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兵点沙场
4375300000022

第22章

孤星月不冷

午夜的城市,泛起了淡淡的薄雾,暗淡了霓虹灯的绚丽,喧嚣的城市渐渐安静了下来,偶尔驶过一辆汽车,也很快消失在了街道的尽头。一轮孤月寂寞地行走在天边,一颗星星在月亮旁边忽明忽暗。

我隐约听见从月宫里传来嫦娥的笑声,她好象在轻唤玉兔,要它安静下来,她要去抓那颗闪烁不定的星星……哦,我明白了,原来月亮和星星在作迷藏呢!

从那年离开家乡到现在,差不多有十年的时间了,我一个人上学,一个人工作,一个人行走,一个人承受……我早已习惯了一个人的日子,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我喜欢这种天高任我飞,海阔凭我游的感觉。看见所有形单影只的事物也不会觉得他们是孤单的,因为我不觉得孤单,或许有,那也一定是被我遗忘了。

上班的时候我努力地认真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能挣回养活自己的金钱。下班之后,看看书,学习学习,给自己充充电;或静坐在电脑前,写点让自己感动的文字。

我还喜欢一个人外出旅行,背上简单的行囊,从一个地方穿梭到另外一个地方,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群,陌生的田野,陌生的林间,放任思想自由地驰骋,浪迹于名山大川之间,体验不同的地域文化……

孤独是什么?孤独不是一个人自言自语,而是面对身边认识的人,却无法和他们交流,与他们无话可说;孤独不是一个人独自散步,而是和朋友们一起玩的时候,你无法熔进他们的快乐中;想要在灯红酒绿中摆脱孤独的人,孤独却总是把他抓得更紧。

孤独是把双刃剑,你若利用不好它,就会被它弄得伤痕累累;若你掌握了它的脾气,用心去驾驭它,你就能收获很多意想不到的感悟,让你身处红尘,也能铅尘不染。把孤独当成敌人的人,会被孤独逼得更孤独;把孤独当作朋友的人,他也就会感受不到孤独。

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如何,完全取决于你对待生活的态度:你若将生活想得五彩缤纷,即使天天喝白开水,也觉得那水香甜润滑,你的生活也能充实快乐;若你将生活想得孤苦零丁,即使你手里有一杯蜂蜜,你也品不出任何味道,你的生活也只能是寂寥无比。

享受孤独,我将孤独泡成一杯绿茶,在夜风下细细口味;将寂寞当作知音,在心灵深处促膝长谈。在寂寞中去感悟生活的真谛,在孤独中反省自己的灵魂,在孤独中寻求做人的准则。

孤星寂月的夜晚,我一个人静坐窗前,放一曲《高山流水》,吟一首《春江花月夜》,用思想和月亮约会,用心灵和星星对话,用手机给朋友发短信,用笔写下一些感动的文字……困了累了,就躺在月光铺就的摇篮里,拥着被子沉沉地甜甜睡去。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心静如水,轻柔地流过青春的大地,两岸是草绿花香,四处是蝶舞蜂喧。即使只是一月一星一屋一人,也要相信,孤星月不冷。

城市的月,乡村的光

在城市生活久了,我竟然开始怀念起月光来。

城市里是没有月光的,当朋友们听我这么说的时候,都认为我在说糊话,那么大的一轮月亮,怎么会没有月光呢?我问他们,你们现在能看到月光否?大家放眼看去,街道上全是霓虹灯在闪烁,发出红的、绿的、紫的、蓝的、黄的,五颜六色的光,加上路灯的光,整个城市一片灯火通明,没有一点黑夜的样子。

城市的月亮很孤寂,月亮的脸被城市的光蒙上了一个面具,落寞地独自行走在天上。城市里的人,也如城市里的月,都戴着一个面具,从城市的一条街,穿梭于另外一条街,把自己的真实面目掩藏得很深很牢,让人怎么努力也看不分明。城市的光,照亮不了灵魂,只能照亮一具具躯壳。

来自乡村的我,在路灯和霓虹灯交织的城市,望着城市里有月,开始疯狂地思念起乡村的月,恨恨地想念起乡村的月光来!

乡村的夜晚,是被月亮唤醒的。太阳还没得及下山,月儿就已经出现在东山之上了,提醒着辛苦耕作了一天的村人们:嘿,你们该回家休息了,我月亮都出来了。于是乎,人们便纷纷抓紧干完还未做完的活计,陆陆续续往家走,不一会儿,络绎不绝的饭菜的香就从各家各户飘了出来。

饭菜上桌的时候,月亮已经明晃晃的了。村人们端着满满的一碗饭菜,集体出动,走到村中央的坝子里,开吃饭大会。村人们就着月光,说着话儿,看看别家吃什么好吃的,女人和孩子还会互相交换一下各自的好菜,往往一顿饭能尝到十几种不同的菜肴。月光浸在每个村人的脸上,笑容生辉。

吃完饭,收拾停当,村人们就搬出桌椅,泡一壶清茶,再次聚在坝子里,关了屋里的灯,只用月光照明。村人们在月光下喝茶,摆龙门阵,交流交流眼下的农事;小孩子们就更好玩了,逮猫猫,跳橡皮筋,叫着喊着,将大人们的声音淹没;更有恋人,隐藏在月影婆娑的葡萄架下,悄悄地谈着爱说着情。乡村的夜,没有了白天的繁忙,多了一份夜的舒缓与柔情。每天黑夜,一张一弛,村人和庄稼,都在这一张一弛中轮换,生生不息。

月光就像石磨里流出的豆浆,静静地从夜空上流淌下来,流过黛色的远山,淌过成熟的庄稼,倾洒在平和的乡村里,给宁静的乡村披上了一层朦朦胧胧的轻纱,放眼望去,夜幕下的一切都若隐若现。如果说朦胧是一种美,那么乡村夜色下的朦胧,就是一种极致的美,梦幻一般的原始美。

月亮走,我也走;月随人走,人随月动。究竟是因为人带动了月,还是月带动了人,谁又能辨得分明呢?其实,有很多东西都是辨得分明的,比如乡村的心,庄稼的心,村人的心,都毫无顾及地敞在月光里,触手可及。

月光中的乡村,很是寂静,可以听到很多白天听不到的声音,村东头的一声狗吠,村西头也能听得清清楚楚,就连蜻蜓飞过、风拂竹叶的声音也能清晰可闻。宁静的乡村在月色下演奏着一曲穿越千年的月光曲:月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月到中天,夜沉沉,坝子里的人就开始一个一个减少,母亲们招呼着各自的孩子,该回家睡觉了,小孩们嘟着小嘴,带着没有玩尽兴的不舍,被母亲强行带进了梦乡,游戏的欢乐还挂在脸上,被月光看到了。

人们熟睡后,月光之中,一定发生了许许多多精彩的事情,是我所不知道的。为什么鸡鸭狗猪都醒了,小花猫还在睡觉呢?为什么昨天栽的焉不拉及的小苗,早上就神采亦亦了呢?为什么昨天枝头上开着的花朵,早上就变成一个瓜了呢?还有,还有很多很多。我想,这些奇妙的事情,只有月亮和月光才知道吧!那简直是一定的。

乡村夜晚的颜色,是月光一样的洁白,这也是乡村的底色。

我一直认为,所有月光照亮的地方,都是一样的纯。但是城市的夜晚,月光被霓虹灯光淫没,城市在迷幻的霓虹灯下,充满了尔虞我诈,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城市的心失去了最后一点真实,连月光都羞得无地自容,不再展露月的柔情!

假如李白生活在现在的城市中,他还能吟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佳句吗?张先也不能弄出“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的绝妙之词吧?欧阳修肯定也不能“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只能路灯照街道,人约酒吧中了吧?

望着城市的月亮,我只能怀念乡村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