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东华遗梦
4454500000069

第69章 章廿九 长安花(一)

唐子矜从玉门关一路过来,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身心早已疲惫不堪,他可不想接下来还是无休止的赶路,既然来到了关中腹地,怎么着也得花点时间欣赏一下沿途的风景吧。

可夏州虽然地处关中,道路通畅,但距离都城长安仍有千里之遥,就算快马加鞭,也需五六日的时间才能到达。

为了赶路的时间充裕一些,唐子矜并不打算在夏州逗留,于是翌日清晨,唐子矜起床洗漱完毕后,便向陈守仁辞行。

经过昨夜的攀谈,陈守仁对老友李牧信中颇多赞溢之词的唐子矜十分欣赏,作战勇猛又胸怀韬略,对敌人冷血无情而对无辜百姓又怀着一颗慈悲之心,古之名将拥有的所有品质在这个年仅十五岁的少年身上已经初现端倪,他可以肯定,十年之内眼前这稚气未脱的少年一定能成为一代名将。

“子衿,何必那么着急呢?你可在夏州多留些十日,老夫可以带你看看本地的风土人情,”陈守仁开口挽留。

唐子矜想了想,“陈大人的好意子衿心领了,只是此番前往长安还有要事要办,就不唠扰大人了。”

“诶,你说所的要事可是秋时在长安举行的鹿鸣宴,这你大可不必担心,现在才七月,距离鹿鸣宴开始还有两个月的时间,而从夏州到长安不过五六日的路程,在我府上待个两三日,不会耽误你的事的,”陈守仁笑着说道。

看着陈守仁热情洋溢的脸,唐子矜不知该如何拒绝。他此去长安最重要的事情是去剑冢解决心中的疑问,鹿鸣宴只是顺带,但这些话却又不能和陈守仁说的太清楚,一时间有些犯难。

陈守仁仿佛没有看到唐子矜脸上为难的表情,爽朗的拍了拍他的肩头接着说道,“子衿,看来你也没什么意见,那就先逗留几日再启程。”

“那就唠扰大人了,”唐子矜回答道。陈守仁都这么说了,他在拒绝的话就显得太不近人情了。

“恩,那就这么决定了,中午吃完饭后,随我去见关内侯,”陈守仁说完这句,不待唐子矜回答便走出了正厅。

唐子矜有些摸不着头脑,想不通陈守仁心里打的什么主意。他知道陈守仁去见关内侯肯定是为了解决昨晚百姓与官兵们之间的冲突,兑现欠百姓们的承诺,可是为什么要带上自己呢?

其实,不仅唐子矜想不明白为什么,就连陈守仁本人,也想不清楚自己会做这样的决定。即使此刻府中的唐子矜在十数年后能成为威震一方的西夏大将,但那也是十数年后的事情,眼下对方只是一名小小的昭武校尉,人微言轻,对自己劝说关内侯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

或许是多年未见过如唐子矜这般优秀的少年了吧,陈守仁心道,“就当是在老夫卸任之前,帮这个年轻人一把,让他认清官场的险恶,少走一些弯路吧。”

多年以来,唐子矜一直生活在边塞,虽然在普文的熏陶下,对西夏重要的官员有一些粗浅的了解,但除了在去年的玉门关大战中见过的霍仁杰之外,其余能够在西夏朝堂呼风唤雨的角色,他都从未见过。

这次跟着陈守仁走进关内侯的府邸,唐子矜终于见到了在西夏朝堂上地位举足轻重的关内侯慕容华。

在行参拜之礼的时候,普文曾经说过的话不失时机的再唐子矜的心中盘桓,“关内侯慕容华,当代西夏皇帝慕容弘文堂弟南华郡王慕容恪之子,三十余岁便官拜关内八郡总督,身为正统皇室宗亲而又战功卓著,不到万不得已,切莫与之为敌。”

唐子矜微微走神之际,耳边传来了一个温和的声音,听起来让人如沐春风,“陈大人,不必行此大礼,快快起身吧。”

听到此言,唐子矜便随着陈守仁一道站起身来,口中同时说道,“多谢关内侯。”

来总督府之前,唐子矜也曾想象过关内侯慕容华的模样,可能是由于普文曾经的告诫,又看到了陈守仁在百姓中的威望,以及听说了两人之间的矛盾,所以在他的心中,关内侯应该是一个面目狰狞,蛮不讲理的莽夫。

方才参拜的时候,唐子矜没来得及仔细观察关内侯的面容,此时站起身来,他事实却完全与他之前的想象完全不一样。关内侯慕容华很年轻,三十来岁的样子,面容俊朗,一身紫色的官服仿佛量身定制,腰间挂着一块精美的玉佩,说起话来温文尔雅,一派谦谦君子的作风。

“陈大人,不知这位小友如何称呼,”慕容华满脸微笑的问道。

陈守仁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只是侧脸看了看唐子矜,唐子矜立刻会意,双手抱拳回应道,“回侯爷的话,末将乃是隶属玉门关军镇的定襄军昭武校尉唐子矜。”

听完唐子矜的话,慕容华露出了惊讶的表情,赞叹的说道,“哦,你就是那个在玉门关阵前,单枪匹马连斩数名楼兰大奖的唐子矜,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唐子矜没想到自己战场上的事情连这高高在上的关内侯都知道了,心里不禁有些飘飘然,嘴里确实谦虚的说道,“侯爷谬赞了,只是末将运气好些罢了,不足挂齿。”

唐子矜不卑不亢,沉稳镇定的态度让慕容华大为欣赏,脸上的笑意更浓,“唐校尉,你太谦虚了,你的事情,仁杰上次回来的时候和提过,他可是对你赞誉有加啊。”

面对关内侯的赞誉,唐子矜连忙说了些霍仁杰大将军调度有方,指挥得当之类的套话,但这却让慕容华越发的喜欢眼前这个尚未成年的少年郎。

慕容华很欣赏唐子矜,唐子矜同样也很喜欢面前这个谦谦君子,于是两人越聊越投机,关内各地的风情趣事,关外的战火连绵都成了拉进两人距离的谈资。

看着慕容华和唐子矜正天南海北的胡吹乱侃,一旁被冷落的陈守仁心中暗暗着急。倒不是他嫉妒唐子矜刚一进府边和慕容华一见如故,而是他这次来的目的是解决昨晚的****,但慕容华仿佛对边塞的事情十分感兴趣,不断的追问唐子矜。

“子衿,你说狼居胥山大战后,你曾带人潜入了喀什,那你们你觉得喀什与我夏州相比如何呢?”不知不觉间,慕容华对唐子矜的称呼从唐校尉变成了子衿。

唐子矜还未答话,旁边的陈守仁坐不住了,说道,“侯爷,下官这次过来有要事禀报。”

慕容华心中冷笑,“老匹夫,终于忍不住了吧,但本侯爷就是不想听,看你能把我怎么着。”

“诶,陈大人有什么事我们一会再说,我和子衿意见如故,得好好说叨说叨。”说完不在理会陈守仁,对着唐子矜又说道,“子衿,我们说道哪了。”

陈守仁说话的时候,唐子矜顿时反应过来,这关内侯一门心思的和自己说话,故意冷落陈守仁,明显是故意的。

“侯爷,塞外的事情,子衿晚间在与您细说,陈大人此次前来确实有要事情报,请侯爷先听完。”

慕容华眼角微微眯了一下,微笑着说道,“好,子衿晚间我在府中设宴,你可一定要来,本侯期待与你把酒言欢。”

唐子矜点头说道,“侯爷盛情邀约,子衿不胜荣幸。”

“陈大人,有何要事?”听了唐子矜的回答,慕容满意的点了点头,侧身对着陈守仁问道。

陈守仁深吸了口气,缓缓的说道,“昨日晚间,夏州城的百姓们聚众请愿,与侯爷手下的郑兴将军发生了些误会……”

慕容华脸上闪过了疑惑的神色,“还有这等事情,郑兴那厮并没有和本侯说过,我这就把这厮叫来。”

“侯爷,郑将军军务繁忙,就无需再请来了,昨晚的误会已经解除了,”陈守仁说道。

陈守仁之所以不想让慕容华把郑兴叫来是有原因的,这个侯爷表面上温文尔雅,其实心机极深。昨晚的事情他肯定早已知晓,此时再把郑兴找来,无非是想让郑兴说昨晚百姓叛乱,那么他陈守仁接下来就只有为这些百姓求情的份了,至于其他,想都别想。

果然,慕容华笑呵呵的说道,“还是陈大人考虑的周全,既然误会已经解除,那么本侯也就放心了。”说这句话的时候,慕容华轻轻的端起了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