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育儿同步指导大百科全书
4322200000049

第49章 捍卫孩子健康,常见病诊疗与护理(5)

遇到这种情形时,三天内暂时不要喂母乳,改喂牛奶观察。如果黄疸因而消失,便可断定是母乳性黄疸。

出生后立刻出现的黄疸,可趁着母子都在医院,请医生诊查。但是2~3个星期后仍然持续黄疸时,应带着粪便到医院检查。如果粪便正常,不妨观察一阵子,如果粪便呈灰白时,常常是先天性胆道闭锁症。

宝宝发烧后出现黄疸时,大多是急性肝炎所引起。这种疾病的指标是尿液呈深黄色,发现这种情形时,要接受医生的检查。

没有发烧却有贫血的现象,也要请医生检查。此外,若以前经常输血,常常是血清肝炎,需就医。

呼吸困难

宝宝抽动鼻翅,呼吸困难时,大多是紧急的情况,要赶快送医治疗。但若是像气喘一样不断发作时,只要身体状况一切正常则不必太慌张。

(1)这时要赶紧就医

发高烧,脸色不好,呼吸困难时,疑是支气管炎时。

突然不断地咳嗽并喘鸣得十分痛苦,可能是有异物阻塞了呼吸道时。

因气喘发作而脸色发紫时。

(2)发作时没有发烧,大多是支气管哮喘

没有发烧,大多是支气管哮喘。若宝宝常无故气喘,要请教医生在发作时进行诊治。如果能在要发作前正确地服药,痛苦会减轻。

宝宝罹患喘息性支气管炎,会喘鸣得很厉害,但若是身体状况一切正常,宝宝本身并不会觉得很痛苦。

婴幼儿没有发烧,却突然引起呼吸困难时,可能是有异物阻塞支气管(支气管有异物),宝宝会爬行时,随手摸到花生等豆类、铅笔套、糖果球、硬币等就放进嘴里。妈妈要观察四周确定宝宝有没有吞食了什么,若确定误食,应立刻将宝宝倒立,并轻拍背部,若异物仍吐不出来时要立刻带去找医生。

(3)需要赶紧治疗的细支气管炎、肺炎

特别要担心的是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细支气管炎是一种病毒性肺炎,会发高烧、脸色不好、抽动鼻翅、呼吸困难,甚至脸色发紫。

本来有心脏疾病的宝宝,心脏衰弱时也会引起呼吸困难。

因气喘发作而引起呼吸困难,脸色发紫时,也应立刻就医。

住院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如果医生认为婴儿必须住院,就一定是治疗上的必须过程,不要过度不安或拒绝,应听从医生指示。

因医院及婴儿月龄不同,母亲有时可以住院陪床,有些则规定不行,如果只准婴儿住院,医院都设有专门护士,不必担心。

两三岁幼儿必须解释

对小孩来说,住院是件令人惊讶的事,如果已经2~3岁了,就必须解释清楚,幼儿可以了解、忍受的,平常可和他谈话使其安心,例如告诉他:“医院里有很多小朋友,很好玩。”让他有心理准备,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遵守医院会客时间

母亲过于担心只会增添困扰,但是也有些母亲从来不去探望婴儿。即使完全由护士照顾,母亲也应该前去探望,但是有时候母亲最好不要在场,这些医院都会有指示,应听从行事。总之,不要庸人自忧,应配合医院规章制度,才能及早治愈婴儿的疾病。

住院后,当然会引起宝宝强烈的反应。最常见的是哭,而且可持续3~5天,过了这个时期大部分都能平静下来。

出院后

若由主治医生介绍住院,出院时,医院会把报告拿给医生,也可直接向医院取得报告书,然后带往主治医生处。

出院后,大部分都需继续治疗,或观察。出院时应听从医生决定,看是否到医院门诊检查,什么时间检查要搞清楚。

各种症状的护理法

发烧

(1)测量体温

小孩生病时,大都会发烧,所以一旦有异常,可先测量体温,及呼吸、脉搏数。尤其是心情不好、脸色苍白、身体发热、或是含着乳房的口发热,以及幼儿哭诉头痛、腹痛时,都必须测量体温。

(2)一般症状的观察

确定一下,是否突然发烧?或是数天前,鼻子发生异常。

此外必须观察,除了发烧外,是否有惊厥、意识不清、呕吐、食欲不振、腹泻、发疹、咳嗽、哭声异常等现象出现,然后告诉医生。

(3)安静

准备一个温度、湿度皆适宜的环境,流汗时应仔细擦干,并更换衣服。

(4)冷敷

发烧达39℃,患者感到痛苦时,可使用冰枕,相反的,如果手脚冰冷,可使用暖炉或暖水袋保温。

(5)补给水分

发烧容易发生脱水,可依患者需要,不停供给水分。

(6)正确的服药

如果医生指示,可使用解热剂,如果预先从医生处取得药,在突然发烧时,可以暂时控制,然后再去医院就诊。

此外,应根据医生指示,正确服药。

(7)营养补给

生病后,大都缺乏食欲,最好供给小孩喜欢吃且易消化的食物,或只饮用母乳或牛奶,如果有食欲,可供给断奶食品,否则不需勉强,大部分的小孩都喜欢液体食品,其他食物也可烹调成小孩喜欢的口味。

发生惊厥

(1)别惊慌

把脸撇向旁边,以免呕吐物和唾液误入气管,口中应放入纱布,以吸收唾液,然后导出口外。

(2)观察惊厥症状

躺在安全的地方,松缓衣服,使呼吸顺畅,并观察惊厥状态,数分钟后就会停止,然后立即送医治疗。

(3)向医生报告

冷静观察惊厥状态,然后告诉医生,这是非常重要的,还需确定是否发烧。(发烧的话可能是高热惊厥,也可能是癫痫)。

惊厥状态是否强硬(手脚伸直痉挛)或间歇性(手脚不停颤抖痉挛)以及发作时的部位是否全身性?还是局部性,患者是否有意识。

(4)反复发生惊厥时

必须接受医生治疗,如果是反复间歇性惊厥,则需接受脑电图检查,以确定原因,如果是癫痫,则需服药,直到痊愈。

呕吐

(1)预防呕吐物引起窒息

把脸移向旁边,让身体侧躺,婴儿的呕吐物很可能从鼻孔流出,必须立即吸出(用口吸出,或以吸管吸出)。

(2)观察呕吐状况与呕吐物

注意患者情形是否良好,是否咳嗽,或其他症状,以及观察呕吐的次数及呕吐物是否含有胆汁(有的话,呈绿色)。

(3)在呕吐尚未停止前,不可供给任何食物。

呕吐停止后,可供给少量的水分,确定不再呕吐后,才可逐渐增加饮食。呕吐时供给水分,反而会诱发呕吐,造成脱水症,形成严重的症状。

咳嗽严重时

(1)抚摸背部

采取轻松姿势,静静抚摸背部,尽量避免诱发咳嗽,例如吹风、抽烟等,空气不可过于干燥。

(2)不可传染给其他小孩

如果有兄弟姐妹,最好让其远离生病的孩子,如果怀疑是传染病(麻疹、百日咳),就必须隔离。

(3)服药

服用医生开的药。

鼻塞

(1)吸出鼻涕

鼻水多时,可以吸管吸出。

(2)以棉棒取出

鼻垢塞住鼻子时,可用棉棒沾橄榄油,软化后,再行取出。

(3)点上点鼻液

严重鼻塞时,可点上点鼻药,使用时,必须经过医生许可,月龄太低,最好不要使用。

腹泻

(1)观察

仔细观察粪便形状,注意患者心情,以及是否有发烧、呕吐、脱水或其他症状。

(2)水分的补给

必须特别注意脱水症状,停止呕吐后,供给糖盐水或茶水,最好分成数次饮用,如果不呕吐可让其尽情饮用,糖水和果汁发酵性强,容易诱发腹泻,最好不要供给。

(3)饮食

奶水及断奶食品,可依症状轻重加以限制或禁止,最好记下正确的摄取量及食物内容。

(4)清洁臀部

腹泻时,臀部容易红肿,每次排便后,应清洗局部,并用清洁的纱布擦干净,然后保持干燥。

便秘

大量供给蔬菜、水果,刺激肠部,也可采用冰牛奶或酸乳酪,尚未断奶时,可在果汁中加糖,亦可供应充分的水。

(1)供给糖分

在100毫升的开水中,加入一匙糖,一天供给数次,使肠内轻微发酵,促使粪便软化,也可食用蜂蜜。

(2)运动

进行日光浴、空气浴、全身运动及腹部按摩,使肠内蠕动更为活泼,催促通便。

(3)洗肠

持续便秘(3天以上)心情不好时,可进行洗肠,出生后两个月前,可采用纸捻洗肠(以纸捻成纸条刺激****),也可用开塞露,液体石腊****,在适当年龄可加以使用。

(第二节)防治最常“袭击”孩子的疾病

感冒、过敏和皮肤病是宝宝最容易罹患的疾病,我们该如何彻底防治呢?

夏季常见的疾病和防治

夏季感冒

夏季感冒的症状比各季感冒来得轻,流鼻涕和咳嗽的情形也不太常见。夏季感冒大多是由肠管系统病毒引起,特征除了发烧外,还会引起出疹、腹泻、口腔炎等。

因为是由病毒引起的,并没有特效药,可根据症状服用退烧药、止泻药,并保持安静。若有头痛和呕吐的症状,有时会并发无菌性脑膜炎。

手足口症

2~3岁前的婴幼儿容易患这种比较轻微的疾病。感染途径是经由飞沫,或与水疱接触而传染。

潜伏期为2~5天,以家庭传染最为常见。

这种疾病通常没有发烧症状,除了在嘴里同时在手掌及足背出现米粒大的水疱,主要的特征是水疱仅会出现于手、足、口等部位。

不需要特别的治疗,不过,若喉部形成水疱,会疼痛而影响食欲。

疱疹性咽峡炎

宝宝突然发烧到39℃左右,食欲不振。这是因为喉咙深处长出小水疱,破掉后痛得不能吃饭,甚至连喝水都会觉得痛。可让宝宝吃冰冻的果冻、酸乳酪、布丁豆腐等。使用抗病毒药,不要忘记补充水分,5~6天后即可痊愈。

咽结合膜热

容易在夏季到秋季间发病,发烧到38~40℃,喉咙红肿、白眼珠充血通红。

可使用抗病毒药,对症疗法是服用退烧药、保持安静,一个星期左右就会痊愈。在夏季主要是由泳池内细菌所感染,所以又称为泳池热,由于传染力很强,家人得到这种病时,要避免接近宝宝。并不要和其他的宝宝共用浴巾。

夏季热

很容易误认是感冒,但是感冒的发烧是突变性的,而夏季热是从天亮到中午发高烧到38~39℃。在凉爽的房间让宝宝喝冷饮,多吃西瓜不久就会退烧。

育儿贴士

宝宝由于体温失调,体内聚热才引起夏季热。注意避免让宝宝长时间睡在日晒、炎热的房间。

夏季婴幼儿的护理

宝宝适宜的室温是开冷气时大人活动后仍会稍微流汗。

开冷气时因冷风下吹,脚底会发冷。不要让宝宝直接睡在地板或榻榻米上,而应让他睡在比地板稍微高的宝宝床上。若不得已要让他睡在地板上时,在房间中也要找到冷风吹不到的地方。

电风扇和冷气不要直接对着宝宝吹,可改变风扇的方向或用浴巾遮风。

常会踢掉被子让肚子着凉,夏天也可以穿薄料、棉质、长袖、长裤的睡衣。

喉咙痛、食欲不振也是夏季感冒的特征。吃一些稍微冰一下的酸乳酪、布丁、果冻、冰淇淋等,就容易好了。

冬季常见的疾病和防治

流行性感冒

发生于每年冬季到第二年春季,发高烧、流涕、鼻塞等症状很明显。

从感染病毒到发病只要1~2天,还会突然发高烧到38~39℃。有流鼻涕、喉咙痛、咳嗽等症状,还会呕吐或腹泻。

宝宝的流行性感冒常会引起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等并发症,切忌疏忽大意。

房间要保持温暖和安静。如果宝宝容易引起高热惊厥,要先服用退烧药。没有食欲不必强迫他吃,但要补充水分,并吃容易消化、营养高的食物。

宝宝感冒大多由父母或兄姐传染而来,因此家人一定要养成回家后洗脸、洗手的习惯。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症

这种疾病从冬季到初夏流行于幼儿或学童之间,婴儿较少发生。

突然发高烧到39℃左右,喉咙痛、头痛。1~2天后,鲜红色的小疹子遍布全身。这时只有嘴巴附近不出疹,看起来苍白,喉咙也红肿,舌头长出红斑。发烧持续5~7天,退烧后全身的疹子消失,不久后开始脱皮,这是猩红热的表现。

虽然青霉素很有效,但是常会引起急性肾炎,因此痊愈后一定要做尿液检查,确定是否患有肾炎。

轮状病毒感染症

常发生于11月至次年2月份,出生后6个月至1岁半左右的宝宝常患此种疾病。因频繁地排出像米浆般白色的大便,又称为假性霍乱、白色便性腹泻症。通常先会出现呕吐、发烧、流鼻涕、咳嗽等症状。

发病的原因是轮状病毒。除了尽早接受医生的诊断外,平时应尽量让宝宝喝水,以防造成脱水症。有些情况常要住院打点滴,只要不引起脱水症,这种疾病3~4天就会痊愈。

冬季感冒的护理

开始发烧、脸色苍白、全身颤抖时要做好保暖工作,脸上发红并且身体发热时,至少盖一点被子。

若腹泻和呕吐情形十分严重,体内会失去水分而引起脱水症。所以平时应多补充水分,让宝宝喝糖盐水、麦茶、果汁、宝宝用的运动饮料等。

有暖气时不要忘记换空气,冬季只开一扇窗,两扇同时开放对宝宝来说太冷。

空气过于干燥,咳嗽和鼻塞也会变得严重。使用加湿器或在房间中挂洗涤物和湿毛巾,会保持一定的温度。

地板上很凉,应让宝宝睡在宝宝床上。

经常靠退烧药退烧不太好,但是宝宝烧得太高常会引起高热惊厥,所以仍应请医生开退烧药,在宝宝发高烧前服用。

冬季育儿的秘诀

(1)随时加穿或脱掉衣服:即使是冬季,宝宝也要尽量穿得薄一点。宝宝新陈代谢旺盛,并且常常活动出汗。大人不考虑这一点,凭感觉让他穿厚重的衣服,一旦流汗受凉,便很容易引起感冒。

从脖子到背部摸起来湿淋淋时,就是衣服穿太多了。

从外面玩回来时或外出进入暖气强的地方时,要随时脱掉衣服。

(2)冷也要到外面去玩:因为天气冷就一直呆在家里,并不会养育出健康的宝宝。即使天气冷,也要带他出去活动身体,吸一吸外面的空气。一旦活动身体就有食欲,晚上也容易一觉到天亮。

此外,由于皮肤和呼吸道的黏膜接触外面的冷空气,自律神经也受到训练,身体较能适应寒冷。

(3)做日光浴加强抵抗力:日光浴中的紫外线,会促进骨骼的发育,同时使血液循环顺畅而提高新陈代谢作用。当然,也有使皮肤健康的效果。不过,冬季很难在户外做日光浴,因此最好能在室内透过玻璃或阳台上晒晒太阳。在享受日光浴时,不必穿太多衣服,妈妈可以在一旁替他搓搓身体。

(4)饮食要均衡:营养好的宝宝,身体的抵抗力也强,不容易患感冒。因此,每天的饮食很重要。妈妈要喂他各种食物,使营养均衡。

过敏及其防治

过敏是什么

这种病例常发现在婴幼儿身上。

过敏是指有些宝宝对于平常的东西反应敏感、呕吐、腹泻、喘鸣、长出湿疹。

这种过敏体质是天生的,大多继承爸爸或妈妈的体质。

宝宝过敏的原因大多是食物

引起过敏的原因有许多,如食物、灰尘、植物的花粉、衣服的纤维、宠物的毛和表皮、烟味等。

不过宝宝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所以过敏大多是由食物引起。

其中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是蛋、牛奶、大豆。因此,容易过敏的宝宝要尽量喂母乳,不要急着开始吃辅食。

此外,妈妈过于担心宝宝过敏,什么东西都严格限制宝宝吃也会造成宝宝营养不良。

但过敏症状相当严重时就另当别论,所以最好能请教医生。

过敏体质检查

爸爸、妈妈是过敏体质?(是、不是)

过敏体质会遗传。爸爸、妈妈、祖父、祖母等近亲的家族中,有没有气喘、过敏性鼻炎、花粉热、荨麻疹等过敏病的人?如果有,则可能是过敏血统。

吃牛奶吗?(是、不是)

母乳含有免疫球蛋白IgA,在尚未成熟的宝宝肠内形成屏障,防止吸收过敏原。但是,牛奶却没有此保护作用,所以吃牛奶的宝宝比吃母乳的宝宝容易引起过敏。

会长出湿疹吗?(是、不是)

过敏体质的宝宝若是早产儿,出生后立刻就会长出湿疹。常常会被诊断为宝宝湿疹,这大多是异位性皮炎的开始。

常常腹泻或呕吐吗?(是、不是)

宝宝常会发生腹泻或呕吐的情形,但是,这种情形反复发生,又同时长出湿疹时,可能是食物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