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妊娠分娩育儿全书
4322300000029

第29章 育儿篇(3)

调好配方奶后,妈妈就要着手给宝宝喂奶了,爱抚是喂奶的第一步。喂奶前,妈妈要先将宝宝轻柔地抱起,解开或掀起上衣,让宝宝贴近妈妈的胸,让宝宝和妈妈充分享受肌肤之亲。在用奶瓶喂宝宝之前,妈妈要望着宝宝的眼睛,轻柔地和宝宝说话、微笑,这些都有助于增进宝宝和妈妈之间的感情。

在给宝宝喝奶之前,先滴几滴在妈妈的手腕内侧试试温度,确保奶温热,不太烫。如果感到有些凉,可用热水冲一下奶瓶,或将奶瓶放在热水中泡一会儿。但不要用微波炉加热。

喂奶时,让宝宝在妈妈的怀抱里稍稍倾斜。如果宝宝平躺着,会造成吞咽困难,甚至可能被呛着。奶瓶要保持倾斜,始终让奶嘴中充满奶,这样宝宝就不会吸进空气了。

当宝宝吃饱了奶以后,妈妈要将宝宝放在肩膀上,轻轻地拍拍宝宝的背部,帮助宝宝排放在吃奶过程中进入胃里的气体,防止吐奶。

正确认识新生儿吐奶

许多正常的新生儿在一下吃得太多时会吐出多余的部分,与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相比,用奶瓶喂养的新生儿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不过,任何正常的新生儿都可能吐奶,如果你的新生儿长得健壮,吐奶吐得不多,只不过沾在他的下巴、你的上衣、他的衣服及毛毯上,那么就不用担心。

但是假若宝宝吃完奶不久即喷吐出全部的奶,而且喷出约30厘米远,那也许是他胃的部位有障碍(幽门狭窄),或有神经方面的问题.这种喷射性的呕吐,如不断地发生,而不是偶而为之,表示有严重的问题,这种情形下的新生儿若没有适当的医疗照顾是无法自行恢复正常的。如果宝宝每次吃完奶只吐一点点,那就不需操心了,但如果有几次喷吐般吐奶的现象,就应该找医生确诊。许多正常的婴儿,吐奶的情形会持续数月。

新生儿吐奶的原因

喂得过饱

这种情况在母乳喂养的新生儿身上较少见,因为如果吃饱了,新生儿可随时停止。用奶瓶喂养的新生儿则常常会吃下过多的牛奶或新生儿配方奶。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当使用奶瓶的新生儿吸食速度减慢或不再想吃时立刻停止喂奶。

拍背不够

建议妈妈要常常轻拍新生儿背部,这样可以消除新生儿在吃奶时胃部吸进空气所造成的胃胀。

肠道阻碍

新生儿期最常见的阻碍就是横阻于胃和肠之间的幽门狭窄,导致喂给宝宝的食物不能顺利通过,造成回流,引起呕吐。

如果妈妈确信拍背拍得足够,也没有让宝宝吃太饱,而宝宝依然吐得厉害时,最好请教医生。

喂奶后拍嗝的技巧

宝宝吃完奶后往往会吐奶,如果不注意,还有可能使宝宝将奶吸入气管内,甚至发生窒息。这都与宝宝吃奶时咽下去一部分空气有关,所以在宝宝吃完奶后要拍气,那么,拍嗝都有哪些技巧呢?

俯肩拍气法

将垫布铺平在妈妈的左(右)肩上,以免宝宝溢奶沾到妈妈的衣服。抱直宝宝,将他的头放在肩膀上,让宝宝的下颌靠着垫布,一手抱住宝宝的臀部,另一手手掌弓成杯状,由下往上轻轻叩击背部,或是手掌摊平轻抚背部,直到宝宝打嗝排气为止。

坐腿拍嗝法

将围巾围在宝宝的脖子上,避免宝宝溢奶沾到衣服。让宝宝坐在妈妈的大腿上,妈妈一手虎口张开,托住宝宝的下颌及前胸,另一手手掌弓成杯状,由下往上轻轻叩击宝宝背部,或是手掌摊平轻抚背部,直到宝宝打嗝排气为止。一般拍嗝时间以5~15分钟为宜,若宝宝仍未打嗝,可将宝宝放回床上。

边吃奶边睡觉不好

有些妈妈为了让宝宝睡得快一点,特别喜欢在宝宝临睡时喂奶,让宝宝边吃奶边睡觉。其实这是个错误的做法,会对宝宝产生以下不利影响:

容易吸呛

宝宝入睡时,口咽肌肉的协助性不足,不能有效保护气管口,易有奶水呛入气管的危险。

容易造成乳牙龋齿

奶水长时间在口腔内发酵,会破坏宝宝乳齿的结构,造成龋齿。

降低食欲

因为肚子内的奶都是在昏昏沉沉的时候被灌进去的,宝宝清醒时脑海里没有饥饿的感觉,所以会降低食欲。此外,还易习惯于边吃奶边睡觉。

易使宝宝养成被动的心理行为

可见,宝宝睡觉时吃奶利少弊多,不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建议在宝宝吃奶后喂两勺水清洁口腔,再让他入睡较好。

产后吃母鸡抑制乳汁分泌

我国民间有个习惯,妇女生完孩子后,都要给炖“老母鸡”汤喝,实际上这是不科学的。乳汁分泌需要有高浓度的催乳素,但产妇在怀孕时就有高浓度的催乳素,却要在生完孩子后才开始分泌乳汁。这是因为孕妇体内有高水平的雌孕激素,抑制了催乳素的作用,乳汁不能分泌。只有到分娩后产妇体内的雌孕激素水平大幅度降低,减除了对催乳素泌乳作用的抑制,才会促进和维持乳汁的分泌。

由于母鸡体内含有大量雌性激素,此时让产妇过早多吃炖母鸡,必然会使产妇体内的雌激素增加,从而抑制脑垂体对催乳素的分泌,不但不能催乳,反而易使催乳素的功能减弱,影响乳汁的分泌,造成乳汁不足,甚至乳汁稀少。

产后吃公鸡利于乳汁分泌

公鸡的体内含有较多的雄性激素,雄性激素有对抗雌性激素的作用,能帮助减少雌性激素的含量。同时,雄激素有合成作用,有利于发挥催乳素的泌乳作用,促进产妇乳汁的增加,达到催乳的目的。此外,由于公鸡肉中的脂肪含量少,产妇吃后可以防止发胖,还可减少母乳中的脂肪含量,防止宝宝吸乳后发生脂性腹泻。因此,产妇在产后吃清炖的大公鸡,可使乳汁分泌增加得又快又多。

哺乳期应慎用或禁用的药物

哺乳期间要慎用抗生素类药物和磺胺类药物,这类药物能不同程度地引起宝宝的不良反应。如妈妈口服常规剂量的四环素,可引起宝宝牙齿永久着色,影响骨骼发育;常规剂量的氯霉素,可能会抑制宝宝的造血系统功能;妈妈口服红霉素,特别是通过静脉滴注时,可严重损害宝宝的肝功能;服用磺胺类药物和复方新诺明等,可能会使宝宝出现贫血或黄疸;服用阿司匹林等会影响宝宝骨骼和肾脏健康。

在哺乳期间,妈妈应尽可能避免使用各种中枢神经抑制药,如苯妥英钠、********、安******、甲氨丙酯(安宁)、氯氮宁等。这类药物进入乳汁,常可引起婴幼儿嗜睡、体重下降,甚至虚脱。

还应特别指出,在宝宝未满6个月时,妈妈一定不能使用吗啡类镇痛剂,否则可引起宝宝呼吸抑制等严重反应。另外,碘化物或放射性碘剂、硫脲嘧啶、香豆素类药物、麦角制剂以及甲苯磺丁脲(甲糖宁)、阿托品等,都可不同程度地进入乳汁,对宝宝的身体造成伤害,所以妈妈应慎用或禁用。

月经复潮不影响哺乳

有人认为在哺乳期来了月经,母乳便没有营养,需要断奶。这种说法不科学。正常情况下,分娩后的前4个月内母乳质量最好。月经来潮后,乳汁比平日浓缩,所含脂肪减轻,蛋白质增多,这种乳汁对宝宝并无害处。

月经期哺乳的注意事项

为了避免乳汁浓缩和成分改变,妈妈在月经期可多喝开水,多吃些鱼类、牛奶、禽肉和菜汤等。产后4个月后月经来潮也不必给宝宝断奶,如果奶量不够,可给宝宝适当添加牛奶和米糊等辅助食品。如果产后8个月月经来潮,需要给宝宝断奶时则可给宝宝断奶,并增添辅助食品用量,逐渐减少母乳的摄入量。

同房不影响哺乳

乳汁的分泌是不受夫妻性生活影响的,所以哺乳期不能同房的说法是错误的。在妈妈过了产褥期后,即可以同房,但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避孕。

新生儿衣服被盖

被子3床;褥子3床;绒毯2条;毛巾被2条;棉垫4个(便于拆洗);尿布30块左右(10块大的,20块小的,可用浅色旧棉布做);衬衣5件;棉衣3件;枕巾3条;枕头2个;袜子4双,鞋子2双;帽子1顶,小手套1双(特制)。

新生儿餐具

直接接触的器具

(1)奶瓶两三只:最好选择大口圆形、耐热玻璃做的,容易洗刷,用开水煮也方便(容量为250~300毫升大小最合适)。

(2)奶嘴三四个:选择不太硬、大小与母亲****相同的,奶嘴上的眼儿不要过大或太小,把奶瓶倒过来,乳汁保持以5~6秒钟的间隔滴落就可以。

(3)小型奶瓶:用来喂果汁和凉开水。

间接使用的辅助性器具

(1)计量勺。

(2)奶粉盒。

(3)食品盒:将调乳用具放置在一起,用起来方便。

(4)奶嘴罩:需能用开水煮的。

(5)瓶刷。

(6)长筷子和瓶子。

(7)碟子或盆、搪瓷盘。

(8)擦拭布。

(9)清洁奶瓶用的洗涤剂。

(10)消毒器:蒸煮器,也可用锅代替。

新生儿洗澡用具

澡盆1个,洗臀部的盆1个,脸盆1个,浴巾2条,小毛巾4条,婴儿皂2块,痱子粉1盒,婴儿用沐浴露和润肤油。

新生儿护理药物

75%的酒精1瓶,1%紫药水1小瓶,2%的碘酒1小瓶,0.25%氯霉素眼药水1支,烫伤药膏1支。

新生儿其他用品

温度计1支,体温计1支,热水袋1个(橡胶),塑料便盆1个,儿童车一辆,卫生纸若干卷,花生油或麻油1小瓶(烧开后放凉,作润肤用),纱布若干。

为新生儿选择衣物的注意事项

新生儿穿衣的主要目的是抵御气温的变化,以及防止外伤。因此选购衣物时,要考虑下列的条件:

衣服

(1)保温、吸汗、通风良好。

(2)不刺激皮肤,柔软舒适的布料。

(3)耐穿、耐洗。

由上述3点可知,选购新生儿衣物时,首重品质的好坏,而毛制品虽然极为温暖,但由于易刺激皮肤,因此不适合做内衣之用。

(4)容易脱换的衣服。

这个时期的新生儿,活动量极少,因此暂时不需要弹性、伸缩性特佳的衣服,只要式样简单,容易换穿,宽松舒适就行了。

此外,要顾及衣服上的纽扣、母子扣、缝线褶皱等,绝对不可突出而刮伤肌肤,至于服装的点缀和装饰等并不重要。

(5)特制小手套。

如果用小手套以御寒为目的,倒不如用来防止新生儿伸手抓伤自己的脸部。手套的质料有棉布、纱布、薄的毛巾布等,最好做成圆形手套,以便将整个手掌包裹起来。

手套切莫太紧,注意不要让纱线脱松而缠住新生儿细嫩的手指。

布置新生儿房间的注意事项

安静

新生儿一天中大多数时间是在睡眠,为此要为他准备一个较为安静的房间,进出的人少,光照好,通风好,不潮湿,周围环境安静的房间最为理想。有条件的,新生儿和母亲有专用的房间;条件不允许,可在房间内条件较好的位置为他设一个角,同时要求母亲的眼睛能关照得到。

不要将孩子的床铺放在日光直射的地方,或光线从正面照射到眼睛的位置。房间的空气要新鲜,要通风,但又不要让风直接对着床位吹。扫地、擦桌要湿扫、湿擦,避免尘土飞扬,污染空气。房间内禁止吸烟,尽量设法避免那些令人烦躁的噪声。

温暖

正常新生儿室温夏天在23℃~25℃之间,冬天20℃上下较合适。要经常注意宝宝面色和皮肤温度,以了解保暖是否恰当。

如果宝宝皮肤发凉,体温低于正常,表面保暖不够,可加盖棉被或用暖水袋保暖。热水袋水温不宜过高,在50℃~60℃之间较合适。热水袋应放在棉垫下或棉被外,以防止烫伤宝宝,棉被也不可过厚过重,避免影响宝宝的正常呼吸。

如果宝宝皮肤潮红,温度较高,则可能是保暖过度,要适当减衣被。使用电风扇或空调降温时,注意不要让冷风直吹宝宝的身体,室温与外界温差不应超过5℃。

另外,冬天不要用电热毯给宝宝取暖,长时间地使用电热毯,有可能致使宝宝脱水。

装饰物

可在宝宝力所及的地方贴上生动有趣、色彩鲜艳的图画,图的内容可有动物形象、卡通图片、人物图形或几何图形。可用吹塑纸、彩色纸或纸板剪成各种几何图形挂在床边。还可以在距胸部前方50~70厘米高处挂上不同形象、不同颜色、会发响的玩具、彩带、气球等,并经常摇晃它们。

要注意东西不要挂得太多、太高或太近,要经常更换和调换位置,防止造成眼的斜视。绚丽多彩的物体能刺激视觉,增强新生儿的感受性,促进视力的发展。

预防感染

新生儿的抵抗力很弱,容易感染疾病,因此,亲朋好友不要川流不息地进屋探望,要尽可能减少喧哗,缩短时间。诸如亲吻、贴脸等亲昵的行为对新生儿来说是不利的。人员杂乱易使室内空气污染,增加新生儿的患病机会。特别应婉言谢绝正在患病的人接触新生儿。不要让新生儿接触动物,以免出现过敏等症状。

给新生儿洗澡

宝宝出生后两天即可洗澡,由于他的新陈代谢极为旺盛,又容易出汗,所以皮肤会受到汗水和污垢的污染。另外,新生儿的皮肤比成人的薄弱,如果让汗水、污垢继续存在皮肤上,则容易长出疱疹而使细菌侵入。

因此,为了保持新生儿皮肤的清洁,每天至少要洗澡1次,尤其夏天流汗较多,应该增加次数,以充分洗净新生儿身上的汗水。

准备

(1)用品。小浴盆、干净包被、衣服、大小浴巾、婴儿浴皂或浴液、润肤油。

(2)温度。室温25℃以上,水温38℃~40℃(摸上去不烫手为宜)。

(3)顺序。从上到下,先洗脸、头、颈部、上半身,再洗下半身。

方法

(1)给宝宝脱掉衣服、去掉尿布、用大毛巾裹住全身,家人可以坐在小椅子上,让宝宝仰卧在家人的左侧大腿上,用左臂和手掌从宝宝后背托住他的头和颈部,使他的下半身固定在家人的臀弯和腰身之间。然后用左手拇指和中指捺住宝宝的两个耳廓使之反折,堵住耳孔以防进水。

(2)洗脸、洗头:把专用小毛巾沾湿,给宝宝洗眼、嘴、鼻、面额及耳朵。然后在手上抹少许婴儿皂洗头部、用清水洗净擦干。

(3)洗颈部及上、下身:解开裹在宝宝身上的毛巾。将他放入盆中仍用左臂托住头、背和腋窝,从颈部开始,依次洗净上、下身。要注意洗净颈部、腋下、肘窝、大腿沟等皮肤皱褶处和手心、指缝、趾缝。

(4)洗完立即用干浴巾包裹,轻轻拭干,热天皮肤皱褶处可涂点润肤油,然后兜尿布、穿衣、包好再喂奶。

注意事项

(1)宝宝脐带未脱落前应上下身分开擦洗,不要把宝宝放入水中弄湿脐部。

(2)洗脸不用肥皂,洗其他部位将肥皂抹在大人手上,然后用手抹宝宝。

(3)动手要轻柔迅速,全过程应在5~10分钟内完成。

不能洗澡的情况

宝宝身上不舒服,怀疑生病,比如拒奶、呕吐、咳嗽厉害、体温达37.5℃以上时不宜洗澡。至于轻微的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等往往属于生理现象,只要情绪正常,可以照常洗澡。

对于新生儿来说,洗澡是要消耗体力的。因此,每次洗澡时间不要太长,在热水中浸泡的时间最好不超过5分钟。

不能洗澡时的清洁

宝宝生病或因其他原因几天不能洗澡时,可用海绵浴或油浴保持皮肤清洁。

海绵浴

(1)将室内弄暖和,脱去宝宝的衣服,用浴巾包裹起来。

(2)把纱布或海绵放入热水中,拧干后打上少许婴儿皂。擦脖子、腋下、屁股和有皱褶的地方等,擦到哪个部位就将哪个部位从浴巾下露出,一点点地擦。

(3)用热毛巾擦2~3次,不要残留肥皂沫,注意热毛巾不要太热。

油浴

(1)同海绵浴第一步。

(2)在脱脂棉上沾些婴儿油,用和海绵浴相同的要领擦洗身体。注意:冬天婴儿油太凉,要用人体把它弄暖,不然会惊吓着婴儿。

(3)用纱布或毛巾轻轻地擦拭身体,把油揩掉。

(4)薄薄地涂上痱子粉。

眼、耳、鼻的清洁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