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上下五千年断案趣话
4369500000020

第20章 宋朝(5)

李处厚刚出任庐州慎县县令时,便有一个农妇前来啼哭告状,说他丈夫几天前上山砍柴时候,为小事而与邻家汉子发生争执,被那汉子毒打一顿,回家不几日便死去。农妇声称,丈夫的尸体尚未送殓,请县老爷去验尸明察,为她做主。李处厚立即传死者邻家汉子到堂。那汉子一口否认此事,说那日上山一起砍柴是真,但从未与之发生争执,更未动手殴打。李处厚见一时无法了断此案,便暂将那汉子扣押后堂。那汉子大声呼屈,说邻家妇人诬告,要县老爷拿出证据来。

李处厚道:“本官绝不会冤枉好人,暂且委屈你一下吧,待我调查之后便会放你回去。”说完,带人前往死者家中验尸。

到了农妇的家中,只见全家人披麻戴孝,啼哭不已,灵堂内凄凉万分。

李处厚立即派人揭开死者身上的白布,解开衣裤进行验伤。奇怪的是,尸体身上居然没有一处伤痕。验尸官当时通用的验尸方法,将糟块、石灰水之类对尸体进行冲洗、敷拥,仍不见殴伤的痕迹。

李处厚并不觉得那农妇是诬告他人,只得将农妇带回衙门审问。审来审去,那农妇悲悲切切地哭着,说来说去还是状子上的那几句话,李处厚便对农妇道:“你告邻家汉子将你丈夫殴打致死,查无凭证。本官难以了断,你去吧,念你丧夫子幼,不追究你诬告之罪。”

农妇便大哭着离开了,李处厚有些怀疑,却也没有办法证实,正想离堂,正在这时候,有一位退职的老书吏求见,并呈上一种验尸的方法,说,“有些尸伤由于凶手作案高明,十分难用寻常办法验尸。大人只需用赤油伞在中午阳光下张开覆照,以水浇尸,伤痕就会立即出现。”

李处厚便马上命人去农妇家,用此办法验尸,那尸体身上果现伤痕累累。真相大白,农妇的丈夫确属被殴打而死。证据到手,李处厚马上提审死者邻家汉子,那汉子无法抵赖,只得认罪。

程戡唬破弑毋嫁祸案

程戡(990或997-1066),字胜之,北宋许州阳翟(河南禹县)人,少年时勤奋读书,天禧年问中了进士,及第甲科,补泾州(今甘肃泾川西北)观察推官,再任秘书丞,历通判许(许昌)、蕲(湖北蕲春县)、虔(江西赣州)三州。后来权臣陷害他,把程戡流放到虞州。当地有人把自己的母亲杀死,半夜把尸首放在他人门外,来诬陷他人,被诬陷之人已进了监狱,而程勘经过明查暗访为他洗清罪名。之后官任尚书屯田员外郎,管理归州(今湖北秭归),又回朝廷做侍御史,三司度支判官。

仁宗宝元初年(1038),程勘奉命去安抚忻(山西忻县)、代(山西代县)地震灾区百姓,办事干脆果断,又任起居舍人,天章阁待制,陕西转运使,迁知渭州(甘肃陇西县东南)。当时陕西有保毅军,人苦其役,程勘上奏州县私役保毅军事,朝廷诏令禁止。进位枢密直学士、知成都府,累迁给事中。当时蜀地政局不稳,仁宗虑有变故,亲自选用程勘,去管理四川,迁为端明殿学士。程勘到达任所后,不避嫌疑,缮城浚池,以备不虞。并严禁蜀人妖言惑众。至和元年(1054)为参知政事。因与宰相文彦博有亲,为避嫌疑,改任尚书户部侍郎、枢密副使。因与枢密使宋庠政见不同而自请罢政,除吏部侍郎、观文殿学士。不久,以宣徽南院使、富延路经略安抚使的身份判延州(延安),扩建延州城以御西夏。英宗即位。他得到重用,加安武军节度使。请求分部命将,兼沿边巡检使,避免一人专擅番部事务。程勘久任边事,以安重习事着称。在治国防务上,尽心尽力。

显示出了高超的谋略,使西北边陲。

边境稳定。后因年老和疾病,上奏请还,皇帝允许他的请示,在回采的路上死了,当时78岁,赠太尉,谥号康穆。

北宋时期,任处州知府的程戡是一个很能断案的人。当地老百姓中有两家积怨很深,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这两家的人如果在路上遇见了,一定会怒目而视,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官府都对这两家人毫无办法。

而这两家也经常因为一点小事而吵闹到官府,官府总是为他们的事忙来忙去,因此官府中有的人简直都怕他们了。

这两家人中有一家的几个儿子报复心很强,总是想找机会报复和他们有仇的那一家。只不过总也找不到好的机会,心里不禁十分郁闷,便天天想方设法要找对方的麻烦,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

这一天晚上,兄弟几个在一起喝酒,又谈起了报仇的事情。他们一个个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将对方碎尸万段,就想了很多主意,但是最后经过论证都觉得不可行。正当兄弟几个无计可施的时候,他们突然听到了躺在床上的老母亲的咳嗽声。老太太已经七十多岁了,身体越来越差,最近又生病在床,儿子媳妇们都厌烦了,因为总是需要人伺候这老太太。

几个儿子听到母亲的咳嗽声,不禁计上心头。他们不约而同地说出了要用母亲的性命来为他们报仇的想法。

兄弟几个不谋而合,于是就一起来到床前,对母亲说:“母亲大人,您年纪也大了,身体又不好,恐怕是活不了多久了,与其天天躺在床上受罪,不如让我们借您老人家的身体,来为我们报仇吧!”

老太太听到几个儿子竟然这么没有人性,为了报仇竞要自己的老命,心里伤心极了,心想自己辛辛苦苦将他们养大,最后竟然要被儿子杀死.真是可怜。可又一想,这也不怪别人,都怪自己和丈夫那时教育孩子们记仇。

几个兄弟看母亲没有反驳,就拿起枕头,用劲捂住母亲的嘴,让她喘不过气来,一会就把老太太给憋死了。

他们趁着天黑,就把老太太的尸体偷偷地扔到仇人家门口,接着就追不及待地跑到官府去控告仇人杀了自己的母亲。对这件事情,被嫁祸的那一家虽知道是仇人在栽赃陷害,却又无法辩白清楚。

程戡听了几兄弟的控告,又分析了一下案情,觉得事情不是那么简单。

而他的手下们却认为这个案子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没什么可疑的。

程戡摇摇头说:“你们想想,凶手杀了人怎么会把尸首放在自己家门前呢,天底下哪里有这么傻的傻瓜啊。

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怀疑吗?”

于是他叫来那几个杀了自己母亲的兄弟,对他们说:“我知道你们和你们仇家的事情,你们两家彼此互不来往,想方设法对付对方。但是我敢肯定你们母亲不是你们的仇家所杀。因为再傻的人也不会杀了人而把尸首放在自家门前,除非有人陷害!”

兄弟几个听了不禁心虚,却还是一口咬定是仇人杀了自己母亲,还装模作样地大哭,程戡看到这已经知道是几个不孝儿子搞的鬼,于是就厉声地吓唬他们说:“你们这般不孝的儿子,杀了母亲嫁祸他人,还在这哭?

你们再不从实招来,我就要大刑伺候了。”说着让侍卫们拿出最严厉的刑具。

这几个家伙一听吓得不行,只好承认了自己杀母嫁祸的事实。程戡依法重重惩治了他们。

张希崇暗访查清兄弟破案

张希崇(888~939),字德峰,幽州蓟县人,后唐庄宗朝累迁蕃汉都提举使。天成初,契丹命为平州节度使,后逃归,授汝州防御史,迁灵州两使留后,改邠州节度使。

五代时期的后唐名臣张希崇曾在后唐明宗天成元年率众由契丹回归祖国,明宗嘉许他的义举,任命他为汝州防御使,迁灵武节度使。

张希崇是个性情温和,为人宽厚的人,可是他对奸邪之事却嫉恶如仇。

他到汝州不久,就遇到了一件非常棘手的案子。有个姓郭的人状告他的弟弟独吞了父母留下的家产,要求与弟弟平分遗产。

这天,张希崇公开审理此案,到堂外旁听的百姓也很多。张希崇先让原告哥哥陈述案情。哥哥说自己本与弟弟是同胞兄弟,理应得到父母留下的遗产,可是弟弟却不承认他是其父母亲生,而是收养的养子,并且早已被父母赶出家门,遗产不能分给他。

弟弟听到这里,大声说:“大人,他不是我的亲生哥哥!”

张希崇问哥哥说:“你到底是不是郭氏亲生儿子?有何为证?”

哥哥十分痛苦地说:“我的确是郭氏亲子,父母去世后,弟弟为了独吞家产,侮蔑我非父母所生。不信您可以问问我家长辈我是否为郭氏亲子。”

张希崇立刻传了郭家的亲属数人,大家都说原告的确是郭氏亲子,而弟弟却坚决不承认,不住地叫喊“他们胡说,他们胡说!”

兄弟两个就在公堂上大吵了起来,张希崇看审理没有结果,便宣布退堂.稍后再审。回到后堂,张希崇就找来关于这件案子的案宗,发现这是一桩久拖未决的疑案。为什么这个案子迟迟都不能定案,这里面一定有什么蹊跷?于是,张崇希脱了官服,换上平民百姓的衣服,带了一个随从,亲自到兄弟俩的家附近明查暗访,终于弄清楚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原告的确是郭氏所收养的义子。原告本是个元家可归的孤儿,郭氏夫妇从小将他抚养成人,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疼爱他。但是他却生性顽劣,刚愎暴戾,惹了不少的麻烦,郭氏夫妇实在忍元可忍,就把他逐出了家门,从此与他断绝关系。

从此以后,他就更加肆无忌惮,横行乡里。自己也不做工、不种地,就靠着纠结了几个小混混到处混吃混喝,甚至还明偷暗抢,乡里人见了他都像见到瘟神一样,避之不及。

后来,郭氏夫妇相继去世,而郭氏的亲生儿子也已经长大成人,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父母留下的遗产。横行的哥哥看到父母留下了那么多的田产给弟弟,就想趁机攫取,于是,他就买通了郭氏的亲属,要状告弟弟。郭氏亲属都惧怕他的强横,或者贪图其财贿,都相继做了伪证,证明他是郭氏的亲生儿子。张希崇之前几任官员都不能明察,此案遂成疑案遗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