年之后,也就是雅利安人在恒河流域建立文明之时。然而,这一项意外的考古发现,将这一文明至少向前追溯了近10个世纪。
点评
可以说,拉·杰·班纳吉等人的意外发现,为研究古印度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解读马萨达的伊果亚丁
伊果亚丁,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马萨达遗址的主要挖掘者。
马萨达是以色列古代犹太国的象征,是犹太人的圣地。位于犹地亚沙漠与死海谷底交界处的一座岩石山顶。其东侧悬崖高约450米,从山顶直下死海之滨;西侧悬崖高约100米。山顶平整,呈菱形,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300米,周围城墙长约1400米。通向马萨达的自然道路都极为险峻,最主要的是东侧的“蛇行路”。
马萨达是一片废墟城堡,威严肃穆地挺立在犹地亚沙漠中,面向死海。马萨达是以色列古代王国的象征,使马萨达扬名的并不是建在高山上的城堡,而是犹太人用坚毅与勇气写成的惨烈历史。
公元70年,罗马人占领了耶路撒冷,对犹太人大肆杀戮,幸存下来的犹太人纷纷携带家眷,投奔马萨达。当年希律王修建的马萨达城堡,固若金汤,易守难攻。库里有满仓满廪的粮食,天上的降水被城堡里精密的渠道收集起来,后备充足。尽管是最后的孤城,但没有什么能够动摇犹太人勇敢的心。罗马人围攻了整整三年,毫无办法之后选择了最笨的方法。在山旁堆一座与山同高的土堆,再堆一个巨大的斜坡到城堡的围墙下。罗马人又派重兵切断水源,终于使坚守三年的要塞被攻陷。城将破的前夕,马萨达全城的男女老少,为避免落入敌手,全体自杀了。罗马人经过三年殚精竭虑而攻下的,不过是一座死城和近千具死骸。从此,犹太人的足迹从迦南之地上消失,他们以这样的惨烈上演了自己的最后一幕。
希律王山顶宫殿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但是,经过伊果亚丁等人的努力,被黄沙淹没的三分之二城堡都被发掘出来,拱门、望塔、浴场等装饰着马赛克的宫殿。古堡内遗留有犹太希律王宫殿城堡,还有古罗马浴池和蒸气室、储水库、墓碑、剧场、拜占庭时代基督教堂,以及犹太教徒祈祷经典残卷等,都有极大的宗教、建筑艺术之考古价值。
点评
伊果亚丁的考古发现,让我们重温了那段惨烈的历史,也使马萨达的考古史掀开了新的篇章。
解密所罗门宝藏之谜的拉尔夫
拉尔夫·伊利斯,埃及著名考古学家,对神学、埃及学、犹太学、考古学、语言学和天文学知识都很精通。他在专著《所罗门,示巴女王之鹰》中,对传说的所罗门宝藏进行了全新的诠释,使所罗门宝藏从历史真正走入了现实。
耶路撒冷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圣城,它是世界上唯一被犹太教徒、******教徒和基督教徒共同尊奉为圣地的城市。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犹太人的首领攻占了这座城市,并把它作为自己的首都,建立了统一的犹太王国,汉语译为“耶路撒冷”。“耶路”是“城市”的意思,“撒冷”是“和平”的意思,合起来也就是“和平之城”。阿拉伯人则习惯把耶路撒冷叫作“古德斯”,也就是“圣城”的意思。把耶路撒冷建成一座名副其实的都城的人,就是所罗门王。所罗门极为富有,据说,所罗门每年仅从各个属国征收的相当于666塔兰黄金(1塔兰相当于150公斤)的贡品。所罗门将他所搜刮的金银财宝都存放在圣殿里,这就是历代传说的“所罗门珍宝”。
所罗门王以智慧和公正闻名于世,他那具有传奇性的“所罗门宝藏”更让人津津乐道。但是,据拉尔夫研究,传说中以智慧和公平著称的所罗门王,竟然是埃及法老,那些宝藏很有可能来自盗墓者。
当时,古埃及王国分成上、下两部分。当时的法老定都在下埃及,在塞桑克一世执政时期,发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盗墓案。上埃及历代法老的墓地——国王谷,有10个前朝王陵被盗挖,尸体身上的金箔、手里的珠宝、墓中的随葬品,甚至连石棺都不翼而飞。
现代考古学发现,那时有几十个法老墓被洗劫一空。奇怪的是,盗墓者们不仅绕过了塞桑克一世的两位直系祖先陵墓,还有一些赃物居然在这位法老的陵墓中冒了出来。这究竟是巧合还是下埃及法老导演了那些盗墓行为?从各种迹象看来,后者的可能性较大。拉尔夫遍访各大洲的考古现场,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得出了自己自成体系的独特结论。他认为,如果把所罗门王和埃及法老看成一个人,确切地说,是古埃及和犹太联合王国的国王,那么,关于所罗门王如何强大、富裕的传说,就由神话变成了真实的历史。
而“所罗门王宝藏”里的金银财宝,就像上面提到的那样,可能都来自盗墓。盗来的金银财宝,很快被挥霍殆尽,残余的一些也被后来的侵略者抢走。宝藏就跟它的拥有者一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拉尔夫·伊利斯以大量的事实,为我们解密所罗门宝藏之谜,揭开了古代传说背后的故事。一个英明睿智的国王,一个贪婪无比的法老,竟奇妙地成为一个人,而传说中的所罗门宝藏,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宿。
点评
拉尔夫·伊利斯凭借细心的考证、无比的勇气,还原了历史的真相,他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也让人深深回味。
传奇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
海因里希·施里曼是19世纪德国考古学家,经过他的努力,使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迈锡尼和梯林斯重现世间。
海因里希·施里曼出生在德国一个普通的家庭,自幼家境贫寒,14岁时便辍学在杂货铺当学徒工。施里曼自幼喜欢荷马史诗,向往铁马金戈的特洛伊疆场,决心有朝一日寻找出化为废墟的特洛伊故城。
19世纪80年代,施里曼由妻子陪同,出资雇工,在达达尼尔海峡附近土耳其境内的希沙里克山丘开始考古发掘。3年的时间里,他们发现了多层城墙遗址,并终于在一座地下古建筑物的围墙附近掘出了大量珍贵的金银制作器皿,施里曼兴奋地宣布,他发现了特洛伊国王普里阿姆的宝藏。
不久,施里曼又在希腊的伯罗奔尼撒半岛迈锡尼遗址的狮子门内侧展开发掘工作,共计发现了6座竖井墓的墓葬圈,墓内有无数精美的器物。墓葬内男尸脸罩金面具,胸覆金片,女尸佩戴金冠和其他金制首饰,童尸裹于金叶片内,珠光宝气,遍地黄金。
接着,施里曼在史诗所说的“大城墙的梯林斯”遗址,发现了位于坚固雄伟的城堡内的宫殿残迹。它的正厅、门廊、庭院和整个轮廓与荷马诗中描述的奥德修斯等人的王宫非常相似。在特洛伊一共挖出了9层遗址,所谓“普里阿姆宝藏”存在于从底层往上数的第2层。施里曼的助手窦普菲德认为第6层才是爆发特洛伊战争的普里阿姆的城市,而施里曼发现宝藏的第2层则要年代久远得多。
施里曼的发现激发了后人的勇气,20世纪初,英国学者伊文思在克诺索斯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克米特宫殿,从而使一个迥然不同于古典希腊文化的、自成一体地独立发展达2000年之久的文化,在长埋地下约3000年之后重见天日。
荷马史诗中还有位老英雄,名叫涅斯托耳,他德高望重,参加过多次战争,特洛伊战后安返家乡,并在他的宫廷接待了奥德修斯之子帖雷马科。这个远古时代的派罗斯王宫究竟在何处?
20世纪30年代末,英国学者布勒根在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南部美塞尼亚地区的阿诺安格里亚诺斯发掘出了一座宫殿遗址,可与迈锡尼、梯林斯的王宫相媲美,同时还发现了600多块线形文字B的泥版。现在,学术界已公认阿诺安格利亚诺斯遗址就是涅斯托耳王宫的所在。
在施里曼之前,人们一直把特洛伊、迈锡尼和梯林斯当作荷马史诗中虚构的地方,可是,施里曼把这些虚构变成了真实。他的大胆挖掘,激发了后人的探索精神,在施里曼和后辈考古学界的努力下,这些古迹终于重见天日。
点评
施里曼,这个传奇的考古学家,以敢于怀疑、大胆求证延续了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