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下午,就开始读竞选词了。我前面的几个同学的竞选词,都比我的生动。当老师叫道:“下一个是王冠同学”的一刹那,我浑身上下都开始打哆嗦。在路上(从位子到讲台旁),我双腿一直都在打哆嗦。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大家时,我的心都要从嗓子眼儿里跳出来了。我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可是,大家的目光都投在了我身上,我特别紧张。老师说:“你可以开始说竞选词了。”我就开始说竞选词:“我之所以要竞选大队委,是因为……”可是,我这张嘴就是在关键的时候掉链子,打了四次磕巴,最长的一次停了四秒左右。结果,再投票的时候,老师说:“谁同意王冠请举手。”我想:我的朋友多,最少也有十票吧。最后只有我的一个好朋友支持我,我只得到了可怜的一票。我就像被打了一棍似的,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我坐在椅子上,仔细想了想,最后终于调整好了我的心情。
下课了,那些没选上的同学都哭了,可我却没有哭。因为我知道,我并不是一个各方面全优的学生,所以,我以后还要继续努力。我记得唐老师曾对我说过:“每一个人在成功之前,必须得经过几次挫折,甚至委屈,只有经过挫折的人才可以真正长大。”
学生们通过这种公平竞争的机制成为班干部的一员,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胜利,对于一个集体来说是确立了一个班级文化群体,一个学生认可追求的文化群体。这样产生的文化群体也具备了初步的影响力,同时,可以肯定:经过这种方式选出的小干部也是反映班主任教育的意志与导向,代表着班主任教育思想以及对学生发展的期望与目标。因此这个小干部文化群体也就为班级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自由竞选的主要程序是:
1.由班主任公布班干部候选人的资格、条件和竞选的具体要求与安排;
2.由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对照要求拟定好讲演稿,内容是介绍自己“施政设想”、打算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等;
3.召开演讲大会,候选者登台演讲;
4.候选人进行辩论,辩论得胜者当选。
聘任制
聘任制是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新型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具体做法是:改传统的投票选举班干部为选举班委组阁人。即每学期一次性选举若干名同学,每次由其中男女同学各一名出面聘任6名至8名同学组成新一届班委会,成员有班长、纪律委员、劳动委员、文体委员以及课代表若干名并配合校团总支,组建班级团支部。每届班委任职2周至3周,任期结束,每个班委成员做述职报告,总结其任职期间的思想、学习、工作表现和班级情况,同学们予以评议。述职报告做完后,由下一届组阁人宣布新班委名单,于是上一届班委解体,新一届班委产生。学期结束,评选出优秀班委、班干部予以表彰。
班干部聘任制是对传统的班干部制度进行的大胆改革,还要在实践中对这种方法不断完善,如任职时间可根据学生特点进行调整,优秀班委可以连任两届,对班委成员的述职报告不断提出规范化的要求等,以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班级管理模式。
这种新的班干部任用制度,是在广泛听取同学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的,有很好的现实基础,为学生施展才能营造了愉快氛围,较传统的班干部任用制度有以下优势:
首先,学生乐于接受。由于这种新的班干部任用制度任期不长,学生们都乐意接受,也乐意为班级作奉献。特别是任期结束要做述职报告,这就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所以每届班委为了做好工作,都爱比着看谁的工作做得好,看谁为班级贡献大,从而最大范围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其次,担任班干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这种新的班干部任用制度让班级里的每位同学都有锻炼自己、提升自己能力与素质的机会。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有了用武之地。而这些学生为了使自己的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尽力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特长,促进全体同学共同发展。
再次,由于这种新的班干部任用制度使人人都有机会当班干部,都能尝到当班干部的酸、甜、苦、辣,所以大多数同学都能支持、配合班委工作,又出于每届班委都热心奉献,所以全班上下团结互助蔚然成风,和谐了同学之间的关系。
班干部轮换制
班干部轮换制是民主开放型班级管理模式的重要形式,正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广泛关注。正如民主的意识要从小培养,民主的管理模式要在班级中构建一样,班级学生干部轮换制也要从班级中开始实行。
我们先看一个案例:
小唐是昆明市一所小学五年级学生。下面是她的“履历”一年级由老师推荐任班小组长;二年级因劳动积极同学选她为班劳动委员;三年级在班诗词会上因古诗背得最多而被选为班长;四年级毛遂自荐成为校“学生督导小队”的一员;五年级担任“学生校长助理”以及中队长。
在这所小学,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列出这么一份当过各种学生干部的“履历表”。因为该校实行“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班级配备指导员和副指导员(由教师担任)各一名,不设班主任,实行班干部轮换制以及“学生校长助理”制,依班级情况班干部每月或半学期一换,加之选拔制度有很大的灵活性,几乎每一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所以小唐担任过那么多学生干部职务在该校也就不足为奇了。
取消班主任制,推行指导员制、班干部轮换制,是该小学校长对“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探索和研究的结果。据校长介绍,学生干部选拔可以不拘一格,学习成绩好不是唯一标准,任何学生都有权利担任学生干部。选拔主要通过学生自荐、民主选举和老师推荐的方式实现。自我推荐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民主选举则培养学生的平等、民主和公平意识。老师推荐的方式主要针对那些性格内向、有自卑感或不适应新环境的学生。
因班干部轮换频繁,班务工作有时会衔接不上,所以各班都设一个“常务班长”,负责配合新上任的班干部适应工作。小兰在四年级时当过常务班长,她说:“老师不在课堂的时候我来负责同学们的学习,有时给他们上课,主要是科技自然类的;有时给他们布置作业。期末的时候,我经常采用答题竞赛的形式帮助同学复习。”升入五年级的小兰现在身兼多职:校长助理、宣传委员、推普委员(推广普通话)。她说:“我一年级时特别腼腆,现在变得开朗了,并学会了容忍。”
校长说,班主任变为指导员,不仅仅是称呼上的改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改变。学生进一步,教师退一步,站在学生侧面,在学生困难时给予指导、扶持,尽可能地把学生从“一切由老师做主”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的人格获得健康发展。
学生自主管理制度的实施也在影响着老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五年级2班的指导员王老师说:“以前班级的事都是由我来做决定,不会想到去征求孩子们的意见。现在作为指导员,我只是班级中平等的一员,班级的事情由孩子们决定,我参与其中指导、引导而非凌驾于班级之上发号施令。如果我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反而会被孩子们孤立。”有一次,一名学生“批评”王老师上课打手机,因学校规定老师上课不得接打电话,于是王老师向这名学生诚恳地道歉并说明原因。原来那次课上,有一名学生突然呕吐不止,王老师不得不用手机联络其家长来校。
随着“为了一切学生”的一句响亮口号,教育民主闪亮登场。落实体现这个现代教育理念的方法、途径很多。“班干部轮流当”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尝试性实验。它成不成功,最终结果会怎样,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奉行的现代教育理念是有生命力的,是必然要走向普及的。注意,“班干轮流当”可不是“江山轮流坐”的变种!它不是基于对某种狭隘个人的“不平等”发展心理的抚慰。这里的关键不是“位子”,而是“机会”;不是当“班干”的价值,而是班干“轮流当”的价值。
实践证明,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班级管理的民主化。
(1)班干部轮换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民主意识是现代人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为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人才,树立学生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使之学会争取并保护自己应享有的权利,学会明确和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这是现代教育的固有目标。民主意识形成的最好渠道是民主生活的实践。班级学生干部轮换制为学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民主生活的实践机会。
(2)班级学生干部轮换制从机制上保证了班级管理的民主化
现代民主管理是靠制度规范实现的民主管理,这种民主管理是一种过程和机制,有高度的稳定性。现代民主不否认个人的作用。班主任个人的民主作风对于班级管理的民主化自然是必要的,但是班级学生干部轮换制则从机制上保证了不管班主任的民主作风如何,班级管理也能实现民主化。
其次,有利于班级管理的科学化。
(1)从教育学方面看班干部轮换制的科学性
现代教育学要求教师必须有现代学生观。现代学生观的基本点是:学生是人,是不断成长的人。前者要求教师看到学生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看到学生有发展的主观需要;后者要求教师看到学生身上的各种特征都还处于变化之中,看到他们身上潜藏着各方面发展的极大可能性,也就是看到学生有发展的客观可能。素质教育关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正是基于以上的现代学生观而提出来的。班级学生干部轮换制从一个侧面为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而可能的机制保证。实践中,就成人来说,不是人人都有当官的本事。学生是不是都能当官?实践表明,这种顾虑是多余的。某班上曾有一个品学兼优的男生,论当学生是一流的,但他性情内向,从来没当过学生干部。在一次班委会轮换时,被同学们推荐为候选人,他个人却不愿参加竞选,要求一定要等以后再为大家服务。下一次轮换时他又被推荐为候选人,并经民主选举协商分工担任了班长。他能不能当好这个班长?谁心里也没有底。结果仅仅几天的适应期之后,他这个班长干起来竟也有板有眼、有声有色。在他的任期内,班级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他个人也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这是为什么?很容易理解,学生是不断成长的人,组织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在不断成长的学生身上是可以锻炼出来的。
(2)从管理科学方面看班干部轮换制的科学性
由于轮换制是选举制,学生干部是大家选出来的,从管理科学角度看,学生干部轮换制有许多好处:一是学生干部既有正式群体中领导的角色特征,又有非正式群体中首领的角色特征,从而有效地实现了班级群体两重结构的整合,有利于推动班级管理的健康发展;二是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中,既能发挥固有的角色影响力,又能发挥具有很大优势的非角色影响力;三是形成了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学生干部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从心理学方面看班干部轮换制的科学性
班级是一个“雏形社会”,是一个相互关联的角色群。心理学认为,学生在班级中充当过的角色越多,他和集体的联系就越巩固,他接受的教育就越全面,他的个性发展也就越健全。班级学生干部轮换制为学生扮演多种角色创造了有利条件。
再次,班干部轮换制有利于班级管理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