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上下五千年断案趣话
4369500000006

第6章 三国时期(1)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断案大背景】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央审判机关为廷尉,或称大理,北周称秋官大司寇。到了北齐,廷尉改名并扩大为大理寺。这一时期加强了以皇帝为首的中央政府对司法权的控制。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封建皇帝更加频繁、直接地干预和参与司法审判,西晋时出现“登闻鼓”;二是规定了严格的死刑复核制度;三是加强自上而下的司法监督;四是限制人民的诉讼权利。

这一时期还建立了皇帝直接领导的独立的监察机关:御史台。御史台的职权极大,有权对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司法机关和官吏进行监督。御史台长官为御史中丞,若御史中丞失纠,被免官。

三国两晋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为:

引礼人律的深化中,突出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正统法律思想,又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规律。

三国时期法规为《魏律》。《魏律》是三国时期魏国制定的法律。共18篇,它对两汉旧律进行了改革,主要有以下几项:增加篇条;改具律为刑名,冠子律首;吸收律外的傍章科令,调整、归纳各篇内容;正式规定“八议”条款;改革刑罚制度。

庞统察虚巧断案

庞统(179~214)字士元,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与诸葛亮齐名,号称“凤雏”。当时人评价他的经典言语是:

“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也!”曾与东吴陆绩、顾劭等臧否人物,自谓目:“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

羊皮袋子的故事

一个老妇人说赵六抢了她家的羊皮袋子并把她儿子打残了,来告状。

庞统传了赵六上来,赵六说袋子本来是他的,庞统说羊皮袋子一人一半,结果两人都喊冤,庞统说那就每人用嘴巴舔羊皮袋子的边,然后粘起来吧。

于是两人都用嘴巴舔了,最后庞统问羊皮袋子是什么味道,老妇人说是咸的,然后庞统就让衙役舔,衙役说是咸的,这时赵六马上就表现得很慌张,庞统认定赵六是凶手,后庞统断决:

袋子是咸的,就应该归贩盐的老妇人所有。

断案点评

两个人为一件事情争执时,通常双方都会各执一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将人搞得晕头转向,弄不清谁说的是真谁说的是假。面对这种情况,除了观察他人的心理活动外,还要注意取证,让事实来说话,这就需要具有高度的心理辨别分析能力,不要被假相蒙住了双眼。

兄弟打架

庞统担任县令时,有一天,当地一大户人家的弟兄俩,因为家事打起架来,两人越想越生气,都认为对方是错的,于是闹到了公堂。在公堂上,两人更是吵吵嚷嚷,喋喋不休。庞统听了有点不耐烦,大声斥责道:“你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顾在这里扰乱公堂。本官要亲自察访,现在你们都回去,听候处理。”

老二气呼呼地走了。入夜,老大让家人送来20两白银,庞统二话不说,立即收下。第二天升堂,庞统把惊堂木一拍,喝道:“来人,把老大押下去重打30大板!”站在身旁的师爷问:“大人,怎么不审就断?”庞统说:

“有理胆壮,无理心虚。老大送礼说明他自己心虚,责任肯定在他。”边说边拿出白银20两。老大一看再也不敢隐瞒了,只好如实承认。众人对庞统智断此案,都十分钦佩。

断案点评

在难以分清是非时,要注意观察细节,做错事情的人往往会沉不住气,自己露出马脚来。

曹冲断案

曹冲,字仓舒,曹操第7子,由曹操小妾环夫人所生。曹冲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建安十三年(208),曹冲病重不治而去世,年仅13岁。与甄氏亡女合葬,追赠骑都尉印绶,黄初二年追赠谥“邓哀侯”。追加号为“公”,太和五年,加冲号曰邓哀王。

曹冲救仓吏

一次,曹操在仓库里的马鞍被老鼠咬了,守卫仓库的库吏们心惊胆战,恐怕这事必死无疑,便商议着要把自己绑了去自首,但还是很害怕免不了死罪。曹冲知道了此事,就让他们先等几天。曹冲拿刀弄破自己的衣服,看起来像是被老鼠咬破的,又假装很失意,脸上显现出发愁的样子。曹操见了问他,他就说:“世俗的人认为衣服被老鼠咬破,对衣服的主人不吉利,现在我的衣服也被咬了,所以发愁。”

曹操说:“这是胡说,不要担心。”不久曹操听说了马鞍被咬的事,就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放在身边都被咬了,何况是挂在柱子上的马鞍。于是没有追究这件事。还有很多犯下罪过的人,按照刑法应该被处死,都依靠曹冲的辩解得到了宽大处理。

断案点评

要多懂点平常生活的常识,了解人们的平常的心理活动与习惯,就会看出一件事情中的一些破绽。由此可见,日常知识的积累对于断案者的重要性!

曹冲破铜钱案

有一次,曹冲在大街上走,见前面围了好大一圈人,中间有两个人正在为一串铜钱争吵,于是,他派人把这两个人带到跟前。这两个人一个是屠户,另一个是卖布的。他们互相指责,都说对方偷了自己的铜钱。

曹冲思忖片刻,问他们究竟是谁偷的钱,两个人便都矢口否认。

曹冲微微一笑道:“是真是假,一验便知。来人,烧一锅水!”

待当街支了个大锅,烧开了水之后,曹冲一把将铜钱扔进开水里,片刻之后,对卖布的大声喝道:“好个无赖,敢偷人钱财!”

卖布的腿一软,赶紧跪地求饶。

曹冲的侍卫忍不住问他是怎么断定卖布的是小偷,曹冲说:“屠户卖肉,铜钱上沾了不少猪油,开水一煮,水面上漂起一层油花。可是卖布的整天跟布匹打交道,他的钱上哪儿来的油呢?所以我断定,偷钱的人是卖布的。”

在场的百姓无不赞叹。

断案点评

追究其根本,从细节入手,往往会得到最正确的结论。

孙亮鼠屎辨奸

孙亮(243~260),孙权的第七子,吴国的第二代皇帝。他是个聪明的皇帝,看到孙琳专权,图谋杀之,但最终失败。帝位被废,沦为会稽王。

三国时期,吴主孙亮喜爱吃生梅子。一次,孙亮吩咐太监去库房里取来蜂蜜渍梅,正津津有味地吃着,忽然在蜜中发现了一颗老鼠屎,吓得众人面面相觑。太监连忙跪下奏道:“这一定是库吏渎职所致,请陛下治罪。”

库吏便被召到堂上。孙亮于是问道:

“刚才太监是从你手上取蜜的吗?”

库吏战战兢兢地回答:“蜜是臣下交给他的,但给他时并没有鼠屎。”

“胡说!”太监指着库吏鼻子,“鼠屎早就在蜜里了,这是你欺君罔上!”

太监一口咬定是库吏干的,库吏死不承认,说是太监放的。两人在堂上争执不下。侍中官刁玄和张邰出列奏道“太监和库吏言语不同,难以决疑,不如押进监狱,一同治罪。”孙亮环视众人,说:“这个容易知道。”马上吩咐卫兵当众剖开鼠屎。大家定睛看去,只见鼠屎外面沾着蜜汁,里面却是干燥的。孙亮哈哈笑着说:“要是先在蜜中,里外都应浸湿,而今外湿里燥,显然是刚才放进去的。这一定是太监干的事!你与库吏有仇,故意嫁祸给库吏,欲借朕之手替你除去库吏。

可是你却故意侮辱朕,今日若不杀你,世人都以为朕好欺负,左右武士将他拉出去斩首,以示他欺君之罪。”太监吓得浑身哆嗦,连忙“扑通”一声跪下,磕头求饶,左右的人也感到十分吃惊。

断案点评

只要深入调查研究,对各种现象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就能见微知着,察暗图明。

孙登比丸知冤

孙登(209-241),字子高,孙权长子(庶出)。黄龙元年(229),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赤乌四年五月卒,年仅33岁。谥宣太子。

一天,孙登骑马出行。在路上,突然听“嗖”一声。一颗弹丸飞来,马受惊,随从们立刻四处搜查,正是这时候,刚好有人持一把弹丸而来,随从们一拥而上,将他擒住,大声指责道:“大胆狂徒,竟敢暗算太子!”

那人却无论如何也不承认,随从们立刻将他押至孙登面前,那个手持弹丸的人高呼冤枉。随从们见他死活不承认,刚要打,孙登却道:“慢,将那颗弹丸与这人所用的一同拿来!”

当两颗弹丸一同被呈上的时候,孙登比较了一下,命令立刻放人,道:

“此弹丸非彼弹丸,大小形状都不相同,不得冤枉他。”

随从们听了,都觉得孙登所言极是。

断案点评

真理有时也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

孙登之所以明断疑案,就是因为他细心观察案情,不偏听偏信,而是找证据,断案者是得注重证据,但不能依靠伪证。

“清忠简约”满宠断案趣谈

断案点评

满宠(162-242),字伯宁,山;阳昌邑(令山东巨野昌邑)人,三国时期魏国着名将领。18岁在本郡任监邮,不久擢升为高平令。建安元年后,在曹魏政权历任许令、汝南太守、豫州刺史、征东大将军等职。四次封侯,官至太尉。一生搏击豪强,执法严谨、军事才能杰出,但“不治家业,家无余财”,被魏明帝称之为“清忠简约”。

杀曹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