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创投中国:优秀创投家
4525800000003

第3章 靳海涛:中国特色创投发展之路的探索者和领军人(2)

“2009年投资额相比2008年虽然下降了,但我们在中国创投市场的份额却从2007年开始逐年上升,以2009年为例,我们投资的数量和投资总额占了10%。”靳海涛感慨道。

虽然之后的事实证明了靳海涛对危机的正确判断和大势中战略部署的远见,但期间的压力和艰辛,是常人无法体会的。

靳海涛的远见、资本运营的高超技巧及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不但带领深创投集团安全渡过寒冬,甚至破冰而出,遥遥领先。2009年上半年,金融危机的阴影还未消散,靳海涛已经带领深创投开始了“破冰之旅”。

2009年3月,是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深创投集团将自己投资的中国绿色农业从OTCBB成功推上了纽约泛欧交易所,拿下了金融危机期间美国资本市场第一单。

2009年10月1日,深创投投资的网讯技术公司在法兰克福交易所挂牌,这是自雷曼兄弟破产以来第一家在德意志交易所,同时也是第一家在欧洲资本市场主板上市的公司。德交所执行董事弗兰克·格斯滕史莱格表示:“网讯的成功上市,表明了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危机的影响力。”

2009年11月17日,深创投投资的天鹏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台湾证券柜台买卖中心(OTC)举办登陆兴柜挂牌典礼。深创投集团创造了“陆资入台第一单”,这是让靳海涛觉得意义重大的一件事。

天鹏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属于“无根台商”,即在台无根,是到大陆创业的企业,此类企业非常需要大陆资本的帮助。“这类台企的法律架构不能在大陆上市,而在香港市场这些做OEM的制造业企业不受重视,欧美更不行。当时天鹏盛提出回台湾上市。”靳海涛说。2009年3月起,靳海涛开始频频造访台湾资本市场,台湾交易所、柜台买卖中心、创投企业、金控公司、券商和基金,无一遗漏,靳海涛的努力奔走促进了事情的顺利进展。他不无自豪地说:“天鹏盛在台湾挂牌后,我已经可以出售我的股份了,这就说明陆资入台了。”

收获——创业板的大赢家

在2011年7月首届中国创业投资行业峰会上,靳海涛总结了我国创投发展的三个阶段:2005年以前,是在黑暗中摸索阶段,这是资本市场低迷时期,本土创投机构不断摸索发展规律,共同探索多元化退出的方法;在2005年年初,随着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和我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推出,我国创投行业进入了发展的春天,与此同时,本土创投机构逐渐摸索出了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在2009年,以创业板的成功推出为标志,我国创投行业进入到了高速发展时期。

靳海涛说:“以创业板的成功推出为标志,我国创投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本土创投机构开始引领我国的创投风潮,而深创投的发展,随即成为了典型案例。”

靳海涛在期待这个大发展到来之际,也做好了全速前进的准备。

“作为我们创投机构来讲,一方面是帮助已投的、有在创业板上市愿望的企业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是在投资过程中把投资的位置继续前移,投入到一些初创,或者成长初期的企业中去,经过培育,使他们在不太长的时间里更加壮大。”因此,他所规划的投资结构是“中间大两头小”,即中间成长期为主,两头的成熟期和初创期相对少,因此深创投所投资的成长期企业占多数。而创业板的推出,正是给成长期的这批企业提供了一个尽早进入资本市场的绝佳机会,因此对谨慎部署的靳海涛来说,是重大的利好。

根据靳海涛发展战略的规划,针对创业板,深创投集团提前有了一套紧密的上市计划,“有十几家企业申报了创业板,还有大概20家企业在筹划之中”。深创投作为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背后推手,国内最大的创业投资机构,其动作一直备受行业各界人士关注:

7月26日,是创业板IPO申报的日子。在第一周,深创投集团投资的企业就有8家报送了材料,占近10%。此外,深创投集团还有十几家报送中小板的企业。“到目前为止,我们报送创业板的项目接近20个。目前已经上市和招股的创业板项目5个,已经在招股的有3个。另外,我们还有一批企业即将上会。”靳海涛当时骄傲地说。

10月1日,深创投集团所投资的企业“网讯无线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德意志交易所法兰克福高级主板市场上市。这属于自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以来,第一家在德意志交易所,同时也是第一家在欧洲资本市场主板上市的公司。

10月30日,所投资的上海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首批创业板28家上市公司之一,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12月25日,靳海涛将这一天称为“深创投的盛宴”。那一天,深创投集团有一家企业在创业板挂牌,3家顺利过会(2家创业板,1家中小板),同一天就有4家企业冲上资本市场。

2009年对靳海涛来说喜事连连,他所精心部署的战略规划遍地开花,深创投集团已成为创业板的大赢家。

2009年,深创投共投资了47个项目。在全球经济受到金融危机重创的背景之下,深创投集团累计所投资的220多个项目中,上市企业达到了38家。

2010年,深创投集团成为中国创投界最“耀眼”的大赢家。全年投资了136个项目,另外A股市场上不到一个月就有一家深创投所投资的公司上市,其投资的企业有24家挂牌上市,一举改写创投界的全球纪录。不仅如此,深创投集团所投资企业上市的足迹遍及美国、韩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资本市场。

截至2011年年底,12岁的深创投集团管理着包括政府引导基金、中外合作基金、受托管理基金等五支基金,管理资金逾200亿元,已投资近100亿元,已投资企业近400家,其中82家在全球17个资本市场上市,深创投一举成长为中国最大的本土创投。

即便在它推动上市的80多家企业中,亦不乏第一,包括:

第一家在德国上市的中国企业丰泉环保;

第一家从H股回归A股的企业潍柴动力;

第一家在韩国上市的中国企业三诺数码;

第一家从创业到上市仅用四年时间的企业信维通信;

第一家在中国台湾上柜的陆资企业深圳天鹏盛;

第一家在全球资本市场IPO的网络视频公司乐视网;

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风电整机制造商明阳风电……

对于创业板的推出对整个创业环境的影响,靳海涛总结了几点:助推了创业者把产业经营和资本经营结合起来的举动,也就是说有更多创业板的资源会出来;从创业的角度来讲,大家看到了创业板上市企业这样一些典型案例,也刺激了他们上市的积极性;很多的创业者也有了一个梦想实现的机会,刺激了一批创业者从初创开始进行创业。靳海涛十分感慨:“创业板对创业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创投机构将大量涌现,创投活跃,创业者得到的帮助就多,创业者的这种意识就会加强。”

靳海涛认为创业板对中国创业热情的激发是多方面的,它的重大的作用,将来历史会告诉我们它的意义。他断言,“属于本土创投的时代已来临。”而他,是这场盛宴中耀眼的主导者之一。

探索中国特色创投发展之路——政府引导基金

从加入深创投集团那天起,靳海涛就开始寻找一条能与资金实力雄厚、模式成熟的国际创投进行差异化竞争的路径。

在他看来,中国各级政府对经济因素的调控力、对经济政策的掌握力都非常强,而且政府财政上也有一定的基础,如果依托政府来布网点,显然比自己搭建要更容易、更节约成本。

因此,“政府引导基金”成为了深创投铺开网络的主要模式,它被列入了靳海涛制定的集团全国发展战略的规划中。

这是靳海涛的一个大手笔,由于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以借鉴,别人不敢轻易涉足此领域,但靳海涛具有前瞻性且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中国创投事业转型的绝佳机会,但需要有人承担开拓者的重担,需要接受艰难的挑战和面对未知的风险,他再一次选择了勇往直前,因为他一向无畏和敢于承担。

何谓“政府引导基金”?

2005年11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中关于“政府引导基金”的规定引起了靳海涛极大的关注,也启发了靳海涛拓展全国网络的战略思路:“这东西给了我一个信号。政府引导基金是国家鼓励的行为。创投是什么呢?是募集、投资、退出、业绩分成这样一个流程。但是作为公司,我本身的资金有限,我要管理外部基金,就从政府引导基金开始探索。”他感叹道,这是一箭四雕的好棋:

一是不再为项目源的问题发愁。用靳海涛的话说:“中国的地方政府掌控经济因素的能力都很强,他们了解企业。你管着它的引导基金,政府自然会帮你推荐项目。”

二是由于深创投集团本身的国资背景,又是合作方,深创投集团得以与地方政府建立起一个良好互动的关系,积累的资源对于被投企业而言又是一项极有价值的增值服务。

三是政府引导基金是政策扶持的,透过各种模式及游戏规则的设置,深创投可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四是深创投集团通过管理各地政府引导基金,可以实现低成本区域布点扩张。

“为了实现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深创投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拓展网络,而政府引导基金是其实现方式之一。深创投和其他红色创投不一样,许多红色创投的投资区域限定在他们的行政区域范围内。当年深创投集团成立时,深圳市给的政策是‘立足深圳,面向全国。’”靳海涛坚定了方向。

靳海涛的这步棋,无疑是智慧且具有战略性的,甚至可以说是将其先天的体制劣势转变为体制优势的关键。而他接下来积极发起了凌厉的攻势,使深创投集团再一次成为了改革体制下创投行业的最大获益者:

2007年1月,靳海涛推动的第一个政府引导基金在苏州挂牌。虽然经过是一波三折,但在靳海涛和苏州金融控股公司董事长孙林夫的共同努力下,将引导基金从1.5亿元谈到了3亿元。时任苏州********王荣率领“四套班子”出席剪彩仪式,这样的重视让靳海涛都感到惊讶。

2007年2月27日,淄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淄博创新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在淄博市正式签约。

2007年4月18日,在重庆市政府举办“中国重庆投资贸易暨全球采购会”期间,深创投集团与重庆市西永微电子产业园正式签约,共同发起设立重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基金一期规模1亿元。

2007年6月,又一支引导基金落户湖南的湘潭市。

2008年,模式的复制变得顺利,共投了57个项目,投资额13亿元。

靳海涛得意地说:“我建了政府引导基金后,政府来推荐项目,现在项目来源解决了。实际上我们现在项目干不过来,太多了!”

他回忆道:“2006年投资项目是17个,不过在2007年,这一数字迅速增加,当年投了49个项目,投资额为11亿元。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熟练起来的团队,更多开始主导投资,而不是之前的跟投。”

过程的积累或许是痛苦的,但坚持过后就是一片海阔天空。深创投集团全国网络布局慢慢打开并拓宽。截至目前,深创投在全国率先设立并管理了近50家政府引导性创投基金,形成了全国性的基金管理网络,探索出了一整套完整的管理理念、管理流程和管理方法,逐渐形成了创业投资的民族打法。

同时,深创投对创投行业所起到的先驱引导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以在苏州运作的政府引导基金为例,它促使创投化整为零、积沙成塔的功能充分凸现出来。“在这个政府引导基金组建前,当初的苏州只有一家创投企业,现在苏州已有100多家创投企业,还成立了苏州创投业协会,这100多家创投企业中,国有、民营、外资各种所有制都有,它实际上成为政府招商引资的第二通道。”靳海涛说。

在深创投集团的全国战略中,靳海涛成功地探索政府引导基金无疑为公司铺开网络、进军全国市场写上了重重一笔,同时,深创投也成了中国最早探索政府引导基金的本土创投企业之一。

靳海涛说:“深创投作为中国本土创投的领头羊,有责任探索包括政府引导基金在内的各种创投模式。”他认为,中国的政府引导基金发展才刚刚起步,需要积极探索不同的合作模式。深创投与政府合作的模式有3种:

第一种模式是类优先股模式。也就是政府出资部分,不承担投资风险,但有了收益后即拿固定回报,这种模式有点像优先股,有优先清偿的权利。

第二种模式主要针对投资初创期项目。这个模式中,商业化投资人可以有选择的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收购政府投资人拥有的股权,也就是说,投资人可以以原始价格购买已升值的股份。

第三种模式是跟进投资,比如深创投集团在成都投资,成都的政府引导基金就拿出一定比例和投资人的投资匹配,获得收益后分一部分给投资人。

政府引导基金的形式是深创投集团开创的,这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投发展之路。靳海涛及其深创投集团一直倡导并首先实践的政府引导基金——“国进民进”的经济增长新模式已形成了全国性热潮。

随着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发展,以及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政府引导基金会取得越来越快的发展,但在靳海涛看来,这个力度还远远不够。他多次呼吁“加大政府引导基金的规模和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壮大VC/PE的力量,支持新兴产业创新和传统产业转型。”靳海涛乐观地展望未来:“只有大量本土PE和VC大量发展起来了,创业企业家的创业欲望和冲动,才能被激发起来,我想在不久的将来,国内本土创投投资的企业,也会成长为未来的百度、携程、阿里巴巴的。”

形成深具特色的投资理念和策略

靳海涛带领他的团队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投资发展之路。他带领深创投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坚持以管理政府引导基金进行网络布局,同时也逐步形成了具有深创投特色的投资理念。

增值服务是创投安身立命之本

靳海涛提出,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投资后增值服务体系是创业投资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创业投资的核心竞争力。我国改革开放才30年,中小企业的兴起才十多年,对于这些非常需要各种帮助的中小企业,实践中创投机构应该以服务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