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育儿同步指导大百科全书
4322200000061

第61章 捍卫孩子健康,常见病诊疗与护理(17)

晕厥是过去一直没有异常,突然脑部血液供应不足,促使脸色发白、呕吐、眩晕,甚至意识不清。

过度疲劳、长时间站立、惊讶、恐慌、外伤等精神或肉体上的刺激,都会引起此现象,幼儿到学童期的孩子更为多见。

急救处理:

放低头部,抬高脚部:使其静躺,解开衣服纽扣,松缓带子。

以纸条刺激鼻孔:为了恢复患者意识,可以纸条刺激鼻孔,恢复后,让其饮用糖水、咖啡。

保持体温:盖上毛毯保温,如果意识尚未恢复,请接受医生治疗。

为了预防晕厥,平常应注意营养,有规律地进食三餐,生活节奏正常,适度运动,保持充分的睡眠。

(第五节)预防接种

为了让宝宝不被传染力极强的病菌感染,预防接种是必要的措施,它是预防生病的前提。预防接种的种类各式各样,接种时期也不同,请妈妈依照以下提示把握接种预防针的重点,并有计划性地接受预防接种。

疫苗的种类

疫苗有活菌疫苗、死菌疫苗、类毒素三种。具有以下的特色。

活菌疫苗

减毒活疫苗作为疫苗用,如小儿麻痹、脊髓灰质炎、麻疹、卡介苗等疫苗皆是。

接种活疫苗的话,会发生轻微的感染,血中与细胞双方的抵抗性会提高。免疫力长久持续,所以不用进行数次追加免疫。

灭活菌疫苗

杀死病原体,只留下能够产生免疫力的毒素作为疫苗,如百日咳、乙型脑炎、流行感冒等疫苗皆是。

接种灭活菌疫苗,可在血中制造抗体,以杀死入侵的病原体。

灭活菌疫苗无法像活疫苗一样在体内增殖,所以必须经常追加接种,以强化免疫。

类毒素

取出病原体的毒素,加以削弱毒性而成为无毒化。

接种类毒素的话,血中可制造某种物质,使菌中的毒素无毒化,可借此预防疾病。

白喉、破伤风的疫苗即属此类。不过,与灭活菌疫苗相同,不具持续力,所以必须经常追加接种。

预防接种的种类

卡介苗(BCG)

目前结核的病例在国内骤减,但是这种疾病会死而复燃,尤其,居住在发展中国家或近亲中有结核病的婴儿,要更加注意。

首先,利用结核菌素反应检查有没有免疫力后再接种。结核菌素反应判定为阴性后,才在2个星期以内接受BCG接种。身体不舒服而在这个期间不能接种的话,要再做一次结核菌素检查。新生儿出生后一周内即可接种。

BCG的接种方法是在左上臂三角肌处皮内注射。接种后2~3个星期会红起来,大约4个星期结成疮痂,不要用力摩擦,轻轻擦拭直到自然剥落为止。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小儿麻痹在二十几年前不断流行,让所有的妈妈担心受怕,如今由于疫苗的应用,病例急剧地减少了。但是,很可能由外国带进病毒,因此务必接受预防接种。

小儿麻痹疫苗采用集体接种方式,因故不能接种的话,要请教家庭医生或卫生所,一般在两个月开始接种,每月1次,务必接种三次。

小儿麻痹活菌疫苗有做成糖丸或糖浆的液体,用小吸管吸一滴到口中,糖丸口服。

引起小儿麻痹的病毒有3种,口服一次的话,只能有部分免疫,因此间隔6个星期以上口服二次。即使因故延长接种的时期,也一样有免疫力。

腹泻时要避免接种,如果软便、次数和平常一样的话,口服小儿麻痹疫苗也没有问题。

三合一(DPT)

这是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种混合制剂的预防接种。第I期在出生后3个月接种,大约间隔1个月,每月接种一次,连续注射3次。集体接种大多在2岁以后开始。第II期在第I期结束后,间隔1年~1年半注射1次。

每种疾病在1岁以下罹患的话都会很严重,并且接种的次数也很多,也可能选择身体舒服的时期,最好在集体接种以前接受个别接种。出生后两个月就能接受个别接种,因此要咨询医生。

因为第I期必须接种3次,所以常会中途感冒错过接种的机会,但即使隔很久才接种,也不需要重新做。但是,务必接种三次这一点很重要。

三合一疫苗从1981年秋季起使用改良疫苗,几乎没有发烧等副作用。偶尔接种的部位会红肿,但是2~3天就消失。

麻疹

据说任何人都会患一次麻疹,但是由于预防接种的普及,目前已经有渐渐减少的趋势。

麻疹的接种方法是在上臂外侧皮下注射疫苗。一般初种在8个月以后,7岁时加强一次。

出生后6个月以内,由于体内存有来自妈妈的抗体,即使接受预防接种,也不会很有效果。6个月以后接种比较适当。怀疑传染到麻疹时,早期接种疫苗就能够阻止发病。

腮腺炎

腮腺炎容易引发脑炎和脑膜炎,男孩长大后罹患的话,可能会得不孕症。两个月以后到3岁左右可以随意接种。

最近,麻疹、腮腺炎、风疹三种混合型疫苗(MMR)预定达到实用化的阶段。以前是每一种各接种一次。

通常孩子罹患水痘时很少有并发症,由于病情轻微,不太需要预防接种。

目前以白血病、肾炎等病情严重的孩子(高危险群的孩子)为主要实施接种群。

接种时间

胎儿期得自母体的抗体,在出生后六个月左右即会消失。所以在六个月之前,此抗体在婴儿体内产生效用,才使得婴儿不容易患病。不过,一旦抗体消失后,就必须依赖人工免疫抗体。

对于母体本身所不具备的抗体,以及难以移至婴儿体内的抗体,就必须趁早接受预防接种。例如百日咳的抗体较难转移,所以在出生后三个月起即可接受。如果身边有结核患者的话,最好自新生儿期即接种。

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接种前

仔细读注意事项。

从2~3天前检查健康状况。

接种前后尽量避免外出。洗澡保持清洁。

量体温。

不要忘记带母子手册和挂号本,顺便也带着孩子喜欢的玩具和毛巾。

让孩子穿宽松的衣服。

尽量由妈妈陪伴。

接种后

当天在家休息。

检查婴儿的状态。如果有异常,要去找医生。

在母子手册上做预防接种的记录。

当天禁止洗澡。

预防接种的间隔

接受种痘、小儿麻痹疫苗、麻疹疫苗的话,最少须间隔一个月。

麻疹疫苗之后之所以须间隔一个月,是因为结核菌素反应尚未完全出现,必须观察其反应。

接种卡介苗之后若皮肤状况欠佳的话,应避免种痘。

接种白百破、乙型脑炎、流行感冒等灭活菌疫苗之后,不论是活菌疫苗或灭活菌疫苗,皆须间隔一周。

几种不适合接种的情况

(1)感冒:

若接种当天体温比正常体温高2~3℃,虽然有点咳嗽、流鼻水等感冒症状,但是情绪很好,遇到这种情形时确实地告诉医生现状,请他判断要不要接种。

父母不要觉得孩子没有接种很可怕,就一定要接种。

(2)过敏:

除了过敏体质较严重的孩子外,原则上多数的孩子都能接受预防接种。过敏儿的身体状况曾随着季节有很大的变化,妈妈要把握孩子身体状况良好的时机带去接种。

最好个别接种。

(3)慢性疾病:

婴儿患有心脏疾病、神经疾病、过敏疾病,比较容易出现副作用,所以避免集体接种,可与医生商量之后,个别接种。像这种婴儿一旦患上传染病时,一定比健康儿更严重,所以,母亲不可漠视。预防接种时,若能先设法预防副作用的话,即无多大妨碍。

(4)急性疾病:

若患有急性疾病时,则应等完全治好,并于一个月后再接受预防接种。

腹泻时要停止接种小儿麻痹疫苗。

(5)抽搐、惊厥:

预防接种中最应注意的是有惊厥病史的婴儿,若在一年以内曾经有过上述症状的小孩,在原因不明前,同年不要接受预防接种。原因清楚之后,接种时也要和医生商量,要有慎重的对策个别接种。

(6)出现湿疹时:

避免种痘及卡介苗。湿疹处如果附着种痘的病毒或BCG菌的话,会形成严重的皮肤病。

(7)患过麻疹、水痘、腮腺炎的接种注意事项:

停止活菌疫苗的接种。此外,接种灭活菌疫苗之后,要使用活菌疫苗时,或是一周内接种活菌疫苗后,要使用灭活菌疫苗时,须间隔四~五周(因为活菌疫苗的副反应有一~三周的潜伏期,然后才会发病)。

使用两种灭活菌疫苗时,前后须间隔一周。

(8)未成熟儿、难产的婴儿:

发育迟缓,身体虚弱的话,必须延期接种。不过须与医生商讨之后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