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妊娠分娩育儿全书
4322300000027

第27章 育儿篇(1)

新生命终于到来了,他给整个家庭带来了全新的感受,让人们不由自主地关心他的一切,希望为他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然而,他的生命是那样娇弱,时刻需要精心的呵护。深爱着宝宝的你真的能让他更健康吗?随着他的不断长大,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旧的问题也会重复。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你真的会带给他更多快乐吗?你是否已经掌握了养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要知道,0~3岁是孩子身体发育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阶段,你的培养方法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因而在这一篇中,我们将帮助你解答0~3岁孩子的养育问题,让他更快乐、更健康地成长。

新生儿生长发育特点

什么叫新生儿期

所谓新生儿期,指的是宝宝出生后28天以内的时期。胎儿在母体内发育,吸收母亲的营养和氧气不停地成长。出生之后,新生儿和母体分开,必须依赖自己的肠管来吸收养分,靠自己呼吸来获得氧气以维生,身体构造在短期内也有了急速的变化。这就要求父母在掌握了新生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后对各种常见问题和突发状况作出及时、有效的应对。

新生儿身体比例

新生儿腹部呈圆形,甚至显得膨胀。头部和身体其他部分相比显得很大,为躯干大小的1/4。双臂和双腿显得好像棍子一般。

身高

新生儿的身高约在52~53厘米,一般来说,男婴比女婴要高。而新生儿的身高,与人种、孕妇的年龄、怀孕次数、骨盆的大小、孕期的休养、营养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体重

男婴为3000~3600克(平均3300克),女婴为2900~3500克(平均3200克)。新生儿的体重与身高,均与孕妇怀胎期的养分摄取有极大的关联。

自诞生后的第3天开始,新生儿体重便会下降,这是因为新生儿开始排出尿液与胎便、皮肤和吐气蒸发水分,以及奶汗的吸收量较少的缘故。

胸部

婴儿的胸部是圆筒状的,前后、左右的宽度相等,肋骨呈水平状。男婴的胸围是32.8厘米,女婴为32.6厘米。

头部

新生儿的头部不可能是完全圆形的,尽管它看起来凹凸不平或肿胀,但是,其大脑并未受到损害。这是由于头骨的结构特殊,能够在出生时移动,互相重叠所致。

头盖

新生儿的头颅较大,脸部较小。男婴的头围平均是35.5厘米,女婴是33.1厘米,稍大于胸围。

囟门

囟门分为两个部分,前面的是前囟门,后面的是后囟门。新生儿前后囟门都是打开的,不久,后囟门就会自动关闭,而前囟门则要1年~1年半后才会关闭。

眼睛

由于分娩时的自然压力,大多数新生儿眼睛都会出现浮肿。通常这种现象在数天内便可消退。

在分娩时,新生儿几乎都会因血液或羊水进入眼睛而有轻度感染,称为“湿热眼”,这种疾病是极为常见的。通常只需用小棉签(棉花棒)在无菌水中沾湿后细心地清洁眼睛即可。

口部

唇疱

唇疱通常位于口的中央部分,它是由于新生儿的吸吮造成的,唇疱可自行消失。

舌系带

新生儿的舌头或许几乎完全附着于他的口腔底部。不必为此担心,因为新生儿的舌头在第一年中主要是从舌尖生长的。

乳房

男婴和女婴出生时都有肿胀的乳房,甚至有微量的乳汁分泌。这是由于新生儿体内尚存有妈妈的激素的缘故。这种泌乳现象可以自行消失,千万不要把乳汁挤压出来。

肚脐

一般会从新生儿离腹壁约7.5厘米或10厘米处剪断其脐带。然后用一条弹性带或卡夹压紧脐部断端,残端约于10天左右萎缩脱落。

生殖器

新生儿出生时的生殖器都比身体的其余部分大。****或外阴甚至呈现红色和发炎的现象,这是一种自然现象。

新生儿体内残存的母体激素同时可以引起女婴有清澈透明的或白色的分泌物,甚至可有少量的****出血,这种现象是完全正常的,数日之后可消失。

一般来说,男婴出生时****已降入****,早产儿则可能还在****入口处,出生后若干日后才降到****内。

消化管

新生儿的胃容量约在50毫升左右,故不宜一次大量给奶,以免发生吐奶的情形。

新生儿的肠管长度约是身长的6倍,而成年人的肠管只有身长的4倍,但是婴儿肠壁的吸收能力却显然比不上大人,因此,遇到难以消化的食物时,极易发生下痢。

呼吸

新生儿的呼吸,每分钟约40~50次,是成人的2.5倍。新生儿大多采用腹式呼吸的方式,不必用到胸部。

脉搏

新生儿的脉搏每分钟跳动130~160次,约为成人的2.5倍,睡眠、哭泣时的差异颇大。

体温

新生儿的体温在37℃上下,极易受外界气温的影响,变化极为迅速。新生儿出生几天之后便开始流汗,额部及胸部会有水珠。早产儿的变化尤为明显。

睡眠

新生儿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若经常啼哭,便是身体不适的征兆。有的新生儿稍有声响就会醒来,但一般都不太容易受声音干扰,尤其是哺乳及入浴之后,几乎完全不受影响。

皮肤

胎脂

新生儿的皮肤也许会被白色的脂质所覆盖。目前人们普遍认为不必清除胎脂,这不仅因为胎脂具有保护的特性,也因为它在几天后就会自然地被皮肤所吸收。但是,如果在婴儿皮肤的皱褶内有大量胎脂堆积并可能引起刺激时,就应把它擦拭干净。

颜色

新生儿的身体上半部是苍白色的,下半部则是红色的。这是由于新生儿的血循环未发育完善导致血液汇集在下肢的缘故。这种上、下身颜色各异现象可以通过移动婴儿的体位而很容易就得到矫正。

斑点

新生儿的鼻梁上有小白斑点,称为“粟粒疹”,是由于汗腺和皮脂腺(产生皮脂以润滑皮肤)短暂阻塞所造成的,一般在数日后消失。因此,千万不要挤压它。

风疹块(荨麻疹)和疹子

新生儿的皮肤有时会出现红色斑块,并有很快出现接着又很快消失的白色小斑点,整个出疹过程只延续几天,无需治疗即会消退。

体毛

新生儿出生时都有数量不等的毛发,叫做“胎毛”。有些新生儿只在头上长有软毛,有些新生儿在双肩和脊柱部位都覆盖有粗毛,这些体毛在出生后很快就会全被摩擦掉。

声音

哭声

新生儿第一声啼哭是肺脏建立功能的开始,是由胎儿转变为新生儿的信号。明亮的光线、坚硬的表面、冷的感觉和饥饿等因素都会使他啼哭,而饥饿是新生儿啼哭最常见的原因。

呼吸声

所有新生儿在呼吸时都会发出奇怪的声音。有的新生儿可能每次呼吸过程中都会发出鼻音,这是由于空气通过很小的鼻通道造成的。当他大一点的时候,他的鼻梁就会长高一些,鼻音就会逐渐地停止了。

喷嚏声

新生儿对光线十分敏感,娩出后头几天他们张开眼睛时都会打喷嚏,这是由于光线刺激鼻子和眼睛的神经的缘故。新生儿鼻腔黏膜是敏感的,打喷嚏可以清除鼻通道,不一定是患了感冒。

打呃声

新生儿打呃(呃逆)很常见,不必担心。

大便

新生儿大便次数因人而异,通常每天2~3次或5~6次,多则7~8次。采取人工喂养的新生儿比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每天少排泄2~3次。

大便呈黄绿色而带点白,有些粒状物混有黏液。但每个新生儿的大便各有特色,因此不必为少许异状而担心。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新生儿的首次粪便通常呈暗绿色、黏稠,并且几乎没有臭味。因为第一次粪便主要是胎粪,而胎粪是肠内黏液腺分泌的消化了的黏液,婴儿只在头两三天排出这种粪便。

尿

新生儿的尿色比成人淡,几乎没有气味。正常情况下,尿量和喝奶量成正比。次数因季节而异,大约每天10~20次左右。

有时新生儿排尿后,尿布会染成红砖色,很容易被误会为血尿,这并非疾病,而是由于新生儿的尿中含有大量尿酸盐,经过氧化后变成红色的缘故。

姿势

出生后不久,新生儿继续保持胎内姿势,脊背弯曲,手掌紧握,贴在两颊,腿部和手肘也弯曲,只有脚跟着床。

新生儿之所以持此姿势,是由于脑部的自主神经尚未发挥功能,只根据肌肉随意屈伸。新生儿的曲肌紧张强于伸肌紧张,因此形成了这种姿势。

感觉

新生儿的触觉以嘴唇及其四周皮肤、舌头的部位较为发达。如果以手指或****接触上述部位,就会使新生儿马上做出反应。

至于其他部位的感觉,由于发育尚未成熟,因此显得较为迟钝。

痛觉

出生后,对碰触多少会有反应,譬如打针时会哭叫。

温觉

新生儿嘴唇的四周、舌头等处,温觉相当敏锐,这个现象,可由新生儿排斥太凉及太热的牛奶获得证实。

视觉

用强光照射新生儿瞳孔时,会发现有微小的视觉反应。但是,要能正确分辨明暗至少要到16个星期之后。

听觉

较为灵敏,当声音极大时,还会显出吃惊的模样,身体会因此而振动,且知道声音来源的方向。

味觉

极为发达,若****涂上糖水,新生儿会不断吸吮;涂醋,则马上露出嫌恶的表情。

嗅觉

新生儿的嗅觉非常发达。遇到某些强烈刺激的味道会暂时中止呼吸。

反射和运动

所有健康新生儿都具有反射活动,反射是本能的活动,用以保护自己。通常,这种反射一直延续到婴儿3个月左右以随意运动取代它时为止。保护眼睛和维持呼吸是两种最容易引出的反射活动:如果触摸他的眼睑,会使婴儿闭上眼睛,如果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他的鼻子,就会使他用双手做出挣扎的状态。

新生儿的代表性反射运动有如下几种:

觅食反射

如果用手指轻触婴儿的面颊,会使他把头转向你的手指并把口张开。他的这种动作是为了寻找乳房觅食。

吸吮反射

每个新生儿出生时都具有吸吮反射。只要把东西放进新生儿的口内或者按压紧靠齿龈后面的上腭部位,就会使新生儿开始吸吮。吸吮运动极其强烈,甚至在手指或****等的吸吮刺激已经移开之后仍会继续很长时间。如果想用母乳喂养新生儿,新生应在产后尽快把他贴近乳房,让他习惯于吸食母乳。

吞咽反射

所有新生儿刚一出生就有吞咽功能,这使他们可以立刻吞咽初乳或乳汁。

“步行”反射

当家人扶持着新生儿的腋下使之处于直立状态,并让他的双脚接触坚实的表面时,他会移动他的双腿做出走路或跨步动作。如果扶持新生儿直立并让他双腿的前部轻轻地接触硬物边缘,他就会自动抬起一只脚作出向前跨步的运动但是这并不是一种促进婴儿直立和步行的反射。

“爬行”反射

当新生儿被置于腹部朝下即俯卧姿势时,他就会呈现出“爬行”反射。这是因为他的双腿就像在子宫里面一样仍然朝向他的躯体蜷曲。当踢他的双腿的时候,他或许能够以不明确的爬行姿势慢慢挪动,实际上只是在小床上作轻微地向上移动。一旦他的双腿不再蜷曲且能躺平,这种“反射”即消失。

抓握反射

把任何东西按压在新生儿的手掌心,都会使他用手指握紧。他能够把东西握得很紧,这种反射约在3个月后消失。如果轻触新生儿的双脚底,你也会发现他的脚趾向下蜷曲,好像想抓握(握持)住什么似的。

紧抱或惊跳反射

如果新生儿听到一种靠近他的大声响或受到粗糙的触摸时,他就会举起他的双臂和双腿,手指外伸,力图抓住任何东西。头朝后仰,双腿挺直,之后,他会慢慢地朝着身体的方向放下肢体,然后弯曲双膝和紧握双拳。这是对刺激的一种大的或“巨大”的应答反应,新生儿的许多反应都与此相似。例如,当幼婴看见妈妈的时候,他用整个身体去迎接妈妈。直到他大约八九个月大时才能做简单的微笑,并向妈妈伸出双臂表示出更为成熟的欢迎动作。

Apgar评分

Apgar评分用来判断新生儿出生时是否健康,从5个方面评分,每项2分,即呼吸要规律、心率要正常(120~140次/分)、皮肤颜色粉红、咽喉反射敏感、肌张力好,则为满分。只要评分在8分以上均为正常,评分4~7分则为轻度缺氧,评分小于3分为重度缺氧。

Apgar评分要评两次,新生儿出生1分钟评1次,表示新生儿在妈妈体内的状况,如评分低,需立即抢救;出生5分钟评1次,表示抢救的效果,同时也可间接反映新生儿的健康指标。再结合对新生儿进行简单而可行的体格检查,排除先天性畸形,重点是先天愚型、脑积水、脊柱裂、唇腭裂、心脏病、外生殖器畸形。

新生儿出生后医护人员的工作

宝宝出生后,首先助产士要给他清理呼吸道,擦去口鼻中的黏液,再用吸管吸出呼吸道黏液,接着刺激宝宝哭,待宝宝大声啼哭后,处理脐带。做完这些事后擦净宝宝身上的胎脂,在病历上打宝宝足底印及妈妈的拇指印,接着量宝宝的身长、体重。之后,给宝宝系上标有宝宝性别、体重、出生时间、母亲姓名和床号的手腕带,包好宝宝再系上标有同样标记的包被腰带。首次检查以听诊心肺情况,观察肌肉张力和检查面部、口腔、****和四肢有否畸形为重点。然后包好,帮助新妈妈进行早期吸吮。

新生儿观察

目前,我国产科广泛采用母乳喂养,宣传母婴同室,即妈妈跟宝宝24小时生活在一起,但总有一些宝宝因为医学原因需要暂时和妈妈分开,主要有以下几类宝宝需在新生儿室观察:

早产儿,胎龄小于37周;低体重儿或巨大儿,体重少于2500克;或重于4500克;母亲患有糖尿病、甲亢等内分泌疾病的宝宝;出生时有轻度及重度窒息的宝宝;出现新生儿黄疸偏重的宝宝;有肺炎、呕吐综合征的宝宝。

新生儿喂养与护理

初乳的特点

所谓初乳是指产妇产后最初(多指产后7天内)乳房分泌的乳汁。从外观上,初乳量少,较黏稠,色微黄或黄色。从含量上,初乳中含有新生儿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物质,高蛋白质,低脂肪,同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及β—胡萝卜素。另外,还含新生儿防御疾病的“免疫物质”,丰富的溶菌酶、SIgA、IgG等。

初乳对新生儿的好处

初乳尽管含量少,但对保证新生儿生长发育及身体健康是十分珍贵的。

初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较多的蛋白质和较少的脂肪特别符合新生儿生长快、需要蛋白质多和消化脂肪能力弱的特点。

初乳与随后的成乳相比,含有更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再次,含有大量的β—胡萝卜素,所以呈黄色,看上去不像奶。有的人误以为产后头几天的奶脏而丢弃,这是十分可惜的。

初乳不仅营养好,而且含有保护新生儿抗御疾病的物质,即“免疫物质”。初乳中溶菌酶的含量比牛奶高数百倍,尤其是初乳中含有丰富的分泌型SIgA,不易被胃酸和消化酶破坏,能在肠道里起到黏膜保护剂的作用,使新生儿免受肠道细菌的感染。所以,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很少发生腹泻。

新生儿从初乳中获得各种特异免疫球蛋白质IgG,对一些特异性感染性疾病有抵抗力。

什么是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概念:

纯母乳喂养

是指除给母乳外,不给孩子喂其他食品及饮料,包括水,但药物、维生素、矿物质滴剂除外,允许吃挤出的母乳。

几乎纯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