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育儿同步指导大百科全书
4322200000051

第51章 捍卫孩子健康,常见病诊疗与护理(7)

新生儿黄疸

(1)原因与症状:大多数新生儿在生后2~4天,都会出现暂时性黄疸,这是由于出生后发生溶血,以及处理溶血的肝脏机能尚未成熟所致,不会引起其他障碍,称之生理性黄疸。

但是有时候血中的胆红素会相当高,此种情形多发生于未成熟儿,其他如溶血性疾病,也是造成此病的主要原因,如果黄疸持续下去,会使宝宝出现哺乳障碍。

更严重时,中枢神经核也会被黄疸染黄,而受到阻碍,称核黄疸。未成熟儿在生后6~7天,容易发生此症状,一旦感染,宝宝无法动弹,手脚僵硬、惊厥、呼吸障碍,有死亡危险。

如果能继续活下去,惊厥会逐渐消失,但可留有手足徐动症、智能落后、眼球运动障碍等后遗症。

(2)治疗:光照疗法是最有效的疗法。

此法非常便利,如果无效,可进行换血疗法,即除去宝宝黄疸血液,输入正常血液。

新生儿溶血疾病

(1)原因:胎儿与妈妈血型不合致使胎儿血中的红血球受到破坏,大量血红蛋白释放血中,称溶血,一旦发生这种情形,宝宝即会出现严重的黄疸。

血型不合主要见于RH血型及ABO血型两大类。

东方人因RH血型引起新生儿溶血疾病的比例少于欧美,即使是RH型不合,在第一次妊娠时,几乎也不会发生溶血性疾病,第二次以后的妊娠,其发病比率为5~20%。

A、B、O血型不合所引起的新生儿溶血性疾病约占1.25%,换言之,每80个就有1个。

(2)症状:最严重的症状是胎儿水肿,在出生后不久即死亡。

通常严重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渐加重,经常发展成核黄疸,尤其是RH型不合所引起的,情况更为严重。ABO型不合的情形,比较轻微,以贫血为主要症状。

(3)治疗:早期进行换血疗法,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只要采用光照疗法即可。

脐炎

(1)原因与症状:脐带切口应保持清洁,如果进入细菌,就容易发生感染,肚脐受到感染称脐炎,局部会发红,有分泌物或脓,继续下去会波及周围,而引起门脉炎或败血症。

(2)治疗:使用抗生素并局部涂上龙胆紫药水,再贴上杀菌纱布,不久会变干燥。

脐肉芽肿

(1)原因与症状:脐带脱落后,肚脐会呈现粉红色或红色的隆起,称之脐肉芽肿,大部分是由于轻微感染引起的。

所谓肉芽是指伤口恢复时,所出现的增殖组织,如果过多,伤口难以治愈,一旦有了肉芽肿,则难以痊愈。

(2)治疗:若是小型肉芽肿,只要消毒后贴上纱布杀菌即可自然痊愈,如果以硝酸银涂抹使其干燥,大都在1~2周即会消失。

未成熟儿容易罹患的疾病

血性疾病

宝宝出生后数天内,凝血功能尚未成熟,所以容易出血,尤其是未成熟儿,此种现象更为显著,以头颅、胃肠道最容易出血,头颅出血及胃出血是未成熟儿死亡的最大原因,主要症状是惊厥和呼吸困难。

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没有特别的原因,尤其是未成熟的新生儿经常发生呼吸障碍,在出生后数小时内,即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有时候会发紫或无呼吸,数天内有死亡危险,这也是未成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1)原因与症状:对长时期保护在高浓度氧气中的未成熟儿,大量的氧气促使发育不成熟的视网膜血管发生收缩,影响了正常视网膜血管的发育。大约发生在出生后3~6周。

以病理学来说,初期会有视网膜周边部血管扩张、周围浮肿出血等,不久会发生视网膜血管的新生与剥离,只要检查眼底即可了解。然后在玻璃体当中形成纤维组织附着于晶状体后面,而使光线无法通过。轻微的造成高度的近视,严重则完全失明。

(2)治疗:无特效疗法,最重要的还是注重预防,胎儿和新生儿应避免接受高浓度氧气治疗。

核黄疸

未成熟儿发生核黄疸的比例最高,而且症状容易恶化,即使不是属于血型不合,未成熟儿也会发生核黄疸,所以应特别注意。

呼吸器官的疾病

先天性喉喘鸣

是指出生后不久,呼吸时即会发出声音的症状,致病的原因相当多,最多的是先天性喉头软骨软化,在吸气时变形所致。

在5~6个月后,症状会自然减轻,当合并呼吸道感染时,会发生呼吸困难或发紫等现象。

感冒

上呼吸道发生急性黏膜炎症,一般称之感冒,主要表现有发烧、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症状。

(1)原因:感冒的病原菌有两种。一种是病毒,约占90%以上,主要有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另一种是细菌,约占10%,主要有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

此外,营养不良、护理不周、寒冷刺激、佝偻病等均可诱发本病。

感冒最常见的是冬天,其次是秋天与早春,大都因带菌的飞沫传染,潜伏期为2~3天,此外免疫期相当短,大约不超过6周,只要有机会,就会再感染,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最易患此病。

夏天的感冒,病毒经常不是经飞沫传染,而是经口部传染。

(2)症状:由于感染病毒的种类及流行状况与孩子身体反应不同,因此病情的程度当然有所不同,一般症状是发烧、咳嗽、头痛、打喷嚏,而婴幼儿最大的特点是容易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精神不振。

由于病原体侵害的部位不同,可有各种不同病名,鼻黏膜发炎称“急性鼻炎”,主要症状是流鼻涕、打喷嚏。咽部发炎称“急性咽炎”,表现为咽干、咽痛及食欲不振。喉咙发炎称“急性喉炎”,主要特征是,声音沙哑、呼吸困难等。

(3)治疗与护理:没有特效药可以治疗感冒,主要是采用抗病毒药,如病毒唑、板蓝根或一些中药制剂,若疗效不好也可使用抗生素来治疗。此外也可采用镇咳剂、解热剂、镇痛剂等对症疗法。

最重要的是保温与安静,气温最好保持在20℃左右,湿度60%为理想,尤其是冬天较干燥,温度容易下降,应以蒸气提高温度,空气太干燥会刺激鼻黏膜。保温虽然重要,却不可太暖和,流汗时穿得太多,反而有害,最好加以调节。

尽量让患儿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如果精神良好,症状轻微,不需勉强睡觉,只要禁止外出即可。

发烧时,千万不可沐浴。但是长时间不沐浴,也会对病情有害,因为污秽会阻碍皮肤新陈代谢,因此只有在发高烧时,暂停1~2天,此外沐浴的时间不可过长。

室内有暖气,空气容易污染,对疾病有不良影响,所以应经常保持鼻腔清洁,更换新鲜空气。

婴儿流鼻涕或鼻塞时,容易发生哺乳困难,如果鼻涕太多可设法吸出,或以棉棒沾油,保持鼻腔清洁。

感冒时,容易引起食欲不振,同时伴有腹泻,此时应供给充足的水分,如果没有食欲不需勉强供给,可少量多次食用牛奶或清淡易于消化的半流食。等到食欲完全恢复后,再好好进食。

为了预防感冒,在流行时应尽量避免前往人群众多的地方,以减少感染机会,外出时最好戴上口罩。

平常应多晒太阳,提高皮肤或黏膜的抵抗力。

扁桃体肥大

(1)原因与症状:咽弓两侧的淋巴组织,称之为扁桃体,扁桃体肿大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咽周围组织有病原体侵害而发炎;二是先天性扁桃体肥大。

从幼儿期到学童期,淋巴组织发育较旺盛,6~7岁的扁桃体是成人的2倍,此时期若没有发热等不适,扁桃体无充血、化脓是属于生理性肥大,并非异常。

(2)治疗:经常发生扁桃体炎,将会影响正常生活,一旦转为慢性,则需切除。扁桃腺本来具有阻止细菌入侵体内的功能,但慢性发炎,不仅无法担负此功能,反而成为细菌的大本营,是一颗“定时炸弹”,容易引发肾炎或风湿热。

严重扁桃体肥大会妨碍呼吸,使得吞咽困难、记忆力衰退,可由医生诊断是否需做切除手术。

急性扁桃体炎

(1)原因:是指扁桃体黏膜红肿发炎,和感冒一样,是各种细菌引起的,如果是溶链菌,会引起肾炎或风湿热,而且可能造成猩红热。

(2)症状:扁桃体发炎可分为I度、II度、III度,III度最为严重,有时只是单纯性的红肿,也有时扁桃体表面凹凸不平或有脓点。

主要症状是发烧、咳嗽、精神不振等全身症状,此外还有咽痛、局部发炎、下颌或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3)治疗:抗生素十分有效。扁桃腺炎必须完全治愈,如果致病菌是溶链菌,要彻底消灭,否则会引起肾炎、猩红热,必须特别注意。

咽部会剧烈疼痛、食欲减低,因此最好供给不具刺激性的食物或液体食物。

急性喉炎

(1)原因与症状:婴幼儿的喉咙、气管较窄,只要感染细菌或病毒,感冒发炎,就会肿胀,变得更窄,而引起呼吸困难。

表现为夜晚突然呼吸痛苦,喘鸣,出现狗吠般干咳,声音嘶哑,甚至发热。

(2)治疗:发作时,只要吸入肾上腺素,不久就可痊愈,也可吸入蒸气、氧气,此外采用抗生素喷雾疗法,也相当有效。

急性支气管炎

(1)原因与症状:感冒没有很好控制就可能引起支气管炎。

主要症状是发烧与咳嗽,其他和感冒相同。

(2)治疗:抗生素十分有效,其他与感冒相同。

喘息性支气管炎

(1)原因与症状:是支气管炎的一种,可听到剧烈地喘鸣,多见于2岁以下较胖的孩子,过了2~3岁后,逐渐减少,有些则转为支气管哮喘。

患病的时间较长,很少发烧,大部分的患儿心情尚可。

(2)治疗:和支气管炎相同,可使用抗组胺药或支气管扩张剂。

肺炎

(1)原因: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等病原体感染肺部所引起的疾病。

致病的细菌有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链菌,尤其是葡萄球菌所引起的肺炎最为严重,6个月内的婴儿最易患此病,必须注意。

(2)症状:

a.细菌性肺炎:有支气管肺炎和大叶性肺炎。

前者是由支气管炎引起的,占婴幼儿肺炎的大部分,会发高烧、咳嗽、脸色欠佳,有时候呼吸困难。

婴幼儿呼吸急促时,即使没有其他症状,也要考虑是否是肺炎,此时呼吸浅而频繁,鼻翼扇动,并有口周发绀等症状。

大叶性肺炎出现于年长儿,会发生突发性的高烧,病情的轻重与患儿本身的免疫力有关,尚不具免疫力的婴幼儿,易患上支气管肺炎。而具有免疫力的宝宝则会引起单叶肺炎,所以此病的症状较轻微,会出现喉痛、胸痛、咳嗽、多痰等现象。

这两种肺炎,都可从胸部X光片中发现特有的阴影,听诊时也可听到水泡音。

葡萄球菌性肺炎是细菌性肺炎中情况最恶劣的一种,而且经常发生在婴幼儿身上,开始的症状和支气管炎相同,使用抗生素无效,脓液可能积存在肺中(肺溃疡)或形成空洞(肺囊肿)或引起脓胸,主要的特征是发病经过相当长。

b.腺病毒肺炎:起初症状有发烧、咳嗽等,与感冒几乎相同,但往往病程迁延,精神萎靡、咳嗽剧烈,大都从X光片中发现阴影时,才察觉到是肺炎。

(3)治疗与护理:细菌性肺炎可使用抗生素,但是葡萄球菌肺炎对一般抗生素都有耐药性,所以效果不显著,必须使用耐青霉素酶的抗生素,进行长期治疗。

病毒性肺炎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通常采用病毒唑和干扰素治疗。

肺炎会引起呼吸困难,最好保持安静,患儿盖的被不要厚重,睡衣要宽松,稍微垫高背部,以促进呼吸。

需适当更换室内空气,为了避免干燥应使用水蒸气,必要的时候可输氧气。

腹部膨胀时,呼吸更为痛苦,此时可热敷腹部,或使用肛管排气。

食物应软、易于消化,以促进食欲,尤其要充分供给水分,可少量多次的供给。

注意清洁,由于发烧、出汗,每天应进行全身擦拭,尤其是腋下、股间、头部等地方,亦可擦爽身粉,以保持干燥。

必须保持口腔清洁,形成口腔炎或鹅口疮,较年长的宝宝,可进行漱口,乳儿可用棉棒蘸2%的苏打水或硼酸水擦拭唇与齿。

脓胸

肺炎继续发展,化脓菌感染至胸膜,而引起化脓性胸膜炎,此时胸膜腔积存脓液,称之脓胸,大部分由葡萄球菌引起。

有发高烧、呼吸困难、胸痛、胸腔穿刺可抽出脓液。经反复胸穿排脓和使用抗生素即可治愈。

口腔及消化器官的疾病

鹅口疮

(1)原因: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主要出现口内黏膜,3个月的乳儿及营养失调的宝宝,最容易发生。

(2)症状:舌头、脸颊、牙床、上颚等口内黏膜附着白色小斑点,严重的会形成一层薄膜,如果勉强剥落,会出血,身体较弱的宝宝,可能延伸至喉咙深处或食道附近。

(3)治疗与护理:涂抹1%的龙胆紫非常有效,如果无效可服用制霉菌素。但如果营养欠佳时,难以治愈,因此应注意身体健康。

受到污染的奶嘴也会感染,所以妈妈的手指必须洗净,奶瓶的奶嘴也要消毒。

地图舌

乳儿的舌面出现地图状的斑纹,不会疼痛,也没有其他症状,称地图舌,致病的原因不明,可认为是属于体质性的反应。

不需要特殊的治疗,病程较久,有的可长达数年。

口角炎

(1)原因与症状:常发生于婴幼儿、学童的口腔,口角形成龟裂、发红、结痂、张口会感到疼痛,碰到辛辣与热食也会疼痛。

不仅是口角周围,也会扩展****周围或手臂皮肤,主要原因是缺乏维生素B2、维生素C,营养不良及胃肠不好的宝宝也会出现。

(2)治疗:服用维生素B2或复合维生素,也可用硝酸银棒触摸局部,然后涂上10%的硼砂、甘油。

口腔炎

(1)原因:口中都含有许多细菌,由于黏膜抵抗力强,可防止细菌入侵,但是若体力衰退、营养不良,就容易感染。

致病菌有病毒、真菌、细菌、螺旋体,其他如维生素不足(尤其是维生素B2或维生素C)或口腔黏膜受到种种刺激,过敏也可能致病。

(2)症状:由疱疹病毒所引起的口腔炎,会在唇舌、口腔黏膜形成多个水疱,迅速破裂后形成浅溃疡,周围略带红色,从1~2个发展到无数个,一触摸就非常疼痛,无法进食。

细菌性口腔炎,会使口腔黏膜完全充血、发红且疼痛,伴有多个溃疡又称溃疡性口腔炎。有强烈的口臭,局部淋巴结肿大、口腔黏膜或牙周会流血。

情况严重时,口腔肌肉及骨头都会受到腐蚀,或为坏疽性口腔炎。

(3)治疗与护理:可在患部涂上1~2%的龙胆紫及硼砂、甘油,疼痛剧烈可加上镇痛剂,此外一天当中服用4次抗生素,也可擦拭抗生素软膏,注射维生素B6、维生素C。

最好进食刺激少、较软的食物,例如蒸蛋、豆腐,温度适中,味道应淡。流食更为合适,也可把牛奶加热至适当温度,以补充营养。

如果连液体都无法进食,则需住院接受点滴注射。

兔唇与腭裂

(1)原因:胎儿在8~9周后,上颚骨的根基左右融合在一起,融合不完全,口唇会裂开(兔唇)或是腭部有洞(腭裂)。每400~500个宝宝中,就有一个属于此例,未必是遗传,如果家族中曾有此例,那么出生此畸形儿的比率就较高。

双亲有一方为兔唇,孩子出现同一畸形的危险率,兔唇为2%,腭裂为7%。

正常夫妇生下兔唇宝宝,则下一个宝宝出现兔唇的危险率为2%。

(2)症状:兔唇的程度不仅限于口唇,甚至达到上颌,或是破裂的情形到达鼻孔。

有时候腭裂可能单独发生,大部分都伴有兔唇,也可能只局限于硬腭和软腭部分。

兔唇及腭裂会引起哺乳困难。

(3)治疗与护理:

哺乳:兔唇和腭裂最令人困扰的是授乳问题,由于其吸奶方式十分笨拙,几乎无法吸到奶水,此时可采用细管通入鼻孔哺育牛奶,若一直采用此法,则无法让宝宝具独自吸奶的能力,因此最好能加以训练。可以加大奶嘴的孔,市面上有售有适于患儿使用的奶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