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妊娠分娩育儿全书
4322300000019

第19章 分娩篇(1)

在全家人的精心呵护下胎儿是那样急切地想要看到外面的世界,看到母亲和家人慈祥的笑脸。对孕妇来说,她是那样盼望宝宝的到来,在她的眼中,分娩是快乐的,这将使她更深刻地感受到收获生命的喜悦。

在接近300天的孕育与期待中,一个崭新的小生命马上要诞生了。这不禁让人既期盼,又紧张。在这一篇中,我们将揭开分娩的神秘面纱,让您更清楚地认识分娩的要素,掌握分娩方法,更有效地进行产前和产后保健,为您减轻由分娩而带来的疑惑,帮您轻松应对分娩和产后恢复。

分娩

妈妈的准备

新生儿临产前的2个月,孕妇就应该为迎接小宝宝做必要的准备工作了。要将坐月子期间所穿用的内衣、外衣准备好,洗净后放置在一起。内衣选择纯棉制品,因纯棉制品在吸汗方面比化纤制品优越,穿着较舒适。上衣要以易穿易脱,方便哺乳的样式为主。裤子可选购比较厚实的针织棉纺制品,如运动裤,既保暖又比较宽松,穿着舒适,同时还容易穿、脱。坐月子洗澡不便,要多准备几套内衣,以便换洗。同时,还要准备适量的卫生纸、卫生巾,几条洗脸、洗澡用的毛巾。

爸爸的准备

清扫、布置房间

准爸爸应在妻子产前将房子收拾好,使妻子愉快地度过产褥期,使宝宝出生在一个清洁、安全、舒适的环境里。布置房间时应当首先将妻子和小宝宝的床安排在采光好、通风条件好、安静、干燥的位置。如果房间少,不能专为妻子和宝宝安排一间,可用家具为妻子和宝宝隔一个小间,以便减少外界干扰。

拆洗被褥、衣服

准爸爸应主动将家中的被褥、床单、枕巾、枕头、妻子坐月子时要穿的衣服拆洗干净,并在阳光下暴晒消毒,以使妻子顺利度过产褥期。

购买物品、用具

要经常购买新鲜的小米、大米、红枣、面粉、红糖、鲜鸡蛋、食用油、虾皮、黄花菜、木耳、花生米、芝麻、黑米、海带、核桃等。洗涤用品,如香皂、洗衣粉、洗洁精等也要准备齐全。

产前征兆

分娩日接近时,会有以下各种征兆告诉孕妇即将临盆,但征兆出现时机因人而异,较快者在怀孕36周便有感觉。

子宫底下降

一般是指胎儿开始下降的情况,此时,孕妇在呼吸时会感到比较轻松,胃不再受到压迫,感觉比较舒畅,食欲也佳。

腹部膨胀

又称产前阵痛,这是因为子宫敏感,稍受到刺激,便容易形成收缩所致。有时会有疼痛的感觉,却是不规则的阵痛,有些人甚至还会有腰酸的现象。

尿频

这是胎儿头部下降压迫膀胱所致。特别是在夜间,孕妇每夜必须三番五次起床解尿,这就是分娩即将到来的征兆。

胎动减少

这是胎儿头部下降导致胎儿在主骨盆腔内难以活动所致。

大腿根部鼓胀

大腿或膀胱附近有鼓胀的感觉,甚至会疼得难以举步。

分泌物增多

主要是子宫颈口处的分泌物增多,而且呈黏稠状态,其作用是润滑产道,使分娩时胎儿易于通过。

体重不再增加

原本持续增加的体重不再增加,甚至会有降低的情形发生。

分娩征候

分娩将近时,分泌物中会混合少量血丝,这是子宫收缩造成子宫口稍稍张开,张开部分便因而剥离出血。虽然不必因此便急着去住院,但应仔细检查住院的准备是否已经妥当。

需住院的情况

太早住院于事无补,但太晚住院也很麻烦,因此住院时期的判定应依据孕妇本身的状况而定。有些临产迹象,可能就是该住院的信号。

一旦住院,医师一定会询问以下各事项,如规则疼痛开始的时间和以后的经过,淡红色或茶褐色的分泌物的最初发现时间、流量和以后的状况,破水的时间和后续状况(持续漏出和颜色变化),出血增多的时间、流量和后续出血状况等,所以应谨慎注意以便回答。

住院的标准

没有反常现象时,从规律阵痛开始时即应住院,若破水或反常出血时,就必须立刻住院。

阵痛开始

初产妇在腹部每隔10分钟便有规律性疼痛时便应住院。经产妇每隔10~20分钟腹痛时便应住院,若前次分娩极为轻松,时间极短便结束,这一次在间隔30分钟阵痛之际便住院较为恰当。

破水时

一旦破水应立刻住院。此时可用清洁卫生棉吸水,尽量高举腰部,且需避免入浴。

出血增多

若是少量出血尚不成问题,一旦出血量增多,混有血块或持续出血,便应立即住院。腹痛激烈或其他反常现象发生便应住院。

住院前的准备工作

住院时各种必备的事物,如各种生产用品、联络对象、车的安排、婴儿用品等,都应在怀孕25周左右时开始准备。

住院必备之物

住院必备的物品因人而异,一般来说,现在有的医院为强化服务供应许多用品,孕妇应事先了解,可按需购买或自备。

这些用品在怀孕6~7个月时,便应该开始购买,到了怀孕8个月时,就应购齐。不只是孕妇本身应做此准备,家人也应了解才可,这样在产妇住院时,家人便可协助将婴儿所需之物带到医院给婴儿使用。

家中的准备

迎接新生儿最重要的是使婴儿和产妇享有舒适愉快的环境。因此,在婴儿、产妇回家之前,丈夫便应该将家中整理清洁一番,把婴儿房打扫干净,把婴儿的寝室、洗浴、饮用品都准备好。

家中的安排

产妇在住院前,应列下一张表格,让丈夫了解一切东西的放置处所,尤其是重要文件的放置处交待清楚。

住院时车辆的安排

前往医院的交通工具也应事先安排,即使有自用车辆,临到用时可能发生故障,或丈夫刚好外出,不妨事先安排出租车,以防万一。

确记医院电话

尤其是夜间,医院的电话号码可能和白天不同,一定要先弄清楚,以免在休假日或夜间慌忙赶往医院。最好在事前确定挂号地点、分娩室、宝宝看护室以及其他相关设施的位置。

紧急时的联络电话

事先记下婴儿出生时紧急的联络电话,最好能简单明了,以便孕妇住院时能推往医院,他人也可代为通知丈夫、娘家亲人或友人等。

产妇若需紧急手术时,需家人签同意书,留下紧急联络电话。

住院手续及费用

一旦决定住院就必须办理住院手续,事先就应准备妥住院保证书和保证金,保证金的收据必须留存,以备出院时结算费用。

分娩前的心理准备

分娩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但若产妇在分娩时能了解分娩过程中的各种状态,不但可以减少心中的恐惧感,而且还可激励自己全力以赴,因此获知分娩的相关知识就显得格外重要。所以必须积极参加妈妈教室、产前指导等课程,或由书籍获得相关知识。

分娩是自然的生理现象,虽然需要医师和助产士的帮助和指导,但最重要的是孕妇必须具备靠自己的力量生下孩子的心理准备。

严禁性生活

正如前文所述,怀孕第10个月应禁止性生活,否则可能造成胎膜早破和早产。尤其在临近分娩前绝对不要****,以免在分娩后发生产褥感染。如果在分娩前不久进行过****,很容易将细菌带入产道,侵入创面,经过分娩就会发生产褥感染。离分娩越近,发生感染的机会就越多。经科学调查发现,在410例产褥感染的病例中,有50%以上在妊娠最后1个月有****史,9.5%在分娩前1天有****史。如果在分娩前3天内有****者,有20%可发生严重产褥感染。

分娩过程

大致分为3个产程。第一产程(开口期),第二产程(娩出),第三产程(产后期)。

第一产程及要点

从阵痛每隔10分钟时开始,到宫口全开大为直径10厘米。初产妇需要10~12小时,经产妇需4~6小时。

要点是:阵痛发作时进行短促呼吸和胸式呼吸,此时不能用力。

第二产程及要点

是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要2~3小时,经产妇需1~5小时。

要点是:按医生的指导,进行短促呼吸或用力。用力的要领如同解大便,宫缩间隙时放松。

第三产程及要点

从胎儿诞生到胎盘娩出。初产妇要20~30分钟,经产妇需10~20分钟结束。

要点是:切断脐带后,在10~30分钟内有轻微阵痛,再一次用力,胎盘娩出。

分娩三要素

产道(产出婴儿的通道)、胎儿和娩出力(将婴儿挤出产道的力量)是直接影响分娩顺利与否的三个要素。此外,母体的健康状态、周围环境都是生产的相关要素。其中,产道有软产道和骨产道之分,娩出力有阵痛和腹压两种情况。

软产道

子宫内的胎儿离开子宫到达外界必须通过的第一关是平时紧闭的子宫入口,然后是通过****到达外阴部的第二关。这些通道都是柔软的组织,所以称为软产道,是由各种肌肉与韧带形成的通道。

生产时,这些组织会更柔软,并会有黏液和羊水润滑,使胎儿顺利通过产道。

骨产道

软产道虽然柔软带有伸缩性,但四周却是形成骨盆的骨骼,其结构将影响胎儿是否能顺利分娩,因此软产道外壁的骨盆下部(小骨盆)就称为骨产道。

骨产道是由数块骨骼所组合而成的空间。这些骨骼由关节联结,靠着韧带坚强地结合起来,除了尾骨在分娩时可被胎儿头部挤动2~3厘米外,其余几乎都是固定的。

但这个空间并非上下四方均等,上部的骨盆入口(横向长)、骨盆开阔部(斜向长)、骨盆狭部(纵向长)等各部分都不等长。

胎儿的头肩正好在其长轴与横轴位置上,屈曲朝下。将骨产道横剖来看,各部分的中点可以连续起来,而这条假想的中点连接曲线,便可称为骨盆轴,胎儿就是沿着这条曲线分娩的,因而此线又可称之为骨盆诱导线。

胎儿的状态

胎儿必须由弯曲的产道钻出,所以在通过狭窄处时和停留在子宫内时的姿势一样,尽可能地缩成一团。

胎儿身体最大、最硬的部分是头部。一般来说,分娩时只要胎儿头部顺利通过,分娩就轻松了。胎儿的头骨由五块骨骼组成,但并未固定,因而在通过狭窄的产道时,这些骨骼会重叠起来,使头部变小以便前进。这种构造称为应形机能,位于最前的头部能变成尖状顺利娩出,不过出生数日后即可恢复原形。

阵痛

子宫的肌肉无法像手脚的肌肉由意志来控制活动。然而子宫肌肉的收缩却具有周期性,这就称为阵痛,是分娩的原动力。

怀孕中期,尤其是16周以后,便会出现怀孕阵痛,但都是不规则阵痛,和分娩阵痛有所不同。

阵痛并非子宫肌肉持续收缩,而是收缩与弛缓反复交替。这种收缩就是阵痛发作,阵痛发作与发作间的休止期就称为阵痛间歇。

接近临产时,起初是不规律的子宫收缩,然后才渐渐规律化。而其间隔由1小时,渐渐缩短为30分钟、20分钟、15分钟,而张力也逐渐增强。等到出现10分钟间隔的规律收缩时,真正的分娩也就开始了。

不过,每一位产妇的状况不同,如经产妇就可能不是逐渐缩短间歇时间,而会立刻由不规律状态进入5分钟的短暂间歇,在极短时间内进入分娩状态。

阵痛发作使子宫肌肉僵硬,抚摸腹部即可感觉到。在子宫反复收缩下,子宫会向下降落,子宫颈口张开,以便胎儿通过。

随着分娩进行,间歇会逐渐缩短、阵痛会逐渐变强变长,最后间歇和阵痛时间约1分钟,反复交替,此时加上腹压的辅助,不久婴儿即可诞生。

腹压

利用腹壁肌肉和横膈膜收缩,增加腹部压力就称为腹压,而这种压力也可用于子宫,以帮助分娩。

腹压就是普通所称的用力,是在意识状态下进行,但分娩进行至胎儿头部下降到压迫直肠时,便会有像解大便一般的动作,自然地使出劲来。尤其在胎儿即将出生时,随着阵痛发作的反射性用力,更是产妇难以自我控制的,这称为共压阵痛。

若无腹压也可能分娩,可是一般产妇必须靠阵痛和腹压共同作用才能完成,尤其是在分娩后期,腹压可发挥极大的作用,所以善于用力与否对分娩的进行有极大的影响。

产兆

子宫的收缩反复加强,最后子宫颈口在压力下开始张开,因而羊膜下方会自子宫颈口附近的肌壁剥离,以至于出血,并与黏液共同流出体外,此谓“产兆”。若量少则呈粉红色,量多则呈红色,若时间一久则变为褐色。

产兆往往不只出现一次,有时即使有产兆出现,但隔两三天仍无阵痛发生,或者阵痛发生后才出现产兆。无论如何,血液和黏液都将随着产程的进展而增加。

破水

分娩开始时子宫收缩、内部压力增加,羊水便会向外溢泄,而这个溢泄出口便是子宫颈口。随着压力的增加,羊膜会由子宫壁剥离,而失去支撑的羊膜则开始膨胀,这就称为胎胞。

胎胞逐渐压迫子宫颈口,待子宫颈口充分张开耐不住压力时,胎胞会破裂,羊水流出,这就称为破水。若羊膜不破便须实行人工破膜。

自然分娩对孕妇和胎儿的作用

在盛行剖宫产的今天,很多人认为剖宫产快捷、安全、痛苦小。其实,自然分娩才是人类繁衍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生理过程,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行为,有许多好处。

首先,在分娩的过程中,子宫有规律的收缩能使胎儿肺脏得到锻炼。这是因为胎儿头部受子宫收缩和产道挤压而充血,进而提高脑部呼吸中枢的兴奋性,以便新生儿出生后迅速建立正常呼吸。

其次,对孕妇来说,分娩时腹部的阵痛使孕妇大脑中产生内啡肽,这是一种比吗啡作用更强的化学物质,可给产妇带来强烈的欣快感。****分娩可使子宫口扩张得很大,有利于产妇产后恶露的排泄引流,产后子宫快速恢复。

此外,自然分娩是由产妇的垂体分泌的一种叫催产素的激素引起的,这种激素不但能促进产程的进展,还能促进产后乳汁的分泌,有利于增进母婴感情。自然分娩也不会有手术引起的并发症,便于节省医疗资源。

因此,孕妇在没有医学指征的情况下,应尽量自然生产。

自然分娩的准备事项

分娩前准备越充分、越周密,越有利于自然分娩。对多数孕妇来讲,从家人、同事、朋友以及邻居那里都会听到要准备的东西。但这些往往是“硬件”准备,除此之外,还应做好“软件”的准备工作:

在怀孕前及整个孕期,孕妇要了解分娩的相关知识,多看一些生育方面的科普书籍,参加孕妇学校听课,与已经分娩过的妈妈们交谈,与医护人员交流等。

定期做好产前检查,对自己的妊娠过程自然分娩的概率有所了解,与医生多交谈、多询问。

与丈夫一起做有助于自然分娩的一些运动,包括拉梅兹呼吸运动、拉梅兹按摩镇痛及一些有助于分娩的辅助肌的锻炼等。

要了解何种情况下必须去医院,了解临产的现象,也可以记下医生的电话,有情况及时询问,以免延误去医院的时机。

要安排好去医院的路线,交通工具等。

无痛分娩

这是根据注射药物或服用镇静剂、止痛药、麻醉剂等药物,或者使用吸入麻醉法、腰髓麻醉法、硬膜外(脊髓硬膜外腔)麻醉法、局部麻醉法或者针灸麻醉法等方法所施行的无痛分娩。

施行这些方法时,必须悉心遵照医师的指示,以免影响胎儿。

缓痛分娩

无痛分娩法是使产妇在没有意识之下完成分娩。而所谓的无痛只是大部分的痛苦被减轻、缓和罢了。所以无痛并非正确的字眼,应该使用缓痛才算正确。因此前面自然分娩法、拉梅兹分娩法,及精神预防性无痛分娩法都应列入缓痛分娩法的项目中。

剖宫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