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兴国元年十二月二十,楼兰强攻玉门关未遂,大败而归,守将李牧欲坚守待援,一举歼灭楼兰左贤王部。廿一,牧于军中忽闻战报,东周、南晋两国不念旧谊,悍然出兵,西夏危机四伏。
——《竹书纪年·西夏纪二》
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
在积雪发射出来的微弱白光中,左贤王云威看到了麾下这些正在四散溃逃的士兵,心如刀割。
虽然得到战报的云威及时带了一万骑兵前来接应,但战场上的那触目惊心的惨景,还是让云威感到一阵眩晕。这可全都是自己的嫡系部队啊,没想到仅仅一天的时间,就让赵括这厮糟蹋的差不多了。前去攻城的三万大军,能保持着完整建制出现在自己面前的,竟然只有几千人。
云威那清秀的脸上,神色不断变幻着。这样的惨败,自己已经很多年没有经历过了,即使是太平兴国元年的那场大战,面对不可一世的西夏冠军大将军霍仁杰,楼兰人单次战争的损失也没有今日这么严重。
赵括这厮,真是愚蠢至极,身为主将,居然轻易涉险,与敌方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单挑。单挑就单挑吧,没想到这厮,平日里把自己的本事吹得,完全可以让四大宗师泪流满面,结果竟然让一个毛头小子一招就给废了。云威一边下令整理残军,一面在心里把赵括的祖宗十八代都给问候了一遍。
幸好赵括在战斗中光荣的殉国了,要是他还活着,面对如此大败,这个表面温文尔雅,内心无比阴毒的左贤王云威,一定会让他知道什么叫生不如死。
约莫一个时辰过后,在云威的命令下,楼兰的残兵败将终于再次恢复了秩序,伤亡数字也已经初步统计出来了。
楼兰此次由先锋大将赵括率领三万步卒攻打玉门关,历时一天,损失一万五千余人,元气大伤,面对玉门关三万守军,楼兰人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攻城战斗。
战马上,看着玉门关紧闭的大门,云威面色阴沉,寒声对旁边的一个士兵问道:“今日一剑斩杀了赵将军的那个少年叫什么名字,是否已经伏诛。”
听到云威声音里的冷冽,那个士兵不自觉的打了个寒颤,诚惶诚恐的回答道:“那个少年名叫唐子衿,是西夏昭武校尉,虽然在混乱中被李牧给救了回去,但被赵将军的长矛穿胸而过,想来命不久矣。”
“好一个昭武校尉,好一个唐子衿,好一座玉门关”,楼兰左贤王云威毫不掩饰的称赞敌军,听的周围的楼兰士兵更是心惊,有一个长期服侍云威的士兵更是已经缓缓的向后退了几步,他们知道,这是暴风雨前的平静。
果然,云威接下来的话,让今日大败后残存下来的楼兰士兵们听的胆战心惊。
“好一个废物赵括,好一支天下无敌的军队,传令下去,能亲手斩杀唐子衿者,封千户侯。”云威说完便径自调转马头,朝着军营走去,只留下了那如寒冰的般的声音在风中飘散。
要是陷入了昏迷中的唐子衿知道,自己的命竟然抵得上一个千户侯,不知道会不会感到荣幸。
初升的旭日冲破了黎明前最后的黑暗,久违的阳关洒在了玉门关的城楼上。随着楼兰人的大败,笼罩在玉门关守军心中的阴霾似乎也在渐渐的散去。
玉门关军镇的主营帐内,李牧正在焦急的来回踱步,在他的脸上,看不到任何大胜之后的喜色。紧皱的眉头、散乱的头发、布满血丝的眼睛,让正站在他旁边的张平感受的到了一股深入骨髓的悲伤。
李牧平日里治军极为严苛,有些不能理解的士兵甚至觉得他有些不近人情。可张平身为李牧烦亲卫营的首领,自然不这么认为,自古以来,慈不掌兵的道理张平还是懂的,而且李牧虽然御下极严,但赏罚分明,是西夏标准军人的典范。
这一次,让张平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昭武校尉唐子衿重伤濒死,对李牧的打击这么大,于是开口劝慰道:“将军不必过分伤怀,唐校尉吉人自有天相,必定能安然度过此次难关的。”
李牧微垂眼帘,看着不远处那张小床上躺着的唐子衿,黯然的说道:“子衿此次被那赵括一矛穿胸,虽然未伤及心脏,但如此重伤,恐怕……”
“将军此言差异,军医不是说了么,要是常人遭此重创,多半会当场殒命,而唐校尉求生意志极强,虽然还未清醒过来,但属下觉得他一定能活过来。”这几句话倒不是张平刻意安慰李牧,而是发自己内心的,由于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张平总觉得唐子衿不可能就这么死去。
李牧缓缓的抬起头来,算是接受了张平的说法,身上那悲伤的气息似乎消散了许多。其实在他的心中,也有着同样的感觉,总觉得面前这个苍白消瘦的少年一定能再次创造奇迹。
感受到李牧情绪的变化,张平犹豫了片刻,终于还是开口了:“将军,对于昨日的战局,属下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张平,你这厮什么时候也学的这么婆婆妈妈的了,有什么话但说无妨。”李牧有些不满的说道。
“昨日,唐校尉一剑削了楼兰先锋大将赵括的首级,敌军大乱,将军虽然趁机出城追杀溃兵,但为何不一鼓作气,直捣敌军大本营,难道唐校尉的生死既然比击溃楼兰大军更为重要,”张平鼓足了勇气,他心里的话一股脑的说了出来,心里感觉舒坦多了。
李牧的脸色瞬间的变得严厉起来,厉声说道:“张平,你把本将军当成什么人了,当时敌军虽然溃败,但左贤王云威麾下还有三万铁骑,就算我把城中守军尽数带了出去,在平原上和楼兰骑兵野战,你觉得我军能一鼓作气的消灭他们。”
听到这里,张平心中猛然惊醒,想着楼兰三万铁骑在草原上驰骋,心中不觉一寒。五百年前,无比强盛的华夏帝国就是在楼兰的铁蹄之下分崩离析的,如今的西夏比之当年的华西,相差还是太远。
“将军所言甚至,是属下太过冒进。”张平虽然说话有些口无遮拦,但他却有一桩好处,就是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能坦然的接受。
李牧欣赏张平也就是由于他的性子,和当年的某人很相似,那人不愿攀附权贵,放着远大的前程不要,非要来到定襄那个不毛之地,卫国戍边,只是结局令人扼腕。
“如今楼兰新败,短时间内不可能再来攻城,我军只要严加防范,待朝廷援军的到来,便可一鼓作气的将楼兰左贤王部全部消灭。”
“楼兰左贤王云威,先杀本将故友,又将本将好友的唯一子嗣伤成这幅模样,是时候让这老贼付出些代价了。”李牧的声音虽然平静,但流露出来的仇恨却让张平我为之一寒。
张平似乎犹豫了一下,有些无奈的说道:“将军,昨夜长安的信使已到军中,只是当时将军忧心唐校尉,属下就暂时未向将军禀报。”
听到长安信使已到,李牧的心中十分激动,朝廷这么快就做出了回应,估计增援大军已经上路了。于是急切的问道;“此次前来的增援的是冠军大将军还是怀化大将军。”
“无论是李将军还是霍将军,都来不了了,朝廷给我军命令是死守玉门关。”
“为什么,我西夏自立国以来,历代君王都十分重视楼兰,这些年来,皇上更是对玉门关十分关切,为何这次楼兰大军犯境,陛下竟不给一兵一卒的增援。”李牧有些愤怒的说道。
张平低着头,似乎在考虑着如何措辞,才能不至于对李牧打击过大。但他本就是个口无遮拦的直性子人,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没法委婉的说出下面的话,于是便硬着头皮回答道:“并非陛不想给我军增援,而是不能。”
“东周不知何时探听到楼兰一日克定襄,陈兵玉门关的消息,老奸巨猾的东方致远立即兵分两路出彭城和东郡,窥伺汴州,怀化大将军李光旭分亲自坐镇河南府,并分出一半的兵力驻守郑州,防止都周突然袭击。”张平沉声解释道。
李牧听完,并没有放在心上,西夏和东周交战也不是一年两年了,但这些年来,有怀化大将军李光旭坐镇,东周数十年难以西进却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此次他对李光旭前来增援并不抱任何希望。但张平接下来的话却让他的心沉到了谷底。
“而在南方,上官明之子上官青枫突然领十万大军出荆州,北望江夏,朝廷接到消息后,立刻将冠军大将军调往襄阳,与上官青枫隔江对峙。将军,此次我们只能孤军奋战了。”
张平说完后,连忙把头低了下去,不敢去看李牧的脸。
李牧心中闪过惊涛骇浪,此次南晋突然出兵却是是他始料未及的。南晋国力自建国以来,和西夏的关系一直都很融洽,虽然边境偶有摩擦,但很少会出现大规模的战争,而且南晋当代国主上官明痴迷于书画,多年不问正事,南晋国力骤然下降,没有理由会在这个时候出兵,这也是李牧一直肯定霍仁杰回来增援的原因。
世事难料,李牧的脸上闪过一丝苍白,他知道,如果楼兰来的仅仅是左贤王的人马,那么凭借着昨日的大胜,守住玉门关并没有太大的难度。但楼兰此次来势汹汹,李牧最担心的是,如果左贤王部只是楼兰此次南下的先锋,那么玉门关即将陷入巨大危机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