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4382200000017

第17章 暗香浮动李商隐

孩提时对教师节最深的印象,就是那天学校和教室的黑板报上,一定出现以粗体字描出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排大字。于是整个学生时代,写作文时一旦逢到要写某人无私奉献,必把此句理直气壮地加以引用。如果当时知道这两句是大情圣李商隐以春蚕丝尽、蜡炬泪干来比喻相思之苦,不知道还会不会慷慨激昂地加以蹂躏。待胸大肌略鼓起来一点,我还特深沉地把“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写进给妹子的情书里,生吞活剥了义山的名句。

《唐诗三百首》中收录李商隐的诗二十二首,数量仅次于杜甫、王维、李白三人。唐朝诗歌经过盛唐、中唐充分开拓后已难乎为继。在气势衰微的晚唐,李商隐却横绝出世,为晚唐这迟暮的美人,再添加上一缕娇艳。如果说唐诗是牡丹,那么李商隐就为这末世唐朝开出了最绝艳的一朵。这朵倾国之色开放在大明宫巍峨颓败的宫墙上,摇曳着末世的风流。

李商隐生于公元812年,是唐皇族的远房宗室。无情最是帝王家,李姓王朝遗忘了这位才华横溢的末世王孙,尽管他一再地提起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可这遥远的血缘关系并未给其带来任何好处。李商隐家道衰微、从小孤贫。十岁,父亲卒于幕府,孤儿寡母从江浙扶丧北回故乡郑州。想来当时的状况很是凄苦,义山曾在《祭裴氏姊文》中写道:“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或许正是由于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之身体瘦羸文弱,形成了他易于感伤的性格,也刺激了他希望通过科举入仕来振兴家道。

长大的岁月是艰辛的。身为长子,必须承担养家的责任。李商隐说自己少年时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少年义山也是幸运的。回到故乡后遇到一位上过太学的同族叔父,他的这位堂叔父想来也是位隐居的大儒。受叔父影响,李商隐十六岁就写出《才论》《圣论》。大概那时候的才子都知道炒作自己,没有背景的李商隐想必也是拿着文章到处找一些“老师”“斧正”,得到一些士大夫的赞赏。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星探”令狐楚。

《唐才子传》载:“令狐楚奇其才,使游门下,授以文法,遇之甚厚。”被这样一位时任天平军节度使又是当代大儒的贵人青睐,收为门生,义山也算是苦尽甘来、峰回路转了。果然,在令狐楚的悉心教导下,李商隐的骈体文写得风生水起。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认为,只要李义山的《樊南文集》存留,唐朝的骈体文就算全部遗失也不可惜。令狐楚之子令狐绹在公元837年帮助二十六岁的李商隐得中进士。在这之前都还算顺利,直到他娶了王茂元之女为妻。

当时朝堂上牛李两党相争,令狐楚属于“牛党”。令狐楚去世后,李商隐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并受其赏识,娶其女为妻。王茂元与李党领袖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成员。李商隐也确实不智,既受“牛党”恩惠,何苦又做那“李党”的女婿。就算你本心是想置身党争之外,可人在江湖,焉由得你一厢情愿的书生意气。结局可想而知。被认为“背恩”的李商隐从此两头不讨好,加以个性孤介,致使一生沉沦下僚。从开成二年踏入仕途,到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去世,义山二十年间辗转于各处幕府。东到徐州,北到泾州(今甘肃泾川北),南到桂林,西到梓州(今四川三台),抛家弃子,漂泊流离,仅四十七岁就病死家乡。

世事若白云苍狗,短短几百字道尽义山一生。伟人尚且如此,你我凡夫俗子,一世更譬如朝露,怎不令人感伤。

相比其潦倒困蹇的仕途生涯,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可谓流光溢彩、精彩绝伦!当真是痛并快乐着。他一生绯闻不断,桃花运从未离开过这个灵心善感的诗人。

柳枝。我想是义山初恋的女子。

李商隐二十五岁时写过追忆柳枝的《柳枝五首》,我觉得诗句远没有序言生动精彩(头晕的话建议你跳过去看后面的译文):

柳枝,洛中里娘也。父饶好贾,风波死湖上。其母不念他儿子,独念柳枝。生十七年,涂妆绾髻,未尝竟,已复起去,吹叶嚼蕊,调丝擫管,作天海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居其旁,与其家接故往来者,闻十年尚相与,疑其醉眠梦物断不娉。余从昆让山,比柳枝居为近。他日春曾阴,让山下马柳枝南柳下,咏余《燕台诗》,柳枝惊问:“谁人有此?谁人为是?”让山谓曰:“此吾里中少年叔耳。”柳枝手断长带,结让山为赠叔乞诗。明日,余比马出其巷,柳枝丫环毕妆,抱立扇下,风鄣一袖,指曰:“若叔是?后三日,邻当去溅裙水上,以博山香待,与郎俱过。”余诺之。会所友有偕当诣京师者,戏盗余卧装以先,不果留。雪中让山至,且曰:“为东诸侯取去矣。”明年,让山复东,相背于戏上,因寓诗以墨其故处云。

译:柳枝,洛阳妹子。他老爸是大款,在经商时翻船淹死了。柳枝有兄弟几个,但她妈最喜欢这个女儿。我一次从洛阳去长安的时候见过她。那年她十七岁,丫头居然有很深的音乐功底,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也很牛。回去后我就想她想得睡不着觉。我的堂哥李让山刚好是柳枝的邻居,我特意安排他在她家窗台底下朗诵我写的诗。柳枝果然上钩了,惊讶地问这是谁写的?李让山卖力地替我吹嘘了一通。豪爽且可爱的柳枝妹子当时就扯下皮带,托堂哥转送给我,要我写一首诗给她。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和堂哥到柳枝窗台底下的弄堂里吹口哨。柳枝那天梳着双髻特别可爱,大大咧咧地指着我说:“说你哪!三天后老娘沐浴焚香,你们几个都过来,咱们侃侃诗歌。”我点头如啄米,堂哥的口水都要流到脚面了。回去后他在几个哥们儿面前一通海吹,结果坏事了。要一起去长安的一哥们儿,第二天偷偷地带上我的包就先去长安了。我知道他是妒忌我。本来我是想三天后再走的,可我惦记我包里的钱哪,那可是我几个月的生活费,他还爱去那种粉红灯光的发廊。没办法,我第二天只能追他去了,没能和柳枝侃上人生理想。这年冬天下了场很大的雪,堂哥来长安找我,告诉我柳枝被关东的一个市长包成二奶了,好白菜叫猪给拱了。我写了《柳枝诗》五首请堂哥回洛阳的时候帮我抄在柳枝家的墙上。我答应过要送一首诗给柳枝,我写了五首。

就这样,李商隐错过了他初恋的姑娘。后人考证,柳枝因为执意不从,被卖去了湖楚之地做了烟花女子。李商隐也曾数次去江浙寻访,也许是希望找到柳枝替她赎身吧。有情人错肩而过已属无奈,还要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姑娘沦落风尘,是何等痛入骨髓的心碎。

如果此次是泡妞未遂的话,那发生在玉阳山的偷情,则刻骨铭心地刻进了李商隐的心底。

唐朝盛行道教。上至天子,下至百姓,人人以修真学道为风尚。风流无双的李商隐当时也是个追求时髦的小资青年,于是跑去玉阳山学道。李商隐是个刻苦求学的好孩子,当时很是下了一番苦功研读道经。也许是道经里的房中秘术太多,也许是春天了,李商隐和陪公主同在玉阳山修道的宫女宋华阳对上了眼。两人一个东山一个西山,每次要各走四公里的山路,到两山之间的玉溪山谷幽会,全然不顾狼虫虎豹,这是何等炽热的感情与****。此后宋华阳屡次在李商隐的诗中出现,《碧城三首》更是对这段记忆的总结。其中的“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一联够豪放的。义山也许并无此意,是洒家六根未净,阿弥陀佛。还是看看“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一联吧:露水粘湿发梢,长河渐落晓星沉,肩膀已被靠到酸麻,可还是不忍心推醒对方,天亮了也是分离的时候……唉,我也曾有过这样拥坐到天明的经历,那时候多纯哪,哪有李商隐这么大胆,能亲亲嘴就算不错了。这厮很快就将女道士宋华阳的肚子搞大,不知道来清修的公主看着宋华阳一天天大起来的肚子是什么表情,估计脸都绿了。一纸诏书下来:男流氓赶出山去,女流氓遣返回宫。如果换在清朝,我看宋华阳是要被浸猪笼的。可这毕竟是我们民风开放的浩浩大唐,想来事后女方也没什么事,多年后宋华阳还再联络过李商隐。

《锦瑟》是李商隐诗中我最喜欢的一首。后人猜测“锦瑟”是个人名,乃是令狐楚家的一位侍儿,李商隐在令狐家受学期间曾与她恋爱,但最终没有结果。这段情事并无确凿史料证实,加之《锦瑟》一诗辞意缥缈难寻,写得隐晦朦胧,并无实指,所以最终只能是个传说。如果是真的,那又该是怎样一场风花雪月、欲说还休。

与“锦瑟”一样的传说就是“荷花”。据说李商隐青年时曾与之相恋,在他进京赶考前一个月荷花病卒。这也许是义山写过多篇与《赠荷花》同一题材的诗作的原因。

第五个女人就是李商隐明媒正娶的王氏。我想王氏是爱义山的,义山也是深爱王氏的。从决定娶王茂元之女王氏起,他与她就该是明了后果,暗下决心的吧。“牛党”与“李党”之间的水火不容,注定了这桩婚事的惨淡。就像卓一航与练霓裳,令狐冲与任盈盈……我们无从知晓当日他们有过怎样的誓言,令得李商隐愿意背负世人“背恩”的骂名,用一生的沉沦去交换一世的相守。

世人皆云义山清高孤介,岂知道王氏的独立人格。王氏的父亲王茂元当时是泾原节度使,并与“李党”领袖李德裕交好。观李商隐一生,并未因老丈人的权势获得任何好处,相反却因为这桩婚姻吃尽了苦头。若换到现在,女儿怕是早就回娘家闹个天翻地覆了。而事实是王氏与李商隐长年分居,甘于清贫。这不能不说王氏是个有德的女子。世人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可王氏与李商隐却始终相濡以沫。《夜雨寄北》应该就是义山写给王氏的,这样温暖平淡的问候,这样情真意切的期许: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另从李商隐在王氏亡故后写的两首悼亡诗也可以看出他们的恩爱: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

娇郎痴若云,抱日西帘晓。

枕是龙宫石,割得秋波色。

玉簟失柔肤,但见蒙罗碧。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

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

愁到天地翻,相看不相识。

——《房中曲》

这两首悼亡诗虽不如苏轼的悼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为后人所熟知,在我看来前首却有“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的凄凉漂泊之感。大雪茫茫,无家寄衣。雪中客孑然一身,思忆已亡人,怎不令人唏嘘。后首一句“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道尽“子期死,伯牙擗琴绝弦”的落寞。

说来也怪,历代如潘安、王维、元稹、李商隐、苏轼、纳兰容若……这些大才子,妻子都是先于他们而去,莫非才高也克妻?开句玩笑,将你我都从这感伤之中捞出来吧。

仕途蹭蹬不堪,爱人远走他乡,也难怪义山说:“古来才命两相妨。”本是个悲观的论调,但从中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命是不怎么地了,可哥们儿还有才啊!我看义山不单是有才,而且非常有性格。

史上太监一旦掌权,无一例外都变态残酷至极。小时候看香港武打片,某公公一出场,多吓人哪,那可是东厂啊!可我们瘦弱单薄的义山却铁骨铮铮。唐大和年间,宦官篡权乱政。“甘露事变”发生后,李商隐作《有感二首》《重有感》《曲江》《哭刘蕡》等抨击宦官篡权乱政的诗,真是胆大至极。而与其同时代的诗名远播的湿人却P都没放一个。义山哥,我崇拜你啊。

不单是敢骂公公,李商隐连皇帝老儿都敢叫板。《贾生》、《瑶池》嘲讽皇帝不能识贤任能而求仙问道,妄求长生;《马嵬》《龙池》里更是牛,揭唐玄宗霸占儿媳杨玉环的伤疤。李商隐没死在午门,病死在家里,不能不说唐朝的李姓皇家还是有一定胸怀的。

已经扯得太远了,还是回来聊义山的诗。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和唐朝其他诗人有显著的不同。中唐以后,诗歌开始大量集中于****、绮艳的题材,追求细美幽约,重主观、重心灵世界的表现。也就是说,大伙开始喜欢写抒情诗了。历史是一个圈,现在的文风我看和晚唐时候也差不多,我就经常这样腻腻歪歪地码字。李商隐就是写抒情诗的高手,非常善于表达细微的情感。晚唐社会的衰亡破败、童年的困顿、仕途的失意、亲人的生离死别、爱情的不堪、身体的羸弱形成了义山庞大复杂的情感世界。所以他诗里情感的表达是多层次的,常常是一重情思里又套着另一重情思。看义山的抒情诗,你明明感觉联想到什么,可这种意象稍纵即逝,难以捕捉,如镜花水月,文字的联想魅力被发挥到极致,令人回味无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里用了四个典故: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四个神话故事和一架五十弦的锦瑟之间,无论是情感上还是逻辑上都没有联系,出现了五个情感的喻体,可本体却没有出现。我们只感觉到错综纠结于其间的各种情思。欲语还休,一唱数叹。沉吟时,万念俱出而又万念俱灭,唯留下那不可言说的幻美真实存在。短短五十六字,就把要说的、没说的,都说尽了。上帝原谅我,我居然在解剖一首诗,而且是这样的一首天鹅之歌。

我想李商隐的诗,美就美在无可指实,仅凭《锦瑟》一首,李商隐可以说是后代朦胧诗派的鼻祖。《锦瑟》之外,就是义山谜一样的《无题》系列。《无题》诗里各种想象并列叠加,完全抛开了表面的逻辑关系,可我们却感受到这些意象里义山灼热的感情,如地壳深处奔腾的岩浆。

除了《锦瑟》《无题》,另一首神神道道的《重过圣女祠》读来也皮肤轻微过电,就感觉那是《倩女幽魂》的唐朝版,又仿佛是进入了全真教的古墓,白衣秋眸的小龙女已不在,徒留杨过抚摩冰冷的玉床。荒山废祠,细雨如梦似幻,灵风似有而无。我们又看见义山伫立在那儿的孤独身影。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重过圣女祠》

读义山的诗,想懂得是很难的,唯留喜欢二字。形容李商隐的诗,寻找这样一个词汇也是极困难的。借用北宋林逋在《山园小梅》诗中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倒是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