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育儿同步指导大百科全书
4322200000048

第48章 捍卫孩子健康,常见病诊疗与护理(4)

次数有几次?情绪怎么样?是否碰了头部后出现呕吐?此外,呕吐物的内容也是线索之一。如果感到不对劲,不妨带着呕吐物请医生检查一下。

(1)这时不必担心

呕吐后若无其事时。

情绪好,体重也顺利增加时。

(2)这时要赶紧找医生

脸色不好、腹痛时痛哭、呕吐次数多时,疑似肠套叠。

呕吐后昏昏沉沉,则可能是有脱水症状。

从口、鼻像喷水一样用力地呕吐时,则可能是幽门狭窄症。

发烧伴有摇头或用手摸头,可能是中耳炎或脑膜炎。

(3)新生儿的呕吐

(1)新生儿因胃呈水平位而容易呕吐: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且容量小,所以吃喝太多或太急,会让进入胃中的食物很容易吐出来。

新生儿吐奶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边吃奶边从口角流出来(溢乳);二是吃奶时胃里吸进空气,可由打嗝吐出来(咽下空气)。

有的宝宝在3个月之前会习惯性地持续发生,若没有发烧、精神也很好、吐奶后若无其事、体重也顺利增加的话,则是暂时的生理性呕吐,不必担心。妈妈喂宝宝吃奶后,要立刻为他排气。这种现象,大多在3个月以后自然消失。

(2)刻不容缓的肠套叠:从出生后2~3周起,若宝宝吃奶或吃完奶后,出现持续性的严重呕吐,或从口、鼻部用力喷出消化物时,则可能是幽门狭窄症。

这是由于幽门(胃的下口)到十二指肠始端的肌肉先天性肥厚所致,中间狭窄,食物很难通过。这时要尽早接受医生的诊察。

在宝宝呕吐的疾病中,最严重的是肠套叠。症状是呕吐频繁、脸色不好、一喂牛奶就吐、哭闹不停,严重时会引起腹膜炎,导致死亡。

此外,有腹泻和呕吐现象时,大多是乳儿腹泻症(消化不良症)。如果引起脱水症就十分危险,因此腹泻或呕吐严重时,要赶紧请医生检查。有发烧和呕吐现象,并且摇头时,可能是脑膜炎或中耳炎。

此外,因感冒而咳嗽、呕吐的情形也不少。

(4)幼儿的呕吐

紧急状况不像婴儿期那么多。

若咳嗽连带呕吐或扁桃腺、咽喉发炎时,喉咙常会受到刺激,导致呕吐。

神经性呕吐症是心理性的呕吐症,神经质的宝宝会因不如意的事导致呕吐,例如妈妈强迫吃饭,宝宝只要看到食物就会呕吐。

从两岁左右到小学一年级,神经质的宝宝常有周期性呕吐症(自体中毒症)。如果突然呕吐好几次,而且呕吐物有苹果的腐臭味,则可判断是这种疾病,它会伴随强烈的腹痛,需做检查。

此外,发生呕吐的紧急性疾病,有脑膜炎、脑肿瘤、腹膜炎、食物中毒等。

用力打或碰了头部后的呕吐,也可能是由于头颅内出血,因此必须请脑外科医生检查。

腹泻

(1)这时不必担心

虽然有腹泻,但有食欲,情绪也很好时。

虽然常常腹泻,但体重仍顺利增加时。

(2)这时要赶紧就医

腹泻严重并引起脱水症状,筋疲力尽,昏昏沉沉时。

粪便掺着血(脓、黏液)或有腐臭味时。

(3)宝宝的排便情况也因人而异

宝宝常有腹泻的情况。尤其,吃母乳的宝宝更会有这种倾向,妈妈在为他换尿布时,常会发现黄色的水样便。若仔细观察,粪便上掺杂着白色的颗粒物或透明的黏液,形状和正常的粪便不太一样,有时会呈现绿色。

宝宝的排便次数因人而异,有的宝宝一天排便十几次,有的宝宝一天只排便一次。

腹泻、排便次数多、形状不一样,未必就是疾病。只要宝宝情绪好、有食欲、体重顺利增加,就不必担心,这可能是生理性腹泻。

(4)在体质上容易腹泻的宝宝

腹泻和体质也有关系。宝宝平常就容易腹泻?还是偶尔才腹泻?疾病的性质不一样,处理上也就不一样。

即使宝宝经常腹泻,但只要情绪好、食欲佳、体重也顺利增加,则腹泻是由体质引起的,就不必担心。

宝宝腹泻时会长湿疹或立刻喘鸣,大多是过敏性腹泻。这种过敏性腹泻常由食物或药剂引起的,也不必担心。

(5)腹泻的疾病

(1)夏季常见的细菌性腹泻症:提起腹泻的疾病,以往都是以细菌感染的赤痢、痢疾、大肠炎、食物中毒为主。这些疾病现在已较少见,病毒性的疾病却增加,但是到了夏季,由痢疾杆菌或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症,以及由沙门氏杆菌、曲状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等仍然常见。

从6~9月,一旦发现腹泻的宝宝有轻微的发烧,或排便前腹痛,精神状况差,则可能是细菌性腹泻症,要接受医生的诊察,如果再加上住家附近正在流行赤痢,或家中有人两三天前就腹泻,更可能是这种疾病了。尤其,粪便上掺杂血或脓时,必须赶紧接受检查。

妈妈在宝宝排便后或喂奶前,要用肥皂把手洗净。此外,还要好好地消毒奶瓶和奶嘴。

(2)轮状病毒肠炎:宝宝腹泻中,以秋冬季常见的轮状病毒肠炎为代表,这种疾病常发生于断奶期,症状从呕吐及发烧开始,一天排出好几次乳糜状的蛋花汤状水样便,甚至透过尿布渗到衣服上。此外,排便次数的多少是否有并发症,是否排水样便,有没有掺杂血、脓、黏液等,这些大多成为诊断腹泻的主要线索。如果发现宝宝排便异常,务必带着粪便请医生诊断。

(6)提防脱水症

当宝宝严重腹泻、呕吐、发烧时,必须注意的是脱水症状。由于上吐下泻发高烧,体内的水分会急剧丧失,如果不立刻补充水分就会引起脱水症。

脱水症的症状起初是嘴唇干燥,尿量和次数减少。不久,口内也开始干燥,完全尿不出来。到了这个时候,宝宝哭时不出眼泪,变成昏昏沉沉的状态。更进一步,会引起惊厥或休克,呈昏睡状态,严重时甚至会有死亡的危险。

如果继续出现脱水症,必须住院输入葡萄糖、盐水,总之必须尽早补充水分,避免事态严重。

有些妈妈在宝宝腹泻时喂他喝水,但是宝宝仍腹泻不止,妈妈以为宝宝病情加重,不让他喝水,结果使宝宝引起脱水症。

妈妈应该为宝宝补充糖盐水、茶水等。苹果汁有整肠作用,而橘子汁等柑橘会使腹泻严重,因此不要喂宝宝喝。

腹痛

宝宝的腹痛既复杂又难判断。首先要观察全身症状。

(1)这时不必担心

3个月左右的宝宝,若脸色佳,经****后排便或放屁就若无其事时,大多是肠积气或便秘所致。

想要撒娇或不想去幼儿园时也会说肚子痛。

(2)这时要赶快找医生

脸色不好,并有痛苦的模样时。

粪便掺杂血时。

呕吐严重并间歇性地痛哭时,可能是肠套叠。

发烧,若压右下腹部感觉痛,可能是阑尾炎。

(3)注意宝宝表达腹痛的方式

宝宝不会用语言表达他哪里疼痛,只会用磨人或用哭闹的方法来传达。因此,妈妈必须根据宝宝的情形和哭泣的方式来判断他在表达什么。

若宝宝的哭泣方式和平常尿布湿了、肚子饿了、想睡觉时不一样,而且不吃不喝,全身却找不到一处伤口。这时,妈妈应该压压宝宝的肚子,如果宝宝哭的更厉害,则表示是肚子痛。

宝宝到了幼儿期会用语言告诉家人他腹痛,父母就能够尽早知道宝宝腹部异常。但是,3岁以下的宝宝说肚子痛,不一定就是腹痛,有时他不管头痛、胸痛、喉咙痛,都会说是肚子痛,所以父母必须注意,并查明疼痛的真正原因。

(4)需要担心的腹痛与不必担心的腹痛

宝宝腹痛时,妈妈首先必须观察除了腹痛外还有什么其他的症状。因为有许多疾病不立刻处理就会发生危险,如肠套叠、急腹症(急性阑尾炎)、腹膜炎、胰腺炎等。

在判断是不是急性病时要注意下列几点:

有发烧吗?

有呕吐吗?

是痉挛性剧痛吗?

脸色怎么样?

全身有无特殊症状?

发烧、呕吐、脸色不好,又十分痛苦时,必须立刻接受医生诊断。即使腹痛,如果身体状况还不错,就不必太紧张。

宝宝在5岁前肚脐一带剧痛,但是没有呕吐和腹泻,4~5分钟后就若无其事,这种情形反复不断发生可能是蛔虫症。

仅是由于便秘引起的腹痛,****排便后就舒畅了。

宝宝疾病中最严重的是肠套叠。通常,宝宝由于严重呕吐和间歇性发作的腹痛,会痛哭不停。妈妈们应务必认识这种疾病。

此外,出现周期性呕吐症时,也常哭诉腹痛。

不断腹痛或即使没有发烧也剧烈腹痛时,常是腹型癫痫,需要做脑电图检查。

宝宝发烧、痛苦、严重腹泻腹痛,或有血便时,要赶紧接受医生的诊察。宝宝也会出现阑尾炎,病程发展比大人快,因此发烧时不要随便服用泻药或****。

此外,夏季必须特别注意避免食物中毒。

宝宝剧烈腹痛并排出黑色粪便时,注意观察下肢是否有紫斑,如果有则可能患有过敏性紫癜病。

出疹

出疹性疾病有许多,有的是因为体质关系,相当复杂。凭自己的判断乱吃药或乱用偏方,常会发生危险。事先观察出疹的方式或其他的症状,有助于诊断。

(1)这时不必担心

有发烧和出疹的症状,却神情愉快。

用透明的玻璃板压压看出疹部分,如果颜色消失的话,只是红斑而已,不必担心。

(2)这时要赶紧找医生

用透明的玻璃板压压看出疹部分,颜色不消失时可能是败血症、白血病、紫斑病。

发高烧、筋疲力尽、严重咳嗽时,可能是引起了并发症。

发高烧、眼睛充血、出疹、脖子的淋巴结肿大时,可能是川崎病。

(3)宝宝与出疹

宝宝一出生就在完全不同于母体的环境中接受新的刺激。他呼吸到的是空气,他接触到的是一层又一层的衣物,但与此同时在这新的环境里夹杂了细菌、病原体以及蚊虫。所以一不当心,孩子就会受到侵扰,在皮肤上出现红色的疹子。

粪便和尿会引起尿布疹,汗水会引起痱子,跳蚤和蚊子会引起宝宝癣,食物会引起过敏性湿疹,病毒会引起麻疹、水痘以及宝宝急疹……这些都是宝宝常见的出疹情形。

出疹分为二种,一种是皮肤疾病的出疹,症状只是出疹,没有并发症;另一种是有发烧症状的出疹,如出疹没有并发症的是湿疹、宝宝癣、尿布疹、痱子等。

发烧出疹大多是细菌或病毒的感染症,如宝宝急疹、水痘、麻疹、风疹、猩红热、夏季感冒、川崎病。

(4)出疹的诊断重点

(1)先出疹,还是先发烧?

风疹、水痘在发烧的同时或发烧后一天出疹(风疹有时不发烧)。发烧2~3天后出疹的有麻疹、川崎病或夏季感冒(手足口症等)。宝宝出麻疹,是先发烧后退烧,接着再发烧同时出疹。宝宝急疹的情形是退烧后出疹。首先要观察到底是先出疹或先发烧,这是判断疾病的一个重点。

(2)形状和颜色怎么样?出疹的部位在哪里?

宝宝急疹,会在肚子或背部出现细扁的红色疹子。麻疹、风疹、猩红热,全身会出红色疹子。水痘会在身体或头部出现水疱疹,而手足口病顾名思义会在手掌上、脚掌、口中出现水疱疹。传染性红斑,会在脸颊上出现鲜红的红斑,好像苹果一样。此外,川崎病会在身体或手脚上出现不规则的斑点状疹子。

出疹性疾病的原因未必只有一个,而是各种原因组合引起的,再加上和体质有关,很难仅凭一两点就诊断,需请教医生。

(3)首先观察全身症状:在发烧和出疹性疾病中,可由全身的状态判断病情。例如,宝宝筋疲力尽、发烧和咳嗽严重时,可能是引起肺炎等并发症。这时,必须赶紧接受检查。

发烧持续四五天不退,可能是川崎病。口中的黏膜会受到侵犯,眼睛也会变红。因为心脏也常受到侵犯,必须住院治疗。

(4)药也是原因之一:因服药出现药疹的情形和体质有关,如果怀疑原因出在服用的药上,以后必须避免使用。

吃完药后出疹,要立刻停止服用,并带着没有吃完的药去医院,以便了解状况。

咳嗽

父母看到宝宝咳个不停是一件难受的事,所以,只要宝宝有点咳嗽就想到找医生。但是,若在医院里传染到流行性感冒,就成了反效果了。宝宝有咳嗽的症状,父母要先稳定心情观察咳嗽的性质、有无并发症以及全身症状,再决定是否立刻就医。

(1)这时不必担心

清晨的咳嗽是因为体质的关系。

虽然咳嗽又有发烧,但是精神好时,大多是感冒或扁桃腺炎。

(2)这时要赶紧就医

突然咳得很严重,呼吸困难时,可能有异物堵住了气管。

咳嗽又伴随着发烧、脸色不好、呼吸痛苦时,则可能是肺炎或支气管炎。

(3)在体质上容易咳嗽的宝宝

咳嗽是喉咙或气管受到一些刺激而引起的。一般来说,气管有异物,黏膜因感染而分泌物较多,就会受到刺激而咳嗽。也就是说,要排除由异物引起的咳嗽。

咳嗽发作起来很痛苦,并且扰乱安静和妨碍睡眠。

但是,宝宝不生病也常会咳嗽。因为对气温变化敏感,偏偏有些宝宝又特别容易堆积分泌物。天亮时咳嗽是由于要排除晚上睡觉时堆积在气管的分泌物。这些宝宝当气温有点下降就喘鸣,或感冒好了后又持续咳嗽一阵子。这和宝宝流口水一样,是因为体质的关系(渗出性体质),只要他情绪好、吃奶正常、体质也顺利增加,就不必担心。

(4)令人担心的咳嗽和不必担心的咳嗽

要应付宝宝的咳嗽,重要的是先判断咳嗽的方式和性质。

重点有下列几项:

什么时候咳嗽,有时持续2~3分钟。夜咳可能是过敏性咳嗽,如果不喘鸣,就不必担心。此外,因感冒,晚上钻进被窝保暖时,也会突然不断地咳嗽。

若是咳嗽突然发作,喘鸣不停时可能是支气管异物。容易误吞的东西有花生、铅笔套、药丸、纽扣、硬币、糖果等。如果能够立刻发现,采取急救措施取出来还好,如果一直没有发现有异物卡在气道就十分危险了。

长期持续的咳嗽有百日咳,此外,因病毒或支原体感染而引起的肺炎,常会持续好几个星期。没有发烧、持续咳嗽、痰很多时,可能是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扩张症。结核也会长期持续咳嗽。尤其家人有结核却没有接种卡介苗时,必须接受检查。

咳嗽的声音和形状怎么样?

咳嗽有干咳和湿咳两种,通常会发出喘鸣的呼吸声和鼻塞的声音。

干咳,大部分是上呼吸道发炎,如感冒或扁桃腺炎等,喉咙会痛并流鼻涕。持续干咳会伤害喉咙或气管黏膜,因此常使用止咳法。若是急性喉炎,喉咙会痛得发出嘶哑声,病情加重时呼吸变得很困难,咳嗽像狗吠一样。

湿咳时,因支气管炎而气道的分泌物较多,或因鼻炎、鼻咽腔炎、副鼻窦炎而鼻腔周围的分泌物流到喉咙上,受到刺激才引起咳嗽。咳嗽喘鸣时,可能是支气管哮喘。此外,支气管炎有异物也会喘鸣。

发高烧、咳嗽、喘鸣伴呼吸困难时,需要紧急处理。宝宝很容易罹患毛细支气管炎,这是肺炎的一种,脸色不好,常会发紫。

一直轻微咳嗽并鼻塞时,常在喉咙和鼻腔交界处发炎,称为慢性鼻咽腔炎。

由此可知,咳嗽的疾病种类繁多,除了这些咳嗽的状态外,还可由全身症状来判断病情的轻重,如有无发烧、呼吸困难等并发症、脸色怎么样、情绪好坏、有没有食欲等。如果怀疑是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气管有异物,要赶紧就医。

出现黄疸

如果罹患黄疸,必须接受医生检查,但首先要确定是不是真正的黄疸,有的即使皮肤呈黄色却不是黄疸。

(1)这时要赶紧就医

宝宝的粪便灰白时,可能是先天性胆道闭锁症。

发烧并且尿呈深黄色时,发烧不久后出现黄疸时,可能是急性肝炎。

(2)黄疸判断法

即使皮肤呈黄色,也不一定是黄疸。要判断是否患黄疸时,可先检查眼睛的颜色。若白眼珠呈黄色,就可断定是黄疸。

(3)一定要接受检查

吃母乳的宝宝常会出现母乳性黄疸。轻微的黄疸会持续一个月左右,若确定不是母乳性黄疸就不必担心。