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基金赢利精要
4528000000002

第2章 基金业:高速成长的背后(1)

我国基金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基金业从起步到现在也不过才十几年,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但是真正开始却是于1998年3月。从第一批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起,几年以来,我国基金业顺应资本市场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趋势,积极进取,加快发展,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已经初具规模,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力量和广大投资者的重要投资工具。

中国的基金发展大体上以2005年为一个分水岭。05年之前,包括05年的前大半年,中国的基金远没有现在这样红火。到2006年6月30日,我国共有266只证券投资基金正式运作,资产净值合计5114.16亿元,份额规模合计4269.09亿份。其中54只封闭式基金资产净值合计1196.15亿元,占全部基金资产净值的23.39%,份额规模合计817亿份,占全部基金份额规模的19.14%。其中212只开放式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918.0亿元,占全部基金份额规模的80.86%。在2006年上半年,股票方向基金的数量从165只增加到189只,净值总额从2317.47亿元增加到3389.96亿元,增加了1018.49亿元,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上半年随着A股大涨,股票方向基金净值自然增长以及新发的股票基金带来了一定的新生力量。

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宣告成立。随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成立,即将推出的国内股指期货交易有望激活817亿份封闭式基金市场,使得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有下降的趋势,其套利年化收益率回归到合理水平。2006年9月8日,有着中国“基改”第一单之称的基金兴业“到期封转开”开始集中申购。至此,总份额达到817亿份的封闭式基金“封转开”开始步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另外,在2007年,将有19只封闭式基金到期,倒是这批基金如何顺利过渡,成为基金业内创新的巨大动力呢?所有这些又将对我国封闭式基金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中国基金业未来发展的空间巨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国内可供金融资源非常多,而且金融结构处于转型期。

二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基金份额占金融资产比重还很少。

早在1999年底,美国共同基金就成为美国金融市场上第一大金融中介,金融资产占比高达29%,而我国基金份额占金融资产比重只有1.5%左右。另外,假如能够出现5年牛市,预期中国基金资产总规模有望达到1.5——2万亿元;经济持续稳定的高增长以及相应的企业盈利的增长、长期的低利率和低通货膨胀导致投资理财需求异常高涨、养老金制度改革为共同基金提供了最重要的增量资金;另一个重要假定是市场深度的相应拓展,包括全流通改革导致的制度性扩容以及大量优质公司的上市。

但是,在面对巨大的发展空间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基金业的市场集中呈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盈利模式同质化的基金公司开始了空前惨烈的竞争。竞争的加剧压缩了利润空间,各基金管理公司只能通过加速发行占领市场份额,从而获得盈利。但这种按照发行份额盈利的模式必然造成发行困难时期基金公司的生存危机。这些“症状”五一不昭示着基金业的传统增长模式一方面收到市场环境的制约,也意味着基金业需要进行转变。

利好政策助跑基金业

近年以来,由于受到政策的鼓励和扶持,中国的基金业发展迅速。据2007年统计显示,全国58家基金公司管理的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的总规模已近1.8万亿元,再加上基金公司管理的社保基金投资组合和企业年金投资组合,基金业资产总规模已达到2万亿元。

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6月底,全国58家基金公司投资管理了347支各种类型的证券投资基金,基金总份额达到12584.60亿份,基金资产总净值达到17990.73亿元。而在年初时,基金总份额尚为6220.35亿份,基金资产总净值也仅为8564.61亿元。基金总份额和总净值在半年里均实现翻番。

我国对基金的政策,主要借鉴了西方一些国家的对基金的鼓励政策。所以我国对基金的扶持,也主要体现在税收和费用两方面。基金在运作过程中涉及的费用很多,对基金在税收和费用给予一些优惠政策是非常必要的。基金的运作费用主要有管理费用、托管费用、发行费用、交易费用和上市费用等。其中,管理费和托管费是基金的主要费用。在基金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管理费一般是规定最高上限的,大都按不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3%提取;而且,管理费的提取比例一旦在招募说明书中公布是不能再调整的。

为了扶持和壮大中国基金业的发展,根据现行税收政策,以下几种情况都属于暂不征税的范围:

一是对投资者(包括个人和机构投资者)从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二是对个人和非金融机构申购和赎回基金单位的差价收入不征收营业税。

三是对个人买卖基金暂不征收印花税。

四是对个人投资者买卖基金获得的差价收入,在对个人买卖股票的差价收入未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以前,也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从未来发展的情况看,基金的税收政策的发展方向是,使基金投资者通过基金管理公司或经营场所买卖证券的实际税负不高于投资者直接投资于证券的税负。

除了税收政策,在基金投资管理方面也出台了众多的政策,来为基金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主要表现在:

在投资基金治理结构方面,颁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治理准则(试行)》;

在投资管理方面,颁布《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管理人员管理指导意见》,规范基金投资行为;

在加强基金公司股权规范管理方面,先后发布《关于规范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及股权处置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要求基金管理公司股东对股权代持问题进行自查的通知》;

规范和加强基金销售监管,颁布《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信息管理平台技术指引》;

在加强基金风险管理方面,严格货币基金影子定价标准,有每季调整改为每月调整一次,及时反应货币基金盈亏情况;

发布《关于基金管理公司提取风险准备金有关问题的通知》,按月计提风险准备;

发布《关于基金投资非公开发行股票等流通受限证券有关问题的通知》,防范非公开发行证券中的投资风险;

以创新促进基金业发展,发布《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创新鼓励措施》。在产品创新方面,QD2试水,首只QD2产品——华安国际配置基金募集完成;此外,上海红利ETF指数基金、保本基金——南方避险增值基金推出,生命周期基金、FOF基金、基金拆分和复制等产品出现。

封闭式基金在政策启动下,小盘到期基金进行转型试点,基金兴业转型为开放式基金华夏平稳增长,成为成功转型的案例;大盘基金在不召开持有人大会的情况下调整分红方式,基金金泰分红方式调整成为成功案例。随后多家基金公司旗下封闭式基金收益分配条款修改。

银行试点基金公司范围扩大,民生银行设立合资基金公司,农行发起设立的基金公司也浮出水面。

2000年初,我国开始重点对1998年以来成立的在沪深两市和地方柜台上市交易的诸多只老基金进行清理整顿,对具备条件的进行改造重组,同时加强对基金管理人的审核,促进了基金的规范化发展。我国实行对基金的优惠政策,原则是尽量减少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的负担。例如,发行费用尽可能降低,基金的交易费用和上市费用尽可能减免等等,使基金的运作成本降到最低,促进基金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发挥基金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融资作用。

国内民间私募基金发展

中文“私募基金”一词,在国外一些国家的法典和英文大词典中并没有相应的词。私募一词相对于公募而言,就证券发行方法之差异,以是否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发行或公开发行证券的区别,界定为公募和私募,或公募证券和私募证券。基金,作为一种专家管理的集合投资制度,在国外,从不同视角分类,有几十种的基金称谓。但把“私募”和“基金 ”合为一体的“私募基金”词,却未发现。

我国所谓的私募基金,是相对于公募基金而言,它是通过非公开的方式向特定投资者、机构与个人募集资金,按投资方和管理方协商回报进行投资理财的基金产品。

中国的股市在经历了连续的低潮之后,终于迎来了历时两年的牛市,在这两年的牛市之中,谁才是叱咤风云的角色呢?

许多人可能会认为是QFII,也有人会说,是公募基金,其逐日庞大的资金成了股市的中坚,其资金流向也成了股民必看的重要航标,至少公募基金堪称中国股市的“实力领袖”。然而,谁都知道,中国股市的另一重要角色便是私募基金,除了2006年3月后有媒体会逢迎一般称“散户是中国牛市的主力军”之外。

我国“私募基金”虽然在基金领域占据了重要位置,但是其法律地位还没有最终确立,实现的大部分功能也是公募基金本应实现的,其操作手法、运作模式也不同于国外标准的私募基金。但这些特殊性是由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状况,我国的法律、社会环境等决定的,并不改变我国“私募基金”的“私募发行”和“基金运作”两个根本特征。因此,我国的“私募基金”在本质上是私募基金。

中国私募基金合法化的道路是一波三折的。此前,和中国计划经济时代一直奉行“一大二公”且不遗余力的“反私斗私”一样,尽管改革开放以来,股份制的大力推进让私产保护最终写入了宪法,但在中国开放之旅的最后一个堡垒——金融领域,“私”却是禁止的,不仅私人银行、私人融资等等受到行业壁垒、相关法规的排斥,即便是私人为了正当的用途而擅自集资,也会受到严厉的打击。

如今一说起私募基金,人们都能感觉到它的力量——中国证券史上最著名的“宁波敢死队”是私募,2006年开始的超级牛市中呼啸股市且让证监会丢尽颜面的杭萧钢构主力也是私募。中国私募基金不仅能顽强地存在,而且还能蓬勃地发展壮大,因为逐利的诱惑是强大的。

中国民间私募基金的数额是巨大的,据一些专家按照保守的估计,中国私募基金的规模在2007年的状况,可能早已攀升到了数万亿的“高度”!

私募基金不但在数额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其组织架构,决定了其内部的风险承担和利益分配更为简单。而且,公募基金规模庞大,信息披露要求较高,容易受到市场的关注。加之对其在风险管理、资金运作等方面的监管比较严格,在股指期货波动较大时的参与热情和深度,不会像私募基金那样高,一般会更多地关注于套利和套期保值。从这一点来讲,私募基金可能更为主动一些。私募基金运作的灵活性,也使其在参与股指期货方面显得更为从容。

从这些方面来看,私募基金的力道是强劲的。这是一股暗潮,连政府都无法准确估计这股暗潮的力量。但它澎湃而来,桀骜不驯,且和自由资本主义思潮携手并进,使得传统 “堵”的方法已基本失灵。在股改抚平了资本的平等权利之后,资本寻求自由的天性开始发威,并在股市上制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奇迹”。 这是私募基金的力量,也包含了他地发展前景。

目前有识之士不断地吁请政府给于私募基金以合法地位,因为直到现在,私募基金在中国民间虽然风起云涌,其投资管理在法律上并不被禁止,但非金融机构发起私募基金在中国国内却冒有“非法集资”的巨大政策风险。这意味着你的投资一旦发生问题,法律却不能成为你的维权工具。

目前,部分私募基金对股指期货兴趣颇浓,不但从去年就开始进行仿真股指期货交易演练,招聘具有丰富期货交易经验的人员,更有私募公司专为该项业务而组建,并已准备发行相关的信托产品。据上海一家私募基金总经理介绍,他所在的公司的投资经理,几乎全部来自期货公司。这些投资者的商品期货投资经验,平均超过8年。从去年开展模拟股指期货交易开始,该公司就每日开始模拟盘的演练,成绩非常好,这让他们对股指期货推出以后的业绩充满了信心。

此外,不少私募基金已经与期货公司联合设计出了成型的套利方式和业务模式。期货公司和私募基金的这种双向选择,很大程度上将有助于双方实现共赢。期货公司希望通过自己搭建的平台引导客户资金,同时帮助私募基金借助期货公司平台,探索出一条合理合法的赢利途径。如果期货公司能够与私募基金合作,使私募基金参与到代客理财的业务中来,将能给投资者带来更高收益,同时规避风险。期货公司将来可以开展代客理财业务,整合客户资金,委托给私募基金,利用私募基金的管理特点和操作优势,为客户赢取更高的收益,同时也为私募基金搭建一个新的表演平台。期货公司与私募基金合作的前景是光明的,但并非坦途一片,仍有诸多难题困扰双方的合作,例如,私募基金的合法化、分成方式的合理合法化问题、托管问题以及税收问题等。

但显然,民间私募基金阳光化已是大势所趋。这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式“资本大革命”的必然产物。给于合法资本同样的待遇,同样的权利,同样的保护,本便是市场经济的题中之义。

我国基金业进入“品牌博弈时代”

在牛市行情的主导下,我国基金业加速了洗牌的进程,不同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份额和基金资产净值规模的分化趋势不断拉大。

据万得资讯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07年6月30日,国内基金管理公司的平均资产管理规模达到320亿元,其中有5家基金管理公司的公募基金资产规模超过了1000亿元,分别是: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嘉实基金管理公司、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博时基金管理公司。这5家基金公司管理规模都超过千亿元资产,而排在最后面的公司管理的资产仅有1.26亿元,两极差距超过1000倍。由此可见,中国的基金公司已经进入大赢家通吃、胜者为王的时代,基金公司的实力和品牌效应越发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