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兵点沙场
4375300000028

第28章

竹海的水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蜀南竹海,就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在蜀南竹海120平方公里的景区内,分布着大大小小28座山峦,500多个山丘。而景区内的水,却是更胜一筹,江水,湖水,溪水,泉水,瀑布水,水水各不同,千姿百态,风情万种。

江,是育江河,弯弯转转地绕着竹海静静地流淌。育江的水永远都是平缓、淳朴的,好象她从来就不会泛滥一样,滋润着那一丛丛翠竹,一颗颗竹笋。水,是生命之源,竹海的村民们对育江更是喜爱有加。他们饮育江水,游育江水,每年端午还在育江河上赛龙舟、抢鸭子,更是热闹非凡,也为竹海增添了一份闲情雅趣。

湖,在蜀南竹海,甚是繁多,仙女湖,海中海,青龙湖,琴蛙湖……每一面湖,都是一块碧绿的翡翠,一方迷人的美景,犹如蜀南竹海的眼睛,明静清澈。阳光下,蓝天映湖水,天地合一,竹映湖水,倒影如画,楠竹小筏,静卧湖面,划开一圈圈涟漪,畅游湖中,更是如在竹上走,如在天上飞。

溪,是墨溪。因为竹海里竹茂谷深,碧水长流,溪床底部岩石表面长满了黑灰色地衣,溪水看起来呈黑色,故名墨溪。溪水在迤逶而葱郁的竹林中悄悄地流淌,曲径通幽,泛着青幽幽的光芒。掬一捧溪水在手里,清凉滑润;洗一把脸,更是将一身的烦躁与铅尘通通洗净,脸上的每一个毛孔,都像作了一次深呼吸一般,清爽之极!

泉水,在景区内随处可见,或大,或小,或高,或低,一股股,一缕缕,从密林深处,或静,或闹地流淌出来。景区内没有任何工矿企业,泉水都经过竹根天然过滤,是纯天然,中性、低钠、极低矿化度、极软的水。这些泉水都可以直接饮用,好多游客都喜欢将矿泉水里的水倒掉,然后去装那些清澈甘洌的泉水。一边欣赏天下翠的竹海美景,一边畅饮清甜爽口的竹海泉水,是何等快乐安逸的事情!

瀑布,是竹海的精灵,她们欢乐地,高兴地,在清幽的竹林中飞流直下,给幽静的竹海凭添了许多灵气。最出名的是七彩飞瀑,溪水从落差达200多米的山崖上飞身直下,溅起数丈高的水雾,阳光透过水雾,将水雾分解成七色,绚丽多姿,在山腰挂起一道亮丽的七色彩虹,精美绝伦,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工鬼斧。

赛龙舟、荡竹筏、嬉溪水、饮泉水、观瀑布……蜀南竹海的每一滴水,都将成为你心旷神怡之物,让你踏上诗意的旅征。

洛阳梵音

五月中旬的一个凌晨,我乘火车抵达洛阳,此时太阳还没升起,天空已经有了一点亮光。洛阳城刚刚睡醒,还没有白日里车水马龙、摩肩接踵的喧闹,显得颇为宁静,这座千年的帝都、牡丹花城就以这样一种安宁的姿态将我接纳。

如果说,热闹繁华的城市是一个盛妆的女子,那么,宁静的城市,就是一个未施粉黛的少女: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我喜欢这样的清新、自然和纯美。在宁静中更能看到一个城市真实的容颜,更能体会到城市的迷人之处。

吃过早饭,我就迫不及待地央着乐哥带我去参观龙门石窟。坐在公交车上,乐哥告诉我,我来晚了一点,洛阳的牡丹花现在差不多都谢了,看不到牡丹花了。听完乐哥的话,我心里不免有了点点惆怅:“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幸好,乐哥不停地给我介绍着洛阳的人文历史、山水草木,我听得兴起,也就将刚才的惆怅忘到了脑海,和乐哥侃了起来。一路相谈甚欢,在不知不觉中,公交车就到了终点站,我赶紧跳下车,开始了我的龙门之旅。

此时的龙门,因为刚过了五一大假,加之又不是周末,路上游人稀少,显得有点冷清,正是因为游人稀少,使得整个景区更显得很是清静,伊河水流的声音也能清晰可闻。清静甚好,可以让我能更加安逸地好好赏景,在清静中认真体味保留了千年的石窟艺术。

一边观景,乐哥一边给我讲解龙门石窟的历史: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集中的地方,是封建统治阶级御用的工具,它与当时的政治紧密结合,是“********”的范例……

令我想不到的是,龙门石窟中大部分的石窟都是武则天时期雕刻的,这个与我同为四川人的一代女皇,因为她的崇佛、信佛、用佛,才为今天的我们留下这些令人叹为观止,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龙门石窟,这样的结果,肯定是武则天不曾计划过的吧!同时,武则天更是利用佛教一步步树立了自己的威信,最终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武则天借用佛,使自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一世的女皇。我猜想,武则天一生杀戮太多,她也可能通过雕刻、供奉佛像这一方式,释放心中的不安,以求得佛主的谅解,让自己心灵得到解脱。当然,透过历史的烟云,无论武则天有着怎么样的功与过,暂且不表,我都因为有这样的一位老乡而骄傲。

我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叹,一路想……隐约中,从伊河对面的寺庙里,传来了一阵阵若有若无的梵音,再往前走,梵音越来越清晰,犹如从盛世的唐朝佛唱而来,梵音悠悠,在这清静的龙门山水间久久回荡,古山、古水、古窟,古音,恍惚中,我梦回唐朝。

香炉紫烟,静穆肃杀,黄袍加身的武则天,虔诚膜拜在尊严的佛像前,手中念珠轻持转动,口中默念:南无喝呐怛那哆呐夜耶,南无阿俐耶婆卢羯帝,烁钵呐耶菩提萨陀婆耶……

一方小亭,一杯清茶,秋夜里独坐的诗佛王维,口吐莲花:“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山宁水静,梵音悠远,伊河东岸,幽静雅至的“听伊”亭内,年迈的白居易,因为治理了龙门潭南面的八节险滩,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挥毫写道:“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

星移斗转,在如今的白园内,汉白玉雕成的白居易塑像,素衣鸠杖,栩栩如生,飘然欲仙,这位寄情山水的伟大诗人,定然在这经年的梵音中六根清静、了无尘心了吧!

行至香山寺,我终于找到了梵音的来源。原来,这大慈,大智与大悲的法经梵音,来自于遍布全寺大大小小的音箱。这一刻,一直在寻找梵音的我,身心终于得以解脱。手攀音箱,梵音触手可及,闭目静心,虔敬安宁,在这宁静的洛阳龙门,我用佛心聆听梵音,倾听唐风,品味古今:

菩提无树,明镜非台,梵音悠悠,我心也远……

温暖的旅程

我还未从朋友家出门,雨就一直在下,而且越下越大,丝毫没有停下来的迹象,可火车是不会因为我而推迟开车的,我估算了一下时间,只好冒着雨出了门。尽管我打着伞,可是只走了几步,膝盖以下的裤子和鞋子还是全都湿透了,一阵冷风刮过,把只穿着短袖衬衫和薄裤的我吹得一愣一愣的。

在川南宜宾生活的我,压根就未曾想到,五月中旬的洛阳还会如此寒冷。看着漫天倾倒的大雨,我前两天游玩时的美好心境,早已被这阵阵疾风吹得荡然无存了。

当我狼狈不堪地奔进空阔的候车室时,浑身上下几乎全湿透了。我坐在冷冰冰的板凳上,将两手交叉紧紧抱在胸前,想借此驱驱寒,但顽固的寒风还是从不同的方向袭来,让我觉得越来越冷。我十分羡慕穿着厚衣服的人们,一心只盼着列车能够准点到站,只要进入车厢,应该就不会这么冷了吧。

时间在我苦苦的煎熬中,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没想到那该死的烂火车,居然还晚点。当又一阵寒风吹来的时候,我终于仍不住打起了喷嚏,心想这下子完了,恐怕要感冒。临出门之前,朋友知道我这次旅行,全带的短袖,要把他的厚衣服给我穿,我自持身体壮,谢绝了他的好意。现在不免有些后悔,心情也开始变得糟糕起来。

我要乘座的那次列车,在我不停地抱怨中,终于在晚点20分钟后,驶进了洛阳站。一检过票,我就飞也似的向列车奔去,以求更快地进入那温暖的车厢。

车厢里的人比我预想中的要多得多,连过道上也挤满了人,我以前在书上看到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多走几节车厢看看,多半都能找到空座位。于是,我在拥挤的车厢里缓缓地挪动起来,等我艰难地挪了两节车厢后,却发现是一节比一节人多,我不禁心灰意冷,只好找了一个稍微不那么挤的过道站定下来。

记得买火车票的时候,售票员问我是否买有座位的慢车车票,虽然从洛阳到西安也就五、六个小时的车程,但对于一向不喜欢坐火车的我来说,还是买了一张没有座位的快车车票,期盼将车程尽量缩短一点,而且说不定还有座位,那就更妙了。现在看来,这个愿望是彻彻底底地泡汤了,我的心情也变得越发糟糕起来。

虽然车厢里的气温比外面要暖和一点,可对于我来说,感觉还是相当的冷。我将旅行包放在地上,忍了又忍,顾不得旅行包是否会被坐坏,还是一屁股坐了上去,顺势将背靠在座位的侧面上,感觉舒服了一点,只是这样的舒服并没有持续多久。狭窄的过道里,不时有寻找座位的人来来去去,我就得不时地站起来让道,就这样坐坐站站,站站坐坐,不多一会儿,就把我搞得疲惫不堪,额头也隐隐约约发起烫来,我心想这次自己肯定要感冒了。

一个多小时后,列车停靠三门峡站,我紧盯着离自己最近的座位,期盼有人下车,那样,我就有座位坐了。真是天遂人愿,坐在我旁边位置上的一个和我年龄相仿、个子也同我差不多的男孩站了起去,他的脚刚一跨入过道,我就迫不及待地坐到了他的座位上,刚一坐下,背就不由自主地贴到了温暖的靠背上,犹如多穿了一件衣服一样,顿感身子暖和了许多。待我坐定,再望向那个男孩的时候,他已经消失在了车厢的连接处。

对于此时此刻的我来说,坐着比站着要舒服不知多少倍,所以在我不清楚那个人是下车,还是去上卫生间的情况下,很不情愿看到他回来,他要是回来了,我肯定是要把位子还给他的;只要他不回来,这个位子就会一直属于我,我就能心安理得、舒舒服服地一直坐到西安了。几分钟后,列车缓缓地驶出了三门峡站,又过了十来分钟,也不见那个人回来,我想他肯定是在三门峡下了车,心里顿时轻松起来。

因为有了座位,我身上的疲惫感慢慢消失了,微烫的额头渐渐恢复了正常,糟糕的心情也随之消失殆尽。每每休假的时候,我总喜欢一个人到处游玩,从一个陌生的地方,抵达另一个陌生的地方,在陌生的地方还原一个真实的自我,在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畅游于祖国壮美的山水之间。

坐在车上无所事事的我,拿出数码相机,翻看起照片,回味一路上的风景;有时也发条短信给远方的朋友,告诉他们我一路的见闻。时不时的有趣照片,幽默的短信,令我又开心了起来,身子便在不知不觉中恢复到了往昔的健康状态。由于开心,旅程好象也缩短了许多,西安站很快就到了。

我拎上旅行包,站起身来的那一刹那,却意外地看到刚才那个男孩正从车厢连接处走来,在人流中艰难地逆行,我还没有来得及多看他一眼,就被洪水般的人流挤到了车门处,待我回过头再看他的时候,他正吃力地在拿行李架上的一个大箱子,只给我留下了一个背影,一个温暖的背影。

车站外面,西安的朋友收到我的短信,给我带了厚衣服,早已等在了车站门口。此时的雨比在洛阳的时候小了许多,加之又穿上了厚衣服,我就一点儿也感觉不到寒冷了。一坐上公交车,我就给西安的朋友讲了我在火车上的奇遇,我俩分析了许久,也没有找出他给我让座的原因。只是,在我的内心深处,却注定要留下一份感动与感激。

虽然我不知道那个男孩的名字,也淡忘了他的样子,但他那温暖的背影却一直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里。我一直在真诚地在感谢他,感谢他在那段令我愁苦的旅程中,让给我一个温暖的座位,使我经历了一段难忘的温暖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