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妊娠分娩育儿全书
4322300000056

第56章 育儿篇(30)

宝宝在半夜突然大哭、发烧,并时而摇晃头部,就可能患了中耳炎。宝宝耳朵的疾病特别多,有流脓现象时患中耳炎的可能性更大。

应对方法

如果抱起来就不哭,而且体温也不高,可暂时让他睡冰枕或用湿毛巾冷敷他的头,待天明后再去看医师。如果依旧哭闹不休而且发高烧,就须立刻送往医院救治。不管是中耳炎或外耳炎,凡是耳朵的疾病都应尽早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蛀牙

症状及病因

蛀牙是由于食物残渣留在牙齿表面,从而使细菌附着于牙齿表面和牙沟中而形成的。儿童蛀牙人数以及蛀牙数目的增加有愈演愈烈之势。大多有被破坏的牙洞、疼痛等症状。孩子从1~2岁大约会长出乳齿,上下各8颗,假如宝宝有很漂亮的牙齿,就表示他是健康的。靠妈妈的努力可使宝宝拥有漂亮而健康的牙齿,也就是说蛀牙是可预防的。

很多妈妈是在宝宝的牙齿已变成蛀牙或痛得很厉害时才去看医生,其实,只要早点去让牙医检查,自然会得到预防蛀牙的方法。

预防方法

(1)甜食引起蛀牙。甜食是牙齿的大敌,经常买糖果、巧克力、泡泡糖给孩子吃,不但破坏了预防蛀牙的计划,还会减低宝宝的食欲。

喜欢吃甜点或喝甜饮料是某一阶段的习惯问题,只要开始时少给孩子吃,他就不会一直想吃。因此,必须让宝宝少吃甜食。

(2)养成保持口腔清洁的习惯。吃过东西后牙缝或口腔中会留有食物的残渣,这是引起蛀牙的主要原因。1岁的宝宝还不会漱口,最好在他吃过东西后给他喝点开水,将口腔里的食物冲干净,如果他连这事也做不好,可用纱布把他的牙齿擦干净,这也是清洁口腔的一种好方法。最近有一种刷子可以像戒指似的戴在妈妈手上,用这种刷子给宝宝刷牙很方便。

(3)定期检查牙齿。最近有许多专门为宝宝看牙齿的牙科医生,好的牙科医生会对如何预防蛀牙做适当的指导。宝宝应该每3个月接受一次牙齿检查,在牙齿上涂氟素对预防蛀牙很有效。卫生所里也有牙科医生,应该好好利用。

(4)开始练习刷牙。大多数孩子在2周岁时会长出上下各8颗牙齿,有些宝宝此时已患蛀牙。这是妈妈未能善尽责任,应该事先预防,教宝宝练习刷牙。开始给宝宝练习刷牙约在1岁半之后,在这之前妈妈可用纱布或刷子把留在宝宝口腔中的食物擦刷出来。

让宝宝练习刷牙最好是在上下长了8颗牙齿之后,此时不会轻易伤到牙床。起初不必使用牙膏,只用刷子让他练习,每天三餐以后就让他学着大人们刷牙。宝宝的生活习惯大部分是从游戏中学来的,最好也把刷牙当成一种游戏,慢慢就会养成习惯。牙粉或牙膏最好等他自己有办法把口中的水吐出之后才给他使用,否则他会吞下肚去。

贫血

贫血是儿科常见病之一。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贫血的种类

(1)营养性贫血。主要是由于造血原料缺乏(如缺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等)所致。此类贫血在小儿时期患病率高达38%。其中又以缺铁性贫血最常见。

(2)感染。长期慢性感染包括结核病、疟疾等,一方面可加重红细胞的破坏,另一方面又会影响造血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而导致贫血。

(3)急慢性失血或出血。导致体内血液减少,引发贫血。

(4)骨髓造血障碍即再生障碍性贫血,这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恶性贫血,多为原发性,也有的因用某些药物引起,称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5)溶血性贫血。如新生儿出生时由于母子血型不合所致的新生儿溶血症。其他可由药物引起,也有的属于先天性遗传性疾病。

营养性贫血的症状及病因

这里重点介绍营养性贫血。正常人血中红细胞数量应为4×1012/升,血红蛋白120克/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6个月~6岁小儿血红蛋白110克/升,6~12岁小儿血红蛋白120克/升,即可诊断为贫血。根据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多少,又将贫血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贫血指血红蛋白90克/升,重度贫血指血红蛋白30克/升,中度介于二者之间。

小儿贫血的表现有面色苍白,口唇颜色淡。但需要指出,观察宝宝有无贫血应主要看口唇、舌、眼结膜及指甲床的颜色,而不能单看面色。此外,贫血的宝宝有食欲不振、乏力、精神萎靡、思想不集中、反应慢的现象,大孩子有头晕现象。贫血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心跳加快、活动时气喘、心脏扩大且有杂音、肝和脾肿大,甚至发生心力衰竭、浮肿等表现。缺铁性贫血的宝宝有时喜吃墙皮和土块。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所致的贫血(称大细胞性贫血),表现为智力减退,手和口震颤,嗜睡,头发黄、细、干燥、稀少。

应对方法

怀疑宝宝有贫血时应及时请医生检查,首先明确是哪种类型的贫血及其严重程度,然后根据病因对症下药。对中、重度贫血者可酌情输入新鲜血。平时应加强营养,应及时给宝宝添加辅食,如鸡蛋、鱼、肉等含铁的食品,以防止贫血的发生。用铁剂时,应从小量开始,在两次进食之间服用,最好与稀盐酸或维生素C同时服用,以促进铁剂吸收。注意铁剂不宜与牛奶、钙片同时服。

佝偻病

症状及病因

小儿时期有四种疾病最为常见,且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威胁非常大,佝偻病即是其中之一,其他还有小儿肺炎、腹泻和贫血。这四种病应作为小儿保健、预防和治疗的重点。

佝偻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而维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身体内钙和磷的代谢,促进钙质吸收然后进入血液并向骨骼中沉淀。体内缺乏维生素D,将引起佝偻病。

由于母乳含有的钙磷比例恰当、易于吸收,而牛奶中的钙磷比例不当、不容易被吸收,故喝牛奶的孩子容易发生佝偻病。

佝偻病最容易发生在小婴儿身上。其主要表现是出汗多,烦躁不安,好哭闹。尤其是夜间睡眠不沉,哭闹厉害,故民间称之为“夜哭郎”。因头上出汗多,刺激头皮发痒,宝宝头部常在枕头上左右摇动摩擦致使脱发,形成半圈秃发。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方颅、前囟门闭合晚、出牙晚、手腕变粗似手镯、前胸肋骨和肋软骨交界处鼓起,称串珠。也有的出现鸡胸、罗圈腿或X形腿,此为重症佝偻病的后遗症。

预防方法

由于对佝偻病有重要作用的维生素D有两种来源:一为外源性,包括食物和药物;二为内源性,即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人的皮肤,使皮肤内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骨化醇即维生素D。所以,对佝偻病的防治也应从以上两个方面着手:

(1)让宝宝多晒太阳,尤其是将秋冬季出生的宝宝要常放在近窗的阳光下照晒。

(2)出生后2~4周开始口服含维生素D的药品(如浓鱼肝油)每日3~6滴,同时加服钙片。对重症佝偻病的宝宝可肌肉注射维生素D30~60万单位,根据需要注射1~3次(每2~4周1次),但切勿滥用,以免发生中毒。对严重的后遗症致使骨骼畸形者可适当考虑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心肌炎

症状及病因

心肌炎是指心肌细胞的弥漫性炎症。根据发病原因不同,临床上分为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等。其中以病毒性心肌炎最为常见,顾名思义,该病的病因与病毒感染有关。发病前先有病毒感染的征兆,如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水痘、腮腺炎等,然后出现心肌炎的症状。

本病临床表现有轻有重,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可能来势凶险,发展迅速,甚至突然死亡。

得心肌炎的宝宝可心慌、气短,有的面色苍白,查心脏时可发现心跳快、心律不齐、有早搏、心音低钝,也有的心跳很慢,严重者可有血压下降,称心原性休克。

心肌炎的诊断主要靠心电图检查及抽血查心肌酶。但必须指出,心肌酶对心肌炎的诊断只能作为参考指标,也就是说,不能只根据某项心肌酶指标升高而诊断为心肌炎。

应对方法

关于小儿心肌炎的治疗,总的原则是因人而异,对症下药。轻症心肌炎则以休息为主,可适当用一些保护心肌的药物,如维生素C、能量合剂、辅酶Q10等;重症病人则应及时住院,有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中药黄芪注射液、复方丹参丸也有一定疗效。心脏若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而心跳很慢时,则应安装心脏起搏器。

气喘

症状及病因

气喘病表现为呼吸局促、紧张,与过敏源及情绪紧张等有关。

气喘病为一慢性毛病,不易彻底根除,而且说发病就发病。对于患此病的宝宝,除了要接受正常的医疗照顾以外,父母还应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节,以减少(缓)发病。

应对方法

(1)避免使用地毯和毛、棉制品;地板不可使用容易藏污纳垢的材料,如、草席,以免过敏原潜藏其中。

(2)不可饲养有毛的宠物,如猫、狗、鸟等,因为其毛屑、唾液及排泄物皆可能带有过敏原。

(3)避免给宝宝多毛或棉布类的玩具。

(4)寝具应每周用55℃左右的热水清洗一次。

(5)使用除湿机以控制室内温度;使用空气滤净器以滤净灰尘、菌、杂质,保持空气的清洁;厨房一定要设有抽油烟机,以避免油烟气味过浓并进入屋内。

(6)空气中不可有二手烟、燃香味、怪异气味、灰尘等。

(7)勿让过敏患儿进入储藏室内,并且储藏室内部要时常清理,门要紧闭,以免灰尘外溢。

(8)空气污染指数过高时避免到公共场所,外出时应多戴口罩。

(9)生活规律化,避免情绪的变异受激。父母不焦虑,宝宝也安心。

(10)运动前要事先暖身。游泳是对过敏患儿有益的运动,宜鼓励他经常进行。另外,天气变化较多的季节,如春夏之交、秋冬之际,早晚温差很大,应注意保暖,以减轻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鱼、虾、海鲜类、蛋、花生、巧克力等宜避免食用过多。

感冒

症状及病因

“感冒”医学名称为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这里所指的上呼吸道包括鼻腔、咽部和扁桃体。感冒是小儿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尤其在婴幼儿时期更容易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更为多见。

小儿感冒多由病毒引起,其常见症状有流清涕、鼻塞、打喷嚏、咳嗽、咽部不适。小儿感冒容易发热,体温可达39℃~40℃,甚至出现抽风。也有的患儿出现腹痛、呕吐或伴有腹泻。小儿上感一般经过5天左右即可好转。但如果治疗与护理不当也可继发其他疾病。

应对方法

本病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是对症下药并做好护理。如有高热时可适当给予退热药(如阿司匹林、退热灵等)或用酒精、冷水擦澡(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等),枕冰袋也可。

咳嗽时可口服止咳糖浆。通常不宜滥用抗生素,也不要轻易输液。可多饮水,多休息,饮食要清淡且易于消化。

居室要保持空气清新,有条件时可用食醋熏蒸消毒。

为防止本病的发生,平时要鼓励小儿加强锻炼,包括日光浴、空气浴、水浴,尤其是冬春季节不要总是把宝宝关在屋里,但也不要带宝宝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肺炎

症状及病因

小儿肺炎也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多发病,特别是婴幼儿和新生儿。因其抵抗力差,易受外感风邪的侵袭。本病对宝宝健康威胁很大,应积极进行防治。

小儿肺炎多由细菌引起,称为细菌性肺炎,其他少见的还有霉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等,新生儿则易发生吸入性肺炎。

按肺炎发生的部位和范围不同又分为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

小儿患肺炎时往往先有上感,或在某些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百日咳等)的基础上,由于治疗不当,或孩子体弱、抗病能力差而引发本病。

肺炎的常见症状有咳嗽、发热、呼吸费力,严重时会由于缺氧而出现口唇发干,甚至抽风、昏迷。遇有上述症状时均应及时到医院请医生诊治,典型病人两侧肺部可听到水泡音,胸部X线透视或拍片可帮助确诊。

一般情况下轻症病人可根据医生的意见及时用药。

轻症肺炎应对方法

(1)按时测量病儿的体温、脉搏、呼吸次数。密切观察宝宝有无缺氧表现,做好宝宝的皮肤和口腔护理。

(2)按时用药。

(3)饮食要富有营养,易消化。

(4)保持室内的卫生清洁,空气要清新。

重症肺炎应对方法

重症病人则应住院治疗。对细菌性肺炎应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先锋霉素、强比林等,用药剂量和方法应严格遵照医生的处方,切不可盲目乱投药。有高热时,首先要鼓励宝宝尽量饮水,其次要适量用退热药或酒精擦澡。不能进食者应酌情输液(打吊针)。对小儿应严格控制输液量和速度,同时做好皮肤清洁,经常擦澡、翻身。哭闹、烦躁和有呼吸困难时应该给予镇静药,用氧气罩吸氧,尽量少打扰孩子,令其休息好。

腹泻

症状及病因

腹泻是小儿时期常见病之一。据调查,我国每年约有8亿人次发生腹泻,其中5岁以下小儿约有3亿人次。可见小儿腹泻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

小儿时期尤其是婴幼儿,因其脏腑娇嫩,消化系统功能差,故容易受内因和外因影响而发生腹泻。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是肠道内或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和上感、肺炎、细菌性痢疾等。喂养不当或气候变化也可造成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症状主要是大便稀,次数增加,轻者一日几次,重者十几次,有时呈水样便或蛋花样,呈绿色,也有的呈脓性便或含血液,此为细菌性痢疾。除大便稀、次数多以外,有时伴有呕吐,不想吃,有的有腹痛、发热。部分病人可有尿少、两眼凹陷、皮肤弹性差、哭时无泪,这是脱水的表现,脱水严重时可引起休克。

应对方法

宝宝发生腹泻时,应密切注意他的大便性状、每日大便次数、大便量以及尿量多少。对腹泻的宝宝应及时请医生查明病因,对症下药,切忌乱用抗生素。宝宝腹泻时,一般应多补充水分,但不宜多饮葡萄糖水,而应加用盐水,或小米汤中适当加盐和糖。医院里有专门配好的口服补液盐。脱水不重者仅用口服即可,严重脱水而又不能进食者则应及时静脉输液。

对腹泻婴儿的护理重点是勤换尿布,****周围要保持清洁、干燥,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洗净屁股,用干纱布轻轻吸净,以防止局部发生尿布疹和感染。如臀红严重且有渗液时,可用红外线灯或大灯泡烤,烤时将两下肢抬高,注意不要烫伤,每次烤30分钟,每天2次,烤完后局部涂上金霉素甘油。

食具要消毒,不要进食生冷的食物。喂牛奶的孩子可将牛奶煮沸后冷却,然后将表面脂肪层去掉,此称脱脂奶,喂食脱脂奶能促进宝宝消化吸收。另外,中成药小儿至宝锭、王氏保赤丸也有效,也可配合推拿、针灸。

积食

症状及病因

婴幼儿脾胃功能(即消化功能)虚弱,若喂养不当,乳食无度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均能加重脾胃负担而致积食。

中医认为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属阳主气。脾主运化,为化生之源,属阴主血。如由伤食、伤乳致脾胃受损,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调,遂成积滞。其主要症状有食欲不振、腹胀、呕吐、吐出物有伤食乳酸味,时有腹痛,哭闹不安,或伴有腹泻,大便奇臭。

应对方法

(1)暂不宜进食,尽量减轻脾胃负担。

(2)腹部按摩,增加胃肠蠕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