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妊娠分娩育儿全书
4322300000040

第40章 育儿篇(14)

另外,这阶段的宝宝,虽然独立行动的愿望越来越强,但独立做事的能力却还很差。因此,父母既要及时给宝宝帮助和鼓励,又要不挫伤宝宝的积极性,允许宝宝在某些方面依赖于大人,以稳定宝宝的情绪,并对宝宝的行动提出适当的要求,如正确地穿衣、吃饭等,从而培养宝宝独立生活的能力。

注意力与记忆力特点

1~2岁的宝宝,其注意力与前两个月相比又有明显的长进。一般来说,宝宝的注意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这个时期的宝宝,能够注意看图片、看电影、看电视、玩玩具、念儿歌、听故事等。但是,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一般能坚持15分钟左右,而且以无意注意为主,宝宝对所看的东西,只是瞬间的吸引。

另外,宝宝的记忆也与注意力一样有明显的增长。但这一时期宝宝记忆的内容仍较简单,只能记些零星片断,都是宝宝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一些内容,比如与小朋友玩、分吃东西、玩玩具、看动画片、看汽车等。当宝宝看到熟悉的小狗、小鸭子、小白兔、苹果、橘子等时,能记住并叫得出名称。对时常见到的东西,一般记得比较牢,如果是头一两次见到的东西,宝宝必须反复几次才能记得住。

这一时期能引起宝宝注意力和记忆力的事物是夸张、醒目、艳丽、新奇、刺激以及反复出现的东西。如到公园看动物时,宝宝对各种动物都很感兴趣,尤其对小猴子、大笨熊等动物看得时间较长,记忆得也比较深刻,回来后在较长的时间内,还能记得看到的动物。宝宝对玩玩具和做游戏也很感兴趣,因而许多游戏,只要玩几次宝宝就能记住玩法。

另外,对自己有关的事情,更能引起宝宝注意与记忆,比如刚刚入托的宝宝,能在10天内记住自己的座位、床位、活动室、厕所等地方,并能记住某某老师和小朋友的名字。有的宝宝甚至还能记住老师说的一些话。

开始萌生想象力

想象对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有着重要意义,无论是学习、科学发明还是生产实践都离不开想象力,因此,从小培养宝宝的想象力具有重要意义。

2岁左右的宝宝开始萌生想象力,但宝宝在这时期的想象活动,只是把生活中所见到,所感知过的形象再造出来。由于宝宝这个时期的生活、知识和经验都很缺乏,而且语言水平也比较低,所以想象的内容很贫乏,有意性很差,属于再造想象,是一种低级的想象活动。比如,利用日常生活经验开展想象时,可以模仿妈妈喂自己吃饭的动作,而抱着玩具娃娃去喂饭;或者像医生给自己打针那样,模仿医生给玩具娃娃打针;或者把椅子想象成汽车,自己假装成司机等。

要培养宝宝的想象力,首先就要从丰富宝宝的生活入手。父母可以通过讲故事、讲童话、描述图片内容、绘图、表演、游戏来发展宝宝的想象力,让宝宝在生活中得到更多的体验和更多的经验来丰富想象力。比如给宝宝一套模型餐具,让宝宝学习父母的样子,给玩具宝宝安排一日的饮食。或者让宝宝自己当父母,学着妈妈或爸爸的样子,哄玩具宝宝睡觉,喂玩具宝宝吃饭,给玩具宝宝讲故事,和玩具宝宝做游戏等。在想象******中既发挥了宝宝的想象力,也锻炼了宝宝的语言能力,同时也能让宝宝体会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些情感。

所以,父母要创造条件,启发引导宝宝进行想象,并在想象中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随着宝宝生活经验的积累和语言水平的提高,到了3岁以后想象力就会有较快的发展。

有了初步的创造力

宝宝好奇心增强,自己动手的愿望比较强烈,在宝宝独自玩耍的过程中,时刻在锻炼和考验自己的创造能力。所以,父母应让宝宝以自由游戏为主,尽可能地给他各种玩具,以使他在玩耍的过程中尝到创造的乐趣。

为了增强宝宝的创造性,父母应该给宝宝准备一些便于发挥创造性的玩具。像木制卡车、电车、小轿车,以及软材料制成的娃娃和动物等。还可以给宝宝成套的玩具式的小家具、小餐具等。通过游戏使宝宝学会使用方法,并使创造力得到发展。

有独立性与安全感的双重需求

1~2岁的宝宝,正处在一个对周围世界感知和尝试的阶段。宝宝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强了,但对周围世界的恐惧感也增大了。他既想尝试许多新鲜事物,又怕没有“安全感”。这种矛盾心理,表现在生活中的许多地方。

宝宝试着独立吃饭,却又不愿意妈妈在他吃饭的时候离开;宝宝想走路,不愿要妈妈的帮忙和扶持,但若妈妈真的离开他,就会感到恐慌,失去练习的兴趣和信心;宝宝喜欢独自摆弄玩具,津津有味地翻阅画册,但当宝宝感觉不到妈妈的存在时,就会哭闹起来。

一般情况下,大胆而又独立的宝宝总是嚷着要自己做事,拒绝父母帮忙,但同时又希望父母在自己身旁,提供安全保障。这种独立的需要与对安全的要求,就成为宝宝的双重需求。由此可见,安全感在宝宝的精神和感情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宝宝的这种双重需求,父母应加以保护。保证宝宝的安全,不仅是指生活中的吃、喝,包括不要着凉、不要生病、不要发生意外事故等,还包括父母对他活动的关心,对他心理的安慰,对他情绪上的理解,甚至对他行动上的鼓励与支持。在宝宝的意识中,父母就是安全的象征。宝宝有了安全感,就会变得自信、幸福、勇敢,也才能更加敢于独立地探索新事物。

如果父母认为,既然宝宝想自己干,就完全放手不管,这并不好,因为这会使他感到被抛弃了,不能满足他潜在的对安全感的需求。相反,如果宝宝已学会了走路,宝宝在前面走,爸爸在后面跟着,尽管宝宝用不着爸爸的搀扶,但仍感到心里踏实。这是一种心理需求,符合宝宝的安全愿望。爸爸此时的存在,对宝宝来说是一种鼓舞,这使宝宝相信爸爸在他遇到困难时,可以帮助他,因而能安心地干自己的事了。

但是,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度。让宝宝有安全感,并不是说一天24小时,父母都得寸步不离地守在宝宝身边。宝宝走路摔了一跤,父母也赶忙过去吹吹拍拍,生怕吓着。过分的保护反而会使宝宝变得胆小、适应力差,加重对父母的依赖,从而丧失独立性。

1~2岁幼儿喂养

宝宝的饮食特点

1~2岁的宝宝,已经能够独立行走,活动量日渐增多。宝宝的胃容量可增加至300毫升,其生长发育虽不像过去那样日渐增长,但仍然是非常旺盛的,因此,宝宝对食物的需要量就相应增多。

同时,宝宝的咀嚼功能和消化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因此,宝宝的饮食还不能完全和大人的一样,父母在食物的选择及烹调上,仍应注意宝宝的生理特点,选择容易消化,而且营养丰富的食物,最好每餐仍能给他单独烧一个菜,并经常变换花样品种,注意饭菜的细、碎、软、烂等。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饭菜以低盐食品为好,不吃腌制的食品;食品中最好不放味精、色素、糖精等调味品。

不给宝宝吃刺激性的食品,如咖啡、辣椒、胡椒等;少吃油炸食物和膨化食品。

宝宝的食物应切碎煮烂,尤其是肉类食物,给宝宝吃鱼一定要剔净鱼刺。蔬菜的纤维也要切断,在此基础上,烹调仍应做到色、香、味俱全。

烹调时应尽量避免营养素的损失。淘米时间不宜过长、米不要浸泡、水温不宜过高;清洗蔬菜时应先洗后切,先要浸泡一会儿,便于洗净农药残留物,然后再用清水洗净;炒菜时应急火快炒,烧汤时应煮开后再加菜叶,煮的时间不能太长。

保证宝宝每天早晚都要喝牛奶,这是因为鲜牛奶中含大量的优质蛋白质、钙等元素,能促进宝宝的身体发育。

训练宝宝吃好食物

这个时期的宝宝,独立意识更强了,喜欢自己握杯抓匙,自己取食物吃。虽然有的宝宝,早在八九个月的时候,就自己试着吃东西了,但毕竟是以喂为主,而现在就不同了,基本上是喂养与自食各持一半,这是宝宝从喂食到自食的开端。父母要鼓励宝宝自己进食。因为,自食不仅可以训练宝宝的动作发育及手眼协调功能,还可以培养宝宝对饮食的兴趣,增进食欲。

在很多情况下,宝宝会把自己拿小勺舀饭当作玩游戏,抓着小勺“全力以赴”对付碗中的食物。待食物经过“不懈地努力”喂进自己口中时,宝宝的兴致就更高了,似乎还有一种成就感。

在宝宝进食时,父母要注意训练宝宝咀嚼和吞咽固体食物的能力。宝宝把食物吃进去后,要让他充分咀嚼后再咽下。因吸吮与咀嚼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进食动作,宝宝必须通过训练才能适应。因为咀嚼锻炼可促进上、下腭骨的生长发育,为乳牙换恒牙做准备,也可避免牙齿排列不齐及咀嚼困难。

适合宝宝的几种食谱

由于宝宝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各有不同,因此在饭菜的提供制作上,也要充分考虑到宝宝不同的饮食需求。以下提供的几种食谱,就是本着品种齐全、营养丰富、色、香、味俱全的原则,给不同饮食习惯的宝宝提供的。

宝宝一日食谱之一

早餐:7:00~7:301瓶牛奶,半块面包,1小勺奶油,2小勺果酱。

午餐:11:00~11:301小碗稀饭,1块肉末土豆泥煎饼,1小碟炒小白菜。

午点:15:00~15:301块蛋糕,1/2个苹果。

晚餐:18:00~18:301碗牛肉面条,香蕉1根。

晚点:20:30~21:001瓶牛奶,3片饼干。

宝宝一日食谱之二

早餐:7:00~7:301碗牛奶肉末粥,2块饼干。

午餐:11:00~11:301碗碎菜粥,1个馒头,1小碟肝泥碎土豆。

午点:15:00~15:301个肉包子,3颗草莓。

晚餐:18:00~18:30半碗米饭,鸡蛋羹,海带菠菜汤。

晚点:20:30~21:001瓶牛奶,1/2个苹果。

宝宝一日食谱之三

早餐:7:00~7:301瓶牛奶,半块面包。

点心:10:002块饼干1/2半个苹果。

午餐:11:00~11:301碗米饭,鱼、鸭血、豆腐。

午点:15:00~15:30鸡蛋羹,1根香蕉。

晚餐:18:00~18:3010~12只菜肉小馄钝。

晚点:20:30~21:001瓶牛奶,2块馒头片。

培养宝宝低盐饮食的习惯

据研究分析,每日食盐量在15克以上的人,约有10%患高血压,因此,要想预防高血压,首先要从盐的摄入抓起,而且从小抓起。现在,提倡宝宝的饮食以淡为佳,父母应在宝宝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低盐饮食的习惯。宝宝在哺乳期已经习惯了淡的味道,尝得多的是母乳或牛奶的甜味,但到了2岁左右,以饭菜为主食,就有可能受到父母饮食习惯的影响,父母吃咸,宝宝慢慢就跟着吃咸。给宝宝做饭时,父母已经习惯以自己的口味,来决定宝宝的口味,殊不知成人对食盐的耐受力比宝宝强得多,成人感到咸味的浓度是0.9%,宝宝感到咸味的浓度是0.25%,如按成人的口味,则宝宝摄入的盐就多了,无疑是高盐饮食。

因此,父母在为宝宝烧菜试味时,一般以刚出现咸味为宜。另外,市场上有各类食盐(有锌盐、碘盐等),父母应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加以选购。提倡低盐饮食时,食盐每天摄入量应控制在3克左右。

给宝宝适当吃些较硬的食物

1~2岁的宝宝,已有一定的咀嚼和消化能力了,当宝宝能接受碎块状食物后,父母就应该适当给他吃些较硬的食物。这样对宝宝的营养和吸收都有好处,不仅可供吃的食物多了,而且还锻炼了宝宝的咀嚼系统。如果只吃柔软的食物,宝宝不需要太多的咀嚼就吞咽了,长期这样下去,牙床和脸部肌肉得不到运动,颌部的发育会受到一定影响。

有的父母担心宝宝的牙没长齐,吃不下较硬的食物,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相反,宝宝的能力往往都高于父母的估计。宝宝早在婴儿期就能凭牙床和舌头把块状食物碾烂咽下,何况现在已有8颗左右的乳牙。如果给宝宝咀嚼有困难的食物,宝宝就会自动吐出来,这也是人的一种本能。

当然,所谓的较硬的食物绝对不是指干果之类的食品,比如干枣、蚕豆、核桃、松子等坚硬的食物,而是指相对于软食较硬的食物,像面包干、馒头片、红薯片等。这些食物不要让宝宝当正餐吃,父母可以在两餐中间给宝宝吃这些食品,一则让宝宝磨磨牙床,增强些咀嚼能力;二则也给宝宝一点尝食乐趣;三则作为宝宝的一种饮食补充。

宝宝尽量少吃精细食物

虽然精细食物外观漂亮、口感好,宝宝还是尽量少吃为好。

这个时期的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理应补充更营养的食物,才能满足身体发育的需要,精制食物的营养成分丢失太多,因此,宝宝应少吃精细食物。另外,精细食物往往含纤维素少,不利于肠蠕动,容易引起便秘。

比如糙米和白米的营养价值是不同的,糙米就是仅去除稻壳,未经加工精白的米。这些米保留着外层米糠和胚芽部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铁、钙、磷等矿物质,以及丰富的维生素B族、纤维素、淀粉,这些营养素对人体的健康极为有利。白米的米粒经过精研细磨后,剩下的主要是淀粉,损失了最富营养的外层。因此,从米的营养角度看,糙米比精白米的营养价值高,而且越精制的食物丢失的营养素越多。

但是,事物总有相反的一面,提倡宝宝少吃精制食品,并不是说宝宝吃的食物越粗糙越好。米面加工太粗吃起来粗糙难以消化吸收,甚至还会连带其他食物还未充分吸收消化,就一起排泄掉了,这不适合这个时期宝宝的消化特点。因此,给宝宝吃的食物,既不要过于精制,也不要太粗糙,两者都要兼顾。另外,给宝宝少吃一些精细食物并不是不吃,偶尔让宝宝尝尝精白米面及其他精细食物也未尝不可。

给宝宝吃点心应限时、 限量、限品种

点心不能当饭吃,也不能一次吃得过多。父母如果用点心给宝宝补充营养,或调剂胃口,是可以的。但那些食欲很好、吃饭不成问题的宝宝,应尽量少吃点心,以免造成营养过剩,导致肥胖,带来身体隐患。而对那些食欲不佳,饭量小的宝宝,应该给适量吃一些点心,但不要在正餐时间吃,以免影响宝宝正常的食欲。可以在两餐之间给,以作为营养的补充。

给宝宝所吃的点心,父母要加以选择。因为点心的品种很多,营养价值也不同。在选购点心时,注意不要买太甜的。因为太甜,容易让宝宝伤食,伤害牙齿。吃完点心后,要让宝宝喝些开水,清除一下口腔中的食物残渣,以便保护牙齿。

父母给宝宝吃点心,只应作为一种额外的补充,不能挤掉宝宝的正常饭菜,不能由着宝宝。特别是食量小的宝宝,如果觉得点心已在宝宝的饭食中占有一定的量,父母应该及时限量。

怎样应对宝宝吃奶时哭闹

一些小儿常会一含上****就哭,甚至哭得憋气、烦躁、面色发青,原因何在?因为在宝宝口含****吸吮时,唯一的呼吸通道——鼻孔受到堵塞,发生暂时缺氧,此时小儿感到胸闷不适憋得难受,便放开****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